高彩虹 渑池县水利局
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单位劳动生产率与农业投资回报率,地方政府必须基于党和国家制定的经济建设规划,制定并实行配套支持政策,基于辖区内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找出适合本地区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集体经济时,必须重新分配农村土地,合理转包土地经营权,淘汰较为落后的个体家庭经营模式,引入较为先进的合作社集体经营机制,有效消除潜在生产经营风险,让诸多农户共同承担经营成本,在获取预期经济效益的同时,走绿色发展道路,统筹分配可用农业生产资源,有效利用荒地与闲置用地,实现农村经济的增值与转型目标,推出富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品品牌,扩大农村经济影响力与辐射面积,弥补小农经济抗风险能力不足的缺陷。
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目标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消除农村与城市地区在经济层面的发展差异,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为达成以上目标,切实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激励性政策,引导农民群体淘汰落后的个体经营模式,让农户以集体形式参与到农业生产活动中,汇聚各自掌握的生产资源与技术,强化农村经济在新时代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现阶段农村地区存在劳动力流失、工作机会缺乏等现象,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发达地区城市寻找工作机会,为构建具备均衡性的一体化经济发展模式,必须集中可用社会资源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多个农业合作社与农产品供销社,完善现有农业产业链与产品价值链,提升农产品转运与销售速度,通过扩大基层农业合作组织的规模与经营范围,创造更多工作机会,吸纳一部分流动的农村地区劳动力,间接提升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使之在本地合作社参与农业生产实践,强化农村对城市人才与失业人口的吸引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具备环保性、可控性,以集体形式进行生产劳作的农户必须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按照固定指标完成生产计划。其监管难度较低,可实现自查自纠,集体经济相对个体生产模式具备独特优势,其生产率较高,劳动内容重复性较低,生产方式更为先进,农业生产资源利用效率高于一般的个体承包制。集体经济发展思路较为明确,其生产规划在实施之前必须通过农业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的审批,可在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经营方式的基础上开展农业生产,使其产生的环境污染治理难度降低。农村部分个体户的可用劳动力不足,大量土地容易因意外因素而抛荒,闲置的耕地面积不断增加,集体经济可重构乡村管理模式,有利于地方政府进行垂直管理,集中对农业经济的管理权,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精确记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收支数据,为农业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将农业资源更好地转化为生产要素,汇聚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与可用资金。
现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存在较多漏洞,无法形成制度层面的合力,难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方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管理规则不合理,配套奖惩措施缺乏应有的约束力,表现优秀、投资较多的农户无法获得预期收益,存在平均分配经济红利的倾向,集体经济在管理层面的缺陷,影响了农村农户的正常生产经营。负责基层集体合作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对现代经济缺乏了解,难以把握集体经济未来发展方向,无法正确解读地方政府颁行的支持性政策,不能发挥应有的带动作用。农村集体生产合作组织管理层中党员人数较少,平均素养不高,未能掌握农业技术设备在维护、购买、使用等方面的技能,一部分管理人员年龄过大,不具备丰富农业生产活动管理经验,难以正确行使管理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可用人才资源较少,高校农学专业人才无法适应农村经济环境,集体合作社中相关技术岗位物质待遇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需求,多数城市地区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不愿前往农村,导致人才资源短缺,智力资源不足,农业技术转型升级速度较慢,区域农村经济发展计划无法顺利实施。
我国农村地区农户参与集体合作社进行生产的积极性较低,多数农户习惯于在个体承包制下经营小块土地并自行制定农产品生产计划,其经营理念较为落后、单一,不具备先进性,无法合理运用稀缺的技术资源,存在封闭心理,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的小农思想尚未完全去除。小农经济存在先天劣势,其抗风险能力不足,容易因突发性事故或环境因素而破产,经营活动持续性不高。我国偏远农村地区居民思想落后,无法适应新时代市场经济环境,坚守小农思想与封闭心态,不愿主动融入集体经营机制中,难以接纳新生事物。农业合作社对农民所发挥的带动作用不具备普遍性,难以影响广大农村居民,多数农户不了解合作社的基本功能,对集体化经营存在不信任感,错误地认为集体经营模式会阻碍自身做出独立决策。偏远农村地区土地经营权、使用权的流转速度不高,大量农村土地被分散经营,农业生产活动的技术标准、经营方式不统一,不利于推广机械化农业与绿色可循环生产模式。
我国农村偏远地区可用生产资源较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滞后性、阶段性特征,传统小农经济未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被淘汰,而是成为了农村地区主流经营方式,其根本原因在于产业链覆盖范围不足,偏远地区未能被纳入区域经济圈以内,在小范围内进行自给自足的生产经营活动,生产效率不高,集体成分较少。多数农村经济经营模式为个体分散式,技术资源筹措难度较高,融资渠道较少,资金来源单一,仅能依靠政府补助金与扶贫救济等来源获得必要的生产资金。单一、分散的个体经营模式无法汇聚为一个整体,整体经济效益不高,经营方式不具备规模性、集体性,无法形成具备区域特色的独特产业。
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必须针对农村地区集体经营组织建立配套管理制度,合理划分不同等级主管机构与监督部门的权限与职责,明确各部门权力边界,让农村集体经济获得稳定的上层管理制度,发挥政府的社会服务、监督、安全管理职能,引导广大农村居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例如,为提升集体经济管理效能,可强化组织保障力度,让基层党组织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机构,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把握区域农业经济与乡村旅游业等产业具体发展情况,基层党组织可吸纳表现较好、素质较高的农户或个体经营者,使之负责宣传党的农业政策,做好针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工作,党组织可向基层农户、农业技术专家征求意见,拓展发展思路,将具体经营情况上报给农业主管单位。政府部门必须完善集体经济环境下的法人结构,颁行相应的行业经营规范与行为准则,约束集体合作组织的经营活动,明确界定针对不同类型土地所享有的经营权大小与合法盈利来源,发挥基层自治作用,组织村民协商会议,就管理问题和村民代表进行讨论,发挥约束作用,让集体合作社的决策与经营活动受到村民的监督,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公示制度,间接强化管理力度,提升村民与农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为夯实组织基础,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必须面向全社会招募优秀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人才吸纳作用,将文化素养较高、具备献身精神的城市党员引入乡村,使之成为农村合作社领导或技术指导员,党组织可针对集体经济组织开展人才培训教育活动,让掌握权力的合作社社长、村支书接受专业教育,引导其解放思想,积累更多管理经验,拓展管理思路,促进其职业发展。为吸纳可用人才,地方政府还可重点发展优势产业,颁行具备较强吸引力的就业支持政策,让投身农村产业、参与集体合作经营的人才获得良好物质待遇,给予更多城市劳动力就业机会,让优质人才资源发挥潜在利用价值。农村基层合作组织必须建立人才选拔机制,优选管理能力较强的大学生村官或技术专家担任管理岗,使之成为经营生产活动的负责人,为基层干部打开晋升渠道, 调动基层干部促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农村居民必须合理利用人脉资源,动员本地掌握较多社会资源的企业家或公务员,使之通过不同媒介渠道宣传本地农业品牌,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吸纳发达地区优质人力资源。
为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扭转部分农户持有的落后观念,必须做好针对广大农民的社会宣传教育工作,让农民群体正确认识集体经济的优点,制定契合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的经营计划,配合农业管理部门推行的集体合作生产政策。地方政府宣传部门必须强化针对农民群体的宣传力度,上门向农户普及有价值的农业发展经验与技术知识,正确解读党和国家颁行的各项农业发展政策,提升农户思想水平,使之产生对集体合作经营模式的信任感。宣传人员必须重点介绍其他地区成功的经验,将先进经验整理为宣传册,向农户群体分发宣传材料,鼓励农户前往示范区进行考查,拓展多数农户的思路,促使其转变思想观念,主动筹资进入农业集体合作组织。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市场经济开始对偏远地区农村经济产生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是必然趋势,农村经济管理者必须合理调配可用资源,构建统一的农业经营载体,找到现有经营模式的缺陷并加以完善,清查并收回闲置的土地或公用房,统计农村地区可用的各类集体资产,如厂房、田地、水渠、水坝、校舍等,并做好公开招标租赁与股份量化评估等工作,盘活闲置资源,提升农村集体资产的价值,采取积极措施,创造更大经济效益,以此吸引更多农户参与集体经营。
通过将农户纳入基层经济发展组织中,可发挥对农户经营活动的规范与约束作用,按期合理分配经营红利,构建针对违规行为的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生产的主动性,优化生产要素配制方式,实现农村地区人民收入水平提升目标。地方政府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精确评估辖区内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找出具备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并加以扶持,分析现阶段农村经济遭遇的问题,制定能够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促进产业价值链形成的发展规划。例如,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区位、交通、公共设施建设等客观要素,制定并执行发展规划,扶持本地特色产业,如大综固废利用、小商品制造业、铸造加工与零售业等,推动制造业与农业、工业的深度融合,建立独立管理机构,使之负责吸纳可用资金,组织集约型生产活动,引导农户或个体商户建立起包含产品生产、原材料加工、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的产业链,汇聚产品商业价值,争取在经营中获得更多经济收益,推动混合型经济模式的发展。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获得全新经济发展动力,可通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包含诸多个体农户的股份制农业公司与基层合作组织,在市场上雇佣高素质劳动力进行耕作,发展特色地方农业产业,弥合城乡收入差距。
为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参与者的权益,必须合理分配、有序利用集体资源,基于体现公正性、公平性的原则,逐步完善集体经营模式,推动集体产权制度的变革,对作为个体的农户所享有的股权进行精确量化处理,建立集体股权合作社。基于入股资金数量与土地权益大小,公平分配阶段生产经营所得收益,鼓励外资加入经营,间接推动土地权益流动交易,做好远期规划建设。农户可站在整体性角度把握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整合农村区域可用生产资源,发展观光农业、绿色农业,发挥农村地区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保护自然环境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开展安全性较高的生产活动,调动不同类型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全面提升各类农产品的生产量与转运速度,让农业集体经济具备本土化、区域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