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11-13 09:49:20周凌丽景德镇市财政资金运行中心
财会学习 2022年20期
关键词:财政预算财政部门财政资金

周凌丽 景德镇市财政资金运行中心

引言

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国家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逐步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再加上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深入推进,导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之间的矛盾愈加明显,因此需要提升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充分发挥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调节和保障作用。现阶段,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需要对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审计监督力度,消除预算绩效管理和监督盲区,如此才能更加深入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基层财政资金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办法,以此来有效揭露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和隐患,充分发挥基层财政在民生领域的突出作用。所以需要对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全面分析,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妥善解决,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改善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现状,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功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一、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也存在着愈加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需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对其存在的问题予以全面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和先进的人才队伍建设

在我国各级政府单位中,特别是在基层比如县级层面上,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机构设置比较晚,再加上基层财政部门受到机构改革以及人员编制等相关限制,难以深入有效地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其主要原因便在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以及先进的人才队伍建设,其人员编制有限,机构不够完善,导致一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甚至由其他科室代管,并且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难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的拓展性。再加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所以一些基层财政部门相关预算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还难以切实满足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其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导致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影响了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和水平。

(二)缺乏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面认识

尽管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事业单位已经对预算管理有了初步认识,但是一些基层财政部门并没有对预算绩效管理有比较清晰和全面的认知,导致其难以有效落实相关工作安排。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重视安排忽略监督、没有对管理予以足够重视等一系列思想现状,并且根深蒂固,难以在短时间内被彻底改变。同时也没有对产出以及结果等绩效管理理念形成深刻认识,导致其绩效管理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甚至在一些基层单位看来,在日常的运营和业务开展过程中,资金使用只需要符合相关法律和规范即可,因此并没有高度重视财政资金具体的使用绩效和结果。也正是由于一些基层财政部门缺乏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并且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没有将其变成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加以有效推进,才导致相关工作要求和措施难以有效落到实处。

(三)缺乏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

在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现阶段我国对其管理模式依然是处在探索阶段。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绩效目标并不明确,并且在具体的落地执行过程中对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控,对绩效评价结果缺乏灵活高效的运用,也没有在具体的绩效管理过程中指出问题,也缺乏对其有效的问责与监督。正是由于缺乏健全和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导致现阶段不少基层财政部门在此管理过程中依然是摸着石头过河,特别是在县级层面上依旧处在探索和起步的阶段,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展比较缓慢,而且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不仅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还难以在真正意义上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没有形成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基础

现阶段,在一些基层财政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过程中,缺乏健全和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评价指标的设定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另外,在具体开展预算绩效评价的过程中,评价方法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目前依旧较为单一。通常情况下,所选取的方式是横向比较法、预定目标以及和实施效果比较等办法,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方法,比如因素分析法、专家评议和问卷调查法等,但是并没有对上述办法加以全面的掌握与灵活的应用,其在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面依然有待强化,导致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

(五)缺乏相关领域配套设施的建立和完善

一方面是基层财政部门的管理责任制度并没有有效建立起来,现阶段依然有不少预算主管部门在开展具体的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采取片面的、行政式的命令方式来强势争取资金,但并没有对自身在财政管理过程中的具体职责和权限形成正确、清晰和全面的认识,也没有有效履行自身职责,难以恪守相关财政管理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缺乏健全和完善的政府预算管理机构,并且体制机制并不健全和完善,这主要是因为现阶段一些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财政部门在开展预算管理过程中,把全部资源尤其是公共资源纳入了预算管理范畴,导致在资源资金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并没有实现彼此的有效衔接和互动,再加上缺乏与之相配套的预算分配机制,导致不少基层预算主管部门并没有形成强烈的零基预算管理意识,在日常的预算管理过程中,仅仅是以递增比例来度量政府对其预算的执行情况和认可程度。此外,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一些基层财政部门的财务信息公开性与透明性不强,这也会影响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成效。

(六)没有对绩效评价结果加以灵活高效的运用

现阶段,不少基层财政部门并没有设置科学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值,并且在制定绩效考评结果所运用的措施以及手段方面,也只是停留在发现问题以及对问题的简单分析和管理层面,与最终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还有较远距离,也就是说在开展预算绩效考核与评价过程中缺乏全局思维,其考察的重点依然简单停留在对逐个项目的规范性检查上,并没有推动评价结果和财政管理制度化的有效衔接,也难以发挥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导致难以真正将绩效考核与评价的相关措施和办法落到实处,难以最大化地发挥绩效考核与评价应有的实际作用。

二、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现存问题的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对此予以足够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对基础财政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加以有效梳理、优化和完善,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应有的实际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切实有效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预算机构设置

在财政部门的日常运营和工作过程中,预算绩效管理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所以必须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加快构建并完善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机构,并且适当增加机构人员编制,以此来为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财政部门可以从相关的科室(股)抽调人员,使其扩充到预算绩效管理队伍中去,要努力构建以政府主导、财政主抓、部门执行以及社会参与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从而形成合力,发挥协同效应,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全面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培训力度

对基层财政部门而言,要想取得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成效,就必须要对本辖区内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以及预算会计财务人员加大教育和培训的力度。一方面必须要全面强化其对预算绩效管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同时也需要增强其对实际业务操作的培训,尤其是需要对各预算主管部门预算、单位和中介机构等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训和辅导。此外也需要加强对理论的研究和学习,以此来对绩效评价的范围、技术和方法进行全面研究和探索,在此基础上形成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提升相关技术人员开展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快引进科学先进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并对其加大宣传力度

在信息化时代下,需要充分借助现代化的多种媒介渠道和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和政策的宣传工作,要大力倡导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以此来形成良好的预算管理氛围。在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要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如此才能切实有效地增强社会大众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认可和理解,也才能将资金花在刀刃上。需要预算编制和使用部门对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形成正确和全面的认识,并对其予以足够重视,将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深刻融入日常运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流程。

(四)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法规制度建设

站在国家宏观发展层面而言,需要加快制定并不断完善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相关的法规和政策,特别是在《预算法》中增加了有关强调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容,与此同时,也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制定统一的、与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的制度和办法,以此来指导和推动各地方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上下一心,形成合力,有助于各基层财政部门之间相互借鉴、吸收和学习,发挥协同效应,有效提升全国范围内基层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成效。

(五)加快引进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必须要推动基层财政预算管理朝着精细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换而言之,在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以制度为依据,要保证预算绩效考核结果真实可信。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对于不合理的开支必须问责,需要加快引进和不断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有效地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依法有序推进,对于工作完成优异的人员要予以及时奖励,从而起到表彰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同时对于那些表现失职失责的人员也要予以必要的惩处,只有如此才能起到一定的教育和威慑作用,也才能更加切实有效地推动国家财政资源的科学合理分配,发挥其最大效益。

(六)切实有效地增强财政预算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必须要为公众开放获取财政预算绩效信息的渠道,并且在此过程中更加自觉主动地接受来自社会公众的监督,这会成为财政部门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强大动力,因此要以制度为基础,充分保障社会大众对政府预算绩效执行情况的知情权,保证其可以有效参与到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和管理过程中。通过对预算绩效信息的公开,也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执行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要求,并且对预算开展的合理性与合规性进行全面审查,以此来形成相互制约、彼此监督的局面。

(七)制定清晰可行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目标

基层财政部门必须要加快推动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尤其是需要加快推动指标体系建设,因为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就难以切实有效地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客观性,因为财政资金支付是市场机制难以发挥其作用的领域,其支付的范围通常情况下是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多样化的公共领域息息相关的,也就是说在短期内财政预算资金的经济效益难以快速实现,而政府的支出范围又具有多样化和广泛性的特点,所以在对财政资金预算绩效指标评价与考核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其经济效益,更加需要关注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八)加强对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

需要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要求,有效公开财政支出项目预算及绩效评价的结果,保证社会大众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知情权。此外也需要将项目绩效目标提交人大进行审议,可以成立相关机构来强化对预算管理的监督与控制,也需要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全方位分析和反思,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结合评价报告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整改方案,并要求相关人员以此为据,严格有效地落实相关措施和办法,并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对于评价结果较好的项目要予以大力支持,对于评价结果较差的项目则可以适当减少资金安排,或者取消无绩效,或者是低绩效的项目,只有如此才能将财政资金用到实处,使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尽管现阶段我国一些基层财政部门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过程中依旧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只要对此予以深入思考和全面分析,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优化策略就可以加以妥善解决,从而提升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实现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财政预算财政部门财政资金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财税(2021年4期)2021-07-15 08:40:32
规范财政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卷宗(2021年22期)2021-04-15 01:22:17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 01:10:08
关于财政预算资金效益审计有关问题的探讨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32
澳大利亚财政预算制度与议会监督
欧盟就2017年财政预算达成一致
金融博览(2016年12期)2017-01-09 18:08:12
对财政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29期)2016-07-19 04:39:18
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财务部门作用的策略
人民银行与财政部门财政支出数据差异分析——基于新疆2008年-2013年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