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明
(无锡市锡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 无锡 214000)
舞台监督是剧组中的一个职务,在演出过程中负责掌握舞台艺术各部门的总体组织、协调、管理。据记载,在宋、元时代的演出中就有了相当于这一职务的“引戏”。在古代欧洲演出中,也有这种人员。后来,便称之为“舞台监督”或“舞台管理”。舞台监督对于整场演出质量发挥了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能够保证演出的艺术完整性。长期以来,世界舞台表演艺术的不断发展让各类演出活动的门类和样式更加丰富多彩,同时,科技的进步,舞台灯光、机械的出现也为舞台艺术的呈现带来了极大的拓展和丰富,故而舞台监督这一职位也就体现得越来越重要。
在演出中,舞台监督拥有绝对权威,剧组所有人员均应服从舞台监督的指挥,舞台监督对于演出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与作用,一言以蔽之,舞台监督的工作就是保证舞台上发生的一切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以保证演出质量。舞台监督是“总指挥长”,需要掌控每个细致入微的环节,即便是发生了意外也要灵活应变、立即化解,因为需要提前准备第二套、第三套方案。一位优秀的舞台监督就像齿轮之间的润滑油,全剧组即便忘了他的存在,他也会把所有细节安排得非常顺利和妥帖,这是舞台监督的最高境界。其实,舞台监督门槛并不高,有的舞台监督就是由工作经验丰富的演员转岗担任,首先要对剧目十分熟悉了解,有一定的声腔基础,也需要一些技术基础,如:能使用比例尺、会做工作表、会喊指令等。但这都是基本技能,舞台监督的更高境界在于责任心、情商、职业特质以及职业状态。
在演出中,布景、道具、灯光的变化非常复杂,与表演、音乐的配合需要十分精准,各部门人员散落在剧场的各个位置,难以彼此照应。因此作为舞台管理的核心,舞台监督需要具备舞台美术方面的知识,如布景、道具、服装、舞台灯光等,在实际操作中,合理科学地进行舞台调度管理,同时有助于舞台监督处理排练以及演出中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舞台监督还须具备相关的舞台知识,熟悉舞台平面图、各种吊杆和灯光位置、舞台机械等,对舞台相关技术指标了如指掌。同时,舞台监督还应组织舞台技术管理、演出剧目的舞美设计、灯光设计。和音响师一同参与,收集与各自专业设计相关的资料和指标。
我从事锡剧事业三十多年,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担任舞台监督工作,事无巨细,其中几多辛劳,几多感慨,几多收获,萦绕我心中挥之不去。
随着舞台监督工作的渐渐深入,我慢慢感觉到演出管理的纪律和制度在执行时,存在着时紧时松的现象,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习惯的弹性太大,造成演出制度在执行时刚性不强,以及处理和协调演出中某些交叉职能和矛盾时职责不明,甚至无章可循,致使某些事故在追责处罚时容易引起争论。与此同时,新技术的运用,演出事故中的某些“设备”因素成为推诿的借口,无从下手处罚……这些现象让我看到了演出制度和纪律存有缺失,致使管理难以准确到位,让我感到了完善演出制度,强化演出纪律的迫切性,面对新技术不断运用于舞台后演出管理的新问题,也只有依靠演出制度和纪律的完善,才有出路。于是,我着手修订新的演出管理制度:一是梳理剧院原有的各项演出制度,删去一些不适应当下演出环境的条款,比如后台点名制度。由于现在的接送演出占很大比例,这就需要对乘车点名制度,做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以适应新情况和新环境。二是将演出中人们约定俗成的好规矩、好习惯,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让无形的规范转化为有形的制度。三是将一些界限不清,容易产生争执的现象一一厘清,然后分门别类、划定范围、明确责任、分明奖惩,形成了涵盖演出前准备、检查验收、开场、岗位职责、演出事故记载及公示奖惩、安全保障等全流程的演出制度。以“演出情况记载表”“演出事故记载表”“演出事故奖惩记载表”为主要辅助手段,有效地保障演出有序进行。对演员演出质量进行监督,记录每场演出出现的问题。完善剧团管理,规范演员日常行为规范,做好日常考勤,与演员多沟通、多交流,确保演员日常生活正常运转,做好后勤保障。
新剧目彩排前,布景迁换排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一个容易让人疲劳和产生怨言的环节,很多矛盾在此时发生,有时还会发展到比较尖锐的程度,原因在于此过程的事务十分繁琐,工作量不仅大而且还反反复复交叉重叠,一句话,就是疲劳让人难以冷静、容易冲动,每一次迁换排练结束,我总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如何让这个过程减少摩擦,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一度成了我的心结。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可以将乐队从排练迁换的环节中撤出,用幕间音录音取代现场伴奏。这种想法萌生后,便在脑海中不断推演,用录音取而代之的可能性和可持续性,越推演越觉得可行,越觉得有信心,现场伴奏与录音的节奏是一致的,而且录音能约束节奏的伸缩空间,更准时地迁换,打消迁换来不及就要求加长幕间音乐的依赖性,鞭策大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去“抢景”。经过长时间的排练,演员和演奏人员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都很大,十分疲惫,将他们从迁换排练中解放出来,给他们喘口气的空隙,无疑十分有利于他们获取新的能量,更好地去完成新戏的首演。音响人员在排练迁换时也是一个空档期,有时间去操作放音工作,也可以让他们增加对戏的熟悉度……显然,这是一个有利于多方的良策。所以,我便将这个想法与相关人员交流,得到了几乎一致的认同。于是,我满怀信心地向领导提出了这个建议,获得了尝试的机会。试验下来的结果证明,录音带排练迁换与现场伴奏排练迁换的现场感是一致的,而且还减少乐队“准备好了吗?”的环节,避免了可能产生的矛盾和情绪干扰,即便出现个别的幕间音乐太短、无法完成迁换的问题,只要与乐队沟通一下,适当微调即可。
舞台监督需要“工匠精神”。一部戏,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只有每一位演职员在各自岗位上,不断打磨每一个环节,到最后呈现出来的演出效果才能越接近完美。所以,在最初种下工匠精神种子的是集体,那是一种齐心协力、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默契精神,是作为这个集体的一员的追求。同艺术家和演职员合作,舞台管理者要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工作协调能力,更要具备合作精神,互相尊重与理解,在合作中使大家感到愉快。工作中,舞台监督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并通过深入了解和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决定,要在别人发现问题之前先解决。比如,我跟剧组发现剧场里某个设备不太好用,马上找剧场技术工人来修理或者更换,以保证演出顺利进行。在排练过程中,要排除干扰导演排练的各种因素,要事先准备好可能会用到的道具以及场地,而且是清扫干净的场地,检查照明、通风、取暖、空调、电源等,要处理好影响进度和质量的各类问题,使整个演出制作工作顺畅,各环节配合默契。
作为舞台监督,除了必备的专业技能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开启多任务处理模式,并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同理心,因为整个项目期间需要沟通协调的部分非常多,工作起来每个人都很辛苦、也都有自己的脾气,所以作为舞监,沟通能力也很重要。还有就是要冷静,一旦出现突发状况,舞台监督绝对不能慌,抛掉情绪解决问题是关键,不仅要勇于面对,还必须要尽可能快速地解决问题,否则就可能会影响到整场演出的质量。舞台监督的能力素养体系更多的是服务于艺术创作过程,不仅要把握住艺术创作的基础核心,同时,也要在以服务演出和艺术家的基本思维框架下,掌控艺术生产流程,将导演创作意图以及演出效果完美地呈现在舞台这个载体之上。同时,舞台监督还需要了解并掌握演出制作相关的知识内容,能够在排演的管理过程中,对制作质量有精准的把控,这对于舞台监督的个人能力素养有非常高的要求标准。
我在舞台监督工作中努力做到用心用情、有理有节,重点把握好三点。一是细,在新剧目开始走台之前,首先细致阅读布景设计图,记载排练时大道具的位置,再将吊景和搬迁照片弄清楚,包括布景、道具的大小和轻重,对照演员出场表,根据闭幕时演员所站位置,然后按照就近和戏份多少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形成初步的迁换分工表,到装台校景校光时再一一复核,再视迁换现场的实际情况,正式敲定迁换分工表。其次,在排练时,根据导演对追光、定位光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并根据排练时不断提出的新意见而随时补充调整。保持与灯光设计及时沟通,待排练结束时,形成方案,交导演审核认可后,再做好人员分工预案,力求做得细致准确,保证人员及时到位,尽量避免现场临时仓促安排,造成忙乱而影响走台的顺畅进行。装台的校景校光过程中,认真又准确将布景道具的点位一一标识清晰,根据明场和暗场分别用不同的材质标记,让搬迁人员看得清、放得准。演员的定位光及追光点位,也标记清楚,让演员站位和追光都能及时准确捕捉到目标。二是“刚”,在演出管理中,我坚持严肃性和刚性来执行纪律和贯彻制度,一丝不苟有序管控演出的全流程,用规章制度约束演职员的行为,不留情面,不留空白。首先抓住演出的准备工作不放,按演员化妆、乐队校音、舞美各部门准备工作的三大块,实行按时进入岗位,分头进行演出准备工作,我则穿梭于化妆间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再到乐队听校音,适时安排演员试音;检查布景、道具、灯光、音响、字幕、追光人员是否到位;服装熨烫,围领、水袖、靴底是否洁白;还要去看看演出说明书是否已经在大厅“迎候”观众……然后进入开场倒计时。对此过程都形成了一个规范化的流程,以日志的方式进行记载,实施严格的问责。我将准时开演作为重中之重的刚性要求,各部门认识到,准时开演不仅体现了一个院团的基本素质和团队精神,更体现了演职员对演出的敬畏和对观众的尊重。其次,在演出事故的奖惩中,将脱场(包括迁换布景道具脱场)和笑场这两种事故确定为责任事故,因为脱场和笑场,大多是演员个人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的,所以对于这类事故的批评就该严肃一点,问责就该严厉一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引以为戒,以儆效尤。这个办法的作用非常明显,演出责任心大大增强,演出质量有所提高。三是柔。演出管理首先是服务,全心全意为演出和演职员甘当“店小二”,满腔的工作激情化作一个“柔”字,贯穿于舞台监督工作中。“水”是演出绕不开的话题,化妆卸妆都需要热水,而剧场方面,尤其是流动舞台的水供给是个大问题,有时还会面临无水之难堪局面,甚至有些时候,演职员的茶杯排列在热水壶旁,但等到演出结束也没有呷上一口热水。这些情形,让我觉得水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演职员的情绪和演出的顺利进行。化妆卸妆,喝口热茶,是最基本的工作和生活之需,必须要保证,于是我提出了自己动手解决的方法,剧院自备一个保温桶,在剧场供水不足时,可以急用,双管齐下、双保险来保障用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到后台先看水是否到位,演出中在舞台两侧为演员的茶杯续水,为灯光音响岗位的同事送水,为乐队换热水瓶。演出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致使个别演职员一时无法完成自己搬布景道具的任务,每遇此况,我及时调配人员顶岗。对于演出事故,不是一罚了之,而是认真分析弄清事故发生的原因,尤其是对待新同志,总是耐心和气地讲清道理。一段时间,在每月一次的演出事故奖惩会上,宣布结果后就会出现一些争吵现象,申辩、抱怨和指责之声相互交织,有时还十分激烈。我从中看出,缺乏事前沟通是造成这种争辩的主因,有的同志因为时过近一个月,自己身上发生的演出事故已经淡忘,有的同志发生的演出事故确有一定的客观原因……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建立每月一次演出事故的通报和分析会制度,以班组为单位,先将事故和奖惩向每一位演职员通报,然后分析,当事人也可申辩。通过这一形式,每一位人员都明白了自己的事故和问题,即使心里有气,但只要在会上讲出来,也就舒坦了。最后,各自都明明白白地承担了事故的责任,这种先通报分析后奖惩的方式,有力消除了争吵现象,大大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增强了提高演出质量的责任心。
舞台监督的工作琐碎又细小,但事关演出能否顺利进行,很重要;有苦有累有烦恼,但看到演出一场一场圆满成功,觉得很值得。综上所述,舞台监督作为演出排练的总指挥和管理者,需要对整体情况进行随时监督和控制,掌握并管理现场的所有情况,并且紧盯排练及其他各项工作的日程进度,随时根据项目情况与各部门进行协调沟通。
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舞台技术、相关设备不断更新,舞台监督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密切关注舞台艺术、技术及设备的发展动态,掌握新技术,这样才能保持舞台管理的高效率,在整台剧目中发挥自己的独特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