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梅
(兰州财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所谓公立医院内部风险控制是指公立医院为保证其各项运作和经营业务的正常顺利进行、资产的安全完备、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合法性所制定的一系列风险控制政策、措施的综合性总称。内部控制涉及医院运行和管理全过程的方方面面,涵盖了预算管理、财务费用管理、收支控制、融资费用管理、物资费用管理、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建设等多个关键环节。近年,财政部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规范,要求医院加快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同时优化完善内控体系,增强对各运营服务及医疗服务活动的控制。通过设计医院的内控体系,可以加强对医疗活动的监督,保证医院运营活动公开透明,避免出现贪污腐败问题。优化和完善现有的内控机制,是提升医院运营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制定健全的内控机制,既可以改善和提高其运营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也同样可以改善和提高医院的运营管理服务质量,规范各级医护人员的言语和行为。而且,制定的内控体系也是当前医院改革的重要措施。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机构能够大大提高我国各级公立医疗机构的财务会计资料的质量,使得财务会计资料更为真实、可靠。高质量的企业会计资料对于促进公立医院内部经营管理及外部的决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同时还能够增强公立医院的竞争力,从而为其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
由于业务开展的需要,公立医院常常需要长期投入大量价值不菲的固定资产,日常生活中对于医疗服务费用以及耗材的人均消费量也是非常可观,如果我国公立医院长期缺乏内部成本核算和内部成本风险控制机构,那么其内部成本核算风险管理就可能会长期缺失,成为直接影响我国公立医院正常运转和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短板,制约整体风险管理控制能力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大型医院认识到了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性,并且正从临床实践中逐步开始积极地探索借鉴我国先进医药企业的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方法与成本核算管理技术,在全国医院管理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医院成本核算。然而,大多数地方各级医疗机构成本信息管理工作仍停留在各级医疗相关科室的成本管理工作层面,很少能够有一个地方人民政府各级医院委员能够完全建立自上而下的医疗成本信息分析管理体系和医院绩效考核各项指标管理制度,成本分析信息的反馈和绩效考核管理机制也往往同时存在着不完全同步、不及时的问题,导致地方政府委员医院在组织制定和实施医疗成本信息管理时往往缺乏统一的医疗成本信息管理工作标准。由于以上各种情况的频繁发生,各个公立医院之间的医疗费用管理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缺乏一套具体量化的费用考评衡量标准,很难从实际费用角度出发来准确衡量每个医院的费用管理成本控制工作。
有些公立医院的部门设置不够科学,部门的工作岗位设置不明晰,而且有些科室的工作岗位职责相互交叉或权责不清,医院人员调动频繁。有些医护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而导致医疗服务水平低下。同时,医院内控人员数量不足,这样就很难去独立地推动内控制度的执行。
由于受到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医院的专业财会人员在实践和工作中,仍旧是习惯地沿用自己过去的做法和办事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下各类医院的发展。一些大型医院的财会人员并未真正地接受过系统的企业财务知识的学习,对内部控制问题认识也非常有限,在实践中仅能胜任部分简易账务的处理工作,一旦涉及或者考虑到内部的控制、费用管理、风险防范等内容,便感觉无从下手。随着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加快和深化,财务工作的内涵与其外延都已经在实践中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内部的控制被重新赋予了一个全局性的高度,作为加快内控制度体系的建设重点和根本保障,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已是刻不容缓。
医院在执行内控制度期间,未能够设置相应的监督部门,而造成内控的执行没有人来管理,造成后期的内控效果不佳。有些医院尽管设置了内控管理岗位,但是人员不能够充分地落实监督职责,存在拉帮结派、无视制度、讲关系、公私不分的问题,以及滥用职权等现象。在部分医院执行内控监督期间,有些监督人员怕得罪人,而对监督工作敷衍了事,经常在出现内控问题的时候避而不谈,而造成医院的运营风险集中。有些医院内控监督岗位缺失,经营负责人对医院的重大事项把握不够正确,认识不充分,经常会出现推诿扯皮的问题,而给公立医院带来较大的损失。
目前,我国的公立医院还没有办法很好地建立起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与评价机制,行业内部也因此缺乏统一的监督和评价标准,导致针对内部控制的审批、考评常常流于形式,未能取得实际的效果。例如,有些医疗机构甚至在记账、物资保管、会计、出纳等必须配备专人或者独立专岗的工作职务上,也存在着一个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导致了采购或者担任保管、出纳或者担任复核等情况时有发生。
信息系统建设有待增强,医院的内部控制需要将内控职能纳入信息系统来提高内控执行的效率,然而有些单位内部的内控信息系统功能不够完善,系统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处理数据方面优势不强,无法为内控的执行提供数据资料的支持。
公立医院工作人员有必要对内部控制的建立与执行以及其实施的情况等因素进行监督和定期检测,以便对内部控制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形成一个动态的监管机制。公立医院要加强对公立医疗机构内部的重大事件进行决策和监督的力度,增强其决策的科学性。同时要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对责任人员负责的机制,开展事前监控、事中管理、事后评价,增强内控执行力度,要有效地杜绝医院违规操作等问题,严惩有违规操作行为和贪污腐败的相关人员。要对医院内的运营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明确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点,并加强对关键点的监督控制力度,做到事前的审批研判,以及加强事中的监管。建立高效的内控信息管理平台,去收集各内控执行的数据信息,高层的管理人员分析研究存在的内控问题,来优化梳理内控制度。
鉴于此,公立医院应该高度重视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计划实施和组织开展,除了选聘一批具有专业审计技术、思想品德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级内审审计工作人员外,还要应当确保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具有高度的社会独立性,能够独立地对公家医院的内部财务管理及其活动、资金管理运转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内部审计,同时对内部财务风险管理防范控制的具体有效性及其内部风险管理运行状况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客观性的评价。
公立医院推动内控水平的提升,加强风险防控,也要根据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规范的要求,来编制内控制度。根据国家规定的内控体系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经营的情况和对医院未来发展的规划,搭建完善的内控制度,尤其重要的是根据需求优化设计医院现有的内部组织架构,组建内控部门,设置内控岗位。优化和梳理了内控工作流程,给所有的内控岗位分配合理的职能、工作权限,并对现有的内控专业技术人才开展管理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此外,还要加强内控制度的执行监督,并设计相应的监督机制,开展内控工作的检查。考核内控执行的效果,给员工开展培训,在单位创造一个良好的内控执行氛围。
医院还应该高度重视财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为其创造条件对其进行继续教育和监督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使其及时完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概念认知,跟上这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财会从业人员不应局限于了解财会相关专业的知识,还要进一步扩充自己的知识范围,提高自己对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
医院要加大内控制度与单位运营管理融合研究,组织医院的医护人员学习内控管理制度和国家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规范,加强对内控关键环节的研究,增强内控的执行力度,以此来提高内控管理质量。第一,在开展单位的医疗服务业务的控制方面,要突出单位的医保政策检查,同时要加大对收费标准执行力度的监督。还要对单位的运营流程进行梳理,加强对医院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的控制,避免出现违规收费的问题。第二,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监控,把控资金的使用要求、使用范围,并优化梳理现有的报账流程,增强对业务项目运作过程的管控。对所有参与项目的职工的具体工作任务及权限等情况进行系统的梳理,以保证项目运营资金可以被合规地使用,提高资金使用价值,来推动项目的稳定运转。第三,在医院采购药品期间,要优化梳理采购单提请、采购审核审批、采购验收等相关运营流程,加强对采购环节的审核和监督。
优化医院的内控流程,同时还要在医院的收入、资金使用、药品采购、资产管理等方面将内控管理制度融入进去,来实现对医院关键工作的控制。将内控的关键环节纳入信息系统平台上,进而提升内控的管理效率。利用信息系统搜集数据、整理数据,进而提高内控数据信息质量。通过实行内控机制,来达成增强内控质量的目的,促使内控工作与运营管理工作相融合,提高内控在医院中的地位,突出医院廉政建设工作,防止滥用职权,保证医院的合法利益。医院内的运营业务和管理水平会受到内控质量的影响,优质的内控制度和强有力的内控执行,可以使医院的运营效率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升,也会有效地遏制滥用职权问题,使医院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优化设计内控流程,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对于关键性的岗位要定期轮换,制定各岗位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医院要规范各工作岗位的审批,尤其是对采购验收付款等关键环节,要加强对审批权限的分级管理,并赋予不同运营人员的工作权限,以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避免内控流程不规范,而带来许多违规操作问题。医院各医疗服务活动运行需要有相应的指导来规范,通过为广大医护人员提供内控流程,帮助各职工来明确工作开展的要领。
医改政策的推出,使得医院的革新成为无法逃避的趋势,这既是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亦是医院自我提升的又一道路。作为公立医院,运行采用经济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就医难、就医贵这一基本的民生问题,履行公立医院的基本职责。此外,通过促进各级医院专业改革和发展提高自身的社会经济管理效率和专业运营管理水平,维持各级医院的专业社会性和公益性,保障了各级医院自身的健康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亦提高了医院自身的发展潜力,为公立医院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全新活力。完善的内部控制加强了公立医院的经营和运转能力,为实现我国公立医院的社会公益性目标提供了不竭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