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类专业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2-11-12 04:30刘洋波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院系解剖学贵州省

刘洋波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6)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课程的学习成效直接影响着后续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而专业理论与技能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体育专业素养[1]。只有系统掌握了运动解剖学相关知识,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体育训练方法的作用与价值,学好专业技术,提高运动技能和水平。

然而,运动解剖学的学习一直是体育专业学生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学生中甚至有“体育专业第二外语”之称。因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导致他们进入大学后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显得吃力,认为这门课程既抽象又枯燥,学习效果不好。这种情况对后续课程学习与专业技能的掌握非常不利,会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贵州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2016-2020级学生运动解剖学考试试卷共19个班级820份及对应的成绩单、试卷分析等。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法

随机调阅了贵州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 2016—2020级学生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考试试卷、成绩单、试卷分析等,得出运动解剖学教学效果的第一手资料。

1.2.2 访谈法

与贵州省部分高校运动解剖学任课教师就课程教学心得与体会进行了访谈;与2018级、2020级部分学生进行了座谈,重点探讨了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

1.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 SPSS17.0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了成绩分布百分比、平均成绩(X±SD)、试卷难度系数等方面的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贵州省部分体育院系学生运动解剖学成绩整体情况(表1)

表1 贵州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2016-2020级学生运动解剖学成绩

调查得出,所调查院校运动解剖学试题与教学大纲契合度较好、试卷难度适中,说明试题内容既能充分反映课程目标要求,也能反映对知识掌握的广度与深度;高分段与低分段相差较大,说明不同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效差距较大;成绩优秀率低,说明可能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环节把握、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存在问题;综合成绩不及格率远低于卷面成绩不及格率,说明过程性评价得分大幅降低了课程综合成绩不及格率;卷面成绩不及格率高(大于55%),说明相当部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亟需针对学生实际寻求合适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2.2 贵州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不同专业学生运动解剖学成绩(表2)分析

表2 贵州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2016-2020级学生运动解剖学成绩失分率统计

2.2.1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运动解剖学成绩

贵州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2016—2020级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成绩分布整体基本呈正态分布,但得分率低,峰值区间向低分段偏移,优秀率为零,不及格率高,卷面不及格率达到60.2%,高分段与低分段差距大;平均成绩得分不高(51.62±11.01),卷面成绩主观题失分率高于客观题。说明贵州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2016—2020级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学习效果不佳;对基础知识的迁移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根据综合成绩显示,优秀率依然为零,但不及格率降低了26.7个百分点,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等过程性评价得分要高于期末考试得分,其拉高了综合成绩,降低了综合得分不及格率。

运动解剖学一般是在学生进校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对大学学习感到新奇和兴奋。但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对运动解剖学学习的热情和投入程度不够,这提示我们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特点在教学中做出改变,在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变革。运动解剖学理论性较强,而体育专业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相反运动实践是其擅长,所以教学中应将运动解剖学的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

2.2.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解剖学成绩

贵州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2016—2020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解剖学成绩与社会体育专业基本一致,优秀率低,不及格率高,峰值区间呈现向低分数段偏移的态势,过程性考核成绩降低了综合成绩不及格率,卷面成绩主观题失分率高,但整体得分率要高于社会体育专业。这提示贵州省高校不同体育专业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学习状况具有共同点,即学习效果较差,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度不够,尤其是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2]。

体育教育专业作为贵州省体育类传统专业,具有较丰富的办学与教育教学经验。但根据对部分高校体育院系2016—2020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解剖学成绩统计来看,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严重制约着学生的专业发展和院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运动解剖学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其当前的教学效果令人担忧。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较差的现状,我们应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理论与运动实践紧密结合、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完善和优化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进而提高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质量。

2.3 贵州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运动解剖学教学现状

2.3.1 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课程教学目标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社会体育专业主要以培养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群众体育相关工作的人才,体育教育主要是培养能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与科研的专业人才。所以,我们的课程教学目标应该为实现各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实际上,有的教师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熟悉甚至不了解,部分运动解剖学任课教师是医学相关专业毕业,没有专业运动实践经历和基础,教学实践中往往将运动解剖学当作人体解剖学来上,导致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偏离,加上体育类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他们对课程感到难以理解,枯燥和乏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

2.3.2 理论教学与运动实践相脱离

运动解剖学不仅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同时更是一门需要实践支撑的应用性课程。通过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学习,可帮助学生对运动技术学习中相关环节及训练与锻炼方法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预防运动损伤,掌握健身知识与技能。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应与运动实践紧密结合,既便于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解释运动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学生在运动实践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

例如将肌肉物理特性中的粘滞性与运动实践中的准备活动结合起来讲,既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肌肉粘滞性的特性,又可以让学生对准备活动的作用与意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将肌肉初长度与肌力大小的机理与田径投掷项目、篮球长传球等的伸展引臂动作结合起来讲解,让学生结合亲身运动实践去理解理论知识就不会觉得枯燥与乏味。

2.3.3 教学设施落后,教学手段单一

在所调查的高校体育院系运动解剖学教学中,仍然是以观察标本、模型、PPT图片展示配合讲解为主要教学手段,甚至有的学校连标本都没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以讲解为主,直观教学效果差。部分院校不重视实验教学建设,忽视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运动解剖学是一门直观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且知识点多,学科信息量大,运用传统教学手段需要收集大量的图谱、模型和标本,而且部分需要区分立体空间位置的知识点,例如深、浅层肌肉间的相对位置、起止点、肌拉力线等;动态变化知识点,例如血液循环流动的过程、神经冲动传导途径等,这些知识点只靠学生抽象的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但如果利用3Dbody、CAI课件等现代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2.3.4 学生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兴趣不高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或课程产生了浓厚兴趣,那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的质量和效果自然就都有了。但传统教学基本上就是教师对着PPT滔滔不绝地讲解,这种脱离运动实践的讲解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如能通过现代技术手段,采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多样且富有新意的教学方式,如通过3Dbody等多媒体技术多方位立体呈现相关解剖学环节,使相关知识点变得更为直观,还可以通过学习终端与教师实现智能交互,学生根据各自学习的需求实现课前预习、课中深化、课后巩固;教师可以通过交互平台实行课前任务布置、课中讲解强化、课后随时解答等形式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

3 结论与建议

从调研可知,贵州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学生对运动解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对知识的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效果不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和金课建设既为课程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就必须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运动解剖学的教学改革探索。

3.1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社会环境变化和人才市场需求不断调整更新的,教学大纲是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开展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所以,教学大纲的课程目标制定须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而课程教学又必须以教学大纲为指导。贵州省部分高校运动解剖学课程任课教师不看教学大纲,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知之甚少,教学中完全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和偏好选择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目标不清楚。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运动解剖学课程学时数不断压缩,教学大纲、参考教材的内容随之进行了调整,而任课教师却还在使用几年前甚至更早的课件教学,这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教学改革的推进。

3.2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运动解剖学这一较为抽象的基础理论课程,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直观教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运用动画、视频、3D成像等现代技术开展教学,可帮助学生对抽象文字描述的理解,使枯燥乏味的抽象理论变得生动直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兴趣和热情。例如3Dbody教学软件的运用,可以让人体结构在立体空间位置上呈现多维视觉影像,模拟运动动作观察肌肉各环节收缩情况,动态显示循环系统血液流动路径等,使学生对人体结构的认识更加直观,从而对运动解剖学课程产生兴趣。

3.3 注重运动实践与理论学习一体化

运动解剖学是后续理论课程和运动技能学习的基础,它不仅是一门学科基础理论课程,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脱离了运动实践的理论教学难免会显得枯燥乏味甚而抽象难懂,因此应将运动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中多列举生活和运动实践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在课上课下进行讨论与探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运动实践中常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出“为什么”,进而通过个人分析和集体讨论后知其所以然;教学中用理论解释运动实践现象,让运动实践验证理论,形成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3.4 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时代大学生已经习惯了“屏幕”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加上课时一再压缩和知识内容不断丰富的现状,有限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因此,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在线课程资源和开展线上教学形式,与线下教学形成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形成学生对知识学习课前有准备、课中得深化、课后可回顾的模式,有效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助力课堂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的提升。

猜你喜欢
院系解剖学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突出音乐本体 注重和声实践——高师音乐院系和声教学的思考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