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清锐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 海口 571127)
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反映一些现实问题,具有强烈的表现力。而强烈的表现力一是需要演员的优秀发挥,能让观众最直观地体会到情感输出,二是需要环境与氛围的塑造,在环境与氛围塑造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运用色彩的表现力。色彩是艺术作品最主要的表现要素,色彩在带给视网膜刺激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人类的情绪,所以影视作品在表现上最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如何调配色彩。很多影视作品通过塑造主角的形象或描述主角的遭遇来表达作品的主题并进行升华,而充分应用色彩可以使人物形象塑造得更饱满,最终达到升华作品主题的目的。在人物的服饰、环境中充分运用色彩的表现力,给予观众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是优秀影视作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人类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色彩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由于各地区各民族风俗习惯与文化不同,色彩的象征意义也不同。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对色彩进行了充分诠释。在中国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同一色彩在不同朝代可能有不同的代表意义,但有些色彩的意义却一直保留。比如,在中国不同朝代的皇宫中最常见的颜色就是金色,金色来源于金这种金属,由于其珍稀的特点,金色作为权力、荣耀与财富的象征,是君王至高无上地位的表现。同一色彩在不同文化中的释义也会大不相同,例如白色,在西方国家中,白色是纯洁、幸福的象征,是婚礼中的必备色彩,无论是新郎、新娘的服饰还是婚礼场地的布置,白色都是出现最多的颜色;而在中国,由于早期农业生产中,一旦遭遇下雪的情况,就代表着寒冷、饥饿,代表着没有食物来源,久而久之,白色在华夏民族就成为了肃杀、饥饿、死亡的代表,在中国的葬礼中,白色十分常见。由此可见,色彩在不同文化、不同时期中的象征含义是不同的。而影视剧通过色彩表现人物时,其象征意义也非常多。例如,通过人物的服饰色彩来表现人物特点。一个角色的服饰如果是纯冷色调,给予观众的第一感受是人物性格冷酷、孤僻或比较内向,做事冷静谨慎或不善交际等。比如,影片《女心理师》中的男二号叶家辉经常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他从小被患有精神病的母亲抛弃,性格是孤僻、内向的,他所穿的黑色衣物便很好地反映出这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如果一个角色的服饰为暖色调,那么给予观众的第一感受就可能是人物性格外向开朗、热情。例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白凤九是四海八荒唯一一只九尾红狐,受到家族长辈疼爱,从小无忧无虑,总是穿着粉色、藕粉色、红色等暖色调衣物。这展现了她热情、可爱、天真等性格特征,让人们对这只小红狐印象十分深刻。这些都是影视剧中比较常用的表达人物性格的方法,也是色彩的象征意义在人物造型中的作用。色彩运用无声的语言让观众初步了解人物性格,而编剧抓住观众这种心理,最后进行反差等设计也可以造成更为强大的视觉冲击效果,有利于加深观众对于人物的印象,也有利于影视作品剧情稳步推进。
色彩对比突出就是运用对比色塑造人物。如果角色的服饰搭配都以纯色为主,那么其性格特点就会变得较为明显,往往这种人物的性格与观众猜测八九不离十。与之相比,形象与性格反差的角色往往会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例如,在经典影视剧《甄嬛传》中,女主角甄嬛在后期的一次场景中以绿色的服装加上红色的头饰出镜。绿色应该是活泼、天真的象征,与甄嬛早期的人物形象相符,但红色作为地位的象征,又会让观众揣测其性格,实际上,其后期手段毒辣、心机重的人物形象与服装的绿色完全不符,但又与早期形象遥相呼应,反而给观众带来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令观众不禁感叹人物被逼迫的悲惨命运,使观众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对比色在表现人物形象上有独到之处,能够更深层次地刻画人物形象。但由于对比色对于色彩调和的要求较高,需要造型师能够很好地拿捏各种色彩的比重,不会太过鲜艳的同时又能够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如果不能很好地调和色彩的比重,反而会使观众对影视作品中人物形象设计产生质疑,造成不好的影响。色彩的明度、面积等都是对比色中的重要因素,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到观众的视觉接受程度,对于设计者的色彩搭配技巧具有较高的要求。影视剧中不论是叙事情节还是个人情感表现的情节,对比色在氛围营造上也有独到之处。例如,可以通过环境与人物服饰的反差来对人物进行深层次塑造或对于事件氛围进行营造。影视剧可以在穷乡僻壤的灰色、棕色等建筑环境下插入身着金色、红色服饰的人。金色、红色象征富贵、权势,这类人物在贫穷、落后环境中出现,可突出人物此时的惊讶、诧异等情感,铺垫后面的剧情。对比色在突出人物形象方面非常直观,其塑造的人物性格更有冲击力。
色彩在影视作品中对于社会背景的表现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很多以民国时期为时代背景的影视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颜色就是灰色,我们可以看到大街小巷都是灰色的建筑。实际上,这里的灰色是对时代背景的一种暗示,是对民国时期混乱、昏暗的社会环境的暗示,是当时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背景的最直观表现。在这一时期的影视作品中,很多具有革命性质的人物的服饰也以灰色为主,这里并不是对社会背景的暗示,而是运用了色彩象征意义。灰色是沉稳、坚毅、正派的象征,对于具有革命性质的角色而言,其服装也要体现相应的人物性格与品质,例如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女学生们身着灰色调的衣物,象征女学生们非常正派,与衣服颜色花花绿绿的风尘女子们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在影片最后,风尘女子们剪发、穿上女学生们灰色调的衣物,代替她们去日军的营地。这不仅反映出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大屠杀的社会背景,更从这个转变凸显风尘女子们的爱国之心,体现出她们坚毅、英勇的性格特征。影视作品通过色彩来暗示时代背景所具有的社会性质,在这种社会性质下衬托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二者的反差往往会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社会背景作为一部优秀影视作品的构成部分,其在人物塑造、剧情推动上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通过色彩这种无声的语言对社会环境进行适当暗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观众的审美疲劳,抛弃长期以来剧前复杂冗长的社会背景介绍,给影视作品带来更多的发挥空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影视作品的质量。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在背景与气氛营造方面主要从两部分下手,一是通过声音,如通过背景音乐等对环境气氛进行烘托,给予观众身临其境之感;二是通过色彩,比如环境不能依靠台词解说,色彩就是最好的表现方式。通过环境中的色彩调配,可以产生烘托氛围、展现背景、暗示剧情等作用,环境中的颜色在刺激观众视网膜的同时,也是观众在脑海中对于环境氛围的塑造过程。例如,影视作品中红色、黑色的结合对于观众的视觉冲击力非常强,往往会带来紧张刺激的心理效果,从而增强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深化人物形象的目的。实际上,很多影视作品的人物形象都是根据社会背景而产生的,比如,往往出现在朝代末期的英勇武将形象,出现在民国时期的具有新思想的革命者形象,这些都是时代背景的产物,色彩在描绘时代背景的同时也表现了人物形象。
观众在看到人物出场时,都会根据人物的服饰色彩、搭配等对人物形象的特点进行揣测。色彩是观众进行联想的主要根据,一般来说,人物的服饰穿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观众对人物的第一印象。以非常经典的《让子弹飞》为例,在剧中葛优扮演的“师爷”以一身长袍马褂出场,加上八字胡以及“披头士”发型,让人们很难不联想到这就是个喜剧人物,其一身黑色与肉色的搭配,像西方的牛仔,让人觉得幽默、放荡不羁,在幽默的同时又给人以庄重的感受。事实上,在剧中其人物表现也确实如此,他反复游走在“张麻子”与“黄老爷”间,既是一个根据自己利益行事的人,又仅存一点良知,是一个利己主义者的形象。在剧中这黑色与肉色的冷暖色调搭配中,人们对于其人物性格产生了大致猜想,但事实又与猜想不完全相同,增加了趣味性,更给予了观众充分的想象空间。
影视剧中的人物造型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形象,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表现影视剧的主题。一般来说,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就是从确定好的影视主题开始的。近几年质量很高的影视作品如《长津湖》以及《长津湖之水门桥》都反映了抗美援朝时期的故事。真实的历史事件激起了观众的爱国热情,更让观众看到志愿军战士为了保卫祖国而壮烈牺牲的画面,让人忍不住落泪,身处和平年代的观众会牢记英雄们所做的一切,而剧中塑造的伍万里、伍千里等角色更让影片呼应英雄主题。所以人物的塑造不仅是剧情发展的需要,更是作品主题展现的主要形式。以具有悲剧性结局的影视作品为例,人物的形象塑造如果从头到尾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其情感渲染力往往不强,使人物形象随着剧情的推进而改变,对人物的服饰色彩、性格刻画等进行渐变设计,观众的代入感也会更强,影视作品所产生的感染力也就更强。影视作品的主题往往反映社会中现实存在而又无可奈何的问题,通过这类情感共鸣性比较强的主题来获取观众的情感支撑,获得观众的认可。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时,运用色彩的衔接、渐变等,加强人物形象的表现力,观众在获得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能对人物的命运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深化影视剧的主题,使得影视剧的主题深入人心。影片中的色彩融入人物的命运,对于深化影视剧的主题具有很好的作用。
色彩是能引起我们共同的审美愉悦的、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素。色彩是最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因为它的性质直接影响人们的感情。在影视剧塑造人物的过程中,色彩是最具表现力的要素之一,充分利用色彩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就可以使影视作品达到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影视主题引起共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