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合下的岭南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
——岭南舞蹈作品《醉龙》的创作思考

2022-11-12 18:12
戏剧之家 2022年1期
关键词:岭南舞蹈创作

严 明

(星海音乐学院 舞蹈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本文对岭南舞蹈作品《醉龙》的论述,是关注其创作运用现代的视觉手段而保持传统审美意蕴的有益探索,立足传统美学的理论视角,发掘岭南舞蹈作品《醉龙》在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意蕴的表现和创作上的艺术审美的尝试。

岭南舞蹈的发展和建设一直在继承和发展的轨迹中探寻生命之路,特别是创作问题始终立足当下岭南地域文化的审美追求而进行思考和实践。醉龙舞起源于广东中山,最早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度在澳门流行,近年又回归中山。它以拟人化的艺术手段,多变的形式,生动的形象,表现出当地生产劳动生活的场景,又融武术洪拳、醉拳、杂耍等技艺为一体,是广东省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舞蹈具有非常的功能性和教育性,是岭南文化见证的重要留存,也是岭南地区历史存留的宝贵财富。该作品以醉龙文化为依托,突出劳作、习俗、杂耍等舞蹈场景,提炼和运用了传统艺术以及舞台表演中的传统元素,以岭南文化审美精神为主旨,立足当代的审美视觉需要,进行创造性的舞台呈现。探索和挖掘岭南舞蹈的创作价值,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当代性思考和研究,以此推动岭南舞蹈创作和教学建设的深入与完善。

本文缘起及意义:在文化多元发展的格局和形势下,对自身文化的坚守与弘扬成为重要的议题。如何认识传统,如何继承发扬传统,如何实现传统的当代转化与体现,成为一个辩证而凸显的问题。本文以岭南舞蹈作品《醉龙》作为案例分析,立足地域文化审美的视角,对岭南舞蹈创作在题材、创作功能、审美价值、创作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论性阐释,分析岭南当代舞蹈作品的创作缘由,中国传统审美精神与文化内涵的追求,创作实践的价值,舞台创作表演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以及教学训练的功能、传统艺术元素转化为创作要素的价值和方法。

研究现状:近几年岭南舞蹈创作研究热度颇高,不乏对创作问题探讨的文论,但是作品《醉龙》由于取材于习俗文化,上演的条件有限,传播和认知较少,所以可以参考的文献并不多,但是,作为《醉龙》创作所具有的文化挖掘意义和岭南舞蹈创作历程中的价值追求和探索,应该是有积淀的,尽管对笔者个人研究在条件上有一定局限,但是,因为经历创作的全过程,也是学习中难忘的一段实践经历,因此,笔者力图作为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总结。

研究方法:本文运用个案研究法,以原创岭南舞蹈作品《醉龙》为例,在第一手创作经验资料的基础上,探析岭南舞蹈创作发展演变过程中的态势,试图理清其中的创作脉络,并借以中国传统文化美学的理论对创作实践进行解析,阐释作品在审美理想追求、民俗文化意蕴的现代体现的价值意义。

一、岭南舞蹈作品《醉龙》的创作概述

岭南舞蹈的创作自20 世纪40 年代开始就开启了它的实践历程,开始产生了新的舞蹈和建立新的专业舞蹈院团。1942 年7 月,吴晓邦应邀到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开办了舞蹈科,培养新舞蹈专业人才骨干,为岭南舞蹈的发展开始了新的篇章。从此广东舞蹈创作呈现出创作繁荣,人才辈出的新局面。岭南舞蹈与岭南文化一脉相承,不同时期留下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印记。岭南舞蹈创作早期主要借鉴与吸收民俗文化,逐渐形成了作品对岭南文化的合理继承的局面。从此岭南舞蹈创作就具有题材、体裁、形式和风格的多样性,具有传统与现实并进的创作活力,这些都为岭南舞蹈在今后的作品创作方面开辟了新的思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90 年代后,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岭南舞蹈创作面临自身文化继承与融合的新要求,再一次需要继续深入探索“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主题。从此岭南舞蹈作品创作无论从创作方法还是创作观念上看,都与早期的作品有所不同,不但在外在形式上坚守岭南传统文化既有的审美范式,而且在作品内涵上赋予了更多思想上的表达。

(一)岭南舞蹈作品《醉龙》的创作意义

1.《醉龙》的诞生旨意

随着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湾区文化建设也在不断推进,作为湾区岭南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醉龙文化尤为突出,中山醉龙根植于民间,内涵丰富。本项目从醉龙文化的保存、传承、发展、创新入手。通过对历史遗存的研究,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文化素材,深入民间生活,最终呈现于舞台,实现当代舞蹈艺术创作。同时也通过当代舞蹈艺术的创作与创新对中山地区醉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作用,充分发挥广东岭南地域文化的优势,最终对传承岭南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作品《醉龙》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创作诞生的,其意义在于不但通过创作与实践,思考学科建设中所面临的创作与教学关系问题,学科发展中如何面对传统与当代交融碰撞的问题,而且希望通过理论创新实践,通过实践传播理论,为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出力。

(1)创作与教学互应

岭南舞蹈的教学与创作几乎是同步的,无论是英歌、钱鼓,还是傩舞,咏春、醒狮,在教学上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指引着作品的创作走向,同样创作的走向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教学的发展。而创作作品也同样成为教学训练的最终目标。作品《醉龙》的创作与传统文化习俗的教学的相互影响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传统习俗、文化存留成为连接创作与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舞蹈审美和动作语汇的作用无疑是最大的。无论在教学还是创作中,习俗留存样式,文字记载、传统艺人的身体力行,解决了审美风格的问题,在创作上丰富了岭南舞蹈的动作语汇。同时教学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对传统元素的整理、挖掘和思考的过程,同时也为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和创作资源。

其次舞台创作是呈现教学的最重要的手段。如今舞蹈专业院校的“学院派”创作,立足回避社会世俗化而追求高雅,回避市场化而追求艺术质量,是对于艺术品位的坚守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这种“文舞并重”的创作意识也会反作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2)传统与当代交融

在民族文化精神建构下的岭南舞蹈,已不是旨在复活古代舞蹈原风原貌,不是运用一种纯舞蹈形式思维的方式。而是当代人对美、对文化的理解,是一面劳动人民看到自身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一面镜子,是对中国民族传统舞蹈的当代阐释。《醉龙》不仅在尝试挖掘传统精神,同时又体现现代的诉求,它代表岭南舞蹈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追求以及当代文化内涵探究。

2.《醉龙》的创作观念

(1)重述文化精神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品《醉龙》正是基于对文化的思考,汲取文化中的点滴创作元素,运用肢体艺术来重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2)摄取精神元素

传统文化艺术的创作更多是在追求一种我们理解下的传统“精神”的诉求而展开的,习俗文化、文献或文物所记载的既有实物性的真实,也包含了精神价值,岭南舞蹈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载体之一,它不应局限于某一时代的艺术样式,在传承形式的同时更要关注“精神”对于艺术作品所带来的深远意义。作品《醉龙》正是岭南舞蹈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摄取精神元素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二、岭南舞蹈作品《醉龙》的创作分析

创作是指由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采取行动的结果直接产生的作品或成果。所以创作是我们艺术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创作离不开当下的现实性意义,《醉龙》作为当下的原创性作品,从创作角度上有如下特点。

(一)现代审美意识下的传统舞蹈风格变化

审美意识是主体对客观感性形象的美学属性的能动反映。对于岭南舞蹈来说现代审美意识下的风格变化不但是艺术创作上的变化,而且还可以说是教学训练上的变化。《醉龙》是岭南舞蹈在追求创作与教学风格多样化之路上的一次尝试。它引发了我们在现代审美意识下对当代岭南舞蹈创作与教学上的进一步思考。

(二)把握传承创新的辩证关系

《醉龙》仅仅是岭南地域文化创作实践过程中的一次尝试,但它让我们反思并关注新时代下把握传承创新的辩证关系问题。岭南舞蹈创作以开放视觉,严谨的态度,尊重历史、寻找传统。在创作过程中寻求以现代人的表达方式来阐释岭南民俗文化与意蕴。尽管是立足当下的现实创作,更要根植于传统的基础上,完善自身本体语言表现的特色,创新的过程也是对传统深层的思考与探寻,不失根本而前行。

(三)立足文化的长远追求

舞蹈的问题终究还是文化的问题。岭南舞蹈作为承载岭南地域悠久历史文化的舞蹈载体,当要立足追求对文化精神的追求和弘扬,并将文化嵌入于艺术发展、创作中去。创作的尝试在于让我们重新思考舞蹈的意义,不再沉入浮夸的炫技和动作表象,关注的是对民族文化和时代审美的探求,身体意蕴的抒发、情景交融的整体表现。

三、岭南舞蹈创作思考

本文通过对当下岭南舞蹈作品《醉龙》的创作背景、内容概况、创作价值意义分析,阐述了岭南舞蹈创作发展所带来的独特价值,不论是从审美角度或者是创作角度上看,当下岭南舞蹈的创新尝试对于文化传承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当然创作实践并不完美,例如在一些表现手段上着于形式而忽略内容思想深度的开掘,缺乏对文化元素内涵的高度提炼。这是艺术实践探索的自身问题,更是中国舞蹈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探索和追求的永恒问题。岭南舞蹈创作唤起我们对身体文化求索的渴望。尝试创作的过程同样也是岭南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也将唤起创作者对于岭南舞蹈艺术风格与审美追求的思考。

注释:

①《醉龙》:首届中国舞蹈优秀作品;广东省第六届岭南舞蹈大赛表演金奖、作品铜奖、创作铜奖;广东省第四届大学生舞蹈比赛专业组一等奖、优秀创作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猜你喜欢
岭南舞蹈创作
忆岭南
雨岭南
冰上舞蹈搭档
《一墙之隔》创作谈
我和舞蹈
创作随笔
易说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