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舞蹈艺术在理工院校推广的可行性研究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2022-11-12 18:12尹素雯
戏剧之家 2022年1期
关键词:华南理工大学理工舞蹈

尹素雯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6)

一、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概念

随着信息革命的浪潮,新媒体艺术在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兴起,20 世纪90 年代信息技术才开始在舞蹈领域广泛运用,历时至今才经历30 年左右。目前对于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可以理解为舞蹈在数字化信息时代,以传统舞蹈为基础,与新媒体技术、数字技术交互发展产生的一门新的舞蹈艺术门类。新媒体舞蹈有两种存在形态,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多种媒体为载体的非物质的、虚拟的数据化形态;一种是以传统舞蹈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不依托于媒体载体的物质的、真实的非数据化形态。

二、新媒体舞蹈艺术在理工院校推广的价值与意义

(一)顺应中共中央教育体制改革

1985 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具有开拓能力,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和新技术革命要求的各类工作人员。新媒体舞蹈艺术以舞蹈为本体,结合现代的新兴现代科学技术,正是顺应中央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培养适应现代科技文化发展的舞蹈工作人员。

(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十八大提出把“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目标。高校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在理工院校发展新媒体舞蹈艺术,不仅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还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对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吸收。校园新媒体舞蹈作品题材大多贴近校园文化生活,更易引起学生共鸣,增强学校文化输出与吸收。其次,新媒体舞蹈艺术丰富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学校文化软实力的传播。新媒体舞蹈的载体本就依靠新媒体,传播方式也相对丰富,可拓宽学校文化软实力的传播。最后,学校也可以通过新媒体舞蹈结合其他校园文化活动,打造系列主题活动,形成校园文化IP,增强学校文化软实力。

(三)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综合实力

新媒体舞蹈艺术作为一种舞蹈艺术,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具有一定的美感要求,学生通过欣赏,可以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新媒体舞蹈的“创新性、新奇性”等特点,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开发,提高创造力;新媒体舞蹈的“跨专业性”能够促使学生打破专业限制,发散学科思维,培养多种逻辑思维方式;同时学生在排练中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情感体验,多种方式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四)推动新媒体舞蹈艺术发展

中国的新媒体舞蹈相比较西方国家而言发展缓慢。新媒体舞蹈艺术想要在国内发展必须依靠高校平台,国内综合大学、理工科大学学科种类多、综合实力强,能为新媒体舞蹈艺术提供相应的资金、技术支持,充分利用好高校的资源,能极大促进新媒体在国内的发展。

三、新媒体舞蹈艺术在华南理工大学开展的可行性

(一)新媒体舞蹈艺术在华南理工大学开展情况

华南理工大学新媒体舞蹈表现类型多为影子舞、激光舞、舞蹈影像、投影背景和装置互动等技术型舞蹈作品;主要表演途径是在学校举办的各类迎新晚会、毕业典礼、十佳班集体以及学生组织的各类小型晚会上;主要策划群体分为校级、院级、学生组织等。目前华南理工大学新媒体舞蹈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学生自发性学习创作,没有组织系统专业的学习。

2017 年在科技文化节闭幕晚会表演的原创电光舞《世界之巅》采用发光的电线、激光棒、荧光棒等发光物体,结合舞蹈在全黑的场景中进行表演。2019-2021 年由校团委组织筹办的大型原创多媒体全景式话剧《红色甲工 血色浪漫》,作品结合多媒体设备,采用话剧、舞蹈的表现形式,讲述了陈铁军和周文雍的抗战爱情故事。2020 年华南理工大学成功举办《未来我来·世界无界》第六届“互联网+”大赛的颁奖典礼。颁奖典礼采用了星空感的投影背景,舞蹈演员手持可折叠的透出星星光点的圆板,结合大型LED 屏幕和队形的变化,营造出强烈的现代科技感。此外还有艺术学院舞蹈系师生制作相关的舞蹈影像作品。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每届本科生都会举办一次专业演出汇报,并制作多个舞蹈影像视频。

(二)学生对新媒体舞蹈艺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此次开展调查,我们将问卷投放到华南理工大学各个学院,问卷覆盖31 个学院,覆盖率为93.93%,有效填写问卷人数为552 人,根据发放的调查问卷以及采访调查的数据了解到:有91.95%的学生接触或看过新媒体舞蹈艺术,有82.38%的学生喜欢新媒体与舞蹈相结合的表演形式,但仅有34.1%的同学了解新媒体舞蹈艺术。这反映虽然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有接触或看过新媒体舞蹈艺术,并且展现出对新媒体舞蹈艺术表现形式的兴趣,但很多同学并不熟悉和了解这一艺术类型,新媒体舞蹈艺术在华南理工大学的可普及空间较大。在新媒体舞蹈艺术不同的表现形式的调查中,学生们接触最多的新媒体舞蹈艺术表现形式依次是激光舞、荧光舞,其次是影子舞、网络虚拟舞蹈、全息舞蹈和实景演出舞蹈。其中即兴人影互动和互动装置舞蹈学生接触最少。

(三)新媒体舞蹈在华南理工大学的推广途径

根据调查,学生们关注新媒体舞蹈艺术的主要渠道依次是从手机媒体、电视、网页、学校演出、书籍。其中手机媒体占比73.95%,是学生获取新媒体舞蹈艺术信息的主要途径。有42.91%的学生在学校观看过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演出,这表明学校表演新媒体舞蹈作品曝光率高,且学生参与度较高。此外有76.63%的学生愿意通过观看新媒体舞蹈线下演出,56.7%的学生愿意通过学校网络媒体以视频的形式观看演出,48.84%的学生愿意通过通选课了解新媒体舞蹈艺术,34.87%的人愿意通过自己参与作品排练,仅有4.98%的同学都不想参加,不想参加的主要原因是对新媒体舞蹈不感兴趣。

(四)华南理工大学新媒体舞蹈排练场地和器材

根据走访调查,目前华工新媒体舞蹈艺术创作的主要形式有全息投影、影子舞和电光舞。由于全息投影需要的基础设备价格昂贵,其在校呈现多为学校组织开展的大型活动,例如,由华南理工学校团委举办的《红色加工 血色浪漫》大型原创多媒体话剧、2020 年“互联网+”颁奖典礼上的相关作品。全息投影对排练场地和基础设备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专业的排练厅去排练舞蹈,需要较多时间与多媒体设备进行调试,通过多方的磨合,才能展现出最终的效果。影子舞和电光舞多为学生自发性的表演,因其设备价格低廉,排练方便,呈现效果好,更受学生们的青睐。因需要在黑暗的情况下排练或演出,排练时间多为晚上,排练场地多会选择在教学楼的架空层。演出场合基本为学校、学院的迎新、送旧晚会以及学校的各大颁奖活动、晚会。

四、新媒体舞蹈艺术在理工类院校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学校需加强对人文、艺术学科的重视

1952 年前后在国家调整院系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工业建设的人才和师资,国家大力发展独立的工科院校。在这种背景下,理工学科与人文学科分离,课程设置专业化。自改革开放后与世界接轨,国内高校意识到这种模式的缺陷,并开始恢复人文学科。因此新媒体舞蹈艺术在校发展有了一定的空间。但由于理工学校的工科性质与定位依旧在理工科的专业性上,人文、艺术学科的发展受限,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发展依然面临很多限制。学校应重视人文科学发展,扩展自己的综合性,在开设文科专科、设置人文通识课程上,还需不断加重人文学科、艺术学科的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二)扩展专业师资力量,跨学科整合教师资源

新媒体舞蹈艺术在理工院校的专业化发展,必须依靠专业的师资力量带动,依托具有综合能力的跨专业的舞蹈人才支撑。由于新媒体舞蹈艺术是跨专业学科,要求教师既具有专业的舞蹈知识,还要具有专业的新媒体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目前国内新媒体舞蹈艺术研究者相较其他舞蹈专业的研究人员占比较小,且主要集中在专业院校,国内大部分理工院校不具备相应的师资力量,专业师资力量匮乏且小众,专业人才培养困难。因此,学校可以引进具有新媒体舞蹈专业的师资力量,或利用学校现有的新媒体专业与舞蹈专业,进行跨学科资源整合。

(三)建立专业的新媒体舞蹈实验室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成熟,各种新科技被融入到新媒体舞蹈中,其表现形式也不断丰富。各种新媒体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所需要的场地要求也各不相同。例如影子舞、激光舞、荧光舞等形式,仅需要购买相应的装备道具,在一个全黑的环境中排练,此类舞蹈作品可以借用学校空旷的会议室、教室或空旷的地下室即可完成。但全息舞蹈、互动装置等需要大量电子设备支持的创作形式则需要较高的专业设备、场地和技术含量。因此,需要学校建立专业的实验室来进行新媒体舞蹈艺术作品的研究和创作。

五、结论

目前在各理工院校中,新媒体舞蹈艺术作品创作主要集中呈现在影子舞、荧光舞等低成本、低技术的表演形式,高成本、高技术的作品则需要专业的人才和充足的资金去投入创作。新媒体舞蹈艺术在国内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且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如果理工院校能够抓住发展的机遇,重视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发展,对于学校多元化以及学生的综合实力发展都大有助益。总而言之,虽然新媒体舞蹈艺术在理工类院校推广有很多现实问题,但在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媒体舞蹈艺术在理工院校进行普及和推广还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

猜你喜欢
华南理工大学理工舞蹈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征稿简则
冰上舞蹈搭档
本期作者
陈光中:理工男变身“披萨达人”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7年征稿细则
当机器人遇上人工智能——记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张智军
“80后”理工男与油纸伞的不解之缘
我和舞蹈
焦唯、王琪斐美术作品
王雁、谢盼盼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