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雷群
[摘 要]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时,教师应立足大单元视角,基于对单元语文要素与每课教学要点和重点的分析,依循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开展教学。教师应确定读故事、编故事、讲故事的教学主线,有序落实语文学习要素,逐渐丰厚学生对民间故事的阅读,促使学生传承民间文化。
[关键词]民间故事;单元教学;炼;创;链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4-0005-03
民间故事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并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其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充满想象和传奇色彩,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对美好人性的赞美、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民间故事在統编语文教材中所占的篇幅不少,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专门设置了“民间故事”单元。于是,笔者有了这样的思考:民间故事的教学以怎样的方式推进?文体的特殊性怎样体现?该如何以叙事方式展开民间故事的教学呢?
一、聚焦民间故事特点,确立单元教学内容
“民间故事”单元包含单元导语、课文、课后题、自读提示、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研读,我们可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单元语文要素及教学策略,从而确立本单元教学的内容。
笔者通过认真梳理单元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确立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梳理情节,学习创造性复述;发挥想象,编演故事;提取主要信息,设计连环画并配文字;开展读书交流、故事写作专题活动。
二、“民间故事”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基于单元语文要素与每课教学要点和重点的分析,依循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笔者确定了“民间故事”单元的教学主线,即读故事、编故事、讲故事,通过“炼”故事、“创”故事、“链”故事的教学策略,打破单篇教学的壁垒,有序落实语文学习要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炼:删繁就简,提取主要信息
“炼”即在阅读民间故事时,借助关键词、运用思维支架等,提取故事的主要信息,把握故事情节,精练主要内容。这是缩写故事和创造性复述故事的基础与前提。
(1)提炼关键词,梳理故事情节
①圈画过渡词,找寻情节变化
民间故事具有情节曲折、语言口语化的特点,在情节转变处,往往有明显的过渡提示,大多为表示时间变化、地点转换的词,以推进故事的发展。如《猎人海力布》中“从前”“有一天”“这样过了几年”等时间词,把整个故事分成三个部分。用同样的方法梳理《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学生能快速默读,圈画出“一年一年过去,牛郎渐渐长大”“一天晚上”“第二天黄昏时候”“从此”“一天”“从此以后”等词句。
②着眼关键点,凸显矛盾冲突
民间故事作为早于文字记载而存在的口头经典,契约型表现尤为明显。所谓契约,是指由立约者和签约者之间制订的条约及与此有关的有意识的交换内容。契约正是故事情节转变的关键点。如《猎人海力布》中,海力布救小白龙,得宝石,可以听懂动物的话,打到更多的猎物,但也意味着海力布需遵守契约:“无论动物说了什么话,都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就会变成石头。”故事的矛盾冲突由此展开。在遵守契约与违背契约之间矛盾挣扎,正是英雄人物舍己为人的闪光之处。把握情节发展的关键点,找到事情的突变处,是读懂故事的前提,也是缩写故事和创造性复述的基础。
(2)遵循叙事方式,厘清故事条理
民间故事在叙事方式上,往往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事,常用反复的方式强化结构表达,以程式化的叙事方式增加记忆。我们可以根据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关注重复段落,引导学生给每一个部分拟小标题,厘清故事的条理,把握故事内容。
①把握故事要素,提取主要信息
民间故事主线明确,情节环环相扣。在《猎人海力布》这个故事中,得宝石是故事的起因;经过是因宝石,知消息,劝说乡亲搬离未果,只能将消息告诉乡亲;结果是化为石头。宝石成了故事的关键,以此为切入点就能提取主要信息:救小白蛇,得宝石—知消息,劝乡亲—救乡亲,变石头。
②关注反复段落,明晰情节推进
为了方便讲述和传承,民间故事的情节发展经常采用递归结构和反复段落。如“快乐读书吧”中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田螺姑娘》中的“有一天”“第二天晚上”“一连几天”等,重复的情节推进了故事的发展。在人物类型上,民间故事往往有善与恶、正与邪、拯救与报恩等的对比。例如,《牛郎织女》中,兄嫂苛待牛郎,牛郎与老牛亲密相处;织女与牛郎幸福生活,王母狠心拆散;两人抗争,七夕相会……故事就在不断的受难与解难中重复、推进。
(3)忠实缩写原文,力求完整连贯
①范例先行,习得方法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以《猎人海力布》的1~4自然段的缩写为例,提出缩写的四种方法:摘录、删减、概括、改写。通过缩写与原文的对照,笔者指导学生在具体的例子中明确缩写方法。
首先,观察例文,以句为单位,一一对照。
其次,辨别每一句运用的缩写方法,并在文中批注。
再次,进行比读,重点学习概括和改写。
最后,归纳总结,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的缩写方法。
②支架引路,学习缩写
学生习得了缩写的具体方法,便可练习缩写《猎人海力布》的5~11自然段。首先,设计表格,按自然段划分,逐段缩写,并标注自己所用的缩写方法。然后,将每一个部分连起来读,看看是否连贯。此时,也可以加入一些关联词或句子,使段落之间衔接自然,成为一个整体。
2.创:由简至繁,在传承中创新
复述的策略学习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本单元提出了创造性复述的要求,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转换角色、发挥想象、增加情节、变换顺序等策略,进行个性化创编、表演。
1.异文:在传承中创新
在悠远的历史中,民间故事的母题不断发生着变化,有很多异文。以《牛郎织女》为例,我们进行了一次探索之旅: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在任昉的《述异记》、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太平御览·纬书》等文献中都有涉猎。通过比读,我们发现,这些故事的母题是相似的:牛郎织女结为夫妻,后来被迫分开,只有七月七日才得以一聚。但细节上有差别,如有版本说老牛是被贬下凡的金牛星;在《荆楚岁时记》中“天帝哀其独处”,才让织女嫁与河西牵牛郞,但因为织女“废织饪”,导致天帝只许他们七夕相会。课文《牛郎织女》则是叶圣陶在对所有文献、传说进行整理后的创新。
(2)想象:内容的创新
①情节空白处创新
民间故事中,有些情节讲得比较具体,有些则是一句带过,需要听故事者发挥想象进行补充。如《牛郎织女(一)》中,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这两个情节,文中没有展开,是课文的空白处,需要学生思考补白:牛郎会看到什么?听见什么?又是怎样告诉老牛的?仙女们怎么想办法?怎么商量?同时,想象需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牛郎因其善良、勤劳的品行,他看到和听到的,更多的是美好的事物,而非兄嫂如何虐待他、生活怎样艰难等。可见,情节空白的创新需建立在人物性格特点、情节发展的逻辑上。
②文本差异处创新
基于民间文学异文的比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文本差异之处进行创新,开展创造性复述。如前文所述:老牛是被贬下凡的金牛星、牛郎是河西牵牛郞、天帝的“怜”与“怒”等。针对异文中的差异,笔者引导学生质疑:他们是如何被贬下凡的?在人间怎样生活?天帝“怜”和“怒”的表现分别是什么?差异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兴趣,也给学生的创造性复述提供了创新的空间。
(3)转换:表达的创新
为了让故事更加新鲜,在进行创造性复述时,可以创设情境,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故事中的人物,以故事人物的口吻复述课文。如语文园地中,用海力布的口吻讲述故事。在复述中,学生不仅需要转换人称,还需要加入人物的所见、所思、所感,这样故事就会渗透更多人物的内心想法。表达的创新还表现在文本表达的方式上,可以将叙述性文本改编成适合表演的剧本。首先,比较剧本和课文的差异;其次,设置人物角色,改写人物对话;再次,添加环境、人物动作等旁白,使之成为后续表演的剧本。
(4)外显:表现的创新
民间故事的表现形式就是讲述。除了简单复述、详细复述,更多的是带着讲述者个人理解和情感的创造性复述。为了让复述更有趣,可以借助一定的支架来表现故事。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借连环画复述故事
学生在梳理情节的基础上,对故事进行分幕,给每一幕画一幅连环画,并用一两句话概括每一幅图。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缩写,又是复述故事的支架,能使复述更加连贯完整。
②以皮影戏来表现故事
皮影戏是以牛皮等材料做成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戏剧形式。用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来表演民间故事,彰显了民间故事的传统文化内涵。首先,在课堂中,观摩唐山皮影戏《牛郎织女》,感受皮影的表演艺术,明确皮影表演所需的材料;其次,购买相关人物、环境等道具;最后,搭建舞台,小组分工,牵线人进行画面表现,讲述者讲述故事。课堂中引入皮影戏,形式新颖,颇受学生喜欢。
③以话剧来演绎故事
民间故事有明晰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拥有丰富的戏剧元素,适合以话剧表演的方式进行表现。在完成前期剧本创作的基础上,重构对白、巧用旁白,配上动作、表情,辅以布景、道具等,绘声绘色地进行故事表演。学生在深层次揣摩人物、重组文本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本的体会和理解,在分工合作中实现了个性化、创造性表达。
3.链:项目式阅读,把握文体特点
为了深入学习民间故事,本单元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板块,以带读《中国民间故事》为起点,拓展阅读《欧洲民间故事》《非洲民间故事》,通过设计项目式阅读,在群文类比阅读中,引导学生去探寻不同民族民间故事的特点及其蕴含的民族文化。
(1)任务驱动式阅读
在前期的学习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民间文学的基本特点:语言口语化、人物类型化、叙事条理清晰,表现了劳动人民朴素、美好的愿望等。在单元阅读任务驱动下,学生开展广泛阅读,记录民间故事的相关信息——故事名称、地点、人物、情节和结局,以此来梳理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2)群文类比阅读
民间文学作品蕴含丰富的文学内涵,教师可以以此来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这些民间故事,从语言、主题、角色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入手,助力学生深层阅读。
①相同主题故事阅读
民间故事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许多故事表达了同样的主题,如表达生活幸福或以弱胜强的愿望、对聪慧机智的赞扬、对愚蠢可笑的讽刺等。学生通过同一主题的不同故事的阅读,能够了解民间故事的叙事结构,感受民族文化内涵。
②同一类型故事阅读
“类型”是民间故事的存在方式 ,有的以故事中的主人公为分类依据,如人类、志怪、动物、精灵等;有的以母题分类,如牛郎织女母题所存在的大量异文为一类;祁连休则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分类,如谁先开口型、妙计换人型……对同类主题的民间故事进行比较辨析,有利于学生深度阅读。
③不同民族故事阅读
民间故事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反映着不同民族的性格、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不同民族的民间故事存在着一定差异。
比如,欧洲民间故事《列那狐的故事》,以列那狐和伊桑格兰狼的斗智斗勇展开。列那狐嘲讽了国王、贵族、教士,具有反抗精神,但它也欺凌和虐杀弱小动物,善良与邪恶共存一身。而在非洲民间故事中,狼、狮子、兔子等动物有着不一样的性格特点。通过探究可以发现,狮子勇猛,却不够智慧,狼和鳄鱼忘恩负义,蜘蛛邪恶,青蛙智慧,而且很多小动物都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胜利。在阅读不同民族的民间故事时,通过比照阅读,更能让学生走进民间故事的内核,探究民间文化所传达的民族记忆。
总之,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精神追求和文化价值。本单元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民间文学的叙事方式和言语表达技巧,探寻语言的奥秘,精练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架构故事结构,对照缩写,抓住差异处进行创造性复述,并将阅读引向中外民间故事,使学生在比照阅读中、在传承与创新中,感受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祁连休.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2] 肖淑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教学策略[J].语文建设 ,2020(8):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