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000张消化系统疾病中成药处方点评及用药合理性分析Δ

2022-11-11 12:34:34年宏蕾顾红燕曾蔚欣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10期
关键词:润肠中成药功效

年宏蕾,顾红燕,刘 敏,张 茉,曾蔚欣#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药学部,北京100038; 2.临床合理用药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8)

近年来,中成药与西药联合治疗为临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有效方式,联合用药可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并降低疾病的复发率[1-3]。消化系统统疾病病程长、易复发,而中成药所用的中药材大多为天然药品,且易于被患者接受,可长期应用,符合疾病的特点,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4-5]。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对于同一疾病的关注点不同,西医更关注症状的共性,由此导出疾病诊断;中医更关注症状的个性,认为单个症状的出现是与其他症状相关联的,对这些症状进行总结,形成“证”,并根据辨证论治开具药物。西医师对中医药理论的掌握有限,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临床上中成药多由西医师开具[6-7]。脱离中医理论使用中成药,大大增加了不合理用药情况,会延误患者病情甚至造成不良反应发生[8-10]。因此,开展中成药处方点评十分必要。本研究抽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消化系统疾病中成药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抽取处方。2021年我院门诊消化系统疾病中成药处方数为17 607张,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关于抽样量的规定,“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应少于总处方量的1‰,且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100张”,确定抽样量为每月500张,共6 000张(抽样率为34.08%),抽取的样本量具有代表性。采用分层随机化抽样原则,抽样日平均分布在周一至周五的5 d内,且覆盖每名开具处方的医师,保证抽样处方的代表性。参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2015年版)等文件,结合中医药理论知识及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成分、适应证、用法与用量、禁忌证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规定处方点评标准。包括:(1)处方书写的规范性;(2)适应证的适宜性;(3)联合用药的适宜性;(4)用法与用量及用药疗程的适宜性;(5)药品剂型及给药途径的适宜性;(6)是否存在“十八反”和“十九畏”等配伍禁忌;(7)特殊人群(包括老人、儿童、妊娠期妇女及肝肾功能异常者等人群)用药的适宜性。对处方逐一进行点评和分析,对不合理处方进行记录和归纳,并采用Excel 2016软件的统计功能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消化系统疾病常用中成药

6 000张消化系统疾病中成药处方共涉及38个中成药,病症主要涉及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肠功能紊乱、胆囊炎和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常用中成药见表1。

表1 消化系统疾病常用中成药Tab 1 Commonly used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for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

2.2 不合理处方类型分布

6 000张消化系统疾病中成药处方中,不合理处方470张,处方不合理率为7.83%。470张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26张(占5.53%),不适宜处方420张(占89.36%),超常处方24张(占5.11%),见表2。

表2 不合理处方类型分布Tab 2 Distribution of types of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3 讨论

3.1 适应证不适宜

中医学的诊断目的为辨证论治,即从整体观念出发,结合四诊获得的各种资料,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进而作出对疾病某一阶段病情的综合认识,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根本手段;而西医学的诊断目的为“辨病论治”,将疾病按不同的系统和器官划分,注重局部的器质性改变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异常[11-13]。中医学和西医学的诊断目的不同,整体局部观念存在区别,导致西医师使用中成药时往往根据西医学的辨病诊断结果,而不是中医辨证诊断结果。而同一疾病往往对应多种不同的证,应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是辨证论治诊疗体系的一大特点——“同病异治”,如不进行辨证,很容易造成适应证不适宜的情况发生。临床上仅辨病不辨证的现象十分常见,辨证结果的缺失导致难以判定用药是否合理,此时药师需根据疾病特定的病因特点及患病人群的不同进行判断。例如,1例85岁患者,临床诊断为“心律失常、不完全肠梗阻”,医师开具“生脉饮、养心定悸胶囊、木香顺气丸”,虽仅有病名没有辨证,但处方中的生脉饮、养心定悸胶囊治疗的心律失常均为气阴两虚型,而且老年人患病以虚证为主,可推测该患者为气阴两虚证,治疗气阴两虚型不完全肠梗阻应选用麻仁滋脾丸、麻仁润肠丸,而处方开具的木香顺气丸的组方为香燥之品,阴虚患者服用会进一步耗伤阴液加重病情,可判定为适应证不适宜。如果中成药处方的诊断项书写中医病名加辨证分型而不是西医病名,则可以解决药师审方困难的局面,同时可减少适应证不适宜处方的产生。以下列举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辨证分型和指导用药,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3.1.1 慢性胃炎:该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和“痞满”范畴,其辨证可分为肝胃不和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血证、脾胃气虚证、胃阴不足证和脾胃虚寒证。属肝胃不和证,可选用功效为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的气滞胃痛颗粒;属肝胃郁热证,可选用功效为清胃泻火、柔肝止痛的清胃止痛微丸;属脾胃湿热证,可选用功效为清热除湿化滞的枫蓼肠胃康颗粒;属胃络瘀血证,可选用功效为行气止痛的心胃止痛胶囊;属脾胃气虚证,可选用功效为健脾益气、活血解毒的胃复春片;属胃阴不足证,可选用功效为滋阴养胃的养胃舒胶囊;属脾胃虚寒证,可选用功效为温胃止痛的温胃舒胶囊。

3.1.2 上消化道出血:该病属于中医学“吐血”和“便血”范畴,其辨证可分为胃热伤络证、气虚失摄证。属胃热伤络证,可选用功效为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的十灰散、致康胶囊;属气虚失摄证,可选用功效为益气摄血的归脾丸、止血复脉颗粒。

3.1.3 慢性腹泻:该病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其辨证可分为脾虚湿盛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肠道湿热证和中气下陷证。属脾虚湿盛证,可选用功效为健脾益气、化湿止泻的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属肝郁脾虚证,可选用功效为抑肝缓急、扶脾止泻的逍遥丸、四逆散;属脾肾阳虚证,可选用功效为温肾健脾、固涩止泻的四神丸;属肠道湿热证,可选用功效为清热解毒、化湿止泻的葛根芩连丸;属中气下陷证,可选用功效为补中益气、升阳止泻的补中益气丸。

3.1.4 便秘:该病的辨证可分为肠道实热证、肠道气滞证、肾虚津亏证、脾虚气弱证、脾肾阳虚证和阳虚肠燥证。属肠道实热证,可选用功效为泻热导滞、润肠通便的麻仁润肠丸、复方芦荟胶囊;属肠道气滞证,可选用功效为顺气导滞、攻下通便的木香理气丸、木香槟榔丸;属肾虚津亏证,可选用功效为补肾益精、补益气血、润肠通便的芪蓉润肠口服液;属脾虚气弱证,可选用功效为益气润肠的便秘胶囊;属脾肾阳虚证,可选用功效为温阳通便的半硫丸;属阳虚肠燥证,可选用功效为滋阴通便的五仁润肠丸。

3.2 联合用药不适宜

3.2.1 中成药联合应用:中医有君臣佐使理论、七情配伍理论、传统配伍禁忌理论等理论指导联合用药,可以说,配伍用药是中药治疗疾病的重要方式,所谓的“相互作用”正是中医治疗的精髓。例如,治疗口舌生疮、胃火牙痛,以清胃散为主药,配合一清胶囊以引火下行,可明显增强清胃散的清胃泻火、消肿止痛功效。然而,西医师对于中医理论的掌握程度有限,常造成中成药联合应用不适宜的情况。例如,患者诊断为“便秘、肾虚”,医师开具“麻仁润肠丸、六味地黄丸”,麻仁润肠丸主治大便秘结于肠道,属于祛邪药,而机体实邪未去就服用补虚药,会壮大实邪,从而造成“闭门留寇”。又如,患者诊断为“慢性胃炎”,医师开具“香砂养胃颗粒、三九胃泰颗粒”,香砂养胃颗粒温中和胃,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而三九胃泰颗粒清热燥湿,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两药联合应用造成寒热冲突,影响药效。

3.2.2 中西药联合应用:中西医分属不同的医学体系,形成了各自的治疗学原理和理论,诊疗用药思路的差异常导致中西药联合应用不适宜的情况发生。例如,患者诊断为“感冒、消化不良”,医师开具“阿司匹林泡腾片、胃宁散”,而胃宁散属于抗酸类中成药,可通过改变胃液pH而减少阿司匹林的吸收。又如,患者诊断为“腹泻、细菌性肠炎”,医师开具“磺胺脒片、四神片”,而四神片中的五味子与磺胺类药物同用时,可能引起尿闭或尿血的不良反应。再如,患者诊断为“消化不良、心绞痛”,医师开具“大山楂丸、阿司匹林肠溶片”,而山楂含有机酸,可通过酸化尿液而增加阿司匹林在肾小管的重吸收,导致阿司匹林的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加重对肾脏的毒性。

3.3 用法与用量不适宜

合理的药物剂量应在治疗的下限剂量(有效剂量)和上限剂量(安全剂量)之间,消化系统疾病中成药常含附子、朱砂、全蝎和蜈蚣等毒性或峻烈成分,长期或大量应用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临床使用时易造成风险[14]。例如,仙蟾片的用量为1次4片,1日3次,而临床医师为患者开具的单次用量为6片,仙蟾片的主要成分为马钱子粉,马钱子含番木鳖碱,毒性大,过量应用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又如,参莲胶囊的用量为1次6粒,1日3次,而临床医师为患者开具的单次用量为8粒,参莲胶囊含有山豆根,大量应用可有神经毒性反应和胃肠道反应。

3.4 遴选药品不适宜

在为特殊人群选择治疗药物时,要考虑其体质和病证的特点,避免药物加重原有病证或损害脏腑功能。例如,患者诊断为“食管上皮增生,慢性肝功能不全”,医师开具“增生平片”,该药含有黄药子,肝功能异常者禁用。又如,患者诊断为“胃下垂,高血压”,医师开具“补中益气丸、牛黄降压丸”,而补中益气丸重用人参、黄芪,上述两药有升压作用,高血压患者禁用。

3.5 有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

中成药配伍禁忌主要表现在“十八反”和“十九畏”。例如,患者临床诊断为“慢性胃炎”,医师开具“温胃舒胶囊(附子)、香砂养胃丸(半夏)”;患者临床诊断为“呕吐”,医师开具“参桂理中丸(人参)、健胃十味丸(五灵脂)”;患者临床诊断为“胃痛”,医师开具“疏肝和胃丸(郁金)、十香定痛丸(丁香)”。

3.6 对策

药品说明书是医师开具中成药的重要依据[7]。然而,目前已上市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中,“功效主治”为中西医结合标注的药品说明书所占比例并不高[15-16]。中成药的使用须辨证用药,有许多“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情况。部分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中对于辨证的描述并不明确,如通窍鼻炎颗粒的药品说明书中“功效主治”为“散风消炎,宣通鼻窍。用于鼻渊,鼻塞,流涕,前额头痛;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这容易使得西医师认为中成药的药理作用和适应证就等于功效主治,从而产生适应证不适宜处方。部分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过于简单,使得西医师盲目使用,将病等同于证,如简单地将2型糖尿病与消渴症对等起来,很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应积极开展符合中医特色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以促进中成药药品说明书的完善,这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方式。

另外,医疗机构可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并根据回顾性处方点评的结果指导处方前置审核规则的优化,将已经点评出的不合理内容加入前置审核规则中,可持续地改进院内处方点评制度,使发生过的不合理用药在第一时间被拦截,不再次发生,逐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猜你喜欢
润肠中成药功效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5:16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08-24 02:58:54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Maren Runchang Pill (麻仁润肠丸)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nile Constipation
藏雪茶的养生功效
广东茶业(2019年1期)2019-04-28 08:32:36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HPLC法同时测定五仁润肠丸中10种成分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8:42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健康女性(2017年3期)2017-04-27 22:30:01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