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艳,李光灿,庄瑞春,陈 兵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重庆 405400)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指出,临床药师应全职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开展以患者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1]。临床药师最大的挑战是参加会诊,对患者给出个体化用药意见。目前,从会诊的思维模式到会诊意见的格式与内容,均无成熟且固定的格式与样板可循[2]。近年来,思维导图联合以问题为导向学习(PBL)法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增多[3]。本研究中通过1例药学会诊实例,探讨了临床药师运用思维导图优化临床治疗方案的实践与效果,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会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72岁,身高168 cm,体质量56 kg。2021年9月因呕血不适就诊,随后诊断为“骨继发恶性肿瘤、疼痛、前列腺恶性肿瘤、胆囊结石”,未进行特殊放化疗处理。10月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呕暗红色血1次,量约30 g。10月4日,仍出现脐周隐痛,就诊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36.6℃,脉搏7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5/75 mmHg(1 mmHg=0.133 kPa)。腹软,脐周隐痛,疼痛数字评价(NRS)量表评分为2~3分,疼痛描述为酸胀痛,持续性,轻触加重。随机血糖为7.5 mmol/L。CT检查示:T12、L1~L5及骶椎椎体及部分附件、左侧髂骨多发转移瘤。心脏彩超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3.01×109/L,红细胞计数3.65×1012/L,血红蛋白110 g/L,中性粒细胞计数1.29×109/L;D-二聚体2.25 mg/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2µ/L,碱性磷酸酶152 U/L,白蛋白38.7 g/L,δ-胆红素8.0µmol/L,乳酸脱氢酶(LDH)304 U/L,B型尿钠肽(BNP)151.0 pg/m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0.9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2.63 mmol/L。入院诊断:1)呕血原因待查:消化道肿瘤?消化性溃疡?2)骨继发恶性肿瘤;3)前列腺恶性肿瘤;4)胆囊结石;5)疼痛。入院后,给予抑酸、护胃、止血、镇痛药物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持对症治疗。
患者入院后精神欠佳,间歇性腹痛,阵发性加重,夜间睡眠质量不佳,予氨酚羟考酮片5 mg、每6 h 1次,口服。临床医师诉疼痛不能得到控制,请临床药师药学会诊。
临床药师根据癌痛治疗原则,全面评估患者的疼痛,从疼痛药物的选择、剂量调整、药品不良反应(ADR)处理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保证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入院第8天,患者出现间歇性上腹痛,较剧烈,NRS量表评分为5分,予氨酚羟考酮片5 mg,每6 h 1次,口服,凌晨出现疼痛且不能耐受,予曲马多注射液100 mg,立即肌肉注射,考虑疼痛控制不佳,爆发痛每24 h 4次。入院第9天,患者疼痛明显,NRS量表评分为7分,属重度疼痛。根据《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中的阶梯原则,重度疼痛首选强阿片类药物,并可联用非甾体抗炎药及辅助镇痛药物(镇静剂、抗惊厥类药物、抗抑郁类药物等)[4]。临床药师建议,氨酚羟考酮片替换为盐酸吗啡缓释片90 mg、每12 h 1次,加用乳果糖口服液30 mL、每日1次,临床医师采纳,同时密切关注阿片类药物的常见ADR,包括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瘙痒、头晕、尿潴留、谵妄、认知障碍、呼吸抑制等。
会诊过程中,临床药师与主管医师、护士沟通,药学问诊患者及家属基本情况,全面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药物选择氨酚羟考酮5 mg、每6 h 1次,患者及家属用药依从性差,未按时规律服用,且认为不疼就不吃,疼痛发生时再吃。在临床药师教学药历书写中,SOAP模型是药师遵循的主要思维模式[2],是对患者主观性资料(subjective,S)和客观性资料(objective,O)进行全面总结分析(assessment,A),评估前期药物治疗效果,并做出下一步治疗计划(plan,P)的1种模型。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简单高效且实用[5-6]。本研究中,临床药师利用思维导图建立了SOAP会诊模式(图1),内容及逻辑关系均有理有据,有利于临床医师接受临床药师的建议。
图1 药学会诊SOAP模式的思维导图实践Fig.1 Mind mapping of pharmaceutical consultation based on the SOAP mode
1)仔细采集病史,区分疼痛原因。临床药师参与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监护和教育,全面评估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7]。优化止痛方案,并监测患者的ADR及止痛效果。患者处于肿瘤晚期,心理压力大,用药依从性较差,临床药师进行心理疏导,与患者多次沟通[8]。
2)癌痛评估是进行安全、合理、有效止痛治疗的前提,应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的原则。全面评估是指临床药师对患者的疼痛病情及相关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疼痛病因及类型(躯体性、内脏性或神经病理性),疼痛发作情况(疼痛性质、加重或减轻的因素),止痛治疗情况,重要器官功能情况,心理精神情况,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以及既往史(如精神病史、药物滥用史)等[9]。
3)分析疼痛控制不佳的原因。包括是否存在未按时给药情况;患者曾因害怕成瘾而自行减少药物剂量,导致镇痛剂量不足等情况;从疼痛部位、性质、程度等方面分析疼痛原因;爆发性疼痛处理[10]。
4)药物治疗方案确定后,要关注药物相互作用、ADR,将用药教育贯穿全程。在癌痛患者的药学监护过程中[11],临床药师需加强用药教育,在启动阿片类药物治疗时应同时预防性使用番泻叶、麻仁丸、酚酞片、乳果糖口服液、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通便类药物;用药期间应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12]。入院时,向患者讲述疼痛对身体的影响、镇痛意义,指导患者学会使用NRS量表评估自己的疼痛程度;说明阿片类药物的常见ADR,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长效阿片类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出现爆发痛时,应安慰患者,给予解释,并及时联系临床医师。出院时,向患者进行出院药品用药宣教,并解答其疑问[13-14];及时消除患者对常见疼痛的相关误区[15-18]。
入院第9天,患者服用吗啡缓释片后24 h内发生爆发痛2次,NRS量表评分最高为3分,其余时间为1~2分。大便1次,腹胀减缓。随访入院第10,12天,患者疼痛控制佳,夜间睡眠可。
本研究中的病例会诊较简单,未涉及感染等其他方面,旨在探讨运用以思维导图工具建立的SOAP会诊实践,采取导图列举模式,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临床药师在会诊实践中自行总结为“一看、二听、三报告、四查体、五分析、六判断、七选择、八关注”模式,条理清晰地展现所遇问题,有助于实际工作。
另外,临床药师应尽量与临床医师沟通,使其了解药师对患者存在问题的认识、判断与处理意见。药学会诊要在患者床旁进行,多方面评估患者及其亲属的社会心理因素、治疗期望等。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存在个体化差异,在进行用药教育时,要其改变对疼痛的认知、提高用药依从性、干预生活方式、评估用药疗效、监护ADR及其他注意事项,希望今后遇到的会诊流程能去冗化简,药学服务全面周到,从而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