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研究》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2-11-11 13:02王萍王丽萍陈毓东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20期
关键词:驱动护理评价

王萍 王丽萍 陈毓东

(广东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2018年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发布,要求本科生要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获取和利用护理学专业信息,研究护理问题的基本技能[1]。《护理研究》课程是培养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和素养的核心课程,但《护理研究》课程内容抽象,知识点繁多复杂,护生不易理解和掌握[2]。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是一种完全开放和自主的学习模式,平台是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的载体,是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资源进行交互的中介[3]。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翻转,将传统课堂内的知识传递环节转移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将传统课堂外的知识内化环节转移到课内,在课内实现知识的内化与练习[4]。慕课平台能够为翻转课堂提供教学素材和实施载体,而翻转课堂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慕课的优势。护理专业中采用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可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合作能力、学习动机与满意度[5]。目前,虽然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在《护理研究》的研究较少且尚未深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是David等[6]提出的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及解决问题,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课程[7]。基于本课程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将“任务驱动”与“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将2者运用到《护理研究》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月,我校护理学院开设《护理研究》课程的2017级、2018级本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全日制护理本科生。(2)已完成护理本科在校学习的大学三年级护生。(3)《护理研究》为专业必修课。排除标准:(1)曾参与过相关研究。(2)专插本和院校协同育人教学点的学生。(3)重修、留级的学生。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分组,将2017级本科护生408名设为对照组,年龄19~26岁,平均年龄(21.71±0.87)岁,其中女性344名,占84.31%;男性64名,占15.69%。将2018级本科护生405名设为观察组,年龄19~29(21.78±0.96)岁,其中女性324名,占80%;男性81名,占20%。2组学生年龄、性别及入科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

1.2研究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2017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设为对照组,2018级采用基于“慕课+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为实验组。

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法,即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中采用传统线下课堂教学,课后布置思考题的形式。线下课堂授课按《护理研究》(案例版)[8]教材的章节顺序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以章节的学习目标为依据,课堂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提问与学生互动完成教学目标。开课时告知学生课程考核方式:开题报告成绩占30%,期末理论考试占70%。

2.2观察组 采用“慕课+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超星慕课平台建设《护理研究》慕课课程,构建“慕课+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体为,(1)任务驱动模式:观察组学生在《护理研究》第一章绪论上完后就以撰写一篇开题报告为目标布置课程的总体任务,以各论的科研步骤为主线分解任务,设计阶段性分目标和任务,如确定研究问题→文献检索→科研设计→开题报告→收集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撰写论文。(2)慕课平台支持:课程组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创建了课程慕课教学平台,包括学生注册、教学进度、教学大纲、章节资源、延伸阅读、任务发布、在线讨论、课程测试等模块。章节资源模块是学生课前学习的重要部分,该模块内容包括课程微课、思维导图、课程PPT、案例、相关素材、知识链接(慕课资源)等教学资源。慕课视频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制作,以《护理研究》(案例版,科学出版社,2017)[8]为蓝本,要求既要符合案例版教材的特点,又要契合任务驱动的主线,碎片化而有连续性。(3)教学模式实施:课前教师布置任务和提供教学资源;学生分组学习,明确任务和自主学习;课中教师释疑解惑和归纳总结,学生完成任务和成果展示;课后教师总结提高和优化方案,学生领取高阶发展的任务和反思评价,见图1。

图1 《护理研究》课程基于“慕课+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图

1.3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改革的评价方法由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组成。

1.3.1诊断性评价标准 诊断性评价是对任务驱动的总目标:撰写开题报告。评价指标包括选题依据(10分)、文献综述(5分)、研究内容(30分)、研究目标(10分)、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0分)、可行性论证(15分)、特色与创新(10分)、表达质量(10分)8个方面进行考察,共100分。

1.3.2形成性评价标准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课程考试成绩(由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成绩和随堂测试成绩共同组成)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总分=期末考试成绩×70%+随堂测试×30%。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两组的命题计划相同,试卷组成相同,总分100分。随堂测试主要测试章节基础知识,通过课程慕课平台进行,每章节都附有线上客观题测验,限时完成。

1.3.3总结性评价标准 根据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自行设计《护理研究》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指标有: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参与度、教学内容、研究能力、团队精神、评判性思维、考核方式、总体满意度等,用于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科研能力及对教学方式的认可情况。采用Likert量表计分方式,每项内容分别设置“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5个选项,分被赋予1~5分,总分9~45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好。本研究的Cronbach′s α系数值为0.823,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69。

1.4资料收集方法 诊断性评价资料开题报告,两组学生均提交统一格式的纸质版,一式一份,封面注明学号、姓名、班级,由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按统一评分标准评阅。形成性评价的课程考试成绩由教务处提供,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由教研室提供。总结性评价《护理研究》课程评价调查问卷在每组课程结束时通过问卷星在线发放,运用问卷星收集信息并整合分析,共发放问卷813份,回收有效问卷81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

2 结果

2.12组学生《护理研究》课程诊断性评价结果比较 见表2。

表2 2组学生《护理研究》课程诊断性评价结果比较

2.22组学生《护理研究》课程形成性评价结果比较 观察组学生课程形成性评价中,期末考试成绩和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两组学生《护理研究》课程形成性评价结果比较

2.32组学生《护理研究》课程总结性评价比较(见表3) 观察组学生在总结性评价的调查内容中,除“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考核方式”外,其他方面的教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2组学生《护理研究》课程总结性评价比较

3 讨论

3.1基于“慕课+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本科护生的开题报告质量 目前本科护生总体科研实践能力薄弱、科研成果较少[9]。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慕课+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组的护生,开题报告的撰写水平总体优于对照组,特别在选题依据、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可行性论证、特色与创新等5个方面(P<0.01)。本课程组教师基于超星慕课平台建设课程网站,将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微课形式线上推送,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学掌握学习目标。然而由于学生和老师出现时空分离,学生会因为没有了约束,或因为各种因素无法参与线上教学,学生的自主性不强,导致单一的在线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必须采用有效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质量。“任务驱动”教学法以问题作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自主地通过已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完成任务,从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巩固已学的知识[10]。基于“慕课+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融合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学生分组,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慕课进行预习,完成知识认知;课中翻转课堂,学生分组协作,展示成果,讨论评价;教师教学解疑,总结归纳,达到知识内化;课后学生通过线上资源巩固反思,可以让学生加强对各章节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故基于“慕课+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2基于“慕课+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本科护生课程考核成绩 课程考核是评价教学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期末考试成绩和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我们结合《护理研究》课程特点,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即线上随堂测试、线下期末考核相结合。线上随堂测试便于学生考核自学成果和巩固记忆新知识,教师可通过平台的数据统计实时查阅学生的随堂测试完成情况及成绩,有利于督促学生完成考核,也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有的放矢地组织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线下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选题、文献检索、科研设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循证护理、科研管理等科研素质进行综合评价。课程考核成绩不仅反映了护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也间接反映了护生的学习能力。通过采取基于“慕课+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护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围绕任务主线充分利用多元化平台在课前课后开展积极讨论,激发护生潜能,发挥团队协作力量。

3.3基于“慕课+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本科护生课程学习的满意度 《护理研究》课程评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对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参与度、教学效果(科研能力、团队精神、评判性思维)、总体满意度的评价高于对照组,说明学生对课程满足学习需求、提升科研能力及对教学方式的认可。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的结果一致。秦波等研究[11]显示慕课模式有利于深度学习,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高博等[12]研究显示:98.63%的学生认为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增加了课堂的吸引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任务的驱动迫使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自主探索,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十分有益。学习动机是影响“翻转课堂”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13]。本研究结果发现,是否有考研的意愿是慕课平台也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和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在慕课平台上进行互动学习以及在课上进行小组讨论的形式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有效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良好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满意度[13]。

4 小结

基于“慕课+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研究》课程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本科护生的开题报告质量、课程考核成绩,提升了学生的课程学习满意度。这种教学模式使护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主动,教师的授课方式由主讲变主导,赋予了课堂新的活力。本项研究的教学模式,需要得到教学管理者的大力支持,因为慕课课程的构建和运行需要较大教学资金的投入及教学团队的精力投入,比传统教学相比,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学生课前学习的监督、针对学生提问的在线答疑等增加了教师的额外工作量,如果没有相配套的激励机制,会影响教师教改的积极性,持续动力不足,如何完善教学模式和构建持续发展管理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驱动护理评价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