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有泉
(作者系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它是“两行对仗且意联的文字所组成的独立文体”。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上承对立、平衡的自然大道,下依汉字的方块字形及其丰富内涵,不断发展,历经各朝各代,至明代出现繁荣,至清代达到高峰。真可谓:“地不分东西南北,从宫殿庙堂到村屋茅舍,处处可见对联;人不分男女老少,从帝王将相到渔樵耕读,人人喜爱对联。”对联已成为中国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最普及、最受欢迎的文学艺术。它的渗透力、实用性以及覆盖面,是现今其他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
千百年来,中国的读书人,几乎全都受到过对联教育,都能撰写对联。但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曾一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得中国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不会写诗填词,也不会撰联,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历史性的遗憾。
改革开放后,随着政治、经济景明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迅速复苏,对联事业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盛世兴联,对联复兴于今时,这是历史的必然。同时也说明,遇浩劫而不死、逢盛世又复兴的对联,有着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极其深厚的社会基础。
今天,对联达到空前繁荣,上千个对联组织、几百万人的对联队伍,活跃在全国各地。对联大赛此落彼起,对联教育普及深入,对联活动广泛开展,使对联持久地红遍了大江南北。
在这样一个对联充满活力,全面振兴的大好时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学对联、写对联。为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贡献力量。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对联呢?根据我长期以来的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作体会:
其一,符合对联格律。如果不符格律,那所写的就不是对联,就无所谓好坏了。格律中最关键的是对仗,即词语对偶和声调对立这两项。宜认真学习,反复领会,熟练掌握。使所撰写的对联符合格律。符合格律,这是撰联的起码要求。要想写出好联来,还必须讲求联法。
其二,讲求联法。所谓联法,是指撰联的方法。其实,“联无常法”,作对联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只有一些人们事后总结出来的一般性的、参考性的方法与技巧。
一、立意正大光明。与写诗词一样,作联也先要立意。意境是一副对联的灵魂,立意高低好坏,直接决定一副对联的品位。立什么样的意?这是作者的素养境界问题。至于如何立意?我常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即:
寓意于情、寓意于景、寓意于事、寓意于理。
如《无为县米公祠》联:“小楼刻竹听春雨;白昼垂帘看落花。”即是寓意于情。
如《颐和园月波楼》联:“一径竹影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沙。”即是寓意于景。
如《桃花源桃花观》联:“秦时明月;洞口桃花。”即是寓意于事。
如《杭州适园》联:“似入万重山,不离三亩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是寓意于理。
情、景、事、理四者,本身不能成为对联的主题,必须通过作者的主观消化、提炼,然后才能寄托主题。也就是说,对联的主题,是作者的主观认识和客观存在交融而成的结晶。
对立意即主题的总体要求是:健康、高远、理正、新颖。
二、找准切入点。即选择合适的角度。找准角度,往往能令作品增色不浅。秦淮河是南京著名的风景区,悠悠百年,多少风花雪月的故事发生在这里。2016年夏,我游秦淮,一家茶楼的朋友请我为秦淮河昔日风光撰一副联。这类联已经很多,为免落臼,我便选择了从秦淮八艳的倜傥和风流入手来写:八艳倾城花倜傥;千灯映客月风流。获得了成功。
三、用形象思维谋篇、造句。每副对联,都由上、下联组成,都由具体的句子组成。在主题确定后,表达联意的句子就是最重要的了。许多好的主题,就是通过佳句来表达的。何况,美妙的句子,本身就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对仗句子,令人触目动心,一读不忘。读到它们,简直就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可见,句子作为主题的载体,是何等重要,何等关键。
我认为,对联造句时,应遵循“六要”,即:
一要含蓄曲折。如:“宫墙梦忆三春柳;霜叶情同二月花。”
二要自然流畅。如:“梅花岭畔三山月;宵市楼头一草堂。”
三要精练新奇。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四要形象生动。如:“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五要细节传神。如:“远归方入门,凝眸详看面色;夜寑犹流泪,剪烛细话离情。”
六要联趣盎然。如:理发店联“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何如?”
四、准确运用修辞手法。对联的修辞,决定对联有无风采。作联,必然离不开修辞。对联的修辞从大的范围而论,大致有以下几种:
赋:艺术地叙述情、景、事、理。如《题庾楼》联:“半壁江山,六朝雄镇;一楼风月,几辈传人。”
比:以比喻的手法描写情、景、事、理。如《论文》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兴:以夸张和联想的手法描绘情、景、事、理。如《山晓阁》联:“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
拟人:把情、景、事、理人格化。如《海云居》联:“花因好客常含笑;鸟亦骄人似解吟。”
在修辞中,还有对偶、排比、设问、用典等不少手法。但由于对偶现已上升为对联的本体,所以对联在运用对偶这个修辞方法时,还应用了大量的、其他文体所很少用或未曾用的对偶技巧。如双关、飞白、析字、串组、换位、重字、顶针等等。应用这些对偶技巧,能明显地增加作品的联味和联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