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静
李春梅,女,白族。
1977年1月,李春梅出生在漾濞县平坡镇平坡村街尾一个农村家庭。她上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因为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李春梅既有父母的疼爱,又有哥哥姐姐的呵护,她幸福快乐地成长着。
厄运在她10岁那一年突然降临。
1987年对李春梅家来说原本是喜庆的一年。当时,看到米线销路不错,她父母就东拼西凑买回来一台米线机,指望靠加工米线来增加家庭收入。一个小小的米线作坊寄托了全家人致富的希望。谁想得到,这台米线机投入使用半年多,本钱还没挣回来就吞掉了女儿的一只手。
那一天,上小学三年级的李春梅放学回来,和往常一样她放下书包就去帮父母榨米线。家里人手少,这原本是她做得很熟悉的活路,意外却发生了:机器卷住她的衣袖,右手臂被吞了进去……
家人迅速把她送到大理州人民医院。看着女儿血肉模糊的手,母亲跪在医生面前,求他们想办法把女儿的手接上。一个农村女孩子失去一只手,将来她怎么去劳动?怎么去养活自己?母亲似乎看到了女儿惨淡的未来。无奈伤势太重,李春梅的右手被截掉了。她的父亲欲哭无泪,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吃过米线。米线成了他命里的劫,心里的伤。
一开始,年纪尚幼的李春梅不知道这一次受伤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什么影响,直到伤口愈合,拆除了缠裹着的绷带,她才发现右边的衣袖空空荡荡,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了,而左手笨掘,什么也做不了。她惊慌恐惧,天天哭泣。那是一段悲伤绝望的日子。后来,在家人和老师的安抚、鼓励下,她慢慢开始练习用左手写字,用左手握筷子……用左手去做所有的事情。这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她不但要说服自己接受失去右手这个事实,应对生活中的种种不适应,还要面对别人异样的目光。她总是把自己伤残的右手藏起来,怕别人看见,也怕自己看见。
1987年,距今有30多个年头,是一个遥远的年代了,可在李春梅心里依然是一个不能轻易触碰的时间节点。那个秋天的回忆塞满她撕心裂肺的惨叫和母亲的哭喊。
1991年,上帝给李春梅打开了一扇窗。
漾濞县残联选拔运动员,准备参加大理州首届残疾人运动会。李春梅报了名,当时身体单薄瘦小的她并不被大家看好,她却全力以赴为这个目标去努力。
她开始练习跑步。每天6点半起床,从街尾跑到大合江边,来回近4公里,然后才背着书包去学校。她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一段时间后,她的体质明显增强,跑步的速度也快了许多。接着她又参加了一个月的强化集训,终于站到了大理州首届残疾人运动会的赛场上。经过激励的角逐,她夺得了跳远、田径400米、100米3枚金牌。
这一年,李春梅14岁。
大理州首届残疾人运动会彻底改变了李春梅的人生走向,她成为云南省残疾人运动会的备战选手,开启了她的运动员生涯。随后,她参加了云南省第二届、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取得了跳远第一名,田径800米和1500米第一名的好成绩。
每一次站上领奖台的喜悦背后都是刻苦的训练。
1993年,李春梅入选国家队。她在昆明进行集训,接受教练科学规范的指导和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她记不得自己绕着跑道跑过多少圈?也记不得自己做过多少个负重高抬腿?又做过多少个负荷深蹲?身上的训练服被汗水打湿了一遍又一遍。她的脚掌破了,腿肿了,每天晚上睡觉时浑身酸痛。好几次她忍不住哭了,擦干眼泪后又咬紧牙关坚持训练。
李春梅扛住了超负荷训练的苦,她的长跑成绩突飞猛进。
1994年,她参加第六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获得女子田径T46级1500米决赛金牌,并打破了1500米世界纪录。
1995年,她代表云南省参加在郑州举行的全国残疾人田径游泳锦标赛,获田径800米、1500米、3000米三项第一,打破了1500米世界纪录,刷新了3000米的全国纪录。
1996年,她代表云南省参加在大连举行的第四届全国残运会,获1500米、3000米金牌,800米银牌,再次打破1500米世界纪录和3000米全国纪录。
1998年,她代表云南省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获得了1500米金牌,并打破了1500米世界纪录。
2000年,她代表云南省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国残运会,分获800米、1500米、3000米三块金牌,并再次打破1500米世界纪录和800米、3000米全国纪录。
2002年初,她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法国里昂举行的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获得800米银牌,并获得参加2004年雅典残疾人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2006年,她参加了在广东肇庆举行的全国田径锦标赛,获得了800米金牌,并打破了由她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
2006年,她参加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九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她一人包揽女子T46级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4项冠军,并以4分50秒的骄人成绩刷新了1500米跑的世界纪录。
李春梅通往冠军的路上洒满了汗水。
她先后20多次参加全国、世界性的残疾人运动会,还有州、省各级残疾人运动会,8次打破世界纪录,先后共获得34枚金牌。
2008年,李春梅光荣地当选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如果说14岁那年报名参加残疾人运动会的李春梅是抱着试一试心态的初生牛犊,那么在后来的成长中她慢慢认识到在赛场上自己不再是自己,她代表着残疾人这一个群体,她的每一次成功都印证着残疾人的勇气和信心,展现着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这个信念支撑着她走过了一次次流泪,动摇,退缩的时刻。
2014年,李春梅将她多年来所获得的10块奖牌、匾、34本荣誉证书及1个奖杯,无偿捐赠给县档案馆留存。她说:“我所取得的成绩都是党和政府培养的结果,是社会和家庭支持的结果。”
1997年,漾濞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安排李春梅在县残联工作。李春梅在工作中积极认真,尤其关注残疾人的学习、生活、就业、权益等事宜,尽自己所能给残疾人提供帮助和支持。她表现出色,追求进步,199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8年担任漾濞县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
2018年3月,李春梅主动要求到苍山西镇美翕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为实现“确保2018年脱贫退出,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全县全乡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她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十天半月不和家人谋面成了常事。
美翕村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山村,有彝族、汉族、纳西族、傈僳族、回族、苗族等7个民族,下辖16个村民小组。因为地处高寒山区,气候寒凉,农作物以玉米为主,经济林果主要有核桃、苹果,村民经济收入单一,大部分人家生活贫困,抗风险能力极低。加上山高坡陡,交通闭塞,人们出行不便,许多村寨与外界的联系仅靠一条毛草小路,自产的山货运出去,外面的物资运进来,多年来一直靠人背马驮。
面对如此困顿的村情,脱贫攻坚的难度可想而知。
李春梅拿出当运动员时的勇气和毅力,迎难而上。采用挂包帮扶、结对帮扶等形式,决心从根本上解决农户面临的实际问题。
她四处奔走,争取资金,扶持农户发展养殖、种植产业;李家庄苹果种植基地、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惠及全村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她紧抓教育扶贫工作,通过享受省政府困难学生资助,减免学杂费,寄宿制生活补助,义务教育营养改善,雨露计划等多种方式,让建档立卡户的孩子切实得到帮扶。
李春梅带领着扶贫工作队员一起日以继夜地奔波忙碌。在村民们的支持和努力下,美翕村发生了许多变化,全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公路修建扩宽,村民出行难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通过危房改造、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等举措,全面落实了“两不愁、三保障”工作。
2019年,美翕村64户25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均达到脱贫标准,如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2020年开局,全国上下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笼罩,春节没过完,李春梅就匆匆返回美翕村。1月26日,漾濞县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李春梅便带领扶贫工作队队员和美翕村“两委”一起投入到严峻的抗疫防控工作中,在路口设卡,入户排查,宣传防疫常识……不分昼夜,严防疫情,守护村庄安宁,她一直在路上。
2021年4月,李春梅驻村期满,但她提出申请,选择继续坚守。她单薄瘦弱的身影依然出现在美翕村的田间地头。曾在运动赛场上奔跑如飞的她,一次次往返在美翕的山间小路上。
只要人们能过上好日子,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她的工作笔记密密麻麻,一行行记录着她的日常,她的努力,她的奉献。
李春梅在工作中和在运动场上一样优秀出色,她获得许多荣誉和奖励。
1998年1月,被大理州委授予首届大理州“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同年12月,被云南省授予第三届云南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4年3月,分别被大理州妇联、云南省妇联、国家妇联授予大理州“三八红旗手”、云南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
2007年5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7年11月,被云南省委宣传部授予“云南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称号。
2008年3月,被云南省妇联授予“云南十大女杰”提名奖。
2012年5月,被云南省总工会授予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2020年10月,被漾濞县团委授予“漾濞十大最美追梦人”称号。
2020年11月,被漾濞县委扶贫领导小组授予“漾濞县2020年度扶贫先进工作者”称号。
2021年4月,被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2021年6月,被云南省委授予“优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李春梅曾在跑道上为了梦想努力奔跑,今天,她又以一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的身份走在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路上,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只用行动默默去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她从不掩饰自己伤残的右手,灾难让她坚强,历练令她成熟,她早已走出伤残的痛苦和自卑。她的经历,她的精神鼓励着所有残疾人,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人生难免有缺憾,她却在伤口上绣出一朵“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