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晟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大中小型企业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企业对其专业对口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有一定文化知识基础的专业技术劳动技能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意识到考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尤其对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来说,与其跟着“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不如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中职专业,早日工作获取工作经验,取得时间等各方面的优势;另外政府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政策、财力、物力等各方面大力支持和发展中职教育,这些都为中职学校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而如何管理好中职学校学生也成为社会各方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中职学校日渐规模化的同时,中职学生存在着相对素质差、管理难度大、管理问题多等问题,若管理不善会给学校乃至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更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而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扭转中职学生叛逆、自信心低下、情感漠然等方面的问题,能够提升中职学校和谐共建的良好氛围,很好地帮助学校解决管理难题,其作用不容小觑。教育部于2004年6月制定并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可见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在实现德育教育工作上的作用和力量。同时该《大纲》也为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途径,本文也将根据《大纲》精神,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角度分析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对策。
本文主要对研究校园文化的文献进行整理。对于校园文化方面的研究,笔者认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形成期、快速发展期、渐进成熟期、总结创新期。形成期主要是198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第十二次学代会上首次提出“校园文化”概念后,同年11月编辑出版了《文化·校园·人—校园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开始并引导了全国研究校园文化的热潮;快速发展期主要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关于研究校园文化理论的专著之一,由高占祥主编于1990年10月出版的《论校园文化》;渐进成熟期主要是有了更多的学者从各种角度、各个学科出发,对校园文化构建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如杨新起的《校园文化整体建设的若干思考》等;总结创新期是不同学者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研究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看法。代表作有对校园文化理论体系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由王帮虎主编的《校园文化论》等,都为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对策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而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不少研究者发表了相关主题的文章。比如从不同的分析角度看,周世东等在《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探析》文章中从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特征、学校文化建设途径进行分析;马建松在《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中,从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所要把握的原则出发。从建设重点看,刘建霜在《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建议》中提出了要突出中职特色、注重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接轨等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冯婧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中提出,强化管理机制,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等相关建设中职校园文化策略。同时也有相关的硕士论文,但几乎找不到相关方面的专著。可见这一主题仍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关于文化的定义,根据我国研究者韩民青《文化论》中的研究,有不下200多种解释。其中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中指出:“从广义的人种学的意义上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艺术、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这是对之后学者研究比较有影响的最早的文化定义。
同样对于校园文化,也有各种定义的版本,有各种学说,比如:第二课堂说、亚文化说、意识形态说等等。在这些学说中,对于校园文化的定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精神说更偏向狭义的校园文化,它将校园文化定义为学校群体精神生活的总和,是属于校园群体意思的非物质要素;而文化氛围说更偏向广义的解说,将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统一划归到校园文化中,特别强调环境形成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启发和熏陶,从而发展出的校园文化形态。
笔者认为,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外因也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因此校园文化同样需要“内外兼修”,既要保证文化氛围,更要从根本上在学生和教师的文化意识形态上入手。
中职校园文化毋庸置疑是校园文化的分支。要了解中职校园文化,重要的是明确中职校园文化的特点。中职校园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有三个:
第一,职业性。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社会的专业的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这是其不同于一般学校的显著特征,也决定着其文化建设有着独特性,只有意识到这一点,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符合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形成并落实在中职人心里。
第二,时代性。既然是面向社会的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必然拥有时代性这个特点。不同时期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同,学校培养的方向、专业等也要随之改变,中职校园文化若跟不上改变的脚步,一成不变,停滞不前,必然不然符合时代性的要求。
第三,多元性。面向社会要求、不同专业、不同工种,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多元发展,更具包容性。
只有充分认识到中职校园文化的特殊性,才能得出行而有效的对策。
第一,方向性更明确。上文提到,中职校园文化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职业性。以职业为导向,目的性和方向性更为明确,有利于文化建设更有针对性地开展。
第二,多样性。由于中职学生课业压力相对没有一般学校大,学生和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文化建设的相关活动中,也没有很多课业等因素的束缚,更有利于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第三,多元性。中职学校有了更多机会跟社会、企业等多方面接触和交流,也有利于文化的多元化和创新发展。
第四,愉悦性。由于中职文化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更有利于中职文化建设,寓教于乐,快乐身心。
第一,缺少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借鉴。在上文也论述过,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权威的研究很少,而能分享在实际运用中的成功经验也不多,所以中职学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想要针对自身特点进行文化建设可以借鉴的经验和理论是少之又少。
第二,文化建设流于形式,重视程度不高。当前中职学校文化建设流于口号和形式,一场晚会、一系列宣传海报等往往就被作为代表文化建设的典型,对文化建设投入的资本也不高,归根结底还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真正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第三,学生素质、纪律性限制。由于中职学生个人自控能力等方面素质相对低一些,也限制了文化建设的开展和完善。
第一,社会发展趋势所向,国家重视。社会发展对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家对职业教育有了更大力度的支持。学费减免等政策使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壮大,另外加上一些优惠政策的扶持,中职学校要发展壮大,必然要考虑如何发展自身的校园文化,让学校发展更有竞争力和特色。
第二,社会发展,人们意识形态的进步,让包括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在内的很多群体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能更理解和支持文化建设活动。
第三,各种硬件设施和环境的完善,帮助学校更好开展各种文化建设活动。
第一,同类学校竞争,优胜劣汰。虽然中职学校发展迎来春天,但是对于个体中职学校来说,与同类学校的竞争更为激烈,如果在竞争中不能屹立不倒的话,文化建设便无从谈起。
第二,面子工程迷惑性。就当前情势而言,许多学校出于各种原因,过于粉饰本校文化建设,让文化建设成为面子工程,表面看来文化建设如火如荼,效果卓越,实而没有实际效果。因此在借鉴他校经验时,若不能理性分析,照搬照抄,文化建设可能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根据SWOT分析结果,针对中职学校特点,笔者认为只有建设以快乐为动力,让学校、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实现共赢目的的校园文化才是真正适合中职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具体说来,就是能够让学生快乐学习、老师快乐教学,共同分享文化活动中的心得体会,进一步发展校园文化,达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良好发展,教师和学生乐在其中,从中获益的一种共赢。具体对策如下。
加大学校的资金投入,从外部环境和硬件设施等方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才能让教师和学生有放松和愉悦的心情;其次,硬件设备的支持有利于各种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让校园文化更加多元化。
校园文化制度的形成有利于文化形成初期的巩固,而专门团队的建立能够让各项政策、活动更有力地开展和执行。文化制度的制定和专门团队的建立,也有利于学校针对中职学校和自身的特点,形成自身最具特色的文化并在师生中开展和传播。
文化制度建设中应多出台一些鼓励引导的政策。一方面鼓励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特点,提供符合本专业实施和发展的具体文化建设方案。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而团队建设不仅包括行政人员,更要有来自一线的教职工,也不能缺少学生,因为教职工和学生本身就是文化建设的主体,脱离主体势必导致制度失真。
针对教师这一文化建设的主体来说,其学习和接收能力更强,对学生又有很强的引导力,学校应多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让老师从思想主体上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组织学习借鉴他校成功经验时,理论联系实际,当然在组织过程中也要合理地借鉴和选择,避免上文提到的面子工程情况的发生。
针对学生这一主体来说,理论学习更多的是由教师在学习后对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后的再学习,而到对口企业去感受企业的需求和企业的文化,能够让其在感受到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去。
由于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性,自然在方法上要以特色创特色。主要有:
第一,校企联合,企业文化带动校园文化。通过校企联合办班等形式,在文化建设中真实并较完整地体现企业文化,凸显中职学校文化建设职业化的特点。
第二,专业特色带动专业文化。根据各专业不同的特点,鼓励发展适合本专业的不同特色的文化,并结合特色文化举办各种相关活动,比如烹饪专业的美食街、国贸专业的跳蚤市场、旅游专业的校园游等,通过特色活动推动特色文化建设,体现中职学校文化多样性和多元化。
第三,学习为目标,快乐为动力。学习是学生最基本的任务,但是由于中职学生受到学习动力不足,本身素质不高等因素的限制,想要靠学生自觉自立意识到学习文化和技能的重要性并投入到学习中十分困难。通过开展特色文化建设的特色活动,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中职学生身心特点,融入快乐元素,就如上文提到烹饪专业的美食街、国贸专业的跳蚤市场、旅游专业的校园游等特色活动,寓教于乐,让教师和学生都乐在其中。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既有校园文化建设的共性也有其特性。笔者通过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多年中职学校从教经验,认为可以通过以上策略,从学校、教师和学生层面,调动学生和教师的主体作用,让教师和学生乐在其中,以快乐为动力,共赢为目的,共同建设中职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