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探讨

2022-11-11 06:47:19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2年9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资产行政

刘 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运行情况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其中就包括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我国也制定并出台了诸多政策和管理办法,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风险隐患。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做为国有资产的直接使用者和管理者,在履行其社会职责的基础上还必须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这不仅可以规范财政资金使用,还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可以为推进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打基础。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带来了许多问题,产权的变更就是其中之一。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加大资金和时间的投入,解决历史遗留的产权不清的问题。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减少“拍脑袋”决策,有利于编制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计划,可在采购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提高资产的使用率和利用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对闲置资产的关注度,通过对闲置资产进行技术改造、维修保养,可以使其使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合理和优化使用国有资产,不仅能提高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还能调动单位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也能改变社会大众对事业单位的评价,为单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它有利于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改革进程,有利于加快推进“节约型”政府和“阳光政府”的建设。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

行政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其主要资金来源都是财政拨款,不用担心亏损而资金不足,一旦需要采购资产直接递交财政拨款申请。年初预算时对全年资产采购情况考虑不周到,日常使用时没有对其进行维修和保养,年底也没有对资产清查盘点,不能准确掌握单位资产的数量以及使用情况,也就不能科学的预计单位全年的资产采购情况,不利于采购预算的编制;在处置资产时也没有找第三方或相关专业人员对其剩余价值进行评估,没有按规定进行审批程序就直接认定为报废,之后就直接重新采购,产生了许多的闲置资产,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另外,在他们的传统思想观念里,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都是国家资金购买的,取得较容易,相关账务处理也比较简单,没有了解资产使用和管理的重要性,对资产管理也抱着无所谓的心态,这就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成了形式,没有达到资产管理的目的。

(二)国有资产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重配置,轻管理”,日积月累,单位资产只增不减或增加远远大于减少。行政单位在购买资产之前是否制定了采购计划,是否做了采购预算,是否对单位资产进行了清点盘查,是否去查证了现有资产的使用情况和使用价值,是否必须重新购置资产。这一系列的不确定在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中是普遍存在的,都是因为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约束而引起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工作人员缺乏,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清晰,岗位设置混乱,甚至还存在着违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职责交叉的一人多岗的情况。比如说,财务人员兼着资产管理的职责,但是后勤采买等事项是由办公室负责,导致国有资产管理缺乏有效衔接,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部制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内部监管也不到位,一开始他们就没有重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内部审批流程不像资金审批流程一样规范严格,业务审核随意性大、主观性强,对重要的、重大的资产采购没有严格按规定执行集体讨论和决策,单位内部监管没有落到实处,导致监管不到位,出现监管真空的情况。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亟需健全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管理制度。

(三)实物资产管理松散,资产使用率低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按月报送资产月报,但它的数字都是取自单位部门决算或其他相关报表,数据的准确性有待商榷,如果原始报表数据错误,资产月报也将错就错向上报送,导致年底填报资产年报的时候持续错误,很难找到原因。另外,单位对报送的报表并没有实行档案化管理,没有装订成册,立卷归档。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的习惯,往往是因为接到某项任务或要求才开始清查单位的资产,但对资产在清查中出现的盘亏盘盈情况并没有进一步核查,也没有继续跟踪相关责任人的信息。公共基础设施长期以来权属不清,由于历史原因,公共基础设施资产在当时交接时并没有办理任何交接手续、也没有交付资产清单,导致公共基础设施权属不清,很难界定它的产权。行政事业单位的产权意识不强,导致国有资产数据不全面,即使在填报报表时也不能摸清政府的家底,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缺乏规范的资产配置管理,在他们的观念里,政府的钱是可以随意花,任意花的,主要体现在购置办公设备、家具等固定资产时,单位各部门都只考虑本部门自身的情况,并没有站在单位的角度考虑其他部门是否可以调配这些固定资产,是否不需要重复采购。这样容易导致资产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导致使用率降低。长期下来,行政事业单位就会堆积越来越多的闲置或半闲置资产,最终由于缺乏保养维修,损坏严重而提前报废。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国有资产基础工作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对行政事业单位资源进行共享和调剂,减少闲置资产的产生。

(四)国有资产绩效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导致他们缺少厉行节约的意识,一味的加大对国有资产的投入,并没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使用,更没有建立与之相关的绩效管理体系。即使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时要及时入账、专人保管、定期盘查盘点,以确保资产安全完整。但在实际实施使用过程中,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做到定期清查盘点,没有对资产损耗情况进行统计,甚至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账务处理中,为了账实相符,对已足额提取“累计折旧”的资产直接报废处理,重新购置新资产,但从节约资源角度来说,资产日常维护较好,即使到达了使用年限,也可以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可以继续使用该资产。第二,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资产台账,从使用资金购入资产到资产最后入库进入单位使用这一过程缺少管控监管,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资金支出绩效目标,对形成的资产从起源到最终形成资产缺少一个完整的链条,容易产生资金不明、资产不清的情况。第三,资产的使用情况没有与绩效目标挂钩,资产处置时也没有节约的理念。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没有设定考核和激励机制,导致不管是珍惜利用还是随意浪费都是一个样,不能调动大家对资产保值增值的积极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设置了考核激励机制,但绩效激励和约束力不强,绩效评价不能及时与实际管理情况、考核奖惩结果建立相应的联系。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满足单位发展需求的考核机制和绩效评价制度。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虽然尚未实现国家立法,但各单位仍应按照财政部门制定的资产管理办法或政策规定进行管理,提高政治站位,转变观念,提高单位干部职工的资产管理意识,让他们从内心重视国有资产管理。首先,单位领导带头示范,以上率下,提高每位干部职工的资产管理和保护的意识,单位可以聘请相关专业人士或通过网络教学对干部职工进行线下线上培训,让单位的成员学习资产管理相关的法规制度及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资产等内容,让资产管理深入人心。其次,单位干部职工要有“主人翁”意识,把单位看作是自己的小家,单位的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每一件资产在使用时都要珍惜爱护,不能不管不顾随意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坏,努力践行政府节约的号召,建立节约型政府。再次,建立单位资产管理部门或明确资产管理责任分工,建立专门的部门对资产进行管理,从购入资产到使用资产最后资产报废都有专人或部门进行跟踪,对管理职责进行细化,明确各个环节的管理责任,明确领导、部门、使用人的管理责任,让国有资产管理深入人心。

(二)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内部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从领导到干部职工都有了资产管理的意识,这就为内部控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要做好资产管理工作还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一套科学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不仅能实现对资产使用人和管理人的约束,还能实现对资产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应实事求是,在国家及不同地方出台的国有资产管理政策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完善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及审批程序,确保单位内部的国有资产管理能规范有序的开展实施。第二,细化完善国有资产在各个环节的管理。在采购环节,应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以及实际工作需求进行资产配置,对超限额超标准的一律不予审批;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资产的定期盘点,确保实物与账面相一致,确保单位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建立国有资产定期维养制度,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标准;在处置环节,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审批权限进行处置,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第三,合理设置资产管理岗位。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内部管理的要求,科学合理的设置资产管理岗位,明确各岗位分工和职责,确保不相容岗位实现相互分离,坚决杜绝一人身兼数岗的现象,降低资产管理的风险。

(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管理国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率

国有资产管理是一个动态监察的过程,借助现代先进手段,依靠网络信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个具有整体管理功能和能运用系统数据综合分析数据的资产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很多很强大,不仅可以统筹协调好资产使用部门、资产保管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的关系,还可以接收上级财政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通过资产管理系统,资产月报的填报质量将得到提高,资产报告在各个时间节点反映的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情况更真实、准确和完整。在资产管理系统中,资产管理信息可以和财务管理信息相联通,可以及时对资产账面信息与资产卡片信息相核对。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系统建立资产台账,当然,这里的资产不仅仅只是单位自身使用的资产,还包括单位负责维护保养的公共基础设施。通过台账可以明确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职责,明确产权界定,同时还能为他人调取数据提供便利,主动对资产数据进行分析,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资产管理系统可以统一调配单位资产,可以及时对单位资产进行维护维修,把处在闲置或半闲置状态的资产利用起来,不仅可以节约单位成本,还大大提高了国有资产的利用率,同时,也让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快捷高效,当然,在使用资产管理系统时,不能忽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要定期对系统软件进行杀毒更新,保证系统不被黑客入侵,保证系统的稳定,数据的安全。

(四)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和评价体系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正加快建设全方位、全覆盖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也可以引用绩效管理,根据“花钱要问效、有效多安排、低效多压减、无效要问责”的原则,规范国有资产的配置和质量,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绩效评价的质量和可操作性。首先,资产配置时设立绩效目标,编制年初预算时把资产配置计划纳入其中,资产配置规模要严格按照配置标准编制计划使用人数、预期使用效果,达不到预定绩效目标的资产不予安排采购。然后,对资产的自用管理进行绩效考核,将资产的领用、保管等管理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有利于查找原因,明确责任,为管理层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便利,对单位闲置的或半闲置的资产重新调配,对资产定期维修,提高资产使用寿命,提高资产使用率。最后,在处置资产时,要整理资产的全部信息,采用高效快捷的方法对资产情况进行核实,对资金量大的资产处置时可以聘请第三方进行评估,确定资产处置的必要性,同时,还需根据资金大小决定是否上报财政国有资产处置部门审批,对于须上报财政部门审批的资产,必须得到财政国有资产处置部门同意后才能处置。当然,这一切程序都必须是合法合规、公开透明的,杜绝暗箱操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结束语

国有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需要,它是单位正常运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国有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履行其职能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不得不做的一项系统工程,尤其在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当下,行政事业单位要顺应时代需求,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牢固树立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建立健全单位自身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高资产使用率,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资产行政
行政学人
行政论坛(2022年5期)2022-10-25 04:47:00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6:52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人民调解(2019年5期)2019-03-17 06:55:34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商周刊(2018年19期)2018-10-26 03:31:24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7:12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能源(2017年7期)2018-01-19 05:05:02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车迷(2015年12期)2015-08-23 01:30:48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2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