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云 毛林丹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心力衰竭由心脏功能缺失所致,会导致心脏难以为机体的正常活动提供足量血液供应,继而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诸多内外源因素的联合推动下,心力衰竭发展成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部分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极易出现心跳骤停、心源性休克[1]。临床研究指出,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工作中,不仅要改善临床症状,还需辅以护理措施,有效缓解患者内心不良情绪的同时保护患者心肌并改善预后。经过诸多探索和研究后发现,在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继而提升治疗效果并改善其预后[2],报道如下。
回顾性方式纳入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内收治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并通过电脑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予以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确诊为心力衰竭;(3)沟通正常;(4)神志清楚;(5)患者和家属对此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呼吸系统疾病;(2)合并恶性肿瘤;(3)肝肾功能不全;(4)代谢疾病或骨肿瘤者;(5)沟通、认知障碍:(6)合并严重肺源性心脏病者;(7)生命体征不平稳者。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1)基础护理:常规治疗过程中为患者营造干净、温馨的病房环境,确保室内温湿度适宜,各项设备使用时轻拿轻放,为患者营造安静的休养环境。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患者的皮肤护理,帮助其定时更换体位,可有效防止压疮。(2)常规干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普遍较差,轻微活动都会加重患者的心脏耗氧量,所以要叮嘱患者,确保绝对的卧床休息,翻身、坐起时需要护士的协助。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干预:(1)情志干预:治疗环境处于封闭状态,加上疾病对患者的折磨,所以部分患者会有过激情绪出现,其内心所承受的压力也比较大,为避免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等心理,就需护理人员给予情志护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可根据中医学中“以喜胜悲、以思克恐”原理,耐心讲解常规治疗步骤和具体实施方案,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分散其注意力、有效缓解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3]。(2)皮肤处理:心力衰竭患者卧床时间较长,机体血液循环差,部分患者甚至缺乏营养,因此患者受压部位极易出现褥疮。就需护理人员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并按摩,尤其是背、髋部以及骶尾部;以上各处受力较大,因此需提高按摩频率,继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若患者局部皮肤已经出现压红,可通过红花油按摩压红部位。若患者已经出现褥疮,要求护理人员及时换药并消毒,可也在患处涂抹生肌膏[4]。(3)膳食指导:告知家属为患者食用清淡、少盐食物,减少患者脂肪摄入量,禁止准备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若患者已经出现水肿症状,就需限制水分的摄入。若患者心肺气虚,可准备红糖银耳羹;若患者阳气亏虚,可准备莲子山药粥、海参等食物,旨在益气温阳。(4)中医特色干预:①穴位按摩:使用大拇指对关元穴、内关穴、气海穴以及三阴交穴等进行按压,每次5-10 min左右,每日1次。按压期间注意合理控制力度。②艾灸:艾灸双侧肺俞心俞穴,每次30 min,隔日1次,艾灸过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5-6]。③中药香囊:强健心脏:取玄参5 g、桂枝5 g、当归5 g、菖蒲5 g、柏子仁5 g、琥珀5 g,将以上药物研细,置香囊,随身携带。安神:取茯神5 g、沉香5 g、安息香5 g、百合3 g、夜交藤3 g,将以上香药研细,置囊中,放枕边。增加抵抗力:佩兰9 g、藿香9 g、薄荷9 g、木香6 g、白芷6 g、艾叶9 g、苍术6 g。将以上香药研细,置囊中,随身佩戴或放于枕边便于吸入芳香药气,也可悬挂于室内适当位置,使用2周更换香囊。④穴位埋豆:取内分泌、神门、肝穴、交感耳以及胃穴,借助探针确定压痛点,将压痛明显处定位耳穴埋豆处[7]。通过酒精常规消毒耳廓,后在以上穴位贴王不留行籽贴并进行固定,每3 d更换一次,后对以上穴位进行按压,5 min/次,5次/d;⑤穴位敷贴:取患者中脘穴、双侧内关穴,以上穴位轻轻按压,直至患者出现酸麻感,后对以上穴位进行充分清洁,取l0 g吴茱萸粉+5 mL姜汁+1 mL蜂蜜制成糊状,取大小合适药物贴于无菌输液贴,后将其贴在以上穴位并固定,每次贴敷4 h,每日1次[8]。
1.3.1 康复效果[9]措施实施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心功能恢复至Ⅰ级视为“显效”。与干预前相比,措施实施后患者临床症状出现缓解,心功能恢复至Ⅱ级视为“有效”。措施实施后,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均无明显变化,部分患者症状加剧视为“无效”。
1.3.2 心功能 主要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上述指标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进行检测。
1.3.3 负面情绪[10]负面情绪主要观察焦虑和抑郁,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无焦虑分值界限“<50分”,轻度焦虑分值界限“50-60分”,中重度焦虑分值界限“>60分”。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无抑郁分值界限“<53分”,轻度抑郁分值界限“53-60分”,中重度抑郁分值界限“>60分”。
1.3.4 生存质量[11]借助生存质量量表(SF-36)问卷(分值0-100分)展开评价,围绕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等八项内容,分值和生活质量成正比。
本研究数据设计Excel表格,后以SPSS 22.0录入。康复效果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且用χ2检验,心功能、负面情绪和生存质量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且用t检验,其余指标数据遵从正态分布原则,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分析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康复效果分析:观察组高达95.2%,对照组仅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n(%)]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LVEF较对照组高,LVESVI、LVEDVI较对照组低,心功能改善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4238护理前53.34±6.5354.43±7.470.6960.488护理后45.42±5.3350.42±5.214.2350.000护理前38.22±3.2539.35±3.561.4840.142护理后30.50±2.4735.36±3.527.2020.000护理前44.52±3.3543.63±3.851.1060.272护理后59.42±3.4546.21±4.3315.1590.000 LVEDVI(mL/m2) LVESVI(mL/m2) LVEF(%)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负面情绪比较(±s,分)
表4 两组负面情绪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4238护理前66.59±12.4266.17±11.450.1570.876护理后25.25±2.3635.36±5.1411.4850.000护理前75.42±10.2275.58±10.350.0700.945护理后30.35±1.1138.52±3.2515.3410.000 SAS SDS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s,分)
表5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4238生理机能80.35±3.5275.12±3.356.7900.000情感职能77.22±3.4773.36±2.225.8560.000社会功能82.45±3.1180.11±2.413.7330.000躯体疼痛65.23±3.5860.11±2.257.5650.000精神健康72.52±2.2270.11±2.364.7060.000精力66.56±2.4763.33±2.455.8630.000生理职能75.25±2.3671.45±2.227.3970.000总体健康85.23±2.4583.33±2.333.5450.000
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由各种心脏疾病直接损害心脏功能所致。流行病学显示,我国70岁以上人群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高达10%,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心力衰竭会对心脏泵血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水肿、呼吸困难症状,重症患者甚至面临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情况,导致患者随时面临死亡风险[12]。目前临床根据心力衰竭的发生缓急,又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此类患者症状复杂,治疗难度较大。现阶段临床治疗心力衰竭,主要根据急慢性不同而采取相关治疗措施。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较严重,在确诊后一般会采取规范治疗措施,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多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为主,属于长期、修复性治疗策略[13]。
病情较为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部分患者心脏功能和结构已经有明显衰退,因此临床致死率较高。而心力衰竭又是典型的慢性病,疾病的进一步加重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期间辅以相关护理至关重要。中医将心力衰竭纳入“心悸”、“水肿”以及“胸痹”范畴[14],认为该病因为心脏久病所致,会导致脾肾肺脏器遭受直接影响,而在外感六淫、饮食不节等因素的联合推动下,该病会进一步加重,继而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表2和表5数据显示,观察组康复效果高达95.2%,对照组仅78.9%,且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在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分析原因:与常规护理管理理念相较,中医护理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本质上是一种“稳定与变化”的新策略,以患者机体复杂现象为基点,分析事物发展及演变规律,总结分析并以中医理论为根据,继而实施相关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和生存质量[15]。表3数据显示,护理前后患者心功能改善幅度较大,表4可见患者负面情绪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并降低其负面情绪。分析原因:既往临床对心力衰竭患者开展护理工作,多选择传统的常规模式,护理工作的开展以现有的规章制度为标准,护理服务内容并未讲究“以人为本”,所以护理服务效果欠佳,部分措施甚至存在不足之处,导致患者的接受度也不高[16]。而本研究中采取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针对心力衰竭患者全面且系统地开展干预措施,例如饮食干预、情志干预等,并根据患者实际恢复情况开展辨证施护,例如穴位贴敷、针灸、按摩以及耳穴按压等;按摩手法可在疏通患处经络的同时松解组织粘连,继而调理气血并控制疼痛。中医特色护理措施的实施,可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在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且应用价值较广,值得临床推广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