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541004)苏裕明
根据材料内容的形式,可将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分为文字材料题、图片材料题、表格材料题和数据材料题。不同类型的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突破思路有所不同,为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突破思路,在解题中少走弯路,历史教师应为学生展示不同类型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题过程,使学生在遇到类似题目时,能够顺利、高效地解答。
文字材料题是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要帮助学生掌握文字材料题的突破思路,一方面,教师要讲解解题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认真审题,重视文字的具体内容以及文字的出处,准确把握文字材料内容,积极联系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包括相关历史事件及事件带来的影响等,然后根据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作答。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具体例题,给学生认真剖析解题思路,使学生亲身感受解题的过程,把握解题的细节,尤其应提醒学生作答时要做到思路明确、结构清晰,注意积累解答文字材料题的相关经验。
【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民大会10 天召开一次。参加公民大会的公民每天可得到2 个奥波尔的津贴,但这仅够一人一天的伙食费。广大从事小块土地生产的公民不可能不顾农时,经常去雅典城参加公民大会。只有3000 多富有的奴隶主才能经常参加公民大会,有效地行使民主权利。
——摘编自侯献瑞《论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材料二 212 年,卡拉卡拉帝授予被征服地臣民以市民资格,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外来自由人都获得罗马市民权之后,才逐渐取消了对罗马市民法主体的限制。罗马法的主体如此狭隘,是与罗马早期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摘编自谭建华《试论罗马法形式主义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适用主体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对于问题(1),根据材料一中参加公民大会获得的津贴以及参加大会的主要人群,联系所学知识,不难得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为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分析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时应结合以下三位人物的改革历程:卢梭的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础,克利斯提尼的改革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的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在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雅典民主政治逐渐衰落。
对于问题(2),材料二中已经明确阐述了罗马法适用主体发生的变化,即由罗马共和国公民扩大到整个罗马帝国境内的自由人。在分析变化原因时需要结合材料内容,并从罗马版图、经济、公民平等意识等角度进行分析,即罗马版图不断扩大,罗马商品经济和贸易不断发展,罗马公民平等意识增强。
图片材料题是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中较为常见的类型,该类型题中出现的图片种类多样,如地图图片、人物图片、历史遗址图片等。不同的图片材料题,破解思路有所区别。解答图片材料题时应注重观察图片内容以及图片标题,如同一道题中有不同的图片,应仔细对比各图片之间的差别,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思考引发图片变化的历史原因,而后组织语言合理作答。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图片,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帮助学生掌握图片材料题的突破思路。
【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图2、图3。
图1 (地点:沈阳)
图2 (地点:北平)
图3 (地点:南京)
材料二 我们为什么发动这样的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忿(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的屈辱外交,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八项主张。
——摘自1936 年12 月20 日张学良、杨虎城《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材料三 1937 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肩抗战。历经浴血奋战,1945 年8 月15日,14年艰难曲折的抗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
(2)为了避免国共继续自相残杀,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事件发生后,共产党派谁参与了调停?此事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做出的相同反应是什么?写出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战役各一例并且写出指挥者。
(4)依据所学知识,说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5)写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对于问题(1),根据图1 标题中的“沈阳”可以推测出其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图2 反映了七七事变,图3反映了南京大屠杀。
对于问题(2),根据已学知识可以得知,为了避免国共继续自相残杀,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之后,共产党派周恩来参与调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从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自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对于问题(3),根据材料三内容“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肩抗战”可以得出国共两党做出的相同反应是抗击日本侵略者。对于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战役以及指挥者,可结合所学内容回答,如“台儿庄战役,李宗仁;百团大战,彭德怀”。
对于问题(4),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对于问题(5),根据所学内容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即可,如“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彻底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表格材料题在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中出现频率较高,考查的内容较多,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另外,为抓住解题重点、提高解答效率,应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如先阅读问题,再阅读材料,而后有针对性地思考问题的答案,避免答非所问。需要注意的是,阅读问题时应注意问法,根据不同的问法组织答案,搞清楚是结合材料回答问题,还是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准确地确定问题答案的来源,才能提高答题的得分率。
【例3】根据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表1 美国《邦联条例》和1787年宪法内容的比较
——摘编自(美)米尔奇斯等《美国总统制》
(1)根据表1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邦联制相比,联邦制有何特点。
(2)根据表1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确立联邦制的意义。
对于问题(1),需要结合表格中的内容进行相关对象的对比。联邦制下所有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立法机构健全。对比表1 中征税权以及征税方式可得出,联邦制下国会的权力加强,享有征税权。对比“行政首脑”一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邦联制下无行政首脑,而联邦制下有行政首脑,即合众国总统,实行总统制。
对于问题(2),应注重材料与所学知识的整合,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政治上,联邦制的确立改变了美国成立之初邦联制松散的弊端,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加强政府的权力。经济上,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切实保障。同时,美国联邦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联邦制成为新的国家结构形式。
数据材料题看似给出的条件较为简单,却往往有较多的隐含信息。部分学生因挖掘隐含信息不够充分,导致答题不够全面。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给予学生解题的引导,使学生意识到分析问题时不能放过材料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应注重对材料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尤其应结合问题对材料中的数据进行纵向与横向分析,深入思考引起数据变化的历史原因,如历史事件的发生、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等,注重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在回答问题时做到全面、科学、严谨。
【例4】阅读表2、表3,回答问题。
表2 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指数变化表
表3 中国近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单位:%
认真对比两个表中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呈现出的趋势进行简要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回答该题需要认真分析数据以及对应的年代,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述。观察两个表格涉及的时间可知,当时中国正处于被列强侵略的时期。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认真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不难得出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呈现的趋势。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剧,中国国门被进一步打开,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社会经济结构变动。中国日益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经销市场,在此影响下中国以原材料为主的对外贸易增长。同时,受西方先进生产方式的影响,中国近代工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商品的出口能力得到了增强,经济结构也因此发生了变化,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总体来看,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具有半殖民地经济的特征。
综上,材料分析题是高中历史各类考试中分值较高的一个题型,要提高学生解答材料分析题的能力,保证回答的内容均落在得分点上,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材料分析题解答思路的讲解,尤其要结合具体例题为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解题情况做好总结与反思,以掌握不同类型材料分析题的解答特点及规律,使学生在遇到类似题目时能够把握解答要点,迅速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