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雪
纺织企业成立的标准不高,缺乏行业内监管机制政策,对企业规格大小及服装生产的质量品质控制都没有严格的把控,在监管机制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诸多不良企业为压缩纺织服装制作成本,不按照规范进行生产,采用劣质原料和不成熟工艺,导致纺织服装品质问题屡次发生。服装行业经济稳定发展与良好的质量监管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服装行业稳步前进,服装行业领域不断拓宽,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纺织服装在纺织服装监管上面临的挑战不断提高。为在竞争激烈的服装行业占得一席之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在保质保量的同时压缩成本,使企业在纺织行业中不断前进,提高纺织服装的品质,确保服装生产供应链的质量是重中之重。
如今,纺织服装的生产销售方式已经和传统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生产依然是服装质量的根源。在新的形势下,生产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从管理思想、质量监控手段、内部监督力量安排、信息反馈、改进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同时,受电商销售新模式的影响,传统销售企业业绩受到了很大冲击,对进货质量的监管把关也存在漏洞,对产品质量的态度打了折扣。另外,线上销售日益火爆,由于其环节和流程的特殊性,质量追溯有一定难度,加之电商企业多是低成本经营的小微企业,其自身很难对质量把关。总之,生产销售企业内部对质量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产品质量容易出现问题。
消费者和生产销售者对服装纺织品质量问题的纠纷要想得到根本解决,必须通过有效的产品质量检测证明。但是,一般消费者去做产品质量检验鉴定,存在着时间、路途、流程等种种不便。近年来,随着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售后质量问题的处理更加繁琐,一般消费者对服装纺织品质量问题的投诉常常得不到生产销售单位的反馈。纺织服装产品有其不同于一般产品的特殊性,突出表现在消费者通常以服装穿着舒适度,服装穿着后是否出现褪色、起球等情况来判断纺织服装的质量。消费者对纺织服装产品的质量更多集中在色牢度、缩水率、强力、成分含量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元素上面,但对涉及安全性能的诸如重金属含量超标、可分解芳香胺超标等这些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的质量问题,由于不能凭肉眼观察发现,很难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对于其他物理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通常由于商品价格并不高,且反映和处理起来比较麻烦,消费者往往选择放弃。
纺织服装销售消费的特点是品种多、流转快、季节性强、产品高中低档价格相差巨大。从监管方式上看,我国对产品质量实施的是以抽查为主的监督方式,往往发现问题后,原来的产品早已大量流向市场或已进入消费阶段,所以,通过抽查的方式发现问题的概率比较低。从处罚力度上看,由于相关法律对违法行为的经济处罚是以违法产品的货值为计算基准,但是往往能够查获的产品数量少,总货值低,与存在问题的产品货值相比,处罚绝对额低,惩戒力度不够,没有起到警醒的作用,这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有恃无恐。另外,对服装纺织品的监管重心和执法单位大多集中在基层,基层单位执法比较容易受到种种干扰,极大影响执法效果和监管效果,这对生产单位提高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纺织服装监管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任务,知名品牌企业拥有完整的纺织服装生产线及品质监管系统,但服装品质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小生产成本的服装企业缺乏服装品质监管,服装安全性及品质更无从考量。服装品质监管成本巨大,当前社会的服装监管方案通常以抽检的方式进行,不具备全面性和完整性,在一定经济成本的投入下,达到更好的服装品质监管,需要对纺织服装品质监管方案进行完善和改进。
随着检验检测技术的提高,纺织服装的质量指标和检测项目越来越细分,也越来越多。受益于国家环保法规的逐步完善,一些来源于染化料中禁用元素所造成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质量问题并不容易发生。但是,除了过去常见的诸如缩水率、色牢度、尺寸、强力等质量问题,一些涉及人体健康的质量问题必须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纺织服装品质监管和筛选能够减少服装化学药品及成分对身体的危害,尤其婴幼儿和尚在妊娠期的女性,对于纺织服装的品质要求更高。甲醛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有机化合物,无色但有刺激性气味,如果人体吸入过量的甲醛将会出现例如呼吸急促、烧灼感等情况。同样甲醛也是塑料、人造纤维等纺织产品制造的原材料,甲醛超标是纺织服装安全性隐患之一,同时也是纺织服装品质监管的内容之一,国家、行业标准需要对甲醛含量设置严格把控,排除甲醛超标对人体带来的安全隐患。
对纺织服装进行染色的通常是一些化学制剂。小成本面料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在染化料的选择上和面料后整理时选用不适合的助剂,增加衣服鲜艳度和手感,导致衣物会出现的酸碱性问题。由于部分衣物直接与身体接触,出汗或者伤口被酸性过大或碱性过大的衣物直接接触会造成皮肤损害,影响身体健康。
当前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和意识要远大于服装。虽说服装是人体接触而非食用,但纺织服装的安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的健康。消费者对于服装品质认识不高,服装安全性意识薄弱,是质量提升的障碍,也是监管水平的隐形障碍。为完善纺织服装品质监管机制,需要以消费者作为服装品质改善的动力。服装品质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需要对消费者和公众进行普及,通过曝光不良企业,从社会、企业和学校等多方面进行,服装售卖区也可增加对纺织面料及一定行业标准的普及,提高服装品质安全意识,营造高品质、高标准、高要求的服装市场氛围。
统一合规的国家、行业标准是彻底进行服装企业改革的导向标,为完善纺织服装品质监管机制,适应更新速度极快的服装行业,满足监管所需标准和规范要求,国家和行业标准要及时更新不断完善。国家和行业标准不同步和滞后性是纺织服装品质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纺织服装就难以进行监管。及时更新、系统优化服装品质监管策略,能够使国家和行业标准顺利适应服装市场,筛选分离出不符合规范和安全性要求的服装产品,加快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加速与国际服装行业接轨,形成完整的服装品质监管体系,打通国外市场,做到良好的售前、售后和产前、产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减少不合规纺织服装对人体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
纺织服装安全性和品质问题屡有发生,但国家对于做工减料、工艺不成熟的服装企业并未采取严格的处罚力度。很多企业抱着侥幸的心理,为赚取更多利益,在国家法律和国家行业标准规范要求下徘徊,“快”时尚品牌以价格取胜,以当前消费主流占得优势,但严重忽略了服装品质。在每年的服装产品质量抽检中出现问题的服装产品也仅仅以销毁退运等措施进行处理,这样的处罚力度并未起到警醒作用,现行的产品质量法中规定,对违规违法企业处以货值三倍以下罚款,这样的罚金和处罚力度才使得诸多企业走在法律的边缘,无视法律,导致服装安全品质问题屡次发生。应当加大对生产企业和流通环节中纺织服装的抽查频次和检查力度;对消费者投诉后确定为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应以质量检查案件处理;对涉及安全性能的质量问题应加大处罚力度。
加强企业内部产品质量监管。企业内部增加服装品质监管和检测,在生产线对服装样品、生产原料进行检测,完善服装生产链,在层层监测中进一步减少服装安全性问题。督促企业进行质量整改,对服装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察和检测,设置单独的监管体系,使整个生产链拥有高水准和成熟的生产工艺。国家对服装品质的监管要进行创新和改造,降低风险,对影响身体健康的纺织服装进行第三方的监测和认证,使安全质量控制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当前网络和数字化发展十分迅速,将互联网等信息数字化技术应用到纺织服装的安全监测中去,能够很好地减少服装品质问题。为生产线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数字化监测,使消费者能够进一步追溯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及生产原料的使用,推动数字化服装行业的发展,融入新鲜元素,增加监测方式,同时也能够给予服装生产企业整改和创新创造的动力,促使服装行业进一步整改和完善。
社会和舆论需要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服装品质的意识和要求,使消费者认识到服装品质问题对人身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消费者成为企业品质整改的驱动力。国家和企业制定相应的服装监测标准,严格保证服装产品的质量和品控,同时增加服装行业处罚力度,使企业深刻认识到服装品质的重要性,不断改善和解决当下服装品质出现的问题,彻底实现服装行业的改良,通过一系列有效策略的应用和创新,解决当下服装行业存在的一些弊端,使服装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取得优势,加速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