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玥 桩子
为搭建校服领域多方沟通、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服市场环境,推动校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由《中国纤检》杂志社主办、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协办的“2022年全国校服质量提升与监测研讨会”于8月3日在江苏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消费品处、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领导以及校服产品监测机构和生产企业的50余名行业专家、学者及代表参会。会议由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方主持。
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校服作为学生日常穿着的服装,是一种国家关切、社会关心、人民关注的民生产品。根据教育部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共有中小学生在校生1.97亿人,招生人数4961万人,按照每个学生至少2套4件校服计算,我国的校服需求量至少为4亿套,校服行业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与消费市场,因此守护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障校服的质量安全至关重要。推动校服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家长的期盼、学校的需求、社会的关注、政府支持的大事,质量监督司将严守安全底线、加强服务引导、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校服质量管理措施,坚持多部门、多行业协同合作,推进校服质量社会共治,同心协力将推动校服产业高质量发展做成一件有影响力、富有实效的工作,共同为孩子们更加幸福健康成长而努力。
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彭军表示,学生服质量监测工作是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文件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学生服质量监管工作的延伸。在校服行业,90%以上是中小型的企业,行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距离我们规模化、品牌化、多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社会对学生服的质量要求在提高,只有相关的行业和部门从政策引导标准制定、行业监管、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共同发力,才能够真正推动我们全国校服产业的高质量的发展。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已连续7年开展学生服质量监测工作,以总局质量监督司的管理为把握方向,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总体布局实施,各地纤检机构组织协调层级管理和各地各级的纤检机构联合抽样公开遴选,检验机构进行技术检验,向市场监管部门及教育机构反馈监测情况,形成一整套的组织体系监测,确保校服质量安全。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致欢迎词。他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领导及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本次研讨会在江苏南京举行既为校服产品多方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又为江苏地区校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因此重视和加强校服产品质量提升与监测的研讨意义重大。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历来非常重视校服质量的监管工作,每年都定期开展校服产品的质量监督,并听取生产企业对校服监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答企业标准执行中的问题。长期以来,江苏校服注重产品质量,立足江苏,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各地中小学生提供了安全美观得体的校服,涌现了一批以苏美达伊顿纪德等为代表的优质校服企业,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广泛赞助及社会认可。
如何让“小校服”发挥出大能量,做好校服这篇“文章”值得社会关注。研讨会上,多方专家就校服质量、校服产业前景和校服审美作出解读。
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校服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杜岩冰在以《校服细分领域发展机遇与挑战》为题的演讲中指出,我国服装行业已进入全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校服产业发展和市场规模受社会各方关注,广大家长对校服的消费需求已从基础的质量安全和产品价格向关注美观与舒适度升级。杜岩冰呼吁将行业从一二十年前的限价文件中松绑,在“统一大市场”文件要求下构建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减轻企业交易成本。杜岩冰指出,校服行业目前面临地区差异大、产业集中度过低、企业规模小等问题,需要走向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才能更有效保障校服生产上下游质量;应当建立以家长和学生代表为主体的选用组织负责校服采购工作,确保校服采购向开放、透明的方向发展;以审美关照熏陶学生精神气质,体现校服的育人意义。
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监测四处处长王扬就学生服产品质量作《学生服产品质量监测分析情况介绍》的报告。报告指出,自2016至2021年,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共检测校服产品7510批次,其内在质量和安全要求符合率,由2016年的74%上升至2021年的93%,校服产品质量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各地对于GB/T 31888—2015标准的采用率和符合率也都有较为显著的提升。但是,东西部地区在学生服品牌化和质量达标率等方面仍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在校服产品抽样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0%,但是其产品符合率低于大中型、品牌化企业。校服产品在市场上需求量巨大,而且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需求也呈现不平衡性和多样化,校服供给水平参差不齐。针对以上调查发现的问题,王扬认为校服需要从原料、采购、设计、验收等方面进行因地制宜的制度设计。
四川省纤维检验局局长赵斌作《责任共担,质量共治,不断提升学生群体的校服质量获得感》的演讲,从四川省校服市场规模大、款式需求多、生产企业多的实际情况出发,分享四川构建校服质量共治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强化监督管理、强化驱动引领、强化优质服务的四项举措,并详细介绍了四川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的实施意见》的制度创新,对教育、市场监管、学校、行业协会、家长和校服选购组织等部门、行业、组织或相关人员在校服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作用进行了梳理细化。建立更民主、更有操作性的校服选用十条采购流程,提高了家长和学生的参与程度,杜绝校服的强制购买。建立健全监督惩处机制,创新提出建立“红榜”和“黑名单”制度。对诚实守信、质量优良、信誉良好、满意度高的校服供货企业纳入“红榜”并公开发布,供学校、学生及家长选购校服时优先选择;将连续两年抽检强制性标准不合格的校服供货企业列入“黑名单”,三年内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不得向其采购校服。同时,《实施意见》还提出建立留样封存、“双送检”制度等来保证校服的安全与质量。
马鞍山市纤维检验所所长王平聚焦校服质量安全监管如何追溯。他表示,马鞍山市重视学生服质量管理,从规范采购程序、强化生产监管、建立公证检验制度、加强质量监管等多个方面,保证学生服质量安全。质量追溯从供应链的下游至上游识别追溯学生用纤维制品原辅材料运行路径、质量状况线索及质量证明。目前,马鞍山依托学生用纤维制品监测信息平台,创建了学生服的二维码身份证,使用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读取电子版的检测报告,实现了学生服产品的全程可追溯。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华美学学会美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易晓明在质量质检专业眼光之外,从美学的角度看待校服。校园服饰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品质,更关乎他们的气质、修养、行为举止的涵育塑造。一件美观、得体、有质感、有文化内涵的校服不仅能够给予学生美的体验,而且能给学生带来一种身份上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当前国家倡导校园美育教育,易晓明认为,教育说到底就是对人的自我意识、对美的唤醒和对美的追求与达成,教育就是一个由美的内化到美的外化的动态过程,是认知美,追求美、创造美、达到美的过程。校服生产企业应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校服,彰显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将更富有人文情怀的中国色展现在中国校服上,让每天穿在学生身上的校服真正成为学校美育情境的组成部分。
本次大会还进行了“新形势下,校服质量提升、监测与检测”主题研讨会,与会嘉宾就《学生服质量监测工作规程》(征求意见稿)作了细致的探讨,该《规程》计划作为完善中小学生校服质量管理监测制度的一部分,于今年9月发布实施。
本次研讨会的顺利展开,为推动中国校服质量管理水平和监测能力的提升,促进校服产业优质供给,切实保障中小学生校服安全和美育教育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