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野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播研究文献综述

2022-11-10 17:40许琳奇崔靓佳卢雨雨汤惠雯
名家名作 2022年9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传统媒体传统

许琳奇 崔靓佳 卢雨雨 汤惠雯 阳 鸯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但是近些年随着互联网和现代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播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态势,新媒体的出现极大程度上带动了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创新发展,使传统音乐文化符号出现了现代性表达。

根据“新媒体”“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播”这两个关键词及相关关键词,我们在中国知网搜索了从2011 年至2022 年近11 年间的相关文献,共搜索到7268 篇,并聚焦于其中的6 篇文献,我们将在下文中分别对新媒体种类研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对比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方式研究、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价值研究、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五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一、新媒体种类研究

在中国知网中搜索关键词“新媒体种类”,共有5112条结果,其中核心期刊文章457篇、学位论文2028篇;“新媒体传播”“音乐”相关文献283 篇,其中学术期刊文章190 篇,学位论文56 篇;“新媒体传播方式”“音乐”相关文献58 篇,学术期刊文章19 篇,学位论文30 篇;“新媒体传播”“传统音乐”相关文献18 篇,其中学术期刊文章14 篇。从中足以窥见目前国内新媒体与音乐结合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初步筛选之后选取了其中15 篇作为我们的主要研究内容。

“新媒体”作为一种最新的传播媒介,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以数字化、网络化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的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向人们传递新的信息以及娱乐服务。21 世纪以来,各种文化交流传播的方式都绕不开“新媒体”这个词汇,早在磁带唱片时代,“新媒体”就强势地闯入人们的生活。如今的网络时代,相较于曾经的磁带唱片无疑又是一次音乐上的“新媒体冲击”。关于新媒体传播方式的研究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庆光所著的《传播学教程》,他指出大众传播的对象是一般大众,传播途径是通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传播目的是进行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王洁的《试析新媒体时期互联网音乐文化传播特点》重点论述了互联网的虚拟影像对人们音乐审美的再造功能,以更丰富的音乐符号创作出具有互联网特色的音乐文化。

传统音乐的传播方式被新媒体大大扩展,这一点是众多学者普遍认同的事实,在众多文献中都有提及。杨祉的《关于数字化时代下传统音乐表演形式的探讨——以小提琴表演为例》和袁野的《音乐的动态可视手段在新媒体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两篇学术论文中提出以最新的互联网技术探索多种新型音乐传播方式,文中提到的种种新型传播渠道都再次肯定了新媒体影响下交互性在传播音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对比研究

(一)传播方式的对比研究

传统媒体是通过各类材质的印刷品以及传播的终端作为信息载体来进行传播的,新媒体则是用一种基于数字技术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传播,这一点在王凌雨和朱群的《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媒介研究》以及何婧媛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对比分析》中都有提及。

(二)传播特点的对比研究

鹿振林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碰撞融合研究》中提出传统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主要为单向传播。同样,金莉萍也在《全媒体时代新闻融合传播创新策略》一文中提出传统媒体传播系统是以内容为主的封闭系统,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和封闭性。而新媒体的传播特征非常多样,例如,于淑杰在《古典音乐的传统传播方式与新媒体传播方式研究》中就将其传播特点归纳为便捷化、多样化、广泛化、个性化、直观化、互动化、扩散化。用户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具有了信息反馈的能力,通过大数据计算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同样也体现了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个性化、定制化的特点。

(三)角色定位的对比研究

由于现下大多数传统媒体都有良好且专业的团队,这也使传统媒体具有专业性的特点。鹿振林认为传统媒体比之新媒体有更强大的政治属性和喉舌功能。同样的,邱海燕也在其《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优劣势分析及发展策略》一文中指出传统媒体具有信息权威性、内容优质性以及舆论引导的优势。而新媒体相对来说缺乏客观性和权威性,虽然它的内容较之传统媒体更多但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也因其大众化的特点使得其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方式研究

在中国知网中搜索关键词“传统音乐传播方式”“传统音乐传播现状”“传承传统音乐”,得到的相关文献共有747 篇,其中学术期刊文章有431 篇,学位论文有119 篇,主要研究传统音乐传播方式的传播媒介、音乐传播方式对传统音乐传承的影响等相关问题。

王月明在《传统音乐传播方式的革新》中以传播媒介的不同分别论述了四种传统音乐的传播方式:(1)以口语为传播媒介的传统音乐传播方式。是指传播者和被传播者在一个空间内互相交流即时创作、即时演奏、即时探讨、即时修改、即时传播的形式。这种方式缩短了音乐修改的时间,但同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限制传播范围,对被传播者具有专业音乐素养上的局限,另外,传播效果在口口相传下可能出现失误。(2)以乐谱为传播媒介的传播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以口语为媒介的传播弊端,提高了传播的准确性和清晰度。(3)纸质媒介的传播方式。近代的新型传播载体,如新闻报道、报纸、杂志、图书,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戏曲积极利用报纸媒介进行传播,在丰富大众文化娱乐生活的同时传播传统音乐文化知识。但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无法给大众带来生动的听觉感受,缺少趣味性。(4)有声传播。随着无线电波的发明,电视、广播作为有声传播媒介,极大地满足了传统音乐传播需要的听觉感受和视觉感官,而它的弊端在于由于播放的时效性和时段性,错过播放时段便难以再次观看。朱星辰在《媒介融合对中国传统音乐传播方式的影响》中将传统音乐传播媒介分为三类:同一时空的传播、平面媒介传播、唱片刻录传播。

李艳的《音乐传播方式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影响》从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方式来论述不同民族的音乐传播方式,其中同样包括被屡次提到的口传心授的方式,但在此文中还列举了更具民族特色的传播方式:(1)制度传播。乐籍制度对我国传统音乐以及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今国家政策对音乐文化保护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2)旅游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将旅游活动与当地特色表演相结合,可以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以上的传统音乐传播模式都遭到了新媒体的冲击,但新媒体传播传统音乐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淡化传统音乐艺术本身的音乐语言;传播方式制作更为复杂,不同音乐传播都具有积极和负面的影响,必须不断地努力探索新的音乐传播形式和传播途径,合理运用多元化的音乐传播方式,将传统与现代的传播方式有机结合。

四、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价值研究

《新媒体时代传统音乐文化传播研究》中讲到了传播策略,包括保护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和打造特色传统音乐作品,也就是指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性和创造性。综合李爽、刘玲玲、丁姝、郎群等几位作者相关文献的内容得出,首先,传播性就是新媒体使音乐传播的空间范围更大,不仅是在国内传播,还能及时、快捷地传向全世界,极大地推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其次,依据时代发展的规律和当前的音乐文化水平,吸收民族音乐中的精华,同时也可以适度融合西方的音乐文化形式,经过我们的探索与思考,创作出具有我国发展特色的新的传统音乐文化作品,展现出我国音乐发展的进步之处。

五、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

(一)自媒体平台音乐传播研究

当下的自媒体有很多,如微博、微信、微视、QQ、抖音、Bilibili 和一些短视频App,在每一个平台上用户都可以自主地分享自己的生活、工作,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探析自媒体时代下京剧人才的发展空间》中,李艳华通过调查得出:到2020 年,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官方微博已有195 万余人关注,总共发布戏曲相关微博9500 余条。网络论坛中,京剧艺术社区也发展迅速,2020 年已有帖子12 万,注册会员5 万余人。伴随着网络用户数量的增长,京剧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各类与京剧有关的网络论坛层出不穷,且各具特点,如京剧艺术社区、百度贴吧、戏曲频道等,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短视频平台不仅仅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了舞台,同时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和专业团体也通过这类平台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近几年,利用传统音乐文化创作出的优质短视频和艺术作品也层出不穷,并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投身到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中来。

(二)创新融合传统音乐元素研究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也越来越难以满足如今大部分人的音乐需求,尤其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留恋,因此需要对传统音乐文化元素进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王俊梅在《唢呐在乐队中使用探索》一文中以《九儿》为例,分析了唢呐与其他乐器以及流行音乐主题配合所带来的情感共鸣与艺术效果。王志鹏则根据其《分析唢呐在乐队中使用的若干思考》提出了唢呐在乐队中使用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并结合当下民族音乐发展局势和特点思考总结,以此凸显其在乐队中的地位,提高大众的认知水平。

我们必须秉持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理念,在保留其内涵的情况下进行再创造。一方面,有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也为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走向世界舞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传统音乐文化创造性转化研究

不同受众对音乐文化的审美和需求存在差异,我们应该结合市场现状,打造针对不同受众的音乐文化产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使其不再局限于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实现跨界融合,从动画、数字电影、游戏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的王婷对手游《王者荣耀》中游戏角色的主题音乐《赤焰之缨》和《高山流水》进行深入分析,从音乐制作和文学内涵的角度证实了“新民乐”与游戏结合的可行性。崔亦易也以“一带一路”为背景阐述了电子音乐技术对国际化新民乐创作带来的中西文化之间的共鸣。有些文创产品同样也采用了传统音乐文化元素,将其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了传统音乐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受众拥有更多样化的选择。

六、结语

通过以上对新媒体视野下传统音乐文化传播研究的整理和分析可知,近年来有关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播研究的文章数量有所增加,并从多个方面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融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填补了一些学术空缺,但相关研究文献领域覆盖区域仍不全面,且大部分研究集中在自媒体平台推广传统音乐,较少集中于创新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方式和为之进行的实践研究。在未来的相关音乐研究中,需要更多的研究专家和音乐工作者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更多地投身于创新实践中,使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存亡安危下踵事增华。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传统媒体传统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带刺的苍耳
少年力斗传统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探讨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比较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