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复活》中“复活”的涵义及其创作手法探究

2022-11-10 15:53
名家名作 2022年15期
关键词:朵夫文学艺术托尔斯泰

岂 榕

一、前言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托尔斯泰在晚年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致力于通过文字来描绘俄国底层平民百姓的生活图景,让更多人了解农奴制下贫苦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文章中聂赫留朵夫想要通过捐赠自己的地产给农民让他们得以解放,实则这也是托尔斯泰一直的愿景。而文章标题“复活”一词看似简单,其实具有多层含义,既包含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人生观的改变,又包含玛丝洛娃人生轨迹的改写,最后作者想通过这部作品来表达对俄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想唤起俄国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关注,从而改变俄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环境,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一语三关的表达手法。本文通过对托尔斯泰这种语义贯穿、一语三关的手法与含义进行分析,为中国国内文学创作提供借鉴。

(二) 主要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以《复活》中的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并运用内容分析法以及综合归纳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主要研究内容

论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全文内容出发,分析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二部分对作品中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对作品中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探讨托尔斯泰“复活”的意义。第五部分对“一语三关”的创作手法进行简要介绍与分析。第六部分简述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历程。最后在结论部分点明本文所采用的写作手法对当代文学艺术发展的借鉴意义。

二、聂赫留朵夫人物分析

高尔基在《俄国文学史》中着重谈到了托尔斯泰创作中聂赫留朵夫的形象。他指出:“六十年来,聂赫留朵夫公爵驰骋于俄罗斯,到处去看看:到农村和乡村小学,到维亚兹玛修道院,到外国,到监狱,到兵营,到内阁,到省长办公室,到农舍,到驿站,到贵族太太的客厅。”“六十年来,他的严厉而正直的呼声在呐喊,在揭发一切,他告诉我们俄罗斯生活,几乎不下于全部俄国文学。”高尔基将托尔斯泰于早期、中期和晚期在一系列作品中以不同名字出现的自传性的形象都称为聂赫留朵夫。

(一)聂赫留朵夫人物形象分析

聂赫留朵夫代表了俄国封建社会末期少数忏悔乃至叛逆的贵族知识分子,他曾经“自认为是一个优美、高尚、慷慨的青年人”,却被污浊的上流社会染黑了内心,在他的心灵深处,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极其恶劣、卑鄙、残忍,但是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能幡然醒悟,拯救玛丝洛娃并带领农民脱离农奴制困境,也是因为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的人道主义思想与民主主义和宗教道德有着紧密联系。在聂赫留朵夫身上既表现了托尔斯泰清醒的现实主义,也反映了作者世界观的消极方面。

(二) 聂赫留朵夫复活的意义

聂赫留朵夫曾经是一个以正派自豪的人,用人道主义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想象自己像其他地主那样心安理得、麻木不仁。七年后与玛丝洛娃的偶遇彻底激起了他的忏悔之心,他知道自己七年前的行为有多么恶劣,现在的生活有多么放荡不羁,他想要将功赎过,他要赎罪,要拯救灵魂。上诉失败,聂赫留朵夫陪着玛丝洛娃前往西伯利亚流放,体察农民的生活境况,并毫不犹豫地把从父亲那里继承的田产分给了农民,聂赫留朵夫真心悔改,用行动赎罪,与自己出身的阶级决裂,他实现了自己的复活。

三、玛丝洛娃人物分析

(一)玛丝洛娃人物形象分析

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刻画的女主人公喀秋莎·玛丝洛娃是旧社会身世凄凉的妇女典型,也是贯穿整部小说最感人的人物形象。玛丝洛娃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作者通过对她命运变化的描写,控诉了当时的整个社会制度。她是一个精神上逐渐觉醒,迈向新生活的女性,在作品的第三部分写出了她的新生。她这一人物形象是被压迫人民的缩影与写照,体现了旧社会人民的共同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精神上的觉醒,通过这一形象讴歌了人民的高尚情操。如果没有作者对玛丝洛娃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将很难贯穿整本书的情节脉络,无法体现托尔斯泰想表达的真正主题。玛丝洛娃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照亮了全书,这一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赋予了小说永不枯竭的生命力。

(二) 玛丝洛娃复活的含义

玛丝洛娃灵魂的觉醒,正好是在她跌落到谷底的时候,聂赫留朵夫的两次探监不断唤起了玛丝洛娃内心的那份纯真与善良,她对自己曾经习惯了的生活产生了厌倦感,开始戒烟戒酒,厌弃同男人调情,她同情狱友们的遭遇,恳求聂赫留朵夫为他们奔走说情,玛丝洛娃的“复活之路”开始萌芽。与政治犯接触后的玛丝洛娃开始了真正的精神复活,她了解到这些“政治犯”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享乐而活,甚至他们可以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幸福,玛丝洛娃的内心大为触动。托尔斯泰在文中说到,这些新朋友使玛丝洛娃对生活重新产生了兴趣,使她的生活从此又焕然一新。十年后的再次相逢,玛丝洛娃当场拒绝了聂赫留朵夫出于赎罪想法的求婚,而且后来她对他的求婚也是一再地拒绝,因为她知道同他结婚就会使他不幸,她也想在这个社会上做一个有尊严的、独立的人。这种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爱与她对未来的憧憬说明玛丝洛娃完成了真正的“复活”。

四、托尔斯泰的“复活”

托尔斯泰以俄国1860年至1905年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创作了《复活》,小说中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就是托尔斯泰对自己的一个寄托,是自己内心的缩影。生活在贵族家庭的托尔斯泰从小并不愁吃穿,他过着19世纪俄国贫苦百姓过不上的幸福日子,他可以去贵族学校念书,享受好的生活条件,可以大胆地追求自己当作家的梦想,但是富足的托尔斯泰在接受教育,看清俄国社会当时的现状后,开始毅然决然地选择为俄国的农民发声。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在“复活”后将自己从父亲和母亲那里分得的遗产——土地都分给了农民,而小说中聂赫留朵夫所做的一切也是托尔斯泰内心的美好愿景,他真心期盼俄国的农民能够过上好日子。他的精神与毅力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作家的思想高度所在,从贵族子弟到真切关心贫苦百姓生活的蜕变,托尔斯泰也完成了自己的复活。

五、 对“一语三关”创作手法的分析

一语三关的写作手法是汉语中“双关”写作手法的一个延伸与发展,“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写作手法。一语三关是指用一个名词表达三重含义,并且三重含义层层递进,最后表达小说主旨的一种文学写作手法。本文中一语三关的含义与双关相似,题目的复活看似是指男女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复活,而实则是作者想表达自己人生的复活。本文一语三关的写作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并以中心词为书名,更加强调了作者想表达的核心。一语三关写作手法的运用使全书的主题非常突出,贯穿了整本书的全部章节。同时,一语三关的写作手法也是作品的一大特色之一,可以增强著作的感染力与深刻含义。读者通过对文章情节与主人公性格特点的研究与思考,层层揭示了复活的三重深刻含义,一语三关的手法达到了目的。跟随作家的脉络与思路,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紧扣主题,同时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六、俄罗斯文学艺术发展情况分析

俄罗斯文学艺术自18世纪以来经历了山坡式的发展历程。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是俄罗斯文学兴盛的见证。19世纪初,以普希金、莱蒙托夫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的俄国作家诞生,这个时期俄罗斯文学艺术的繁荣程度可见一斑,在全世界文学艺术中都非常有竞争力,19世纪俄罗斯文学艺术也给世界文学艺术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光是普希金本人的作品就为俄罗斯文学打下了半壁江山,几乎每一篇作品都为世人称道,经典而永垂不朽。其中的几篇作品朗朗上口,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同时也十分有教育意义,被选入了中国中小学语文教材。莱蒙托夫追随普希金的创作脚步,对普希金的创作风格进行了完美的延续,他的《诗人之死》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现在看来也不失为一部巨作,深刻剖析而又针砭时弊。除了普希金和莱蒙托夫,黄金时代的俄罗斯文学还涌现了像果戈里、别林斯基,中期的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作家,黄金时代末期,也就是19世纪末期,涌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和契诃夫等世界闻名的作家。

20世纪俄罗斯文学艺术经历过白银时代,虽不像19世纪初俄罗斯文学艺术那样光彩夺目,但依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高尔基——童年自传三部曲的创作者,阿赫玛托娃——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叶赛宁——最深情的诗人,还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布宁、拉斯普京、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等,这些20世纪的文学作家都在全世界享有盛誉。20世纪中后期的俄罗斯文学艺术以苏联文学为主,同样受当时苏联作家欢迎的题材还有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卫国战争等俄罗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因此,文学艺术创作也围绕着这几个重大事件展开。例如,特瓦尔多夫斯基的诗集《瓦西里·焦耳金》,主人公瓦西里就是一位英勇的士兵,参加过伟大的卫国战争。诗歌用优美悲怆的诗句讲述他在战场上的经历,描述了战争的惨绝人寰,战争文学也成为苏联时期的一个主要文学题材。同时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作家索尔仁尼琴,其获奖的作品名为《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这部作品就是以索尔仁尼琴在西伯利亚流放时期度过的劳改营生活为背景和题材所创作的,真切地反映了苏联时期集中营的生活情况。

总而言之,虽然近代俄罗斯的文学艺术受俄罗斯政治体制变化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渐衰落,但回望过去的俄罗斯文学艺术,依然有很多我们能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俄罗斯文学艺术依然是世界文学艺术的一颗璀璨金星。

七、结语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可知,国内对于一语三关创作手法的研究并不多,可以说这是一种新兴的文学创作手法。通过对一语三关创作手法的分析与研究,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这种创作手法的运用方法与行文方式,从而在未来的文学艺术创作中对其加以运用,这对未来中国文学艺术和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都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朵夫文学艺术托尔斯泰
用善良的情感写出的好书
《约翰·克利斯朵夫》故事梗概
《约翰·克利斯朵夫》选文精读
七颗钻石
脱下工装 你也可以是诗人
A Warrior as well as Idealist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导向
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技巧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忘记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