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赵树理对中性人物的情感态度及转变

2022-11-10 15:53郎艺鸽
名家名作 2022年15期
关键词:赵树理诸葛小腿

郎艺鸽

一、寓批判于诙谐的讽刺

毋庸置疑的是,赵树理对中性人物始终保持着批判的态度。而他批判这些落后的农民的方式,是通过幽默的讽刺来体现的。

(一)赵树理对中性人物批判的具体体现

在《“锻炼锻炼”》中,赵树理塑造了典型的落后农民形象——“小腿疼”。在她的身上,赵树理灌注了许多讽刺元素。“小腿疼”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女性农民,她时常以“小腿疼”这一借口推脱劳动,但是她小腿疼的时机总是显得很巧妙:“高兴时不疼, 不高兴了就疼;逛会、看戏、游门、串户时候不疼, 一做活儿就疼;她的丈夫死后儿子还小的时候有好几年没疼, 一给孩子娶过媳妇就又疼起来。”这些“恰到好处”的疼痛时机组成了“小腿疼”的讽刺元素之一。好吃懒做的“小腿疼”在听到摘到的棉花可以归为己有后,她就起了个大早,准备大干一场。可没想到,杨小四为了防止有人偷盗棉花,早在早晨集合时,他就将“自由拾花”变为“定额拾花”。不知情的“小腿疼”被村里的妇女当作小偷抓住。“小腿疼”被抓时,撒泼般的一句“自由拾花,你管不着”所产生的喜剧效果成了讽刺元素之二。

而在全文的最后,被当作小偷的“小腿疼”在社员大会上的百般无赖,则构成了第三种讽刺元素。她先是狡辩是杨小四叫她偷的棉花,而面对大家“干脆送法院”的高呼,她又做了妥协“那是我最后一句话说错了”;当王聚海回村时,她又开始攀亲带故、哭嚎狡辩,而当群众不让她“交代交代”时,她又向杨小四求情:“副主任!你就再让我交代交代吧!”整个“交代”的过程,体现了“小腿疼”作为落后农民所表现出来的见风使舵的落后思想,这样一波三折的戏剧性情节,就构成了讽刺元素之三。

作者刻画“小腿疼”这样一个“不好不坏、亦好亦坏,中不溜儿的芸芸众生” 的方法是在自然而然的情节推进中完善人物形象,并以种种事件生动形象地反映落后农民存在的各种问题。全文既没有明确的批判语言,又没有尖锐地揭露问题。作者只是将一个现象娓娓道来,而发现、挖掘问题的工作则交给了读者。

(二)赵树理通过幽默笔法体现农民落后的原因

赵树理对落后农民的描写与批判,之所以通过幽默的笔墨描写出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状况导致严肃、深刻的文学作品无法在底层农民间传播,文学难以起到教化农民的作用。为了使文章达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赵树理的写作以农民的文化程度为基础,考虑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想办法让人民群众接受这种文学,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提高。这种以农民为受众的语境,促使赵树理寻找以农民语言习惯为基础的写作语言和写作形式。赵树理吸收了方言、民间戏曲和章回体小说的特点,并运用较为轻松幽默的语言,试图满足农民的阅读需要。赵树理塑造的诸多人物,如“小腿疼”“吃不饱”,都是洋溢着浓重的乡村气息的喜剧人物。

赵树理对农民的成长过程给予了真诚的正视。由于长期深入农村工作,赵树理对落后农民有着清醒的认识。落后农民不是尖锐斗争的对象,他们是旧时代的遗留产物,也是新时代的殉道者。他们的悲剧的深层原因,是新旧观念的碰撞。落后农民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旧时代落后思想的继承者、拥护者,他们对这种落后思想的拥护是无意识的、绝对的。新思想的发展太过迅猛,他们无法承受这样的变化。然而新时代又要求他们适应、拥护新思想,因此便导致了他们与当时环境的不协调。赵树理正视了落后农民这样的窘境,产生共情。他没有选择暴风骤雨般的激烈批判方式,而是将批判藏在幽默的故事中,站在农民立场上,一步步引导落后农民走出封建阵地。

运用幽默的笔墨,更可以体现历史进步的艰难。在赵树理的文章中,新文化与旧文化间的对抗,是通过落后农民的丑态表现的,而这种丑态,反映了历史的凝滞。落后农民本身是善良的,而且他们也隐约感受到了自己原本的思想是落后、错误的。但是由于旧思想的力量过于强大,他们无法扭转自己的思想与态度。这样便体现了漫长历史的厚重凝滞——它像泥淖一般牵扯住落后农民的思想,使他们无法快速适应新时代的来临、走向新生。在历史泥淖的拉扯中,农民才会做出诸多喜感的、突兀的行为。换言之,赵树理以此揭示了历史进步的艰难。

二、寓同情于人物的描写

(一)赵树理对中性人物共情的具体体现

赵树理对中性人物的共情心理,首先体现在“大团圆”式的结局形式上。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一种“乐感文化”,普通人,尤其是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喜闻乐见的结局总是体现“风雨之后有彩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而之所以这样的大团圆结局能受到青睐,是因为普通大众承受了巨大的生活压力,而为了对抗这样的压力,人们会选择通过一个虚幻的窗口,利用戏剧、小说、话本等形式来将压力排遣出来。赵树理当时写作是面向底层的劳动人民,选择大团圆式的结局,可以吸引群众的注意,从而达到宣扬政策、教化民众的目的。与此同时,赵树理本身也是深入农村的基层干部,通过与农民的接触,他意识到落后的农民实际上没有什么实质性错误,他们只是受落后思想戕害。《“锻炼锻炼”》中的“小腿疼”“吃不饱”,《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三仙姑”,《三里湾》中的袁天成,都属于没有犯什么法,但是思想观点不明确,确实影响了工作进展的落后形象。如果大刀阔斧地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批判,一方面是没有这样的必要,更重要的是,激烈的批判可能会激发农民的逆反心理。对于这样的人,赵树理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把事实摆出来,让他们看看”,点到即止地列出错误,利用农民的自惭心理使他们的思想境界得到提高。

《小二黑结婚》的故事原型是一对生活在某县政府驻地的一个村子中的青年男女,但他们最终的结局是因为家人反对、恶人迫害,男方被活活打死。赵树理选择将这个故事改编成才子佳人式的喜剧小说,将家人、恶人化为“二诸葛”“三仙姑”这样的丑角,弱化了“恶”的形象,增加了喜剧成分,让结局变得圆满。

而在《三里湾》中,“糊涂涂”是主要描绘的落后农民形象之一,他作为阻挠三里湾合作运动开展的主力军,时刻表现出落后、保守、自私自利的富裕中农的特征。然而在最后,“糊涂涂”的思想发生转变,“变糊涂为光荣”,三里湾入社难的问题终于解决,展现了一个大团圆结局。

对中性人物的“善性”的刻画也同样体现了对农民的共情。在赵树理的作品中,农民的“可教化性”往往建立在“善性”的基础上。所以即使落后农民的思想披上了封建、传统、保守的外壳,但赵树理依然能够抽丝剥茧,提取其人性的闪光点加以描绘,使人物形象变得丰满、有层次。这样的“善性”在“二诸葛”的形象中尤其明显。赵树理在描写其落后思想的同时,也写出了他作为一个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二诸葛”买下童养媳、反对儿子与小芹恋爱的原因都是因为“八字”。而“八字”是他自身的逻辑思维,在他的思想里,“八字”的概念是正确的。当然,这套落后理论与受过新式教育的小二黑的自由恋爱思想产生了冲突,但归根到底,“二诸葛”也是一个用自己的“知识”来为儿子谋得好姻缘的父亲。

如果说在思想上,“二诸葛”对小二黑的爱还需要细细品味,那么在行动上,他对小二黑的爱则显得更为直白。小二黑被村霸兴旺捆起送往区里,“二诸葛”就跪在兴旺面前哀求;哀求无果,他便一夜没有睡,不断占卦也体现了他对小二黑吉凶的在意;第二天天没亮就启程去区里,只是远远看见了大黑,就问情况要不要紧。这些都体现了“二诸葛”对自己儿子的前途、命运的关切之深。

而纵观全文,我们可以体会到,“二诸葛”是一个“严父”形象,他强烈地想要控制小二黑的生活。这种“控制”心理虽然显得可笑又固执,但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儿子的爱。如果不爱,便可以不用耗费如此精力,任由儿子的喜好即可。越是固执,就越能体现对儿子的深情。他的父爱不是完美的,而是交织着迷信与愚昧。但正是因为如此,“二诸葛”的父爱才会显得弥足珍贵。

赵树理使用“群众语言”写作,也体现了他对农民的共情。当时在作家中流行的“群众语言太少,不如知识分子的语言所表达的含义饱满”的论调,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没有深入了解群众,缺少与农民的共情,盲目认为群众语言具有落后性的事实。因为赵树理本身是农民,加之其长期在农村工作生活,所以他对群众语言的理解较深,认为群众语言有很生动、很丰富的语汇。

(二)赵树理描写中性人物“善性”的原因

赵树理对农民的善性描写是为了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破除对农民的误解,展现最真实的农民形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由于广大农民所接受的教育往往保留着许多落后腐朽因素,他们往往被视作一种会阻挠新中国发展的势力,并因此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批判、鞭笞落后农民的文化风气。落后农民被误解的原因有三:其一是当时的落后农民身上确实有如“二诸葛”的奴性思维一般的、带有某种落后色彩的思想,这种思想是被身处新时代、拥护新思想的人们所唾弃的;其二是当时文人脱离实际,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农民形象常常粗俗野蛮、非蠢即坏,甚至将其与封建、落后、反动势力画上等号;其三是当时的农民由于文化水平低、落后思想较为顽固等原因,拒绝接受新思想的输入。所以,当时人们常常将落后农民看作是封建邪恶势力的代表,并给予无情、残酷的批判。

然而事实上,农民阶级作为无产阶级,既是国家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将他们视作敌人并消灭他们,这种想法既不妥当,也不现实。赵树理作为“从农村来、到农村去”的“地摊作家”,对农民群体有非常深刻的了解,他认为“中国农民给予的时候是那么慷慨,取得的时候却又非常的谦恭”。赵树理之所以浓墨重彩地渲染农民的善性,就是为了凸显他们质朴、善良的一面,消除人们对农民的误解,展现最真实的农民形象。

三、赵树理对农民的共情态度对其创作的影响

赵树理的创作始终以农民为出发点,但随着当时历史形势的变化,其作品表现出的效果也随之发生改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赵树理能够较好地将艺术形象与特定政治内容结合起来,此时赵树理的作品展现出非常强劲的生机与活力。例如在《三里湾》中,赵树理所运用的语言充满了人情味,没有特别受到政治思想的影响。

然而在后期的小说创作中,赵树理的创作却“多少失去了当年青春的泼辣力量” 。而失去“泼辣力量”的原因,正是因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物质现代化”和“精神革命化”的矛盾越来越深,直到变得不可调和。侵犯了农民尤其是中农的个人利益,从而导致农民收入减少以及公社内部关系紧张。这一点在《“锻炼锻炼”》中的“小腿疼”和“吃不饱”两位农村妇女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从显性层面上看,两位千方百计逃脱公社工作的农村妇女是好吃懒做的农民缩影,但在隐性层面上,作者揭示了当时农民的生存困境,人物的艰难生活是当时万千农民生命困境的真实写照,她们同时又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物质生活的贫瘠。而在批判大会上,作为干部代表的杨小四所展现出来的是耳提面命式的“精神暴力威胁”。相比《三里湾》而言,《“锻炼锻炼”》体现出更为强烈的紧张感,赵树理无法再通过自己的作品将二者联结、调和,所以赵树理这一时期的作品有明显的割裂感与斗争感。

四、结语

从古至今,文学艺术的作用逐渐由娱乐大众变为传播思想,赵树理就是这样一个在农村传播新思想的“传教士”。赵树理曾说:“我在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够解决得了的问题,往往就变成了我要写的主题。”他所创作的“问题小说”直至今日也依然是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小二黑、“小飞娥”、李有才等人物形象在今日看来也依然生动鲜明。这些文学作品及文学形象洗涤了落后农民身上的落后思想,也为新思想在农村地区进一步传播奠定了基础。如此文学成就必然是基于作者深刻的生活体验、仔细的日常观察。赵树理的文学作品曾在过去做出巨大的贡献,拥有相当的文学价值,而赵树理的文学创作观念、方法、精神亦能够给当前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以启示。

猜你喜欢
赵树理诸葛小腿
诸葛恪:人萌嘴甜“小机灵”
赵树理传经
赵树理传经
诸葛恪:人萌嘴甜小机灵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小腿抽筋不简单
我的朋友
三国演异
父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