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栋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党支部讲师〕
情感教育通过为学员创设一定的情感氛围,在充分把握学员认知特点的前提下,让其情感在特定环境下产生共鸣,激发其自主探索精神和学习内驱力,促进情感与认知良性互动,从而实现知、情、意、信、行合一。情感教育能激发党课入情入心入行,真正让广大党员干部加深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加深对党的决策部署的领悟。
情感虽属非理性范畴,但理性是情感产生发展的基础,决定着情感发展的方向。理不正则情不顺,情不顺则理不达。情感教育融入首先要加强理论引导,在固本培元、正本清源的基础上激发学员正面情感,形成情感与理性的良性互动。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理论认知越丰富、越深刻,随之引发的情感也会越丰满、越稳定、越持久。这些真挚的情感会促使学员更好接受党的理论,一个人对党怀有崇尚、感恩、乐观等积极情感,自然会主动研究把握党的路线方针、主动深化落实党的决策部署,党课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入情方能入耳、入耳方能入脑、入脑方能明理、明理方能笃行。
“基础课堂”便是理与情的有机统一,在正确理论的引导下激发情感,用积极的情感进一步促使学员明理笃行。教员需要调动自身的情感与才学,融深刻的哲理与真挚的情感于一体,从领导干部的认知水平出发,按照符合心理规律的逻辑顺序,通过案例剖析、过程带入等教学手段,逐步引导激发学员情感,打好党课的理论基础。
情感的产生与发展不仅与理论引导有关,而且极易受到相关环境的影响。去年热播的电影《长津湖》成为票房冠军,正是因为其通过一幕幕真实还原的场景再现了当时感人肺腑的情景,很多观众看完后久久伫立,甚至回到家品尝冻土豆,感受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作为教员,我们要充分挖掘、主动开发身边的红色教育资源,通过系统的史实塑造、仿真的情景再现,将学员的情感拉回到当时战火纷飞、救亡图存的年代,带领学员感受革命先烈经历过的场景。即便学员不能完全感同身受,但由此产生的澎湃情感也绝非一般教学手段可以办到。
实景创设也并非必须要在革命旧地、纪念圣地才能开展。如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通过丰富的史实史料打造的《红岩革命故事展演》舞台剧,充分发挥了舞台剧这种艺术形式的灵活性,将革命场景带到了重庆的机关单位、学校、企业等地,将革命先烈的斗争过程与党的发展史、党的奋斗史和党的光辉史结合了起来,通过多维度展现英雄形象,让参与者仿佛跨越时空,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了一场对话,极大增强了党课的感染力。
党课不能照本宣科,完成任务了事。多年开展党课教育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如果教员缺乏热情、激情,语言平铺直叙、语气平淡如水,课堂往往就会缺乏感染力。教者少情寡味,听者昏昏沉沉。
德国著名近代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提出:“我们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鼓舞人呢?”所以,党课不仅要逻辑连贯、资料翔实,还需要铿锵有力的语言,以及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的语调。教员应将自身对党丰沛的情感融入党课中,以饱满真挚的情感感召学员,以情动人、以情带情,通过情感迸发打开学员心灵的大门。
要把党课同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党课内容能否转变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不仅取决于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还取决于党员干部的情感因素。正如马克思所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当我们以这种激情、热情投身于“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学员在党课中收获的理论与情感要在社会大熔炉中得到检验,通过实践进一步丰富情感生发的途径并推动积极情感的发展,从而固化情感,带着从党课中收获的高昂情感去锐意进取、奋斗不息,真正破除“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懈怠思想。如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在主体班开展的实岗锻炼活动,学员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活动后重新回归一线岗位,走上基层岗位亲身体验,走进生产现场深入调研,通过“紧扣中心‘学’理论、深入基层‘讲’党声、岗位实践‘进’一线、立足发展‘思’对策、发现问题‘促’解决”的五步培训法,将教室中学到的理论、感悟到的情感在干事一线进行检验,而一线实践也进一步促使领导干部亲身体验、积累感受、体悟心得、固化情感。
离开教室不是党课的结束。广大党员干部要常怀忧患意识,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终身学习的良好风尚。
在当前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无法满足新时代领导干部终身学习的需要。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在党课中生发的、积累的、感悟的积极情感,必须运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通过建设线上红色教育基地、网络党史VR体验中心等方式,让各级领导干部随时随地通过指尖就可以访问全国知名的党课教育资源。通过“指尖课堂”持续唤醒党员干部的激情热情,党课成果才可能形成内化于心的行动力量,甚至形成不可违背的约束力量,沉淀为党员干部自身的行为准则,进而继续在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升华,形成不间断的情感实践良性循环,保证党课教育效果持久、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