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学平
基层宣讲面对的受众群体多为普通群众,接受党的理论政策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做好理论政策宣讲要注重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推动基层宣讲走深走心走实。
量身定制宣讲内容,实现宣讲内容独特化。宣讲员接受宣讲任务时必须了解宣讲对象的基本情况,宣讲内容的选择必须回应宣讲对象的关切,量身定制宣讲内容,能够着实解决受众群体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的疑虑、疑惑和困惑,杜绝大水漫灌;同样的主题针对不同的宣讲对象应有区别和选择,切忌一稿讲遍天下,没有区分;不同场合的宣讲主题可以相同,但宣讲内容一定要有侧重和筛选,做到宣讲内容的独特化。
用好用活宣讲语言,实现宣讲语言通俗化。宣讲员应根据宣讲对象的不同,选择用宣讲对象熟悉的话语开展宣讲,并不一定要运用标准的普通话字正腔圆地表达,可以采用当地方言或是宣讲对象熟悉的语言习惯甚至地方俚语习俗,结合他们的传统习俗、生活习惯,选择恰当的故事来摆事实讲道理,拉近距离,增强亲切度、减少违和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讲好故事,回应他们关心关切关注,达到宣讲目的,提高宣讲实效。
择优选择宣讲主体,实现宣讲主体最优化。在基层宣讲工作中,宣讲员的来源应该多样化。一场宣讲是否取得良好成效,其标准在于宣讲员是否能够运用有效手段让宣讲为广大受众所接受、产生共鸣,而并不在于宣讲员是否有系统有条理按部就班地完成宣讲。宣讲员的选择可以考虑在原有来源渠道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吸收表达能力强、有一定影响力的志愿者参与宣讲工作,实现宣讲主体最优化。
尊重群众需求细分受众群体,增强针对性。每一次的宣讲工作针对的都是不同的受众群体,正是因为受众群体的不同,宣讲员在宣讲工作中就必须要根据受众群体差异性、多样性的特征,对受众群体进行细分,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所思所想、所需所盼,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因时因地因人因事选择宣讲内容,优化宣讲方式,提升宣讲效果,增强宣讲内容的针对性,让受众群体都能学有所获、感到满意。
根据宣讲对象选择适合主题,提高契合度。在基层宣讲工作中,宣讲员所面对的受众群体的客观情况并不相同,因此宣讲的主题显得尤为重要,应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需求作出宣讲内容的调整;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宣讲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宣讲员可以根据宣讲活动时的受众主体需要,选择能够被普遍接受的最适合的主题,提高宣讲主题和受众群体的契合度,达到宣讲效果的最大化。
根据群体需求选择宣讲主体,优化适配度。在基层宣讲工作中,宣讲员队伍的组成比较复杂,宣讲员的工作经历、工作环境等情况各有不同,各宣讲员的知识储备、擅长领域、宣讲风格、表现形式各有差异。各部门在筹备宣讲工作时应注意了解宣讲员和受众群体的具体情况,择优选择最适合的宣讲员开展宣讲工作,优化适配度,保证宣讲工作取得实效。
整合共享资源,做到取长补短,实现双促进。在基层宣讲工作中,为有效整合利用资源,改变过去宣讲单位各自为战的状况,上级宣讲单位和下级宣讲单位之间应该进行有效的沟通达成资源整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现资源共享,推动上下级宣讲人才双向互动,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促成宣讲人才之间的相互学习,通过上下互动取长补短,实现上下级宣讲单位、宣讲人才的双促进。
拓展宣讲形式,促成教学相长,实现双提升。在基层宣讲工作中,要努力增加宣讲员和受众群体的主客体互动,改变宣讲中“一人讲、多人听”的单向灌输宣讲方式,可以通过座谈会、讨论会等多种互动形式加强宣讲员和受众群体相互间的交流,扩大受众的兴趣点和接受面,通过交流互动促成教学相长,实现宣讲员能力和受众群体综合素质的双提升。
搭建互动平台,推进资源共享,实现双进步。在基层宣讲工作中,应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创新宣讲方式方法,可以搭建宣讲互动平台,也可以选择搭建总平台分平台方式,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群体搭建众多不同平台,宣讲员与广大受众群体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广泛坦诚交流,进而凝聚共识。推进平台、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宣讲平台的不断改进和宣讲员、受众群体的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