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源村党旗红

2022-11-10 08:29张家瑶
党课参考 2022年5期
关键词:扎西管护牧民

〉〉〉〉〉张家瑶

2004年,为保护三江源、响应退牧还草号召,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128户407位牧民离开草原、翻越昆仑山,搬到420多公里外的格尔木市南郊新村——长江源村。

“我们语言不通,不懂技术,突然搬到城市近郊谋生活,适应起来很难。”这些年来,长江源村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群众攻坚克难,村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万元,全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

“好日子还长着呢”

“刚搬下来,日子可是不好过呦。”村党支部书记扎西达娃说,“牧民们习惯了骑马牧羊,连铁锹也不会用,文化水平不高,外出打工较难,做生意缺乏启动资金,水、电、燃料等开销大幅增加。”

2006年,长江源村党支部成立,带领牧民们增收致富成为村党支部的头等大事。

“思想是行动的号角,甩开膀子干,咱啥事干不成?”扎西达娃说,“我们大力宣传,让就业、创业政策家喻户晓,破除牧民群众‘等靠要’思想。”为推动就业,村党支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与企业联系提供就业岗位,为村民外出打工提供便利。

村党支部还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返乡创业。在长江源村青年创业一条街上,创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白色藏式商业铺面沿街而立,有饭馆、酒吧、服装店等,铺面装修是统一的红底黄字招牌。三木吉就是返乡创业大学生的优秀代表,2016年,她创办了岗巴布民族手工艺品合作社。“这是藏式氆氇毯,用来制作藏袍和装饰用的;这是石头画摆件,上面描绘着我们民族的吉祥图案。”三木吉介绍,“村上很关心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合作社壮大了也能吸纳村上妇女就业,有的合作社成员月收入可达8000—10000元。”

生态搬迁后,长江源村501万亩草场完全禁牧。失去了传统的畜牧业经济来源,怎样让村集体富起来?发展特色产业是村“两委”探出的一条路子。

扎西达娃白天在外跑项目,千方百计寻求支持,多方筹措资金,晚上与班子成员研究项目规划。2019年,唐古拉山镇争取到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项目,投入120万元建设了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牛羊肉加工车间。2020年,长江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村党支部决定以合作社为村集体经济增长平台,发展长江源村冷库、牛羊加工。唐古拉藏羊体格大、肉质好,是唐古拉山镇销量最高的牲畜。扎西达娃代表长江源村与其他半禁牧村庄合作,购买唐古拉藏牦牛、藏羊,在牧区养殖直至出栏,再到山下加工售卖。为打造“唐古拉藏牦牛、藏羊”国家地理标志绿色品牌,车间坚持使用自然育肥的藏牦牛、藏羊。

在村党支部和全体牧民共同努力下,2021年畜牧产品及村集体收益达到40万元,此外,长江源村物流仓储项目、大型停车场建设项目、民宿文化传承基地项目等如火如荼发展,村集体累计收入170余万元。

“民族团结是幸福稳定之根”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村广场每晚都会响起这首熟悉的歌曲。长江源村是纯藏族村,刚搬迁下来时,牧民与周围的汉族、回族同胞语言不通、生活习俗差异大。“如果说长江源头是我们的富裕之源,那么民族团结就是我们的幸福稳定之根。”长江源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国林说。维护民族团结、推动民生改善成为村党支部的重要课题。

面对与其他民族的生活水平差异,村党支部落实好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补助。“我们村的政策好呀,和之前一比,大家心里都暖洋洋的,党员干部会把每笔钱挨家挨户发到牧民手上。”长江源村原党支部书记更尕南杰说。

村党支部在“三会一课”上向党员干部传达“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价值理念,再由村干部传达给牧民。“政策文件严谨、抽象,牧民们听不进去很正常,我们不能一次性念完,召开全体大会时讲一点,下次登门入户时再讲一点,慢慢讲,一项一项讲好。”更尕南杰说。村党支部组织党龄40年以上的老党员向群众授课,忆苦思甜。“山上看病的地方少,医疗卫生条件不好,只能看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病,其他近一点的医院也要10多公里,搬迁下来以后看病方便多了,人人还都有医保。”老党员回忆道。

民族团结不仅是民族间的团结,还包括民族内部的和谐融洽。长江源村的牧民来自唐古拉山镇的6个村,山上广阔辽远,他们居住分散互不相识。站稳脚跟后,如何团结大家伙儿?

村党支部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每逢藏历新年,村广场上热闹非凡,牧民盛装出席。人变多后就聚集在一处跳起锅庄,大家围成环、牵起手、向左跳跃、向右旋转,欢声笑语夹杂着嘹亮民歌在村庄上空飘扬。牧民恰吉说:“在山上我们居住分散,去朋友家一趟就要整整一天,哪像现在这么便利。”

2018年,村党支部推行党员联户制度,每名党员联系3户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提供关心帮助,反馈牧民需要。生活委员小马负责联系村里的欧周多杰等户,他说,“牧民不会说汉语,我可以陪同看病、做翻译、办手续,随叫随到”。

漫步村史馆,长江源村巨变徐徐展现:从沱沱河完全小学到教学规范、设施齐备的长江源民族学校,从游牧帐篷到整齐漂亮的砖房,从规模较小的沱沱河集贸到熙熙攘攘的农贸市场……

“两个家的环境都要保护好”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长江源村牧民有两个家,两个家代表两种生活。一种是沱沱河畔的逐水草而居,一种是格尔木市的居民生活。“两个家的环境保护都要抓好。”扎西达娃说。

来到唐古拉山禁牧区,天高云淡、极目无穷,笔直的青藏公路延伸到天际,刻着“唐古拉山镇”的地标石大气醒目。高速公路旁有铁质的篮筐盛放塑料瓶等垃圾,但是道路沿线乱扔乱放等不文明行为依然存在。为此,村党支部开展“聚力长江源,保卫母亲河”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群众上山捡拾垃圾。

禁牧区存在的更严重问题是非法采矿、非法搭建。草场茫茫无边,如何做好监控保护工作?

2012年,青海省人民政府设置三江源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草场管护责任重大,党员干部带头担任,牧民也逐渐从放牧人变成管护员。村委会委员、党员闹布桑周说:“每次上山我都要探查草场,查看是否有违规采矿、建信号塔的问题,记录牛羊数量、天气情况并上报村委会。”管护员每次早早起床,备好衣食,再驱车四五个小时赶往沱沱河腹地,一年四季风雨无阻。村集体每季度上山一次,每位管护员每月上山不少于两次。“尽管辛苦,但我们人人要去、人人想去,沱沱河是生养我们的地方,我们有责任保护家园!”在党员带动下,长江源村已有226位生态管护员。

刚搬来时,牧民不适应砖房楼院生活,生活垃圾乱扔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帮助牧民养成良好习惯?

村党支部从制度入手,助推牧民良好习惯养成。村“两委”设立村规民约,规定村民要积极主动参与村庄卫生整治活动,搞好门前“五包”。每周六,长江源村100多户村民,每户出1人清扫垃圾,从房屋、道路到绿化带、树林。“村里分为3个小组,每月评比人员到位情况和打扫情况,先进小组授予流动红旗。”扎西达娃介绍。有了评比,大家干劲更足了。

走在村庄里,道路上半片纸屑也看不到,沿街苗圃里有云杉、柏树、灌木。来到牧民家中,干净清爽,入目便是独具民族风情的墙绘和地毯。

三三两两的牧民在村广场旁的健身设施上运动,说说笑笑。长江源村先后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2021年6月,长江源村党支部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我们全村人都很骄傲!”扎西达娃说。

猜你喜欢
扎西管护牧民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对牧民的影响探析
商人买马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天保工程森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你好,岁月
如果
见与不见
内蒙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模式的探索
扎西次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