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培养高素质全媒体人才的途径分析

2022-11-10 07:57潘小波
声屏世界 2022年15期
关键词:人才培训

□ 潘小波

高素质人才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要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队伍,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就要全力培养高素质的全媒体人才,这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2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新闻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万,其中持证记者中有八成以上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40岁以下的记者占比达42%,40岁到50岁之间比例达35%。那么如何让这些原来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传媒,占领新兴传播阵地?具体来说,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全媒体人才,加强全媒体人才队伍的建设。

注重群众路线的传承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

进入全媒体时代,在互联网主战场上要坚持群众路线,这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践行群众路线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新时代的融媒体人才更要坚持群众性原则,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步,这些优秀的基因在一代代新闻工作者的赓续传承中跨越时空。实践证明,好的新闻作品一定是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只有主动地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才能创作出更多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有思想、有品质的优秀新闻作品。

全国各地的主流媒体近年来在春节期间连续开展了“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各条跑线的记者、摄像和编辑进社区走乡村,采拍园区工厂,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生产生活,在基层捕捉到了一条条“鲜活鱼”线索,推出了一批批“沾泥土、带露水、散发出泥土芳香”的优秀融媒作品。

2022年全国媒体继续深入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全国主流媒体的2300多名编辑、记者参加活动,在各类平台发稿6200多篇。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1月30日播出的融媒体作品《新春走基层·总书记到过我们家|江西于都:潭头村里的新年新“硒”望》,记者深入蔬菜大棚、种植合作社、农民旅游合作社等地,通过采访种植蔬菜农户、农产品公司负责人、经营民宿农户等对象,描绘了红军村——江西于都潭头村阡陌交通、果蔬丰盛、生态宜居的新农村富足景象,展现了革命老区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崭新面貌。该融媒体作品获得全国各大主流平台的大量转发转载。再如《中国气象报》记者深入22个省区市采访,挖掘气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各平台总阅读量超1300万次;《中国自然资源报》策划“‘南’得一见‘极’致年味”活动,独家连线南极中山站,跨越万里展示了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风采,直播时全网总触达量达1.5亿。又如《羊城晚报》刊发于2021年农历牛年春节期间的《“家·节”系列报道》,记者深入基层,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了那些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就地过年”倡议、“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平凡人的故事,从普通人的视角反映党和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该系列报道以9条精心制作的中英文短视频为主要内容,通过羊城晚报等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号和视频号等平台共推送了17条相关报道。这些融媒体作品总点击量超过1000万,海外各媒体端口的播放量也高达1000万+。

这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字,说明践行群众路线是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占领舆论主战场以及持续提升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制胜法宝。

拓宽培育全媒体人才思路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强的运营体系是新媒体的显著特征。围绕这一特点,全媒体时代需要培养全媒体人才,也就是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具备全媒体创意、生产、传播、运营、管理等相关能力,能够胜任全媒体流程与平台建设、全媒体业态与生态发展要求的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媒体从业者不仅要熟练掌握传统媒体技能,还要精通新媒体技术、熟悉融媒体平台技术。

针对当前我国各级主流媒体,特别是从地市级以下的主流媒体的发展现状、待遇水平以及媒体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年龄层次来看,大量引进或者全员替换现有工作人员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行的,当前急需充分挖掘潜力,加强培训存量人才,盘活各类人才,发挥本地存量人才的顶梁柱作用,以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加快融合。

各级媒体单位要为不同岗位的员工制定“度身定制”式的人才培育计划,全面加大培训投入预算,强化系统性技能培训,支持员工转型和技能提升。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培训、实操演练、比赛选拔等方式,分层分类,按需定制,提高培训效能。

在人才培训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业务一线人员的培训。同时,还应根据项目或者传播平台的特点对本单位所有人员进行培训。具体来说,比如短视频工作室的媒体从业人员,主要培训其全面掌握策划、制作、推送短视频等所需掌握的技能;而“两微一端”平台的人员则要重点培养其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进行全媒体产品生产和发布。培训核心是要将培训融入到实践探索当中,使得人才队伍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快速成长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全媒体人才。

省级以上的主流媒体可考虑建立跨媒介轮岗交流机制,让尚未接触全媒体业务的人员分批次选赴移动客户端、短视频工作室等新媒体部门进行轮岗锻炼。对于市级及以下媒体,可选派优秀全媒体人才分批次到省级以上媒体进行轮训跟班学习,以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

新闻业界可协同新兴媒体、企业、高等院校等相关机构,通过开放式、跨界互动联合培训、培养全媒体人才,强化媒体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新时代融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人才培训效能路径

近年来,全国各地媒体在培养融媒体人才上做出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比如,作为互联网新闻传播国家队的新华网,截至目前已形成三条培养融媒体人才的发展路线:一是通过与院校开展专业共建,将新华网本身的优势与院校结合;二是计划围绕教育部“1+X”证书建设开展工作,新华网将最新融媒体工作理念与工作流程引入到“1+X”证书建设中;三是针对社会人员和社会机构开展培训,打造混合式进阶的培训系统。

地市级的主流媒体也在积极破解全媒体人才缺乏的困局,例如广东省江门广播电视台,基于新一代无人机技术应用的技能是全媒体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的认识,在2017年获得中国航空运动协会的授权颁发无人机驾照证书的资格,开设江门广电无人机培训班,通过理论、飞行和考试等形式,在单位内选择数十个青年骨干,分期分批开展系统无人机驾照培训,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无人机“飞手”,不断充实全媒体人才储备库。

在传媒业与高校合作培养融媒体人才方面,2022年1月,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南日报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致力于探索建立校企双元的混合所有制性质二级学院,创新新时代融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现师资共建共享、课程共同开发,建设新闻传播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打造湖南新闻传播专业类人员示范培训基地。双方的合作也从传统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向人才培养、师资共建、课程研发、员工培训等多维度深度发展。

培养全媒体人才的创新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互联网已经成为新闻宣传的主战场,迫切需要具有移动互联网思维方式、懂产品设计、懂用户体验、懂互动交互的“互联网基因”人才。对主流媒体来说,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内容为王”仍占首位,而这个内容是融合了新媒体技术、多元媒介形态、新传播理念的创新内容,这就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而要打造一个个备受好评、转发如潮的新媒体“爆款”作品,让新闻报道与传播更为立体,更加可读、可听、可看,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策划和执行。在全媒体时代,创新型人才要有基本的人文素养、明辨思辨的能力、专业精神以及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传统媒体人才向全媒体人才转型更是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让融媒体人才在基层一线苦练本领,在新闻实践中锻炼自身,增强能力。其次新闻从业人员也要不断加强学习新闻传播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历史等领域知识的储备。

最后媒体从业人员要善于学习借鉴其他兄弟媒体“爆款”融媒作品的策划、运营、推广等方面的经验,下大力气研究受众心理,在媒体工作实践中娴熟运用传播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提升创新能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流媒体围绕建党百年重大主题,充分发挥融合优势,在报道视角、报道形态、报道流程上大力创新,创作出一大批角度新颖、内容精良的好作品,获得质量和口碑双赢。例如新华社推出的交互式H5新媒体产品《送你一张船票》,用一艘红船串联起建党100年间的大事,用动画长卷形式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幸福的喜人场景,通过点击按钮、完形填空等互动参与方式,让每一名“乘坐”红船的受众犹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创业艰辛以及取得的辉煌业绩。这些互动化的创新做法,非常符合新媒体用户的观看习惯,充分体现出策划者高超的创新能力和对建党百年这种重大题材的驾驭能力。又如《人民日报》在2021年3月制作的短视频作品《中国共产党百年述职报告》,一经推出即刻成为“爆款”。该作品拟人化地用第一人称,把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的光辉历程用个人述职的方式向受众娓娓道来。在短短的四分多钟作品里,受众读懂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懈奋斗的恒心、初心和决心。这个融媒作品创意匠心独运,表达方式既有独特性又极具传播力。

与此同时,全国各主流媒体还注重立足“本土”来选取融媒作品的创新角度。例如,东南网把视角聚焦在在福建牺牲或福建籍革命先烈,特别推出红色人物系列——《不能忘却的他们》融媒体专题和系列产品。该专题系列产品不仅在东南网PC端和微信公众号推送,还在各新媒体平台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创新体制机制

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实践证明,体制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要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调动媒体人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新媒体岗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尤其要在考核和分配上加大对新媒体人才的倾斜力度,不断扩大融媒体人才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各级媒体在深度融合发展的探索过程中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激励措施,收获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在2021年10月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上,行业专家介绍,目前济南广播电视台已推行“频道+公司/工作室/事业部”模式,实施”台长嘉奖令“;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则设置“融合传播杰出员工”等奖项;安徽广播电视台规定个人融媒体工作室在第一年培育期内所有净收益归个人,通过考核正式运营后,利润与台里五五分成。又比如,2022年5月《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工作室的实施方案(试行)》发布实施,该方案鼓励采编人员跨部门组建融媒体工作室,工作室已经立项的,报业集团将给予每个工作室5万到20万元不等的资金扶持。同时,北京日报社还构建融媒体薪酬绩效体系,用传播力指数和成长性评价两个维度来实现对新媒体的绩效考评。这套融媒体绩效考评方案自2020年1月开始试行以来,对推动该报社全员深度转型发挥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要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需加强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在培养方式和思路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在培养高素质的全媒体人才上,应围绕注重群众路线的传承发展、拓宽培育人才思路、提高人才培训效能、培养全媒体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体制机制五个方面,积极借鉴全国各地主流媒体在全媒体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全媒体人才队伍方面的成功案例和先进经验,与时俱进,共同促进发展。

猜你喜欢
人才培训
欢迎订阅《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