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巡视制度的起源

2022-11-10 07:43:47徐德刚胡丹
党课参考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党部通告特派员

〉〉〉〉〉徐德刚 胡丹

党内巡视制度首先是为了传达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为确保政令畅通而产生。1921年11月,陈独秀在中央领导机构成立后起草了第一份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中央按照这一通告要求扩大宣传联络,加强统一领导,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后相继在各地建立分部,并派遣特派员加强总部与分部之间的沟通联系。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央执行委员会得随时派员到各处召集各种形式的临时会议,此项会议应以中央特派员为主席。”通过中央特派员向各地传达党中央的指示、策略和思想,进一步督促地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方针,确保了政令畅通。

随着党不断发展壮大,组织上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1927年12月发布的《中央通告第二十号——关于组织工作》指明,党内的组织上的改造是党当时最紧急最严重的问题,省委市委县委须派出真能了解八七会议精神和具有彻底改造组织的精神的分子出席下级党部选举代表及改组领导机关的会议,中央须派出同样的分子到重要的省份以及工农区域指导改组并巡视。只有这样,才能铲除潜伏在领导机关中的余毒,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真正成为科学、集体的智慧结晶。另外,巡视指导制度的建立也能进一步检查和监督党员的思想和行为,查找党员是否存在旧有的机会主义和其他政治问题,并进行排查和洗刷,将党员团结在中央的政策指导下。

中共中央从1927年底开始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首要便是派人巡视重要省份,督促两湖、江苏、浙江等省的各项工作,以及中央组织在建立党的机关、恢复各级党部关系、改造党部成分等方面的落实状况。为了尽快实施、推行巡视指导制度,广东率先制定了巡视员制度。随后,中共中央制定总的工作计划,强调加强重要省份的巡视、审查工作。

1928年6月下旬,瞿秋白在中共六大上提出组织新的工人支部来取代特派员、组织员,使工会真正成为群众自己的组织,激发群众的斗争积极性。在巡视制度形成之前,特派员制度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军事运动中起到了巡视作用。随着工会、农会、支部的不断完善,巡视制度也开始建立,并且设了专门开展巡视工作的巡视员。这时特派员的作用和影响力就逐渐减弱,特派员制度被逐步取消。

1928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央通告第五号——巡视条例》,要求各级党部及党员同志都引起重视、切实执行。《中央通告第五号——巡视条例》是建党以来第一个正式的规范性巡视制度文件,标志着党内巡视制度的正式确立,在党内巡视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占据里程碑的地位。

猜你喜欢
党部通告特派员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11-27 09:45:24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11-27 09:45:24
国家药监局关于7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海峡姐妹(2019年9期)2019-10-08 07:49:02
澳“华人党部”引“分裂”质疑
环球时报(2017-06-12)2017-06-12 16:25:01
关于实行参考文献新规范的通告
关于实行参考文献新规范的通告
变更启事
陈致中高雄找工作
环球时报(2009-02-25)2009-02-25 12: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