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甜
西电按照“大平台、小前端、移动化、富生态”的模式,在顶层规划上做好系统支撑、融合、创新,在落地实施上明确管理权责,统一服务入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信息化建设坚持“以用户为本,快速响应”,在学校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人人发挥“一把手”的主人翁精神,做好信息化的“螺丝钉”,让信息化助力学校内涵式发展,实现数字化转型,构建智慧校园服务生态。
近年来,西电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信息化认知,积极推动信息化工作成果落地,以信息化促进业务变革与服务创新融合。
在大局中找准战略定位
学校战略使命的实现和师生服务体验的提升都离不开信息化。西电将信息化与法制化、职业化、国际化共同视作驱动学校向“人工智能+教育”大学发展的核心力量。信息化作为“四化”之一,不仅支撑和引领着其他“三化”的建设,同时也和其他“三化”形成内循环,不断互相促进与提升,共同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自上而下的“一把手”素养
西电提出,信息化不是信息网络技术中心一个部门的事,而是真正的“一把手”工程。即,从学校领导到广大师生员工,人人都是“一把手”,都要从不同角度去发力“一把手”的责任担当精神,促进学校的信息化发展与数字化转型。自上而下的“一把手”信息化工作素养,需要领导“一把手”客观准确的决策分析,业务“一把手”全栈专业的技术能力,部门“一把手”管服分离的效能管理,以及师生“一把手”随时随地的服务感受。由此打破部门壁垒,使信息化服务从“找部门”变成“找学校”,从被动服务变成主动服务。
多方联动的“全量式”实施
在信息化工作实施上,西电采用多方联动的“全量式”方针,完善制度设计,理顺工作机制。学校成立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形成领导小组决策、信息化推进办公室统筹、各部门落实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体系。
其中,信息化推进办公室负责学校整体信息化的规划、监管、评估及经费统筹等。
信息网络技术中心则全面负责各类技术架构设计与技术标准建设,做好数据共享、服务融合,保障网络安防。由此,信息网络技术中心既是教练员,要指导和支撑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系统建设;同时也是运动员,要接受信息化推进办公室的监管与评价。当前,中心的人员队伍正在积极实现转型,要求既“懂业务”又“精专业”,成为一专多能的高能力全栈技术团队。
与此同时,学校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实质性的投入,从政策、人力、资金上全维度进行资源配备,带来的变化是信息化人员、编制、经费的倍增。在信息化发展政策、发展趋势的外力,以及“为师生做好服务”这一目标的内生动力下,西电内外并进,做好信息化服务的输出,提高师生教学科研的信息化支撑水平,推进管理服务的模式变革,提高效率效益,做到“有位有为”。
应运而生,学校在2020年成立了开发业务部,向内协同数据中心和网络中心快速孵化业数融合,提高服务创新,对外做好业务标准的统一管理与技术支撑,协同全校各个业务部门携手构建智慧服务生态,共同支撑学校信息化建设。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信息化工作落地如同“毛竹生长”,需要扎根基础,提前布局,才能又稳又快。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要求下,要兼顾长远规划和短期落地,“稳而全”地做好医疗防控保障体系,“快而准”地做好过各类核酸监测服务台账。
根据学校政策方针,西电按照“大平台、小前端、移动化、富生态”的模式,在顶层规划上做好系统支撑、融合、创新;在落地实施上明确管理权责,统一服务入口。
除了基础网络和数据中台构成的基础支撑外,西电的信息化服务建设主要从三个维度开展,如图1所示,从下至上依次为:以治理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底座工具建设,以公共服务完善为目标的校级系统建设,以服务精准统一为目标的用户门户建设。不同门户和平台按照学校的统一规划,分别进行定制化开发与设计,通过数据的聚合贯通和消息的联动,让各类服务在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实现无缝衔接与转换。
图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化建设架构
明确了上述“政策指导,统一规划”的建设理念,下面从“服务驱动”“应用牵引”“工具赋能”“业数融合”四个方面展示西电的信息化探索与实践。
服务驱动
西电2019年启动建设一网通办服务门户,从用户出发进行服务优化,实现“减材料、减表单、减环节、减流程、减次数”。
举个例子,信息网络技术中心在和宣传部做业务优化的过程中,首先梳理出了重要活动申请、重要来宾信息报送备案、LED大屏信息发布申请、涉外人员来宾审批备案这四个申请类的线下业务,并利用流程工具实现了业务线上化;然后发现这几个碎片化事件存在紧密关联,于是联动业务部门进行了流程优化与改造,将四个申请表单融合为一个。这样一来,用户在此前需要发起四个事项申请、经过四次审批的业务,现在只需提交一张表、通过一次审批即可完成。
通过这一方式,西电全面梳理了师生线上线下各类服务事项,理清单、做减法、优流程,争取能线上办就线上办、能一次办就一次办,极大地提高了服务体验和管理效能。目前在多端门户上,全校已累计入驻31个部门,再造181个核心流程。以本科生院为例,对“本科生请销假”“疫情上报”“入学登记”“教育教学”等本科生事务进行了事项流程优化与上线,实现了学生学习、日常生活、疫情监控等多维度流程线上办理29项。目前,超过95%的学校核心业务已经实现线上化。
应用牵引
面对如此多的校园应用,如何让用户在不感到杂乱的同时,拥有比较友好和智能的体验?为此,西电积极推进多端融合建设,利用数据聚合与业务融合,将PC门户、移动门户、自助打印、智能客服等进行业务贯通和数据贯通,形成标准:一是所有的应用能上尽上PC端一网通办,所有的核心业务需构建移动应用并集成到移动门户,所有的表单凭证类全部集成整合到自助打印平台统一输出,所有的节点实现消息规范化管理与发送。二是将事项、咨讯、政策、制度、新闻等全部集成到智能客服,构建专门的团队进行知识库的维护与更新,将运营思维贯穿始终。三是对所有的服务事项进行统一管理与标签化,同时对人员进行标签化,实现事项与人员的精准匹配。
工具赋能
通过调研发现,师生用户有很多个性化的需求,这些个性化需求虽然使用范围较小,但使用场景更聚焦师生日常。因此,信息网络技术中心将工具封装,轻量化地开放给所有部门和师生,并提供技术培训与指导,让工具为全校师生所共享;而中心则专注做好技术规范与标准建设,由此进一步简化、规范办事流程,提升办事便捷度、满意度,助力智慧校园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业数融合
两年前,西电启动了“一张表”工程。“一张表”解决了数据和“人”见面的问题,让所有师生都可以一站式地管理和查看个人数据,做到个人数据统一管理、一数一源统一管理,以及业务需求精准匹配,在解决师生个人数据与业务耦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师生用户不用关心数据的唯一源头在哪里、发起纠错后谁来审核、谁来维护更新数据,而只需负责查验自己的数据并校对即可,其他环节则由“一张表”和业务系统进行强耦合,使数据纠错、生效、更新。针对职称评审、职员职级、各类奖项申请评定等多种多样的下游业务场景,师生也不用对数据进行一遍又一遍的填报,而只需在“一张表”上进行确认,下游数据即可精准带出,极大地解决了师生“重复填表”的问题。以“职称评审”为例,虽然每年职称评审的服务范围仅有几百人,但治理字段却关乎师生核心数据400多个,数据量更是达到了31.8万条。通过“一张表”,职称评审中95%的数据将自动带出,无需填报。
“一张表”通过数据治理服务各类业务,再通过业务服务倒逼数据治理,形成精准的内生循环。作为业数融合场景的典型示范,“一张表”在西电持续开展,不断深入和完善,已经顺利支撑了两轮业务期。
如图2所示,随着数据中台的持续建设与数据治理工程的持续开展,目前西电的数据资产清单已基本理清,权责划分明确,流向过程清晰可视。实现了核心数据全量采集,全生命周期管理,个人常用数据自主持续迭代更新,数据同步共享基本实时。此前,数据中台更多接入的是结果性数据;而现在,在业务需求的驱动下,更多的过程性数据全量接入进来,用来支撑应用端任务中心建设和服务效能监测。
图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据治理流程
西电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不断打造丰富的应用服务生态,构建生动的案例场景。以下几个场景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覆盖多终端用户触达,实现跨系统融合运营
2021年,西电建设了智能运营中心(Intelligent Operations Center,IOC)。如图3所示,通过大屏可视、中屏可管、小屏可办的模式,利用物联设备构建虚拟化校园,实时感知全校运行态势,覆盖公寓、教室、实验室、消防安防等多个场景,构建“全联动”部门协同场景保障模式。
图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运营中心(IOC)
灵活创建线上微系统,实现低代码应用体系
西电采用自主搭建、信息导出、精准授权的方式创建线上微系统。例如,通过“一张表”0代码解耦数据、权限、业务,快速构建了网站资产管理微系统,实现分类、分人的精准化管理;利用万能表单开放工具实现活动报名、意见反馈、问卷调查、信息调研等,快速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各类信息采集与服务台账。
最初,信息网络技术中心会主动联系业务部门孵化需求并上线应用,而现在,业务部门一旦有相关需求,会第一时间联系中心寻求快速使用的工具和平台。各部门将力量“拧成一股绳”,互相助力共同推进业务系统建设。
应用服务展示一台账,构建师生在校数据体系
西电将各个维度的有效数据进行重新梳理与聚合,形成应用服务展示台账,目前已经建设完成了“疫情防控”“教室利用”“学生安全”“账号服务”等几个专题,未来计划纵向挖掘更多精细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