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
人民治黄70余载,无数先辈用智慧、血汗达成了如今母亲河的岁岁安澜,在这一过程中,一代代黄河人用经验凝聚起一套治黄的智慧结晶,其中一项就是传统治河技艺。为传承、弘扬好传统治河技艺,2022年伊始,德州黄河河务局便着手开展传统治河技艺教育展示基地试点的建设工作,将传统治河技艺与新时代创意相结合,让传统治河技艺活起来。
小八里防汛抢险培训基地摄影/宋鑫萍
1月份,德州黄河河务局成立了德州黄河文化办公室(下称文化办),在组织层面展现了德州黄河河务局党组对文化工作的重视。刚成立的文化办立即燃起了学习文化相关思想、寻找今年工作重点、安排文化相关工作的“三把火”。正值此时,传来了上级将在山东省内选取试点进行传统治河技艺教育展示基地建设的通知。
接到通知,文化办立即排查所辖区域适合基地建设的位置,并进行实地调研,最终将选址定在具有德州黄河文化展厅、红心广场、防汛抢险培训基地、创新工作室、黄河埽工家伙桩实训基地等较好基础的小八里南坦综合基地。1月25日,文化办和齐河黄河河务局一起对小八里南坦综合基地现有基础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形成了《传统治河技艺基地建设试点方案大纲》。
在《传统治河技艺基地建设试点方案大纲》的基础上,文化办将内容逐步扩充丰富,并通过会议召集多科室进行讨论,形成了《德州黄河河务局传统治河技艺教育展示基地建设方案(初稿)》。
《德州黄河河务局传统治河技艺教育展示基地建设方案(初稿)》充分总结了小八里南坦综合基地现有条件,将能够为传统治河技艺教育展示提供支持的基础设施提炼为“4+4+1”教育展示体系,展现出基地的已有实力。在充分活化利用基地条件基础上,从增加科技性、智慧化、体验感等方面,提出了打造VR平台、增设基础便利设施、增加展示元素、提高服务水平等建设目标,提升基地硬件及软件建设水平,将基地建设为设施高端化、体验多元化、服务规范化的传统治河技艺教育展示基地。小八里南坦综合基地成功成为山东黄河两个基地建设试点之一。
方案既定,德州黄河河务局迅速投入基地的建设之中。其中最主要、最具特色的建设当属VR平台搭建和黄河埽工号子展示团队建设这两个方面。
“基地中的多处技艺训练场地已经成型,这些场地可供参观学习部分传统治河技艺,但是其余传统技艺不乏需要大型场地、大量材料和不少人工,现有条件难提供好的体验感,或者建设后也难以长期维持。在实地走访中,我们突然联想到可以搭建虚拟体验平台,将技艺挪进虚拟世界,这样就不会受场地、材料和人工的限制,也能让参观人员像玩游戏般在快乐闯关中学习传统治河技艺,进一步提升参观体验感。”文化办负责人葛爱春说道。
此想法一经提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搭建好的虚拟体验平台也可同时供单位每年的防汛演练使用和助力“师带徒”活动更好地展开。4月,在齐河黄河河务局的积极联系和提供技艺资料下,第一个反滤围井VR虚拟体验模型成功搭建,参观人员只要佩戴上VR眼镜、拿上手柄,即可了解到反滤围井的发生原因、发生现象,并体验到整体的抢险操作过程。
黄河埽工号子展演摄影/杜长青
“抬起夯啊哟……哎嗨……实里落啊哟……哎嗨……”嘹亮的号子声在沉寂许久后,又一次在德州黄河岸边唱响。
为形成系统的、具有德州黄河特色的号子,文化办展开了对老一辈黄河人的采访工作,从他们的描述中整理出了带有齐河方言的黄河埽工号子唱词。同时,在单位一线职工中择优选出了10人组成了黄河埽工号子展示团队,开始了展演练习。不到一个月,号子展演已初具整体展示效果。随后,团队开展了多次展演,并在每一次的展演中查找问题不足,不断提高展演效果。
“这是我们建成于2020年的德州黄河文化展厅,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展厅以声光电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展现德州治黄事业70多年的不平凡历程……”由单位职工组成的讲解员团队中的一员,正为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解着基地中教育展示点之一的德州黄河文化展厅。
为给参观人员提供更好的、更高效的参观体验,德州黄河河务局在充分考虑各个教育展示点之间的方位关联、知识递进等方面后,对基地的参观动态路线进行了优化设计。又从讲解方面入手,不断丰富原有德州黄河文化展厅和红心广场解说词,新增了“4+4+1”教育展示体系中其余教育展示点的解说,并从肢体动作、仪表、神态等多方面对讲解员团队进行集中培训,让参观人员不仅看的内容丰富,更看得明白、学得入脑。
截至目前,德州黄河河务局基地试点的大部分建设任务已经完成,并在基地先后开展了多次文化研学活动。接下来,该局将进一步优化建设成果,尽快全面完成基地建设。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德州黄河河务局将充分活化利用传统治河技艺教育展示基地,认真服务每一位参观者,通过教育展示强化传统治河技艺的活态传承,让传统治河技艺活力发展,不断扩大认识、了解、掌握传统治河技艺的受众圈,弘扬好传统治河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