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虹宇 李传惠 鲁志霞 许 淼 储 芳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冠心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其具有多发等特性,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近些年随着老龄化现象的逐渐加剧,该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患者不仅身体健康受到损害,同时生命安全也受到一定的威胁[1],大多数患者同时还伴有室性早搏,这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范围更为广泛,其主要临床表现会从无症状,逐渐转变成频发性心律失常,并致使患者发生晕厥,而患者自身室性早搏的次数,主要是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有着一定的联系,若室性早搏的次数较为频繁,将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造成一定的影响[2],甚至是诱发猝死。目前主要应用药物实施医治,其化学合成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患者而言,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快速控制患者的病症,但是其患者在长期的使用药物的情况下,将会加大其病死率的风险,为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需实施更加有效且安全的药物治疗,而中医药中吴茱萸作为安全、有效的抗早搏新药,具有较好的效果,此次试验中,收集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患者60例,并对其中30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医治工作开展中,施用吴茱萸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干预,对其效果如何实施探讨,具体如下。
由本院接受诊治在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这一期间的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患者60例,收集成研究对象,经由系统抽样后,确立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将具有其他恶性肿瘤的干预对象排除,将合并严重脏器疾病等干预对象排除;研究对象精神正常,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可以正常配合,由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观察组试验对象,年龄:60岁-79岁,其均值为(66.83±4.16)岁,男性患者共计:16例,女性患者共计:14例,病程:2年-6年,其均值为(4.57±2.49)年。
对照组试验对象,年龄:61岁-80岁,其均值为(66.79±4.25)岁,男性患者共计:17例,女性患者共计:13例,病程:3年-7年,其均值为(4.48±2.38)年;
干预对象年龄、性别、病程组间数据经观察组、对照组比较后,无差异(p>0.05)。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入院的研究对象,在其医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对照组应施用常规西医治疗干预。基于患者的实际情况,应用常规西医展开治疗,指导患者服用倍他乐克(生产企业: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5391),应注意每日服用两次,每次的剂量控制在12.5g,后期可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适当调整其药物治疗剂量。
在患者的医治工作开展过程中,观察组则在基础治疗之上,施用吴茱萸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干预。其基础治疗与对照组的施用药物,以及剂量一致,同期基于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吴茱萸穴位贴敷辅助治疗,首先应将吴茱萸制成粉末状,随后用醋调制,并将其调制后的糊状放置于3cm x 3cm左右大小的胶布之上,并选定患者的相应穴位后,将其贴敷于穴位之上,穴位应以双侧神门、内关、心俞为主,每日实施一次,每次进行二十四小时,同时应依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适当增加穴位的贴敷,比如患者若属于心阳不振的症状,则应增加关元、足三里的穴位,起到振奋心阳的作用;患者若属于心虛胆怯的症状,则应增加百会、胆俞的穴位,起到补心壮胆的作用;患者若属于心脾两虚的症状,则应增加脾俞、足三里的穴位,起到补益心脾的作用;患者若属于心血瘀阻的症状,则应增加曲泽、膈俞的穴位,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此次试验中的干预对象,均应维持一个月的治疗。
1.3.1 治疗总有效率:在治疗工作开展后,干预对象室性早搏次数得到了明显的减少,且不良反应发生明显较少评定为显效;在治疗工作开展后,干预对象早搏次数得到了一定的减少,且不良反应发生相对较少评定为有效;均未达到以上两种标准评定为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干预对象,在医治干预展开之后,对其出现呕吐、头晕、恶心等情况,实施相应的记录。
1.3.3 生活质量测量值
治疗工作开展后,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SF-36),评定试验对象的生活质量,0-100分,所得分值高,则证明患者拥有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如下表1可证,在干预工作展开之后,试验对象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6.67%)高于对照组(66.67%),比对后所获得的差异,处更高的水平(p<0.05)。
表1 干预对象治疗总有效率比对[例数(%)]
如下表2可证,在干预工作展开之后,试验对象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6.67%)低于对照组(36.67%),比对后所获得的差异,处更低的水平(p<0.05)。
表2 干预对象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例数(%)]
如下表3可证,在干预工作展开之前,试验对象生活质量测量值方面,观察组心理功能(63.48±4.16)分、物质生活状态(62.57±5.72)分、社会功能评分(64.37±4.59)分,对照组心理功能(63.31±4.34)分、物质生活状态(62.15±5.67)分、社会功能评分(64.02±4.55)分,二者并无显著差异(p>0.05);在干预工作展开之后,试验对象生活质量测量值方面,观察组心理功能(81.27±3.28)分、物质生活状态(82.19±4.61)分、社会功能评分(83.24±3.26)分,均高于对照组心理功能(74.49±3.64)分、物质生活状态(73.24±4.62)分、社会功能评分(75.48±3.13)分,其差异比对后,居更高的水平(p<0.05)。
表3 生活质量测量值比对分)
冠心病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多数患者频发室性早搏,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疲乏等情况,属于心气虚弱证,患者同时畏惧寒冷[3],腰部及膝部时常酸软,其脉搏为迟、沉、细、结等情况,属于心肾阳虚证,经研究发现心肾阳虚是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发病机制。在中医角度来看,其患者主要医治应以元阳衰惫、痰瘀互结、心阳不振、气虚血瘀等病机入手,近些年随着中医药的逐渐发展[4],被广泛应用至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其关于心律失常的医治具有较好的效果,且穴位疗法属于其中主要的施治措施的一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医穴位疗法开展的过程中,人体的许多穴位,均能在医治之后,起到缓解患者的症状的作用,比如神门穴作为心经的输穴、原穴,其主要能够缓解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等症状,而内关穴则属于八脉交会穴之一,其主要能够缓解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有关的脏腑器官、肢体病变,或是胃、心、心包络疾息等症状,不同的穴位对应不同的症状。在穴位疗法之上,加用吴茱萸,这种味辛、苦、热的中药[5],属于温里药的主药,且能够双向调节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并有效起到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的效果。在实施治疗时,将吴茱萸调制成粉末状之后,于心律失常的穴位上贴敷,能够温阳的效果,且有效对患者的心律,实施调节,其次,该药物能够将血管进一步松弛,将血压进一步降低,同时开启血管内皮细胞中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血管平滑肌细胞中一部分非电压依赖性的钙通道。对于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吴茱萸还能够降低其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且保护其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心血管方面,该药物还具有抗血小板及抗栓的效果[6],能够抑制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生成,进而达到抗心肌过敏性损伤的目的。应用吴茱莫穴位贴敷,对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实施治疗,其药物更加温和,能够经由特定的穴位,而对全身产生疗效,效果更好。
综上研究可得,在干预工作展开之后,试验对象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6.67%)高于对照组(66.67%),比对后所获得的差异,处更高的水平(p<0.05);在干预工作展开之后,试验对象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6.67%)低于对照组(36.67%),比对后所获得的差异,处更低的水平(p<0.05);在干预工作展开之后,试验对象生活质量测量值方面,观察组心理功能(81.27±3.28)分、物质生活状态(82.19±4.61)分、社会功能评分(83.24±3.26)分,均高于对照组心理功能(74.49±3.64)分、物质生活状态(73.24±4.62)分、社会功能评分(75.48±3.13)分,其差异比对后,居更高的水平(p<0.05)。依照结果得出,将在基础治疗之上,施用吴茱萸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干预方案,施用于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医治工作当中,可拥有更佳的效果,值得推广至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