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日前在广西采访时,听到这样一件事:百色市芒果产业已发展多年,为了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种植技艺,相关部门从国外请来了芒果专家传授经验。可这些外国专家和果农交流时却发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能从“土专家”这里找到答案。几天的交流令他们连连夸赞,中国的农民专家真厉害!
其实在广大农村,手里有本事、身上有绝活儿的“土专家”并不鲜见。地怎么种更高产、肥怎么施更有效、树怎么嫁接果实更饱满,他们更有发言权。数据显示,目前以“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和能工巧匠为代表的在乡创业人员已达3100万人。这些“土专家”或许没有高学历,但他们长期坚守在农业生产一线,经年累月和土地打交道,对于脚下的土地更熟悉,对于农民的需求更了解,所以他们正是打通农业技术供需“最后一公里”的好帮手。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的产业要靠人才来干,文化要靠人才来兴,环境要靠人才来美,组织要靠人才来强。但是,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外出打工,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不仅各类管理人才、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甚至连种田能手也面临不小的缺口。破解“谁来种地”“谁来兴村”等问题,亟待优化乡村人才及农业从业者队伍。要实现这一目标,种好“梧桐树”引进人才固然重要,但搭好“大舞台”留住人才,让土生土长的农民专家茁壮成长同样不可或缺。
让更多“土专家”茁壮成长,关键在于如何激励和保障这些乡土人才发挥作用。首先就要给这些“土专家”们搭建一个能干事、能成事的平台。通过加大扶持和服务力度,为他们提供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支持,为他们发挥专长创造条件。这些乡土人才固然在某一领域拥有一技之长,但对于农业知识的更新、市场信息的判断等方面依然还有着短板,补齐短板离不开更加有针对性的培育,通过培训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
目前,农村还有2亿多劳动力,把其中能够成为“土专家”“田秀才”“经理人”的农村能人挖掘出来,对于充实乡土专家的力量也很重要。这就需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出一批文化素质高、专业技术强、市场意识足、能吃苦敢拼搏的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乡村蕴藏着的人力资源转化成人力资本。
破解“谁来种地”“谁来兴村”等问题,既要种好“梧桐树”引进人才,也应搭好“大舞台”留住人才,让土生土长的农民专家快速成长。如今,广阔的农村天地大有可为,我们期待着有更多懂技术的“土专家”、善耕作的“田秀才”成为农民生产致富的“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