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

2022-06-14 01:19杨至淑
农家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病虫田间大豆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并提出大力推广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广泛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能实现稳玉米增大豆的目的,是一种既可以保障粮食安全、也能增加经济收益的可持续栽培模式。高位作物玉米和低位作物大豆复合种植、年际间轮作,可以让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解决两者争地矛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遵义地区的主要种植模式为:玉米、大豆种植行比例为2∶(2~4),即玉米带种植2行,大豆带种植2~4行,通过行株距的调控技术,可以实现复合种植的玉米种植密度与净作种植密度相当,大豆种植密度达到净作的70%,玉米的单产与净作基本相当,大豆产量差别不大。本文通过总结归纳遵义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以期为西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供技术支撑,为当地农户进行种植提供有益参考,其种植技术要点如下。

一、选地与整地

保证地块地势条件优越,相对平坦、向阳且集中连片,方便灌溉,方便机械化播种、管理及采收,土壤肥沃,肥力在中等及以上为宜。

地势较低地块需要在地面四边开出“边沟”和“十字沟”,以便排水;在播种前进行一次翻犁,进行旋耕或耙耕1~2次,精整细平。

二、品种选择与处理

选配好品种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①玉米品种:要选择耐密植、半紧凑或紧凑型、宜机收、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在低中山丘陵盆地区域,适合选择种植金玉579、真玉1617、卓玉183、金玉150等品种;在高山低温区域适合种植好玉4号;在低海拔河谷高热区域适合种植万川1306、迪卡011、隆瑞999等品种。

②大豆品种:应选择具有高产、耐荫、抗病、抗倒伏等特性的春大豆品种,如:黔豆10号、黔豆12号、黔豆7号、黔豆11号、安豆10号、油春1204、齐黄34号、浙鲜豆5号等品种。

播前精选种子,将瘪粒、病斑粒、虫食粒剔除,选取无霉变、无破损、无病的饱满度高的好种子,放置于太阳下晒种1~2天,提高发芽率。并根据大豆、玉米的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合适的药剂拌种(详见表1),搅拌均匀、阴干待播。

表1 大豆-玉米种子药剂拌种处理方法

三、播种方法

玉米播种采取直播或育苗移栽的方式均可,大豆播种采取直播方式,玉米带和大豆带分别开沟条播。田间采取宽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即:以2行玉米间作2~4行大豆为一个完整带,玉米宽窄行种植,窄行为2行玉米,宽行内种植2~4行大豆(具体栽培方法详见表2)。播种时间宜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具体以当地气温稳定在12℃以上达到10天后播种。

表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田间配置参数

四、合理施肥

尽量保证单株施肥量与净作玉米相同,施用复合肥(N∶P∶K=15∶15∶15)30千克/亩作基肥,拔节期追施尿素10~15千克/亩,抽雄吐丝期追施尿素15~20千克/亩。缺锌地区补充施用锌肥(硫酸锌2千克/亩)。

需在大豆带一次性用复合肥(N∶P∶K=15∶15∶15)30千克/亩施足基肥,之后可不再追施肥料。合理搭配含有钼、硼等微量元素肥料,达到增强固氮能力,提高结荚率的效果。

五、田间管理

出苗后及时按田间配置的行株距要求进行补种或匀苗,玉米可采取移栽,将过密的苗移栽至缺窝断行处。

大豆玉米出苗后15~40天,选择在晴天,人工中耕1次,结合对玉米施追肥(尿素10~15千克/亩),并铲拔除杂草。再隔25~40天内,对玉米进行第二次施追肥(尿素15~20千克/亩),并铲拔除杂草。

①芽前封闭除草:一是针对大豆、玉米播种期基本一致的,可以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块同时防除大豆田和玉米田一年生杂草。在播后苗前选用安全性较好的除草剂,如使用精异丙甲草胺或异丙甲草胺进行土壤喷雾防治。二是针对大豆、玉米播种期不一致的,分别在在大豆、玉米的种植条带,科学选用单剂、混用药剂或复配制剂的除草剂对水后,以40~60千克/亩进行播后苗前均匀喷雾于土壤表面,然后盖膜。

②苗后定向除草:在大豆1~2片复叶期或玉米4~5叶期或田间一年生杂草2~4叶期施药,尽量在晴朗且无风天气均匀喷施药剂,避免药剂对周围其他作物造成危害。

六、病虫害防控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结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发生的相关特征,要及时做好病虫监测,通过加强田间调查,动态掌握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早发现、早防治,做到科学的指导防控。在播种前推行药剂拌种,迁移防控关口,有效压低大豆、玉米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的发生基数,减轻中后期防控压力。

大豆常见病害有叶斑病、根腐病和锈病等,常见虫害有豆荚螟、豆野螟、大豆天蛾、斜纹夜蛾、食心虫等。防治上以预防为主,采用理化诱控、科学安全用药等措施综合防治,具体防控技术见表3。

表3 大豆病虫害防控技术

玉米的常见的病害包括:叶斑病、茎基腐病、纹枯病、锈病等;常见虫害包括:草地贪夜蛾、蚜虫、黏虫、桃蛀螟、玉米螟等。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采用秸秆处理深耕灭茬、天敌控制、成虫诱控和科学安全用药等多种绿色防控技术,具体防控技术见表4。

表4 玉米病虫害防控技术

猜你喜欢
病虫田间大豆
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长治市植保植检站参加第44期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培训班
农业农村部——紧盯病虫监测抓好防控措施落实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田间
田间学农忙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猪囊尾蚴病的防治
大豆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