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珂,邱梓泓,都平平,郭 琪,段超红,王向荣
(1.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文化管理系,上海 200093;2.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我国正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目前经济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21年9月22日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简称《纲要》)中指出:“知名品牌、精品版权保护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效果、运用效益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同时在《纲要》的发展目标中指出:“到2025年,(预期)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知识产权是强国之本,也是经济和科技结合的重要链接要素,基于社会供给的企业对知识产权的有效需求,引领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方向。此外,知识产权有效供给,引领科技发展带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技术换代与企业转型发展,支撑产业经济价值链的可持续,形成产业的高影响力的品牌,这就是高价值专利的作用。
2021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明确了知识产权运营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策略,对高价值专利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等多项工作进行布局。同时建议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并有效实施知识产权创新支撑战略,有规划有目标地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高价值专利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提供必要的创新支撑。高价值专利的品牌化效应研究已成为影响我国数据知识产权开发利用和价值增值的关键问题之一。
高价值专利的界定是“通过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资源向有利于发明创造发展进步的方向投入,营造整个社会的创新氛围,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本目的还是追求社会效益,因此界定高价值专利的概念时需要着重考虑专利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多寡。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认为:“我国明确将以下5种情况的有效发明专利纳入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统计范围: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②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③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④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发明专利;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程文银等学者认为:“①高价值专利在专利质量、创新速度、原始创新等各方面均优于非高价值专利;②高价值专利数量不断攀升;③高价值专利中企业申请的专利占比高达2/3;④产学研合作是推动高价值专利发展的重要渠道;⑤境外申请人申请的专利相对更有价值。”支苏平认为:“高价值专利可以从创新水平高、市场占有稳定、权利状态稳定三个方面来定义”。胡海容界定为:“具有良好市场交换价值、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和权利稳定性的专利”。尽管学者们对高价值专利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但高价值专利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技术价值、法律价值和市场价值,这一点可以说是大家的共识,也是高价值专利培育的目标。
综上所述,“高价值专利”主要指的是“专利的价值”,专利应当是能够带来市场价值的资产,具备经济效益,同时,专利具备彰显技术实力和影响力的能力。目前对其专利属性的认知,主要有技术指标、市场前景、法律站位、战略目标、经济价值等方面来综合评价。文章重点从技术价值、市场价值、经济价值窥视专利的创新规则,获得最大的利润,产生品牌效应。
“为了提升专利质量,促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近几年国家、政府及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等,对高价值专利有了明确发展要求、措施、目标。随着全国各地高价值专利培育活动的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的研究与实施逐步见到成效。
为激发高校院所专利转化原动力,需要知识产权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高校院所、企业、服务机构“三方联动”,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加速要素流动。作为高校院所,除了要不断创新专利转化策略,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对接中小企业专利工作中的创新发展要求,还要聚焦于有效释放资源优势,通过科学研究产出专利,与国内外高校开展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等相关合作,以牵头或参与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为目标,例如,《江苏省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高校院所知识产权管理能力,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转化模式的创新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点任务。以“实施知识产权新蓝图,开启强国建设新征程” 为主题,不断围绕市场和企业需求进行专业培育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产出专利的科学研究。
高校院所的科学研究始终是高价值专利的重要产出途径,根据2020年知识产权统计年报,全国高等院校有效的发明专利共计442523件,占全国总有效量的19.42%,全国高等院校有效的实用新型专利共计360477件。高校在科技创新研发、技术人员、实验条件、研发经验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有了国家政策支持,且转化制度逐步完善,高校专利应用比例上升,科研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得到激发,愿意在专利产品上付出更多的精力与资源,高校的优势资源得到愈加充分的利用。例如陕西省预计在2023年初步设立科技成果赋权机制,即“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的制度和模式,将高校科学研究产出成果直接与企业和市场需求无缝对接,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力加速。
在科学研发阶段,可以通过检索并比对现有的专利及科学技术来评估该专利的技术新颖性。通过过往经历的考量以及研发环境来评估专利权人的研发实力,对该专利所归属的技术领域中的有效专利数量、专利权人在该领域中的有效专利数量进行统计来评估该专利的市场潜力,进一步通过统计同领域的厂商数量、规模、产值、产品特点等评估其市场成熟度和技术可替代性。从以上多个维度可以最大限度地预估高效产出专利的市场价值和技术价值,在高校本身具有宝贵的学科拓展创新能力、成熟的科研条件和专业的研发人员等优势的基础上,将专利技术研发方向与市场实际需求接轨,保证其不偏离市场,具有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质量,进而促进一批既保证高技术创新水平,又保证强市场竞争力和高经济效益潜力的高价值高校专利的研发与转化。
目前,高校产出的专利技术往往存在与市场脱钩,没有成熟的专利转化机制等问题,需要专利运营重点解决,从市场需求视角来考量高校产出专利所具有的技术价值和市场价值更为合理。
目前,一般约定高校为专利所有者、高校向科研人员支付一定酬劳且酬劳往往远低于高价值专利蕴含的价值。《专利法》第6条规定“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这一条适用于高校资助的科研项目所产出的高价值专利,权利人为高校的规定;《专利法》同时规定“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这一条适用于高校科研人员利用本校资源自主进行的发明创造,只有科研人员举证发明创造过程中未使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且非执行单位任务,才能认定高价值专利归属于科研人员个人。周凤华、朱雪忠的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单位提出申请并获得专利权的情况占75.43%,为当前我国高价值专利归属最普遍的形式;个人享有专利权的情况占13.28%,远少于单位占有的专利。然而,高价值专利的创造过程中,科研人员的智识与劳动投入的贡献居于首位,高价值专利的科技含量与后期升级换代等都高度依赖于专利创造的科研人员的工作。
当前,注重专利的高价值的社会及经济产出,采用高校院所、企业、服务机构“三方联动”,专利的归属、企业盈利比、服务机构的牵线搭桥的链状模式,按盈利和重要程度配比发明创造者的贡献,更符合专利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品牌是指需求者对某类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和认可程度。品牌的本质是创建品牌和品牌拥有者的产品、价值认可或其他优于竞争对手的优势能力,其中价值包括功能性利益、认同性利益、需求拥有的认知空间等。高价值专利的形成,是由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主体带来经济利益的智力资源。显然,高价值专利契合以上概念:首先,高价值专利是高校或科研人员个人通过科研创造出来的,为其所有;其次,高价值专利可以通过产学结合,进入市场、实现社会应用,创造经济利益;高价值专利的经济价值具有可计量性,能够通过经济学方法对其进行可信的判定。综上所述,高价值专利拥有品牌必备的条件,是产品发展为品牌的一种技术、智力的支撑。
高价值专利作为具有排他性的技术,是重要的生产要素。高价值专利的品牌化思路可以概括为:依照相关法律确定专利所有者、对专利的价值进行计量、在前述基础上专利作为资产在市场中应用或流转、为产品提供具有唯一性高标准支持。高价值专利由于富有法律价值,其权利状态相当稳定,这是高价值专利品牌化的前提。高价值专利的价值经过经济学计量由抽象变具象,被确认为一种资本型资产,更直观地展现专利预期可创造的经济利益、社会站位,这有利于专利在市场中的应用、流转,激活其市场价值,充分发挥技术这一生产要素在生产实践的品牌化作用。
高价值专利与一般专利不同,其具有成熟的技术方案或稳定的市场价值,具有超过一般专利的收益额和高折现率、高风险报酬率。由于专利法赋予专利权利人在十年或二十年内对该高价值专利资产的垄断,所以专利权人可借此取得较高的垄断权益。专利权人对其高价值专利的独占实施权、转让权和许可实施权是企业与个人通过开展相关专利工作以及用专利许可、专利转让等方式进行创新者获利、使用者行业的独占性保证。提升核心竞争力,领先行业发展,赢得市场效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在全球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企业必须努力占有核心技术,掌握自己的高价值专利资产。对其他组织和个人而言,以高校为例,高价值专利的许可也是技术转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有利于高校的技术科研人员不断挖掘专利的盈利价值,重视具有良好转化前景和巨大市场价值潜力的科研项目,返推企业市场品牌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