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戏曲演唱的“吐字”

2022-11-09 06:04:00赵菊萍
剧影月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滑音吐字字音

■赵菊萍

戏曲演唱是直接通过人的演唱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物情感的,这就必然要求所唱的语言清晰,显出字义。如果唱曲有音无字或字音含混,观众不明白其所唱的内容,那岂不是白唱?因此,吐字清晰是戏曲演唱的首要原则。

要想在演唱中做到吐字清楚,首先要把唱词的字音搞清楚。中国汉语文字的每个字都可以分为字头、字腹和自尾三个部分,我们开口说话吐字,气息首先在喉、唇、舌、齿等不同的部位受阻而发出不同的字头音,即声母,因而这就规定了每个字发音时有不同的着力点。音韵学上按照声母发音部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我国演唱传统称之为“五音”。同时根据发音时字腹,即韵母口型开合的大小程度,音韵学上分为开口呼、合口呼、齐口呼和撮口呼,总称“四呼”。还有,我们语言文字中有28个复合韵母,在唱这些复合母音组成的字时,必须字尾收声,归纳起来有四种收声,即发“衣”、发“乌”、发“抵齿”、发“归鼻”。如此,我们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出字收声的方法,才能在演唱中将字“吐”得圆整,交代得清楚。

此外,汉语语音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四声”。汉语中同声韵的字很多,而区别它们的关键就在于音调,即“四声”。同一个字音,由于四声不同,它所代表的意义也就不同,因此,我们在演唱时,必须注意四声分明。如果四声不清,就不能准确地传递送出唱词的内容,也容易出现“倒字”现象。关于这方面,戏曲界有这样的谚诀可供参照:“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衰远送、入声短促急收藏”。在实际演出中,四声更多地要靠曲调进行,但演唱者本人可以根据四声的各自音势在唱词的主要字上加上一定的装饰音,这样的吐字就会更加自然好听。

我们的戏曲演唱一定要告诉听众唱些什么,因此,业内十分讲究“字真”、“字清”,这就要求我们演员根据中国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习掌握好唱词每个字的咬字部位和着力点,通过发声技巧、正确的口型和发音位置的变化以及四声的正确分明,从而把字清晰、准确的“吐”出去,传递到听众的耳朵里。

而在这方面,从古到今都有一个常见的弊端,就是“音包字”。清人所著《顾误录》中就有一段文字明确指出:“最忌音包字、出字不清、腔又太重,字为音所包,有声无辞。此系只能用喉,不能用口。……必须口上用劲,方能字清腔正。”

当然,戏曲演唱毕竟是一种艺术,不可能把字音分割得零零碎碎。因此,我们在出字收声时,千万不要把字咬得过死。老前辈艺术家曾经打过一个有趣的比方说:唱戏咬字,得像猫衔耗子,要咬住它但又不能咬死,咬不住就跑了,咬死了就没意义了、没戏了。所以,我们在唱戏咬字时必须善于过渡,使之自然。要做到:字头轻轻发音,渐渐转字腹,徐徐归字尾,把要唱的字“吐”得完整,熨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戏曲演唱讲究咬字,这不只是为了让听众能够听清字音,明白意思,还因为准确的咬字与正确的发声有密切的关系,正确的口形才能导致正确的发声,因此在我国戏曲演唱中要求的是:“腔随字定、字领腔行”,“字带腔、腔托字”,“字正腔圆”,这就明确了演唱时字与腔的主从关系、依附关系,强调了“以字来引腔,字正腔才圆”。

因此,在演唱时只注意声腔而忽略字显然是不对的,但如果由此认为只要注意字则可以不管腔,那也是不对的。我们要的是在演唱中既保证吐字的准确清晰又体现声腔圆润动听,正如《顾误录》中所言:“腔裹字则肉多,字娇腔则骨胜,务期停匀适听为妙。”

戏曲演唱的吐字与“气”息息相关,戏曲界素有“气为音之帅”,“气领字儿、字领味儿”之说,非常强调气息在演唱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演唱者务必要在练习用气上下功夫,以便在演唱时控制好、运用好自己的气息,从而使吐字自然而清远。

古人云:言者,心之声也。戏曲的演唱就是角色人物内心情感的诉说,因此,我们演员在演唱吐字时一定要有内在的情感滋润,赋予演唱以生命。所以,字字含情应该是“吐字”的题中之义。

在演唱中要想吐字既清晰又悦耳,很是不容易,必须要借助一些技法、技巧。例如,从声音的角度看,中国文字的发音都有它所对应的声音形状,即所谓的“声各有型”。因此,我们在演唱这些字的时候,也要求有相应的声音变化。有的字音要宽,有的字音要细,有的要圆,有的要两头小中间大,形同“橄榄”。例如,通常来说,戏的每个唱段中都会有中心句,每一句中还会有中心字。这就要求我们掂量它们的“轻”与“重”,分清它们的“主”与“宾”,其中的中心字、关键字,必定要加以突出、强调。而那些不重要的则可以弱化。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个字也不放过,那反而会适得其反,犯下“喧宾夺主”、“避重就轻”的错误。

再例如,我们在演唱某些字调为先降后升的上声字时,可以考虑用滑音来唱,这种唱法可使这个字音显得自然流畅。我们一般提到滑音,多是指上滑音,实际上在唱“阴平”字时,也可用下滑音,效果也好。当然,要切忌滥用滑音,该用平音、涩音的地方,如用了滑音就会显得轻浮。又例如,我们在戏曲演唱中,除了唱词正文以外,有时可适当地加上一些垫字,以便让人听起来更加丰满流畅。而且有时还可通过垫字的运用,巧妙地把闭口音转化为开口音,这样既减轻了演唱的难度,又增加了听觉上的舒适感。要想在演唱吐字时做到清晰、圆润,就离不开相关的技法技巧的支撑。但这些技法技巧的运用宜隐不宜显,不能过火、做作。我们常说的“吐字”,实际上很多时候都是“吐词”,因为我们所表达的往往是唱词中的一个词义,而不是一个字的本义。汉语是单音节文字,一字一音节,但当单字组合成词句时,就须按照汉字组合的一定规律来进行。按照唱词语言的词拍划分规律来进行。所谓词拍,它就是汉语构成的基本音律单位,是唱词句式中相继出现的,具有相同时值和强弱配置的音节段落。汉语有两种单拍组合方式,一是词拍,一是意拍,词拍是唱词“诵读”的基本顿断单位;而意拍则按照唱词内容来顿段划拍。“词拍”的问题比较复杂、专业。作为演唱者,我们也要知道这个规律,以便在演唱时能做到心中有数、嘴上有数,这样才能使我们演唱的“吐字”,不仅能够清晰、明确,而且也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唱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而不会使听众“断字取义”而产生歧义。

猜你喜欢
滑音吐字字音
论沈宠绥运用《洪武正韵》辨正水磨腔入声字音
戏曲研究(2023年1期)2023-06-27 06:54:32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名家名作(2019年8期)2019-07-10 00:16:57
民族声乐演唱中“滑音”的技术与应用
北方音乐(2018年18期)2018-11-30 00:41:26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二胡独奏曲《姑苏春晓》中滑音的运用研究(下)
丝路艺术(2018年5期)2018-10-09 00:47:34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
北方音乐(2018年9期)2018-05-14 08:59:20
用心吐字,为爱发声
学生天地(2017年19期)2017-11-06 01:45:11
“孩子吐字不清如何处理才好”
启蒙(3-7岁)(2017年4期)2017-06-15 20: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