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服装管理的重要性

2022-11-09 06:04王旭东
剧影月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管理法戏服管理人员

■王旭东

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六百多年的传承与发展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口传心授。无论是唱腔,还是程式身段,都有着严谨的规范,并形成完善的体系持续影响着戏曲行业的发展。同样,昆曲丰富的服装式样也有着自己的规范。戏曲舞台上有句老话叫“宁穿破,不穿错”,传统戏曲的服饰、道具等种类繁多而且穿戴要求严格,如何合理地存放这些服饰也十分考究。在2013年,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招生特别增设了“戏曲衣箱技术与管理”专业,足见戏曲服装管理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戏曲服装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一种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化服装,这也与传统戏曲的程式性和虚拟性不谋而合,同样蕴含着写意之美、律动之美、符号之美。它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以直观的方式来揭示角色性别、年龄、性格、职业、民族等。戏曲服装是戏曲这门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包括人物的头饰、帽子、衣服、裤子、裙子、鞋履等与表演相关的服饰和配套的装饰物。它与演唱、表演、布景、灯光、音乐等因素共同构成了戏曲的整体体系。

中国传统戏曲服装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衣箱制,即“大衣”、“二衣”、“三衣”。戏曲中角色所穿的文服称为“大衣”,如蟒、官衣、帔、开氅、褶子等;靠、箭衣、抱衣裤、打衣裤等武服称为“二衣”;角色所穿的水衣、胖袄、护领、彩裤、靴、鞋、袜等被称为“三衣”。

戏曲发展的早期阶段,戏服多为私人所有,或是演员自制,或归戏班班主所有,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但随着戏曲的繁荣发展,再到大院团的出现,逐渐出现了专职的戏服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作为幕后工作者很难被观众知晓,但是他们所承担的工作是直接影响着演出的顺利与否——舞台艺术离不开戏服,没有戏服,就没有舞台艺术。

一个院团的戏服管理人员,面对的是全团演员。除了需要娴熟的装扮技术外,还必须熟知剧目剧情、角色扮演、扎扮规制、锣鼓经等,他们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往往比演员还要多。传统剧目的服装有时可以通用,管理人员需要熟知每个剧目的特点,以合理分配服装搭配和使用,节约资源。同时在演出时,也要熟知全部内容,对人物、场次、音乐充分了解,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为演员换装提供快速、准确的服务。对于一些不常演的老戏,突然要排,人物该穿什么戴什么,演员不一定懂,也无需管,全靠服装管理来张罗。所以戏曲服装管理面对的不仅仅是“衣服”,他们面对的是每一个角色的生命“外壳”。

随着戏曲市场的繁荣发展,戏曲演出也越来越多,院团所需管理的戏服同样日益增多。合理、有效地管理好戏服也成为戏服管理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管理混乱,就会导致演出时服装缺少、养护不当或存储不当的资源损耗、戏服遗失导致的财产损失等重大问题。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提升戏曲服装管理的水平和效率,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戏曲服装领域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管理方式,我将其总结为“项目制管理法”和“仓库制管理法”。

项目制管理法,即戏服管理人员跟随指定演出项目进行“一对一”管理、“一条龙”服务:从前期准备,到演出执行,再到后期清洁、养护、修补,直到归还入库,全部都由专人负责到底。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做到责任到人,如果因为服装问题出现的任何事故,都可以有明确责任人对其负责。

仓库制管理法,即戏服管理人员专职管理服装,不参与演出执行。演出组明确演出所需服装,提交申请单,管理人员确认申请,根据演出需要整理对应服装并提供给演出组。待演出结束后,如数归还服装即可。清洁、养护、修补、入库等后续工作则由管理人员统一完成。这种管理方式是专人专职,管理人员只需对服装负责,也可实现明确责任人。

与此同时,好的戏服管理人员还应当懂得资源的充分利用,即旧戏服的使用最大化和新戏服的损耗最小化。如今戏曲演出的场所较为丰富,无论是几千人的正规大剧场,还是普惠市民的街头表演,都能够看到戏曲的身影。所以可将戏服根据新旧程度不同,分为不同等级,以用于不同的演出环境。倘若戏服破损不能再用于表演,也可作为演员日常练功服,充分利用、节约资源。

戏曲服装的现代化管理已然成为一门知识,在专业性和技术性双要求之余,细心和用心也必不可少。任何一场精彩演出的背后,必然少不了幕后工作人员无声的付出。唯有台前幕后的共同努力,才能成就舞台之上的璀璨与动人。当然,戏曲服装管理的探索之路不会就此停止,只有跟随社会发展,不断迭代更新,才能帮助和陪伴中国传统戏曲不断绵延、生长。

猜你喜欢
管理法戏服管理人员
PDCA循环管理法对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镜管理法
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问题探讨
梨园
从卖二手货到获得37座奥斯卡小金人
粤传统 粤传承 粤剧戏服手艺传承
戏服制作 因为年轻,才有更多的心力 认真做好一件事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