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技,女性不可缺席

2022-11-08 05:36王阅微
华东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科技领域科技人才院士

文/王阅微

科技领域的女性需要被看见、被赋能、被重视、被支持。在“创新最前沿、科技攻关新高地”贡献巾帼力量,这是我国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心声。

女性科技人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现实中,科技领域的性别差距依然较大。据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代表安思齐介绍,根据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统计,过去60年里女性学者发表的文章数量只占27%,女性获得的学术资源和支持往往比男性同行更少。

中国科协最新统计显示,我国女性科技人员总量已接近4000万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半边天”。放眼全球,虽然越来越多的女性正加入科研队伍当中,但全球女性科技人才发展仍面临教育科研行业困境。

科技领域的女性需要被看见、被赋能、被重视、被支持。在“创新最前沿、科技攻关新高地”贡献巾帼力量,这是我国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心声。

科技女性能顶半边天

在2022年浦江创新论坛的崭新板块——女科学家峰会上,荷兰爱思唯尔全球首席执行官白可珊带来了一组数据:放眼全球,科学领域一半的毕业生都是女性,但是女性在科研中的占比不到33%,只有4%的女科学家能晋升领导层,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白可珊认为,科学界的女性数量不足,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女性无法获得和男性平等的社会服务。比如,女性心脏病患者可能会因为症状与男性患者不同而误诊;计算机领域女科学家数量不足,可能会影响产品的设计方式。

从整体来看,在科技领域中女性能够发展成为代表性人物的数量不多。根据2019年12月的数据统计,中国高层次水平中具代表性的中国科学院女院士只占院士总数的6%,同年中国科学院增选的64名院士中女性当选6人,中国工程院增选的75位院士中女院士也只有6名。除此之外,“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科技人才群体中女性所占比例也远低于男性,差异非常显著。

由于自身生理因素影响、促进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及落实尚不完善等多种因素影响,女性群体在科技领域中代表性不足。全球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为教育上选择意愿较低、科研上学术资源较少、行业上从业者占比较低等三方面困境。在科研上,女性科研工作者需承担更多家庭责任,学术资源较少,发文数量不及男性;行业上,科技女性从业者占比较低、薪酬较低,女性引领榜样较少。

面对女性在科技职场中发展不利、科技决策话语权缺失等问题,很多女性科技人才用自己的努力试图打破社会层面对女性根深蒂固的性别刻板印象,树立女性引领榜样形象。

无论国内国外,都有女性科技人才展现出非凡的创造能力,创造了许多改变人类命运的重大成果。屠呦呦因青蒿素研究获诺贝尔科学类奖,刘红担任“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张弥曼院士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李兰娟院士被誉为与钟南山齐名的人间“圣手”,陈薇院士带领团队获得中国首个新冠疫苗专利,这些中国女性科技工作者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领导的“潘之队”中坚力量中,“墨子号”量子纠缠源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印娟教授非常耀眼。她曾对笔者表示,她大二来到潘建伟教授的实验室,是第一个来这个实验室的女生。在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岛上的淡水、食物等基本生活物资都需要小船送来,下大雪的时候,积雪几乎要压塌棚顶。在这样艰苦的实验条件下,印娟蹲守三年,完成了卫星三大任务的实践探索研究,终于获得重大学术突破。

支持政策还须切中痛点

科学与男女平等对社会进步和实现全球发展目标而言同等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王红阳说,为了让每一个平凡女性都得到公平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要有制度性的保障。

我国也在通过多种方式给予女性科技人才支持。在女性科技人才奖励方面,我国专门设立了“CCF夏培肃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未来女科学家计划”等奖项,这些奖项对于提高女性人才的社会地位,提高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自信心和投身科研事业的积极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这些奖励的影响力还不够大,甚至很多人还没有听说过。

2021年,科技部、全国妇联、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同年,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市妇联等17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阻碍女性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出发,出台了12条举措。

《若干措施》提出,在上海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奖励、人才计划,以及各类创新成果奖等评审工作中,女性专家参与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5%;启明星计划、曙光计划等项目中对女性申请人年龄放宽2年;允许女性科技人才因生育或处于孕哺期申请延长项目结题时间。此外,把培养支持女性科技人才纳入浦东引领区的建设内容,引领女性科技人才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领域中建功立业,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国外经验来看,专门支持计划和项目是落实相关支持政策的有效手段。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了“提升女性参与和发展学术事业能力计划”(ADVANCE计划);英国的雅典娜计划(ATHENA)在促进英国大学和科研院所中女性科技人员的职业发展、增加科技领域高层中女性数量方面起到了显著效果;韩国教育部和人力资源服务中心针对不同目标分别设立了专项项目,如对顶尖高校工程专业女生的支持项目、女性教员招募项目、女性进入科学与工程领域项目等。

有学者建议,需要在全社会倡导女性从事科研事业的文化氛围,完善女性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创造有利于女性的科研环境。比如,各类评价指标应适当向女性倾斜,同时加大对女性科技人才的奖励力度;为女性学者创造更多出国学习与交流的机会,鼓励更多女性学者参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提升中国女性的国际影响力和活跃度。

未来,应增加开展“科技与性别”研究,梳理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发展特点与痛点,动态解决女性人才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发挥女性“半边天”作用,推动女性与科技、经济事业和社会的融合发展。

随着软硬环境的不断优化,我们相信,女性科技人才必将创造更多令人惊叹的新成果、新突破。

猜你喜欢
科技领域科技人才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中芬科技产业园:科技人才与产业技术的“强强联合”
Why there is few women succeeding in STEM科技领域:阳盛阴衰之探寻
面向物联网应用的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探析
Why there is few women succeeding in STEM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