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维,吴 琴,王光敏,张晓敏
(1.遵义市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贵州 遵义 563000;2.绥阳县科学技术服务中心,贵州 绥阳 563300;3.绥阳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绥阳 563300;4.遵义市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贵州 遵义 563000)
稻鱼综合种养是利用稻田浅水环境,在进行水稻种植的同时,加入鱼类进行养殖的混合种养模式[1]。其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鱼在稻田的取食活动起到中耕、除草、防虫防病、增氧、增温等作用,同时鱼的排泄物可作为稻田有机肥,促进稻米品质的改善[2],实现水稻与鱼互利共生。稻鱼综合种养是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高效生产方式,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具有较大潜力,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
稻鱼综合种养在贵州省黔南、黔东南等部分地区有推广,而贵州黔北地区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也非常适合发展稻鱼种养模式[4]。为黔北地区大力推广绿色稻鱼种养模式,促进当地水稻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实施不同鱼苗投放量的稻鱼种养试验,分析不同鱼苗投放量的稻鱼种养经济效益,探明可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鱼苗投放量。
水稻,宜香优2115,贵州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鱼苗为杂交建鲤,绥阳县石林水产养殖场提供,重量125 g/尾。
试验地位于遵义市绥阳县旺草镇下寺村,稻田面积1 883.2 m2,土壤肥力中等,pH 6.01,有机质含量38.7 g/kg;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前茬作物为油菜。
试验设4个处理,每处理不设重复。处理A,投放鱼苗8 kg/667m2;处理B,投放鱼苗12 kg/667m2;处理C,投放鱼苗16 kg/667m2;处理D(CK),面积482.5 m2,不投放鱼苗,水稻净作。其中处理A、处理B、处理C的稻田面积均为466.9 m2,水深10 cm;在其中央挖容积1.5 m3(深50 cm,宽150 cm,长200 cm)的“一”字型鱼池,鱼池上方覆盖黑色遮阳网,四周开深20 cm十字沟,水稻大田移栽10 d后投放鱼苗。每日早晚各投喂鱼饲料1次,并检查鲤鱼活动情况,防止鲤鱼逃逸或死亡。
各处理的水稻种植密度均为8 600 窝/667m2,于3月29日浸种催芽,4月1日播种,采取无纺布旱育秧方式育秧,5月10日移栽,按宽窄行式栽培。肥料用量为氮肥10 kg、磷肥25 kg、钾肥7 kg,其中钾肥4 kg 和磷肥25 kg 作底肥,剩余肥料在水稻大田移栽后20 d 全部施用。水稻整个生育期不施任何农药,统一模式管理。
1.4.1 田间杂草密度 各处理沿对角线方向选取9 个样方,每样方1 m2,记录样方内杂草数量,计算样方内杂草平均密度。
杂草平均密度=杂草株数/样方面积
1.4.2 水稻叶片被食程度 各处理沿鱼池四角和中点选取8 个样方,每样方0.25 m2,目测样方内水稻叶片被食情况。
1.4.3 水稻经济性状 水稻收获时,随机测量100株的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计算各指标平均值。
从表1可知,各处理的田间杂草数量为处理D>处理A>处理B>处理C,水稻叶片被食程度为处理D<处理A<处理B<处理C,表明随着鱼苗投放量的增加,受鲤鱼摄食活动的影响,稻鱼共生处理的杂草密度明显减小,但水稻叶片被食程度随之加剧。
表1 各处理的田间杂草密度及水稻叶片被食程度
从表2可知,各处理水稻的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穗实粒数、产量均表现为处理A>处理D>处理B>处理C,而千粒重的差异较小。表明鱼苗投放量为8 kg/667m2时,稻鱼种养模式的水稻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穗实粒数表现优于水稻净作模式,其产量较水稻净作增加8.36%;鱼苗投放量增至12 kg/667m2或16 kg/667m2时,稻鱼种养模式的上述指标则低于水稻净作模式,其水稻产量分别较水稻净作低4.90%和7.04%。
表2 各处理的水稻经济性状
从表3 可知,各处理的投入成本、鲤鱼产量、鲤鱼产值、综合产值均为处理C>处理B>处理A>处理D,而水稻的产量及产值均为处理A>处理D>处理B>处理C。由于各处理的水稻种植方式一致,各处理的投入成本随鱼苗投放量的增加而增加。鱼苗投放量为12 kg/667m2和16 kg/667m2时,水稻产值较水稻净作有所下降,但鱼苗投放量增加提高了鲤鱼产值,最终使稻鱼种养的综合产值高于水稻净作。从投产比看,处理A 最高,为1∶4;处理B 和处理C 的投产比分别为1∶3.15和1∶2.84,均低于处理D。表明,鱼苗投放量为8 kg/667m2时,稻鱼种养模式的投产比最高,且综合产值高于水稻净作模式。
表3 各处理的经济效益
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水稻种植密度下,鲤鱼苗投放量为8 kg/667m2时,稻鱼种养模式的水稻产量、综合产值、投产比均高于水稻净作模式,分别为398.13 kg/667m2、3 440.00 元/667m2、1∶4。随着鲤鱼苗投放量增加,稻鱼种养的综合产值逐渐提高,但由此带来的水稻产量下降和养鱼成本增加使稻田种养的投产比下降,鱼苗投放量为12 kg/667m2和16 kg/667m2时,投产比分别为1∶3.15 和1∶2.84,且均低于水稻净作模式。因此,最佳的鱼苗投放量为8 kg/667m2。另外,稻鱼种养模式下,通过鲤鱼的摄食活动,稻田的杂草密度明显下降,可减少除草的投入成本。
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稻鱼种养通过售鱼的附加值时获得比水稻净作更高的经济效益,但由于鱼类活动对水稻叶片的破坏,对水稻产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因而生产中并不能盲目增加鱼苗投放量,并且增加鱼苗投放量也会提高养鱼成本,影响稻鱼种养的综合效益。在推广稻鱼种养过程中,需把握好鱼苗投放量,以实现较高的投产比,获得较好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