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对新闻媒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新闻语言文字属于社会上比较重要的一种信息载体,对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在党与国家的重视和领导下,新闻语言文字获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近几年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新闻语言文字已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必须对其加以优化和改进。尤其是新闻语言文字不规范这一问题,对促进社会整体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已成为各方重视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分析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语言的文字特点和一系列不规范现象,并提出相关的优化策略,旨在推动新闻媒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新闻语言;传播特点;不规范表现;文字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9-0117-03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媒体应运而生。新闻传播信息的多样性和及时性丰富了人們业余生活,提升了人们的综合素养。然而,这也带来了新闻语言文字不规范等问题容易对人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干扰,给新闻媒体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一定阻碍[1]。因此,基于新媒体的发展背景,必须对新闻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加以重视和研究,通过明确相关规范化管理机制、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等优化措施,确保新闻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进而推动新闻媒体的高质量发展,使新闻信息的社会公众影响力得以充分发挥。
(一)形式多样化
目前,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新闻语言的传播技术也有了显著的发展。新媒体的新闻语言相较于传统媒体新闻语言来说,因具备视频、音频等多种表现形式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且语言形态的未来发展方向也较为多元化,给传统的新闻语言带来了较强的冲击力。比如,在电视新闻方面,新闻语言的传播风格和表现形式也应该随着群体需求及目标的不同有所变化,部分观众对接地气、亲切的风格更感兴趣,而部分观众则喜欢认真且谨慎的风格。所以,对于新闻语言的设计和编辑也需要注重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2]。
(二)信息及时性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现在的新闻传播渠道越来越广泛,且更为智能化,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相较于传统新闻媒体而言,有了显著的提升。像微博、抖音、快手等各种平台的新闻信息传播也呈现出及时性的特点,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各种信息获取需求。
(三)渠道多元化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新闻信息的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变革和创新,较之于传统渠道的传播,人们利用网络来进行传播的方式越来越普遍,如微博、微信、抖音、QQ等。同时,新闻信息的传播渠道也较为多元化,使得新闻信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进而推动了新媒体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3]。
(一)有助于重塑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2021年11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要求强化对新媒体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管理,遏制庸俗暴戾的网络语言,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广普及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重点,加强语言文字法治建设,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等总体要求。基于新媒体的发展背景,新闻信息传播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因此新闻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对新闻行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且有助于重塑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4]。
(二)有利于保障新闻信息的及时、准确传播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国家语委和社会大众对新闻信息文字规范化使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闻信息播报的清晰度,帮助人们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新闻事件。具体可从降低错别字的运用频率和不规范性的语法等形式,来保证新闻语言的规范化,保障新闻信息的有效和准确传播,使人们能及时了解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
(三)可以进一步提升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素养
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深厚的新闻语言文字基础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标准化理念。新闻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新闻从业者必须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身在新闻业内的市场竞争力。
(四)能够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
新媒体时代,新媒体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管理意义重大。随着新闻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和传播速度的不断提升,受众群体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加强对新闻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管理,可以保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和传播的规范化。通过对规范化新闻信息的普及,可以在社会上营造出一个使用规范化语言文字的良好环境,以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5]。
(一)错误的语法使用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渠道越来越广,门槛变得越来越低,由此出现了一系列的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比如错误的语法使用,某新闻播报中曾出现这样一句表述,“我们要时刻做好模范表率作用”。动词“做好”不能和宾语“作用”搭配在一起,应该将“做好”改为“起到”,还有“在他们的努力下,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句话明显缺少主语,应该改成“在他们的努力下,问题得到解决”。
(二)禁用词的使用
禁用词的标准一般是根据新华社发布的新闻播报禁用词规定来作为判定依据,一旦新闻媒体信息中出现了与规定相悖的禁用词,都属于新闻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如“影后”“天王”这一类词语都属于禁用词,因此,在对文艺人士进行新闻报道时,需要尽可能规避这类词汇,使用“著名演员”和“文艺工作者”等词语。
(三)逻辑出现混乱
逻辑出现混乱的情况在新闻信息报道中时常发生。比如,一则新闻信息曾报道,“指挥员作风的优劣,是从训练场的不断锤炼和磨砺中得来的”,仔细分析前后语言文字的表述发现,这个句子的逻辑出现了一定混乱。前半句讲的是优和劣两点内容,但后半句只讲了一点内容,应该改为“指挥员的优良作风,是从训练场的不断锤炼和磨砺中得来的”较为合适。
(四)错别字的使用
一些编辑对新闻语言文字的使用不够严谨,会发生部分使用错别字的问题。例如,一则新闻的标题想表达的是“十元盒饭现如今在某城市卖得火热”,但是却将“盒”误写为“合”,类似这样的低级错误不但会让观众质疑该新闻编辑的业务水准,还会对新闻媒体的公众影响力产生不利影响。
(一)健全新闻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制度标准
新媒体发展背景下,要想保证新闻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除了通用语言文字法之外,国家必须完善和优化语言文字相关的法律制度,通过加强依法管理,确保新闻媒体行业的基本用字标准。地方在结合国家语言文字法的基础上,健全地方法规。新闻媒体行业必须在严格贯彻和落实国家与地方法规制度的基础上,按照行业的规范化要求和标准来进行新闻报道。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语言文字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加深新闻从业者对语言文字使用规范的充分认识,并通过健全执法监管制度,定期进行检查,从而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确保新闻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化[6]。
(二)提升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素养
新闻从业者属于新闻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的主体,所以必须通过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来保障新闻语言文字使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目前,部分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在开展新闻信息的编辑工作时,缺乏自我创造性,一味套用其他人的文字素材,使得最终编辑的新闻语言文字缺失一定的逻辑性,造成了语言文字的不规范化使用现象,给受众带来了不好的体验感。因此,新闻行业必须加强对从业者的语言文字培训力度,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同时,要健全人才培养制度,完善新闻行业的优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新闻从业者予以表扬和奖励,充分激发其工作热情,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保障新闻行业的稳定发展[7]。
(三)加强新闻语言文字的创新性
要想确保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化,就必须保障新闻信息的采写编始终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语言文字的法规制度,并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对新闻播报方式进行创新优化,使新闻语言的及时性和创新性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在社会群众中的作用得以最大化发挥。由此可见,只有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和创新新闻信息的播报内容和方式,才可以保障新闻信息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认同,从而给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促进新闻行业长久稳定的发展。
除此之外,新闻编辑从业者需要充分认识和了解新媒体给社会大众带来的积极影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和不断发展,网络流行用语的更替速度更加快速,社会大众对这些流行用语的使用频次也越来越高,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由此给新闻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即必须符合新时期的发展特点,使用新兴词汇来对新闻事件进行播报,同时也要注意新闻信息报道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以防给社会大众造成不良影响。
(四)避免消费主义文化的消极影响
消费主义强调对炫耀、奢侈消费的极度追求和没有节制的物质享受,属于“文化垃圾”。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新闻信息若对其进行盲目运用,则可能给社会大众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一定的误导,导致娱乐思想意识的盛行,而网络群体缺乏对网络新闻语言文字真假的辨认能力,就会滋生低俗、娱乐的不良文化。因此,新闻编导和策划人员需要结合新闻事件的真实状况来开展工作,同时注意加大对新闻内容的严格核查,给社会大众传达正确的思想观念,正确引导舆论。另外,新闻从业者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也要虚心接受社会大众和地方政府部门的监督,并适当听取群众对自身的各种反馈和建议,避免消费主义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语言文字的良性发展[8]。
(五)推动新闻语言文字的信息化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新闻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助力新闻语言文字的信息化建设,以提高新闻信息的内容处理水平。要不断推进新闻语言文字和大数据技术、5G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深入融合,强化人工智能时代下对自然语言文字的有效处理等问题的深入探究。同时,需加大对新闻语言技术成效转换的推广和运用,以推动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可以强化对新闻语言文字的网络平台建设,为大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新闻信息服务,并以此保障新闻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9]。
(六)满足社会大众对新闻语言文字的多样化需求
社会大众由于受到个人年龄、地域、喜好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新闻语言文字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新闻行业需要推动盲文与手语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体系建设,大力推广通用盲文和通用手语,强化对盲文和手语类学科的人才培养和建设,从而给视力、听力有障碍的人群提供新闻语言文字服务,以满足社会大众对新闻语言文字的不同需求,促进社会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推动新闻媒体行业的长久稳定发展[10]。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渠道越来越广泛,新闻信息呈现出及时性和多样化的特点,但也出现了新闻语言文字的使用不规范问题,比如错别字、错误语法、禁用词的使用和逻辑混乱等问题。基于此,必须加强对新闻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从而重塑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保障新闻信息的及时、准确传播,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
首先,要想保证新闻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除了通用语言文字法之外,国家必须完善和优化语言文字相关的法律制度,确保新闻媒体行业的基本用字标准。同时通过健全執法监管制度,来检查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使用状况。其次,需要加大对新闻从业者的语言文字培训力度,健全人才培养制度,以完善新闻行业的优秀人才队伍建设,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最后,还要对新闻语言文字加以有效创新和探索,进一步提高社会大众对新闻信息的关注度,要推动盲文与手语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体系建设,满足社会大众对新闻语言文字的多样化需求,从而使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 孙月红.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语言的创新与规范探讨[J].智库时代,2021(35):157-159.
[2] 杨小宁.浅析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语言的文字规范化[J].文渊(中学版),2020(11):881.
[3] 自然.浅析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中网络语言使用的量与度[J].声屏世界,2020(3):103-104.
[4] 陈沾弟.网络新闻语言的特征、失范及成因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0(15):65-67.
[5] 张艳波,陆扬.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语言审美研究[J].新闻传播,2019(12):112,114.
[6] 刘东妮.新媒体新闻标题语言的特点、问题与规范[J].传播力研究,2019(24):98.
[7] 于梅君.新媒体时代新闻语言的变化[J].青年记者,2019(20):59-60.
[8] 郭锐强.网络语言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的规范使用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23):13-15.
[9] 冯艳.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的发展趋势探析[J].魅力中国,2020(47):51.
[10] 陈波.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语言的应用思考:评《网络新闻语言的语用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2):136.
作者简介 逯全秀,博士在读,研究方向:语言文字、新闻传播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