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插图不良影响探析教辅出版工作

2022-11-07 23:46曹莉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优秀作品人才培养

摘要:图书质量是出版界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可它依旧是各出版社的致命问题。教材教辅作为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知识载体,学生通过阅读其获取知识也是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教材教辅的质量关乎每一个孩子道德观的形成、人生观的选择以及世界观的树立。2022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的插图问题给全国出版社都敲响了警钟。文章从四个维度分析出版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主要包括编辑素养与行业现状之间的矛盾,如何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编辑队伍,與民营书业合作方向的转变,教辅出版资质的再定义。由此可见,必须提高一线编辑的综合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出版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出版社的竞争力,让自身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才是避免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教材教辅;底线意识;编辑素养;人才培养;优秀作品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9-0212-03

一、背景

截至2010年底,148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全面完成转企任务[1]。出版社已成为企业,其经济属性就与普通企业一样——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其文化属性又决定了它的国有属性——它代表着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它的一切企业活动都代表着人民的意志,即社会效益。改革后的不少出版社为了生存下来,将工作重心放到了追求经济效益上。这使得教辅选题逐渐占据了出版选题的半壁江山,大多数出版社的经济收入都依托教辅出版,这在出版业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方式。随着“业绩为王”理念的根深蒂固,部分出版社在管理过程中难免出现管理方向的倾斜,让一些不良元素乘虚而入,带来了不利甚至负面的社会影响。

二、教材插图问题引发的舆情及相关回应

2022年5月25日,小学数学教辅插图问题在网上引发热议,文中“丑化儿童”“儿童身体上有文身”“未正确画出中国国旗”“多处出现他国元素”等字眼吸引了网友的注意,这样的问题原来不该出现也不能出现。信息化高速发展除了给人们带来便捷,也让人们体会到了“快速的恐怖”,短短一天,此事已在多家网络平台登上头条。网友开始对青少年读物进行“严查”,很多问题也随着此次事件而被暴露出来。青少年读物中隐藏的“雷区”其实都是一些十分明显、低级的错误,却能在书稿的审读过程中“逃过一劫”,大家都觉得难以置信。

针对这次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5月26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做出回应,“近日,我们关注到网上有关小学数学教材封面和插图的意见,及时组织专家认真研究,对社会各界好的意见建议虚心采纳,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封面和插图的育人作用。同时,我们将举一反三,全面评估所出版教材的封面、插图,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

5月30日,教育部就网络舆情做出此次教材插图问题的回应,并成立调查组全面彻查教材插图问题,“针对近日社会反映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教育部已成立调查组进行全面彻查,对查出的问题将立行立改,对存在违纪违规问题的责任人将严肃追责问责,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同时,教育部已部署开展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全面排查工作,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对存在违纪违规问题的责任人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国家对出版的相关管理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指出,“为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对出版活动的管理,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新闻出版管理职责划入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图书“质量管理2021”专项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的检查重点包括:注意甄别书中是否含有淫秽、色情、暴力、迷信、赌博、引诱自杀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严格检查编校质量。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强化试题政治性审查。各地在中考命题工作中,切实加强各学科特别是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等学科试题的政治性审查,确保试题正确政治方向,等等。

从以上涉及出版物的种种管理文件中可以发现,国家对出版的管理范围在逐渐拓展,管理力度在逐渐加强,管理内容在逐渐细化。党中央对出版业新增的各种管理条例,无论是站在编辑角度还是读者角度,都迫切希望其能落到实处,严格执行,真正保障出版物的质量。

(一)编辑角度

文件的出台对教辅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在为教辅编辑争取职业地位。落实提高出版物质量的有关文件时,客观上要求责任编辑要认真履行审稿环节的工作。这要耗费一定的工时,也必定会降低出版物的产出比例。因此,要减少教辅编辑在供书高峰期的加班时间,出版社也应投入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来打造教辅品牌,从而保证教辅编辑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有自我总结和学习的时间。然而,大多数教辅企业为了加快产品出版进度,将工作量与编辑的收入进行捆绑,编辑们为了生存也只能像生产线的计件工人一样卖力,成了“一只会踩缝纫机的大猩猩”。

(二)读者角度

国家强制执行义务教育的意义之一是在社会面上实现文盲清零,每个人都是教材教辅的使用者。教材承载着培育时代人才的重担,教辅虽不如教材的影响面广,但同样肩负着对人格情感的陶冶和培养作用。

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在选购、使用教材教辅时都对它有一种寄托——能提高使用者的能力,包括理解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能力、独立自主的能力、学会沟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由此,培养读者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人生观,形成符合年龄特征的审美观,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进程,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通过教材教辅传播中国的传统美德,引导当代青少年学会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发挥团队力量。此外,还能让青少年熟悉中国的历史,增强“落后就要挨打”的忧患意识,正确树立未成年人的英雄观,激发当代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学习的兴趣。若教材教辅创造这样的氛围和环境,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不至于停留在“说教”层面。一个人的力量也许很难改变现状,但是一群人的力量、一代人的力量足矣。

四、教辅出版工作的思考

(一)编辑素养与行业现状之间的矛盾

由于教辅的时效性较强,行业内教辅选题的重复性高,且教辅稿件的体量很大,加之出版社对人员配置的严格控制,特别是春秋季供书高峰期,为保证在开学前能及时供书,教辅编辑加班加点已是常态。连续几个月的高强度工作,会致使教辅编辑身心疲惫,对稿件产生“免疫”。这或许也是青少年读物中出现消极元素的原因之一。笔者以为,很多业内外人士对教辅编辑存在偏见,普遍认为教辅编辑素养不高。其实,这是教辅出版业内卷形成的不良结果。就产品而言,出版社之间已经形成一种竞争“准则”:别的出版社有的,自己的出版社不能少;别的出版社没有的,自己的出版社也得有。谁也不服输,谁也不让步。无休止地增加教辅选题,但编辑这一岗位的人力资源却相对不足,导致教辅编辑总是在有限的时间就要完成超负荷的任务。虽说稿件都要经过“三审三校”,但是所有稿件都集中在短期内完成,其审稿质量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建设符合时代发展的出版队伍的路径

出版社应该化危为机,将这次消极事件转化为全面提升中小学各科教材质量的契机和动力[2],加之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校外培训被取代后,市场对教材教辅图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书稿质量审查过程中,编辑把关尤为重要,对保障图书质量也极为有效。出版人才是出版企业的核心力量,对出版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3]。出版企业具体可从五个方面来培养出版人才。

1.加强编辑队伍的思想建设

就此次小学数学教材插图引发的舆情来看,教材教辅类编辑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导向问题。出版单位可定期开展主题学习来强化编辑队伍的政治敏锐性,努力让每一位编辑都能拥有“鹰的眼睛”“熊的鼻子”“猎豹的腿”。学习主题可以分为社会时事、时代英模、历史纪要、国家地理、人文风俗、宗教礼仪等。学习后,可采取现场小测的形式来强化学习效果,并将测试结果作为编辑考核的参考依据。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编辑加入中国共产党,壮大党员队伍,以此来深化编辑的政治思想,避免编辑队伍被歪风邪气侵扰。

2.提升现有编辑队伍的专业化素养

教辅与其他出版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是面向青少年的具有学科专业性的一类书籍,这就对编辑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力提出了要求。“不做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阐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审稿环节的“调查研究”主要体现在编辑审稿是否存在依据。业内人士将编辑称为“杂家”,但笔者认为教辅编辑也应努力做一个“教育行家”,一个不熟悉中国教育现状的人是无法做好中国的教材教辅图书的,同样,对自己负责的学科知识不熟悉的编辑,也不可能审好相关学科的书稿。

青少年读物的范围广泛,从启蒙教育、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无论哪一个阶段的图书,编辑都应该去研究这一阶段的读者群体,熟悉对应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他们对艺术美感的需求。同时,学习这个阶段的相关教育知识,了解这个阶段的相关教育目标,厘清负责学科的知识脉络,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在审稿过程中真正做到有据可依。

3.加强责任编辑与美术编辑的学习交流

美术编辑负责将书稿表达的主题展示给读者,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他们会同时段为不同的书稿设计封面或者插图。责任编辑需要通过自己对稿件的领悟来和美术编辑进行交流,快速有效地将作者的思想传达给美术编辑,通过美术编辑的理解加工后设计出具体的图案以供責任编辑使用。这一过程既要求责任编辑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要求美术编辑要有活跃的思维。美术编辑不仅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设计经验,而且要有灵活变通的创新理念。而责任编辑除了要准确传达书稿主题外,同样需要培养自己的审美水准。总之,责任编辑和美术编辑要在图案设计过程中加强交流,及时处理不符合书稿内容的设计。双方都应抱有相互学习的心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存在的异议。只有保持和谐的交流方式,才能让工作事半功倍。

4.提高编辑的准入门槛

一切人才的选拔都是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岗位的职责要求。出版社在选拔教辅编辑时,也要转变对该岗位的定位认知,不能把教辅编辑视为一个可替代性的职位。新引进人才应该具备政治觉悟高、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以及具备相关专业学历等条件。只有从源头提高人才质量,才能为后续的产品质量提供保障。若是编辑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时代发展不相符,极容易出现不适合现代教育理念的青少年读物内容。

5.实行岗位追责制

在相关单位开展的图书质检工作查出的不合格图书中,存在其责任编辑已离岗或者转行的情况,导致追责难度大,对现有在岗编辑的警示作用不强。基于此,出版业可针对行业特殊性来设计具有相关法律效应的入行准则,以规范责任编辑的工作职责。编辑岗位的责任时限设定为离岗后的三至五年,或者更长。当然,这样的岗位责任同样要有与之配套的薪资报酬。改善一线编辑的工作待遇,除了可以强化编辑的责任意识,也为教辅出版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与民营书业合作方向的转变

鉴于此次教材插图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出版社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争取多出自主选题,降低合作选题比例,同时,因减少与民营书业的合作,且合作后要加强监管力度。目前,市场上很多高中教辅都是民营书业和出版社合作的选题,这样的合作实现了双方的优势互补,但也隐藏着很多弊端。基于此,出版社要全程参与和监督合作选题的出版工作,民营书业主要负责选题内容的选择和供稿,出版社对选题质量要进行严格审查。另外,在书稿的“三审三校”中,出版社勿有任何偷懒心态,将审稿重任交由民营书业的编辑。出版社既要加强民营书业编辑思想意识的培训,也要监督本社编辑对合作选题的审查,严格管理合作选题的印刷流程,防止书稿被盗印、滥印。

(四)教辅出版资质的再定义

相关管理单位在考核各个出版社出版教材教辅的资质时,除了提高考核标准,也可以对其出版权限进行限定。比如,通过限定出版社出版教辅的学科能够避免不同出版社之间在同一学科教辅上的过度竞争,也能规避同一学科同种类型的选题过度重复的现象,让出版社朝着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业的出版社出版专业的教材教辅这一方向发展。除此之外,也可以由教育部对各省的教材教辅进行统一管理,各个省份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将教材教辅的需求上报教育部,由教育部审核通过后,再组织有资质的出版社进行招标,中标的出版社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来完成教材教辅的出版工作。通过这些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实现青少年读物市场的宏观调控,使教材教辅产品种类得到精简、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发行途径得到规范,让每一本书都能物尽其用,让每一位编辑都能人尽其责,让每一家出版社都能独树一帜。

五、结语

优秀的教辅图书通常具备通俗易懂、实用且具指导性等特点。这样的教材教辅才能使读者“买起来放心,读起来顺心,用起来舒心”。产品质量的第一关必须由编辑承担,因为一审编辑是通读全稿的人。因此,各出版社在优化教材教辅出版要素的同时,除了要让编辑树立起“多出优秀产品,为读者输出高品质的教材教辅是教辅编辑的使命”的信念,还要着力提升自身的行业地位,坚持政治引领、发展为要,强化政治责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使出版社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影响力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 杨冬梅.出版单位转企背景下的绩效管理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2:3-4.

[2] 韩震.全面加强中小学教材插图审核把关[N].光明日报,2022-08-23(08).

[3] 王维.出版企业社会责任与出版人才的互动关系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23):236.

作者简介 曹莉,学士,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猜你喜欢
优秀作品人才培养
优秀作品展示
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风景月赛优秀作品
优秀作品选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