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网络观”的现实背景、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

2022-11-07 18:02娄博华,黄志斌
关键词:价值意蕴

娄博华,黄志斌

摘要:着眼“两个大局”,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洞察和把握互联网发展大势,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关于互联网发展治理的精辟论述,形成科学系统的“网络观”。其核心要义囊括“以人民为中心”的网络发展观、“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网络领导观、“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的网络清朗观、“牵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网络安全观、“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的网络赋能观、“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网络共赢观等,锚定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治理的逻辑起点。切实领会其精髓要义,有益于解决好和回答好中国互联网发展治理的战略性命题与关键性议题,并为推动构建全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习近平“网络观”;现实背景;核心要義;价值意蕴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22)05-0038-10

如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步迈入新时代。互联网技术变革出的新业态、新趋势、新理念方兴未艾,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疆域”与“新动能”。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已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1]。过去,互联网为疫情防控、教育医疗、基础服务、商务交易、休闲娱乐、政务创新、脱贫攻坚、产业变革、经济增长、公共安全做出了特有贡献。与此同时,互联网领域的“双刃剑”效应日渐凸显,信息时代主动权的争夺战日趋激烈,国际社会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需求和愿望日益迫切。从党的十八大至今,党和政府始终将中国的网络发展治理摆在战略位置,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把握国际大势,立足中国实际,做出“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的前瞻判断,发表了一系列高屋建瓴、视野宏远、内涵丰富、逻辑缜密、辩证统一、特色鲜明的精辟论述,形成其系统、完整、协调的网络观,为新时代中国的网络发展与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导,亦为推动构建全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习近平“网络观”的现实背景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治理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注的一件大事,其网络观的形成有着深刻复杂的现实背景,它来源于对互联网技术变革“双刃剑”悬而未定的理性审视,来源于对信息时代主动权争夺战日趋激烈的战略思考,来源于对全球互联网治理共同体亟待构建的大国担当。对这些宏大背景的切实领会和把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网络观的首要之义。

(一)互联网技术变革“双刃剑”悬而未定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2]对互联网“双刃剑”效应的理性审视,是统筹其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必要之举。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接入互联网以来,中国的网民、域名、网站、互联网企业等与日俱增,如今一跃为全球网络大国,并随着技术的革新换代,特别是5G、AI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推广,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浪潮奔涌而来,为推动新经济、新社会、新概念、新治理的数字化转型赋能。在极具考验的2020年,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收官的关键节点,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科技攻关、实现经济增长、创新社会治理、提升民生服务、探索政务转型做出了突出贡献。例如:诞生“天问一号”“奋斗者号”“嫦娥五号”等突破性成果;助推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趋势;2020年中国GDP首破100万亿元,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经济体;由“互联网+”带来的社区团购、共享经济、网络咨询、医疗教育、政务号等新型模式大量涌现。互联网提供一种“新可能”,让世界更美好。然而,互联网在造福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时候,由于其隐匿性和开放性,亦存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产生冲突的问题与隐忧,中国的网络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的攻击与渗透日趋猛烈,尤其在网络安全领域,据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1年相关部门接报网络安全事件88 799件,收集整理信息系统安全漏洞143 319个,其中高危漏洞40 498个,接收到各类网络举报高达16 622.4万件[1]。另一方面,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和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任务更加迫切。特别是在当下风靡流行的新兴媒介中,由于其技术和算法尚缺乏有效的规制,一系列色情、暴力、欺诈、侵权、“三俗”相关的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现象常有滋生,加之纷繁芜杂的社会思潮和一些歪曲言论在网络空间“变种”的出现,对社会公众的身心健康、理想信念产生危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冲击。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要把握住战略机遇期,坚持创新发展、依法治理、保障安全、兴利除弊、造福人民的有机统一,为正确认识和对待互联网的“双刃剑”效应提供了方向遵循。

(二)信息时代主动权争夺战日趋激烈

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世界大国围绕网络空间发展主导权、制网权的争夺日趋激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不能有任何迟疑,不能有任何懈怠,不能失之交臂,不能犯历史性错误。”[3]43

处于全球信息技术发展变革的大潮中,我们需要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治理有清醒的认识和对信息时代主动权的博弈有准确的定位。目前,中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已然跃居网络大国行列,但在技术自主创新、网络安全保障、城乡区域协调、精尖人才选培、管网治网水平、意识形态安全、国际话语提升等方面的瓶颈和挑战依旧突出,而这些正是在信息时代主动权争夺战中获取优势和先机的关键要素。实际上,信息时代主动权的争夺战就是一场关于意识形态斗争、网络安全治理、核心技术攻关、网络社会发展的人民战争。首先,在意识形态上,欧美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攻击、破坏和渗透未有削减,他们炒作渲染“中国威胁论”,在互联网领域封禁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大肆鼓吹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粹主义、普世价值等,加紧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话语等向网络空间传导,意图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价值观的认同机制[4]。其次,网络安全牵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由于西方国家先发的硬件和软件优势,加之全球唯一的主根服务器设置在美国,所以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全球随意滥置网络情报系统和监控计划,将其意欲掌控世界的事实暴露无遗,并因其对互联网的秩序和规则缺乏合理的构建,导致世界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渗透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再次,在技术攻关上,随着党和国家网络强国战略的大力推进实施,欧美在核心技术上的制高垄断正在被逐渐打破,但中国的互联网核心技术发展依然存在“命门”受制于人的风险和隐患,实现“跟跑者→并行者→领跑者”的角色转变任重道远。最后,在社会发展上,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的普惠效应日益凸显,中国的网络社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然而一些国家奉行“修昔底德陷阱论”,蓄意制造摩擦和恶性竞争,妄图抑制和消解中国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新动能、新转变和新风尚。

在日趋激烈、险象迭生的网络争夺战中,赢得主动权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绘制了使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达到“技术先进、人才兴旺、产业发达、攻防兼备、制网权尽在掌握、网络安全坚不可摧”[3]44的建设目标。

(三)全球互联网治理共同体亟待构建

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对世界发展和人类社会面貌的塑造提供了新的动能和创新路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逐渐模糊,其已经被视为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空间”。构建一个和平、开放、安全、稳定、繁荣、有序的网络空间对世界和平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然而,隨着互联网的技术变革和推广普及,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高速增长,发展失衡、规则缺全、秩序失范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全球互联网使用规模已经达到46.48亿人,占世界人口数量的59.6%。其中,亚洲地区数量占比排在第一位,占世界的50.9%,其次为欧洲地区,占比15.7%;但从其渗透率考量,北美地区渗透率达到94.6%,排在第一,欧洲地区渗透率为87.2%,稳居第二,亚洲地区渗透率为55.1%,非洲为39.3%”[5]。显而易见,世界互联网发展格局是失衡的。与此同时,丛林法则、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产生的数字鸿沟、网络霸权、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世界范围内侵犯个人隐私、知识产权和国家安全的风险未有消减,推行种族主义、散布虚假信息、实施网络诈骗、网络恐怖主义等违法犯罪行为更是全球公害[6]。在互联网赋予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新兴市场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快速崛起[6],但一些国家固守“遏制论”“威胁论”等零和思维与霸权模式,罔顾共识,“由于理念和政策上的分歧导致发展治理机制失灵,让全球网络危机管控和争端解决难以奏效,甚至变本加厉,更使一些关键的双边对话合作遭受阻碍”[7]。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国际社会为发展好、治理好、运用好互联网作出了不懈探索和努力,随着谋求共治、实现共赢国际合作需求进一步扩大,构建一个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共同体已然变为国际社会的深刻共识。其中,中国作为互联网大国,一直站在“科技获益者、和平建设者、发展贡献者、秩序维护者”的角度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致力于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6]。

二、习近平“网络观”的核心要义

关于习近平“网络观”的内涵要义,政界、学界对其解读和阐释各有侧重。例如,在官方表述中,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学习路上》将其归纳为建设网络强国,保障网络安全,掌握核心技术,清朗网络空间,汇聚网络人才,加强国际合作;《新华视点》将习近平“网络观”的核心内容概述为建设网络强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网络空间治理、核心技术突破、安全与发展、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发展、人才支撑、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在学术界,学者们普遍认为习近平网络观是具有开创性、前瞻性、引领性和指导性的党和国家管网、用网、治网的行动指南。其中,郭盈玲认为习近平网络观的内容基点是共同观,包括共识、共建、共治、共享等含义;张九海认为习近平网络观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涵盖网络安全、信息化建设、意识形态和文化生态、立法、国际视野等;王世伟将其概述为总体安全观、目标愿景观、双轮驱动观、合作共赢观、共享平台观、网络清朗观、依法治理观、有序发展观、网络主权观、全球治理观[8]。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学界相关探讨的进一步梳理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等重要论述的研究,笔者将习近平网络观归纳为“以人民为中心”的网络发展观、“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网络领导观、“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的网络清朗观、“牵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网络安全观、“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的网络赋能观、“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网络共赢观。其中,“以人民为中心”的网络发展观是整个网络观的统揽和核心意指,“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网络共赢观是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共同福祉高度关切、思考的特色内容。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网络发展观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观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治理观是其最鲜明的特点,更是贯穿中国整个互联网建设、发展、治理的原则和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要始终做到网络发展治理为了人民、网络发展治理依靠人民和网络发展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一,始终做到网络发展治理为了人民。自中国接入互联网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新媒体等为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赋能,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就业、教育、医疗、知识、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的新空间和新平台,并为人们的诉求表达、民意反映、上下交流搭建了新渠道。然而,在这个亿万民众的精神家园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虚假、诈骗、“三俗”、恐怖、色情、暴力等内容和行为在严防严控的打击下,尚未彻底禁绝;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纷繁芜杂的社会思潮的渗透进一步加剧,并通过“变种”和伪装持续向聚集着广大公众的网络空间进行传导;区域和领域发展效率与公平存在失衡的情况。显然,这些是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期许难以匹配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25

第二,始终做到网络发展治理依靠人民。“人民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在互联网时代一样具有真理性。在中国互联网的整体发展中,10.32亿的网民必然是建设网络社会的中坚力量。归根到底,就是要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集民意、聚民心、汇民智,为中国互联网社会的发展和治理贡献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大力践行“网络群众路线”,发扬人民民主,让广大人民群众在网上敢说话、善表达、说实话,接受人民监督,采纳合理意见和建议;着力提升人们的媒介素养,增强其辨别是非、审视美丑、认清黑白的能力,对于预防和管控一些网络信息中的污浊内容、舆情危机、安全风险,群防群治,构建全民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培养一批能干有为的网信人才,要解放思想,唯实际能力为衡量标准,打破唯学历、唯资辈、唯论文的窠臼,聚天下英才、怪才、奇才用之,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网络大军[9]109-110。

第三,始终做到网络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目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已取得明显的进步和相对突出的成就,涉及经济、民生、科技、交通、教育、政务等各个领域。为了“让亿万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实现技术革新换代的问题,紧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速推进5G、AI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为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筑牢根基;解决好资源分布失衡的问题,特别要注重缩小区域和城乡数字差距,逐步消除数字鸿沟,努力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切实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优质信息服务;解决好持续让互联网赋能的问题,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大力推进“互联网+”等,为就业、教育、医疗、文化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注入新动能和新活力,推行电子政务,解决老百姓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着力在融合、共享、便民、安全上下功夫,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3]17-30;推进媒体融合,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等[9]355。

(二)“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网络领导观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管好用好互联网,是新形势下掌控新闻舆论阵地的关键,重点要解决好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9]183-184在网信工作中,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原则,是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是使互联网转变为事业发展的“最大正能量”的根本前提。在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过程中,这个领导不是“接管式”和“隔靴搔痒式”的领导,而是有关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监管规制、掌握规律、创新理念、转变方法、督促干部、走群众路线、尊重人才、鼓励支持的上下联动和良性互动的领导[3]3-14。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一方面要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推进工作理念、方法手段、载体渠道、制度机制创新,提高用网治网水平,另一方面要把讲政治、懂网络、敢担当、善创新的网信工作领导干部真正选出来、用起来,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队伍保障[3]12-13。

(三)“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的网络清朗观

在互联网领域,“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意指清朗网络空间,使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做到网络空间生态良好、天朗气清、繁荣和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9]196如今,媒体格局、舆论生态、网络对象、信息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革,要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正能量”,就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把握好时、度、效,在信息生产领域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净化网络空间,团结网络人士,提高工作本领,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打造精锐传播力量[10]。与此同时,“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3]50。取得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胜利事关国家政治安全。在中国,互联网有着10.32亿用户,因此,我们面对的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更加艰巨复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针对互联网中的“红色地带”“黑色地带”“灰色地带”,要增强阵地意识,提高警惕、科学研判、及时分析,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弘扬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引导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用真理和科学打败、击退谎言与谬误,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和主动权[3]50-57。

(四)“牵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网络安全观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清当下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把握网络安全的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相对性、共同性,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并强调,国家和安全机构要正确对待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一体之两翼”关系,要全天候、全方位保持对网络安全态势的敏锐洞察和有效防护,加强网络安全产业统筹规划和整体布局,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震慑威力,完善相关领域的立法;作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要主动积极参与,群防、群治、群策,自觉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3]89-101。另外,需要清醒认识,在网络安全上,核心科学技术被称为“命门”,加速推进信息领域核心技術突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建设面临的一项最紧迫的任务。关于如何把握住这个“命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决心、恒心、重心,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协同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争取全面掌握基础技术、通用技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早日实现“跟跑→并跑→领跑”的角色转变,推动核心技术成果有效转化[3]106-117。

(五)“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的网络赋能观

如今,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边界日益融合,互联网发展将为人类社会提供强劲的引擎。面对信息化潮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抢占制高点,赢得发展先机,实际上就是要充分释放信息化功能,把握互联网发展战略机遇期,使其在优化生产要素、改善生产关系、提高生产力上更好赋能,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就是充分激活和焕发网络对教育医疗、基础服务、商务交易、休闲娱乐、政务创新、产业变革、经济增长、公共安全的赋能效用。实践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信息流引领的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因此,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机遇,通过内生力和外驱力以及相宜协作,为满足发展需求提供新动能,为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赋能和拓宽空间,力争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前列[3]129-141。

(六)“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网络共赢观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观”中,总是充满着“合作共赢”的意蕴。在国际互联网发展治理的过程中,中国积极倡导秉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的原则,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寻求人类互联网发展治理的最大公约数,把“地球村”建成美丽和谐的家园。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网络共赢观的具体内涵,可归纳为凝聚共识、携手共建、谋求共治、繁荣共享。第一,凝聚共识。围绕“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各国政府、互联网企业、相关机构组织、网民个体等要达成休戚与共的共识,明确“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目标,准确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机遇和挑战,科学研判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做好打“持久战”“攻坚战”的准备,发挥能动性,抛却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垄断主义等,积极对话、交流、参与,为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贡献智慧和力量。第二,携手共建。当今的互联网世界帮助人们超越了时空限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为了让“地球村”更美丽、更安全、更和谐,需要大家一起承担责任,谁都不能置身事外。要大力发扬伙伴精神和同舟共济精神,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积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扩大共识,深化合作,致力于营造风朗气清的政治环境和网络空间,将国内和国际的互联网发展治理统一起来,走出一条互信共建之路。特别是中国,非常愿意与国际社会一道,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第三,谋求共治。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一系列网络生态问题日渐显现,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失衡、信息内容污浊混杂、网络违法犯罪肆虐、网络安全风险加剧等。尤其是在全球疫情防控高压之下,国际社会更需携手努力,打通网络基础设施的“最后一公里”,弥合数字鸿沟,突破核心技术领域,激活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另外,互联网这块“新疆域”并非法外之地,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在风险中独善其身,严峻的挑战亟待国际社会给予关切和应对,需要各国加强交流借鉴和沟通合作,谋求共治,最终实现共赢[3]150-164。第四,繁荣共享。“让亿万民众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在国际社会一样适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普惠、共享是其必须秉承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共同体”中,由互联网衍生出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都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人类优秀文化传播和世界人民情感交流的场域将会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国家安全、网络主权、个人信息权将得以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网络共赢观始终表达和宣示着对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的期待与信心,并为世界的互联网发展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三、习近平网络观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观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互联网发展治理的科学理论和智慧结晶,是中国掌握信息时代主动权的“制胜法宝”,其丰富的内涵锚定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治理的逻辑起点,为解决好中国网络发展治理战略性命题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回答好中国网络发展治理的关键议题赋予了行动指南,并为谋划好“让网络空间造福全人类”的共同福祉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为锚定好中国网络发展治理的逻辑起点指明了前进路向

目前,我们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汇期,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要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观是新思想在互联网领域的精辟论述,其丰富的内涵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治理提出了宏观上的要求和指导,即:网络被赋予关键的时代责任和使命,要投身党和国家建设、发展、变革、治理大局,将新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做出新谋划和新探索,为“两个大局”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两个大局”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革,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既带来机遇又兼有挑战。因此,要统筹好“两个大局”下的安全与发展[11],把握好“两个大局”中危与机、变与不变、立与破的辩证关系,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2]。延伸至互联网领域,就是要在习近平总书记“网络观”的指导下,在新的发展变革中迎潮而上,锚定中国互联网发展治理的逻辑起点,推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网络发展治理之道。总体而言,其核心要旨有:要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努力把中国建设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攻坚战、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将国家网络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加速推进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网络大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这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准确把握互联网特点和态势上对“何谓治理、为谁治理、怎样治理”提出的新原则和新要求。它既有宏观的总揽、前瞻、远虑,又有具体方案的思考、指示,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治理提供了路线图和指南针,相关主体要切实领会贯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推动领域、行业、平台优化,不负党和人民的嘱托与期待。

(二)為解决好中国网络发展治理战略性命题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互联网领域,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战略命题,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观”内蕴着“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即:创新是互联网转型变革的第一动力,协调是补齐短板与厚植优势的有效手段,绿色生态是清朗空间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引领网络繁荣和互通共融的基本策略,共享是使网络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创造性观点实现了互联网发展理念的与时俱进,为破解中国网络发展治理难题、培育其发展优势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一,当前,全球科学技术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由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先天劣势,导致一些“命门”受制于人,可谓是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要想崛起突围,就一定要努力将中国建设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13]。其二,互联网技术是把“双刃剑”,务必将安全和发展协同推进,做到运用、善用、智用,牵住它的“牛鼻子”,统一谋划和部署,坚持问题导向,逐渐消减城乡、区域数字鸿沟,发挥“互联网+”的最优效力,更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其三,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的精神家园,政府、企业、机构、公民等主体要凝聚共识,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天朗气清和生态良好的互联网环境,这是互联网发展治理的题中之义和其可持续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14]。其四,如今的互联网世界已经不是一家独大,更不是单兵突进,而是彼此互通关联的共同体,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需要全球各方为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携手努力,实现繁荣共赢。其五,“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是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牢牢围绕“以人民为中心”这个主旨,让福利惠及亿万中国人民。

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观”回答了在新时期“为了谁、依靠谁、惠及谁”的时代之问,这是中国互联网发展治理的根本要旨。首先,在互联网发展治理“为了谁”这个问题上,“始终做到网络发展为了人民”指明了根本的道路方向,即要把握互联网赋能和改造社会的深刻变革,积极回应人们的期待和需求,解决其疑惑和困难,净化网络空间,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享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次,在互联网发展治理“依靠谁”这个问题上,“始终做到网络发展依靠人民”给其提供了舆情和智慧的源泉力量。在中国有10.32亿的网民,如此庞大的基数,汇集的民意、凝聚的民心、蕴藏的民智无不体现着巨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大力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提升媒介素养、培养能干有为的人才,在时下颇有深意。最后,在互联网发展治理“惠及谁”这个问题上,“始终做到网络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其规定了具体要求和最终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15]解决好技术革新换代、资源分布失衡、互联网持续赋能等问题,是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的举措。

(三)为回答好中国网络发展治理的关键议题赋予了行动指南

在互联网领域,处理好虚拟与现实、传统与新兴、秩序与自由、法治与伦理、主权与开放、发展与安全等关系是中国网络发展治理的关键议题,习近平总书记立体式的治网观点为其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方法论,彰显了高瞻远瞩的治网思维和担当为民的责任情怀。在对待“虚拟与现实”这对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16]。这就要求互联网相关主体在遵循技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握互联网的基本特征,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切实发挥积极作用。在对待“传统与新兴”这对关系上,要优势互补、共享融通,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有效整合内容、技术、人才、管理等资源要素。在对待“秩序与自由”这对关系上,要辩证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16]针对网络新兴媒介,在充分尊重大家自由表达、交流的权利基础上,更要对网络中一些“负能量”和“副产品”予以坚决打击和取缔。在对待“法治与伦理”这对关系上,大家要凝聚“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的共识,一切行动要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并发挥道德教化的补充和引导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的文化精神去修复网络生态。在对待“主权与开放”这对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项原则”既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了实践指南,又为解决全球性互联网发展和治理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对待“发展与安全”这对关系上,相关主体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牢筑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防范意识形态渗透和技术攻击,增强鉴别和防御能力,推动互联网安全有序发展。

除此之外,在中国互联网的整体发展中,党和国家始终将舆论引导与意识形态安全、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摆在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观为如何去做赋予了行动指南。第一,筑牢舆论引导与意识形态安全保障。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巩固和拓展“红色地带”,遏制和改变“黑色地带”,关注和转化“灰色地带”,严密防范和抑制意识形态攻击渗透,克服“本领恐慌”,坚决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第二,抢占信息化赋能社会经济发展先机。由互联网带来的一系列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资金流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和新活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机遇千载难逢,要抢占制高点和先行一步,持续发力“互联网+”等,推动在政务、教育、医疗、就业、娱乐、商务上的转型和跨界融合,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精准性与有效性,为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赋能。第三,创新网络社会治理。“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17]要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为“最大增量”和“最大正能量”,必须充分发挥各方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运用法治与德治的有机协同达到善治。

(四)为谋划好“让网络空间造福全人类”的共同福祉贡献了中国智慧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由互联网引起的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全球变革正加速推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网络空间已然是一个“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机遇与挑战并存,网络安全、秩序构建、霸权主义、和平与冲突、繁荣与失范、网络犯罪等依然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难解论题,凝聚共识、携手共建、谋求共治、繁荣共享的国际合作需求进一步扩大,构建一个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共同体已然变为国际社会的深刻共识,是全球化语境下网络空间发展的必然方向[18],亦是“让网络空间造福全人类”的逻辑使然。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至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其提出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和其他一系列相关论述彰显着中国对人类共同福祉的高度关切和思考,既为国际社会的网络发展治理难题提供了方法论支持,又为世界各国沟通交流、携手合作提供了理念和价值上的导引,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和愿望,映射着中国在“科技获益者、和平建设者、发展贡献者、秩序维护者”上的角色扮演,为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國方案[19]。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共识日益深入人心,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和赞许。例如,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夫·阿尔维评价其深刻诠释了合作、和平与发展的真谛,映射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诉求;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和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即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美国学者小约翰·柯布表示,唯有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前进,人类才有希望等[8]。

在致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起手来,顺应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担起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20]这进一步彰显出中国“让网络空间造福世界人民”的大国担当。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2-03-1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202/P020220311493378715650.pdf.

[2]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2).

[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4]李艳艳.互联网时代美国意识形态输出的规律性特征[J].前线,2018(3):39-42.

[5]前瞻经济学人.2020年全球互联网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全球互联网用户超46亿[EB/OL].(2020-06-16)[2022-02-06].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200615-2769f05c.html.

[6]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J].网络传播,2019(11):18-20.

[7]鲁传颖.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有助于加强国际网络安全治理[EB/OL].(2019-10-19)[2021-11-16].https://theory.gmw.cn/2019-10/19/content_33247134.htm.

[8]娄博华.论习近平“网络观”的理论渊源[J].学理论,2021(12):10-12.

[9]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10]钱栖榕.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EB/OL].(2021-03-05)[2021-11-06].http://www.dswxyjy.org.cn/n1/2021/0305/c428053-32043499.html.

[11]王文章.新时代统筹好“两个大局”的基本内涵[J].人民论坛,2021(16):64-67.

[12]张齐,姜迎春.论把握好“两个大局”的唯物辩证法意蕴[J].思想教育研究,2021(2):48-54.

[13]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J].求是,2021(6):4-11.

[14]姜涛,鲁宽民.新发展理念:习近平网络发展思想的基本遵循[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3):44-47.

[15]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1-05)[2022-01-02].http://www.gov.cn/xinwen/2018-01/05/content-5253181.htm.

[16]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17(2).

[17]李超民.新时代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探索[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8):86.

[18]谢俊,胡歌子.习近平关于网络空间治理重要论述的研究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6-23.

[19]张力.构建网络空间新秩序的中国智慧[J].网络传播,2019(11):23.

[20]习近平向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致贺信[N].人民日报,2021-09-27(1).

The Realistic Background, Core Meaning and Era Implication of Xi Jinping’s “Internet View”

LOU Bohua, HUANG Zhibin

(School of Marxism,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Focusing on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nation” and “the world is marked by changes unseen in a century”, Xi Jinping has applied Marxist basic positions, viewpoints and methods to have a profound insight into and grasp the general trend of Internet development, and creatively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incisive discussions on Internet development and governance, forming a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Internet View”. Its core meaning includes the network development view of “people-centeredness”, the network leadership view of “strengthening the centralized and unified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ver the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work”, the network clear and bright view of “building a concentric circle online and offline”, the network security view of “involving national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the network empowerment view of “giving play to the driving and leading role of information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network win-win view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in cyberspace”, etc. Xi Jinping’s “Internet View” anchor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China’s Internet development and governance. Understanding the essence is conducive to solving and answering the strategic propositions and key issues of China’s Internet development and governance, and it also contributes Chinese wisdom and Chinese solution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global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in cyberspace”.

Keywords:Xi Jinping’s “Internet View”; realistic background; core meaning; era implication

(編辑:蔡秀娟)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
浅析土地确权的价值意蕴与有效途径
论精准扶贫的文化功能及其释放路径
充分认识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
论“三严三实”的文化基因和价值意蕴
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价值意蕴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读懂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