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路红 王 蓓 张晓薇
(山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麻子仁,又名大麻仁、火麻仁,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sativaL.的干燥成熟果实[1],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食同源植物。《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本草纲目》说:“大麻,《本经》上品”;元代吴瑞《日用本草》中称作“火麻”“麻仁,气味甘、平,无毒。补中益气,久服,肥健不老”[2]。现代研究[3]表明,火麻仁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B2、卵磷酸、钙、镁等营养成分。火麻仁油脂中含有抗氧化活性物质(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为1.74 mmol TAEC/kg、含有木脂素酰胺、抗氧化活性多肽和维生素E,特别是γ-生育酚)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为古医籍中火麻仁“主补中益气,肥健不老”的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本草纲目》:“好古曰:麻仁,手阳明、足太阴药也。阳明病汗多、胃热、便难,三者皆燥也。故用之以通润也”[2]。古代医家认为麻仁是治疗大肠和脾病变的药,大肠实证、出汗、胃肠中热、便秘,都属于燥热证,所以用麻仁来润肠通便。《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说:“麻仁有润肠通便功能,主治血虚津亏、肠燥便秘”[1]。李时珍在“附方”收录了麻子仁粥和麻子苏子粥2款通便的药膳粥方,一是“大便不通,煮麻子仁粥(《肘后方》)”[2];二是“产后秘塞,许学士云:产后汗多则大便秘,难于用药,惟麻子苏子粥最稳。不惟产后可服,凡老人诸虚风秘,皆得力也。(《千金方》)”[2]。麻子与粳米,或麻子、紫苏子与粳米煮粥,对津液不足,大便燥结者,特别是妇人产后便秘和老年患者的虚秘,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便秘是人们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的人曾有过便秘,尤其是老人、孕妇和儿童的发生率最高。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压力升级,加之饮食不节、缺乏运动,中青年人习惯性便秘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4]。长期便秘不但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会诱发多种疾病。《本草纲目》中“麻子仁粥”作为食疗药膳,配方简易,功效明确,无毒无害。然而麻子仁粥的制作过程比较繁琐,《本草纲目》记载:“用冬麻子半斤,研碎,水滤取汁,入粳米二合,煮稀粥,下葱、椒、盐豉。空心食之(《食医心镜》)”“用大麻子仁、紫苏子各二合,洗净研细,再以水研,滤取汁一盏,分二次煮粥啜之(《本事方》)”[2]。对于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来说,繁复的制作过程给日常食用带来诸多不便。借助现代食品加工制备工艺,把麻子仁粥加工转化成一种食用方便、口感适宜的食疗药茶,既是对中医药膳创造性转化的有益尝试,同时也体现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健康生活融合的中医大健康建设理念。
1.1 火麻仁化学成分 火麻仁为常用中药材,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该品含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B2、卵磷酸、钙、镁等丰富的营养成分。据测定,火麻仁中大约有25%~35%的油脂、20%~25%的蛋白质、20%~30%的膳食纤维,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火麻仁油含不饱和脂肪酸(PUFAs)超过80%,是目前常见食用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含量最高者之一[5]。油脂中含有油酸(18∶2omega-6)和α-亚麻酸(18∶3omega-3),而且omega-6和omega-3ratio(n6/n3)的比例在2∶1.2和3∶1之间,是对人体健康最合适的比例[5]。
1.2 火麻仁润肠的药理分析 实验[6]表明,火麻仁油脂具有润滑肠壁,软化大便、轻度兴奋肠管、增加蠕动、减少大肠吸收水分的作用;火麻仁油脂能够改善便秘动物肠内菌群结构并影响其肠内SCFAs水平,有利于肠道菌群的调节。火麻仁中植物甾醇具有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的作用[7]。
1.3 火麻仁的临床应用 火麻仁属于滑润性泻药,中医在临床上常用来作为治疗便秘的组方成分[8]。张仲景《伤寒论》记载:“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方三十一。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右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葛洪《肘后方》、孙思邈《千金方·脾脏方·秘涩第六》都有“麻子仁方”的记载。此后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博济方》《杨氏家藏方》《产育宝庆集》《普济方》《证治准绳》《儒门事亲》《奇效良方》《灵验良方汇编》《伤科补要》等医方书中都用“麻仁丸”治疗大便不通。现代中医在临床用麻子仁丸治疗胃热肠躁,大便秘结等病证(现代处方为麻子仁250 g,芍药125 g,大黄250 g,枳实125 g,杏仁125 g,厚朴125 g,以蜂蜜调和)。《本草纲目》“麻子仁粥”收录了《肘后方》《食医心镜》用麻子仁粥治疗大便不通、产后秘塞的用法。
2.1 火麻仁传统炮制方法 李时珍《本草纲目》麻仁“修治”中收录了寇宗奭《本草衍义》采用水浸→曝干→去壳,炮制麻仁的方法。《本草纲目》记载宗奭曰:“麻仁极难去壳。取帛包置沸汤中,浸至冷出之。垂井中一夜,勿令著水。次日日中曝干,就新瓦上去壳,簸扬取仁,粒粒皆完”[2]。
2.2 火麻仁现代炮制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火麻仁除去杂质及果皮。炒火麻仁取净火麻仁,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微黄色,有香气”[1],取原药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有香气,取出,放凉。贮干燥容器内,炒火麻仁密闭,置阴凉处燥处。用时捣碎。
2.3 麻仁润肠茶的制作 药茶就是有药物效用的茶。以茶作为方剂组成部分的药茶方最早记载于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至《太平圣惠方》正式出现“药茶”一词。《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七药茶诸方中记载有薄荷茶方、葱豉茶方、石膏茶方等8首茶方[9]。《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茶剂”的定义为指含有茶叶或不含茶叶的药材或药材提取物制成的用沸水冲服、泡服或煎服的制剂,分为茶块、袋装茶和煎煮茶。药茶不仅指在茶叶中添加食物或药物制作而成的具一定疗效的饮品,还包括不含茶叶,由食物和药物经冲泡、煎煮而成的代茶饮品。
2.3.1 工艺流程 参考高粱茶的加工工艺[10],麻仁茶的制作工艺:麻子仁研碎→浸泡→水滤取汁→熬煮→浓缩→干燥→制成颗粒(成品)。
2.3.2 具体步骤 (1)麻子仁研碎:选取火麻子仁(250 g),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至小米大小的颗粒。(2)浸泡:将破碎后的火麻子仁加水浸泡3~5 h,水滤取汁。(3)熬煮浓缩:在锅中加火麻仁汁与粳米(250 g)熬煮至米熟,添加椒盐1 g(或红茶5 g,罗汉果5 g),浓缩成糊。(4)干燥:将火麻子粥糊,放入恒温鼓风干燥箱之中,在80 ℃下鼓风干燥1 min。(5)制成颗粒:把浓缩干燥后的麻子仁面块粉碎成颗粒,装袋。
3.1 麻仁润肠茶的感官评定情况 麻仁润肠茶是在麻子仁粥基础上加工制成品的颗粒剂和袋泡剂。依据《本草纲目》“用冬麻子半斤,研碎,水滤取汁,入粳米二合,煮稀粥”的记载[2],制成甜、咸、含茶、不含茶4种口味的麻子仁茶,一是按照《本草纲目》“麻子仁粥”做法,在麻子仁茶中添加椒盐,另外一种是添加罗汉果,制成甜味,再分别添加红茶。
选择身体指标正常的20名评价小组成员,对麻仁润肠茶产品采用表1标准进行评定,并取平均分。显示3号产品综合得分最高。见表1、表2。
表1 产品编号表
表2 麻仁润肠茶产品的感官评定结果 (分)
3.2 麻仁润肠茶的临床测试情况 选择气虚便秘的老年患者和习惯性便秘的中青年人各10人,观察服用效果。分别选取5 g/袋、10 g/袋和15 g/袋麻仁润肠速溶袋茶各10份,10 g/袋、15 g/袋服用效果明显,其中15 g/袋效果最好。见表3。
表3 麻仁润肠茶产品临床测试结果
文献研究显示,火麻仁水煎液能促进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生长,表现为大肠志贺杆菌(Escherichia-shigella)显著增多(P<0.01)、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显著减少(P<0.01),故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生长受到了抑制,火麻仁水煎液能改变菌群结构[11]。
在中国,养生保健的概念亘古亘今,我国功能食品产业具有西方国家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经验累积[12]。药茶由汉代始至今至少已有2000年的历史,经过历代医药学家和养生家的应用、发挥和完善,药茶已经成为我国人民防病治病与养生保健的一大特色[13],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药保健产品,促进了中药养生保健茶产业的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国外开发的火麻系列食品受到了热烈的追捧,近年来,我国火麻的产品开发和综合利用日趋多元,深加工产品有火麻油、火麻蛋白饮料、火麻奶制品、火麻酒、火麻豆制品等[14],还有针对中老年人体质特点专门开发的高钙型火麻仁植物蛋白饮料[15]。本研究将《本草纲目》中具有润肠通便作用食疗药膳“麻子仁粥”转化成食用方便的食疗药茶——麻仁润肠茶,既丰富了国内保健食品市场,也是对中医药膳创造性转化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