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启扬
众所周知,好的文艺作品需要紧扣跟时代的步伐,从社会实践中,提炼并展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是艺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艺术来源于时代,人文精神蕴含在现实生活中。
例如,优秀话剧《守岛英雄》讲述最美守岛人王继才,守护开山岛三十二个春秋。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最美坚守,闪烁着人性美好的光芒。红尘浮华无法撼动,始终初心依旧,朴素而坚毅的情怀,点亮了开山岛上不灭的灯塔。
近两年,还涌现了一大批抗疫逆行者的故事。他们白衣为甲,奋战一线,攻坚克难,砥砺攀升。正是这种舍生忘死的抗疫精神,守住了千家万户的平安与健康,守住了新时代的盛世与繁荣。
这一件件鲜活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涌现,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发掘身边的你我他,提炼生活中的真善美。艺术创作中往往很小的事情,可能彰显着不凡的人文精神。
扬州评话讲究“描写细致、结构严谨、说表细腻”的表演形式,善于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擅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演员们深入社区、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实际,脚踏实地地走进充满烟火气息的现实社会中,用心感受百姓的生活,继而创作符合群众审美趣味的作品,弘扬了扬州评话更具生活化而又充满灵性的艺术追求。
与时俱进不单是创作上的与时俱进,也要结合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新。在历史的长河,许多事物因为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最终被时代淘汰。顺应时代发展的与时俱进,往往能够更好地传承艺术。比如,从收音机到电视机,再到现在的新媒体时代,繁衍出了如抖音、快手、微博、小红书等多种平台,开拓了曲艺工作者更多的宣传途径。
这些平台尽管内容与形式短小精悍,但是推广宣传力度极大。短短十几秒的视频可能会出现上千万的点击量,形成现象级网红文化爆款。短视频模式以较小的时间成本创造前所未有的观看量,但一个经过上百年沉淀的传统曲种,其固化的业态,又能否乘风借势,他山攻玉呢?面对突如其来而又火爆的微平台,扬州评话显得措手不及。主要表现在新作品匮乏,旧作品形式不适合微平台作品内容无法吸引新兴观众的趣味。所以,如何创作适合微平台传播的艺术作品是每一个扬州评话从业者亟待解决的新时代课题。
据笔者所知,有一位曲艺从业者大胆创新与尝试,在有声小说软件上创发了《火影忍者》动漫形式的评书,取得了播放量近百万的效益。这一前所未有的新尝试,对扬州评话与时俱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今年好评如潮的舞剧《只此青绿》,演员在舞台上以舞蹈的形式作画,完美地将舞蹈艺术同传统丹青艺术融合,以优美灵动的舞姿,去演绎山水画,把现代与传统艺术相融合,这亦是伟大的创新和与时俱进。
扬州评话同样也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近年来,扬州评话剧目《广陵散》,即是评话与古琴的巧妙融合。古琴传递古老的人文情绪,时而缓慢如流水,时而低回若私语,或幽诉而婉转,或挺拔而巍巍。仿佛一下穿越至春秋战国,把观众带入了属于《广陵散》的故事空间中,让观众的精神体验跟随着人声与琴声跌宕起伏。这两个传统艺术之间碰撞出的不一样火花,也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后来又有了评话和钢琴相融合的探索,进一步丰富扬州评话的表演形式。同样的,与中阮、琵琶、笛子等不同乐器的结合,也需要不断的尝试与磨合。
除此之外,近几年脱口秀表演形式脱颖而出,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目光。我们在创作评话文本时,也可以增加脱口秀的元素,其次在表演时添加一些背景音效配合文本内容,烘托现场气氛,通过多元化的调动观众观赏情绪。不断追求新形式,不断地探索扬州评话新的艺术表现方法。
扬州评话的创新,需要改变自身,删繁就简、提炼精华。在扬州评话的历史上,有很多传统长篇书目,比如:《三国》《水浒》《西游》等,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内容都是正书,能吸引观众眼球的“噱头”不到百分之二十。其实一段内容,抓住其中的精髓,在评书中也谓之“评话”的部分,添加一些当今社会上的“新元素”、“新血液”,使得故事情节更加丰富、趣味,会更加吸引受众。这些内容都来源于说书人平时的经验和积累,而怎样更好地把新元素融入书骨,也考验着说书人的学识涵养,以及审美眼光。譬如改编后的《武松打虎》剧目,增添了两只乌鸦用英文对话的场面,还生动地描述了老虎的外貌细节,增加了“如何吃扬州蟹黄汤包”等生活实用窍门,融入了扬州本地的风土人情,与观众产生共鸣,既保留住了扬州评话的老听众,也满足了扬州评话的新粉丝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