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展现昆曲风采

2022-11-07 03:06陈睿
剧影月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桃花扇牡丹亭昆曲

■陈睿

我们要用一个国际视野去看待人类古典艺术的发展。地球村的形成,拉近了世界人民的距离,中国最古老艺术之一的昆曲必然要融入世界文化艺术之中。昆曲起源于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百戏之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品,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它影响了中国的多个剧种的发展,而且也影响了世界艺术的发展。

我认为昆剧艺术要走向世界传播交流,必须要有传承与新意,不能把几千年留下来的东西永远静止不动,停止在那里,没有创意,就没有意义。当代优秀传统艺术,必须要有新的模式,在不经意之间慢慢浸润到观众的内心及灵魂。昆曲是可以创新的,比如,昆曲艺术可以加入钢琴、大提琴等新的元素。2018 年我创作了《桃花扇之恋》,这也是大胆尝试,抓住李香君、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以秦淮河畔风景作为纽带,把昆曲《桃花扇》里的部分唱腔片段作为背景音乐,婉转缠绵,余音绕梁,但是唱腔念白保持传统不变,这就是昆曲创新。新意部分主要是在昆曲音乐方面,突破传统音乐的实际艺术概念,把音乐艺术与梦幻世界完美融合在一起。有一场戏是李香君、侯方域在幽静的秦淮河畔,情投意合的两人走到了一起,即将结为夫妻又要分离,难分难舍。前奏我采用大提琴浪漫而悲伤的现代音乐,运用了昆曲《桃花扇·眠香》中【梁州序】这段着重运用琵琶主旋律弹奏的带有伤感之情的音乐,每根琴弦都倾诉着爱情的悲伤,这种创意衬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感,使整个现场的观众进入到沉思之中。这也说明了传承是要有创新的传承,这样的传承才有价值,要是没有创新,我看很少能有发展。

2018年受美国墨菲斯堡文化机构的邀请,我前往美国参加“中国艺术节”,演出《牡丹亭·惊梦》《扫松》。参加“国际艺术研讨会”的美国公众广播、墨菲斯堡媒体、纳什维尔公共电视台,报道了中国演艺集团青年昆曲表演艺术家陈睿在田纳西演出的盛况。在“国际艺术研讨会”中,我作为江苏省文艺界唯一代表,演讲了中华文化传统艺术传播到世界的意义,昆曲是古典的、博大精深的高雅艺术,它的演唱是玉润珠圆,千金念白四两唱,至于怎样才能影响世界文化艺术,这就需要我们有勇气与智慧,创作又新又美的昆曲艺术体系,诠释了昆曲艺术性——开到荼蘼花事了,荼蘼是春天的最后一种花,开完以后,花就结束了,这个在昆曲里面代表的是失落遗憾和心里的那点惆怅。把昆曲艺术之美引入世界文化艺术美学,应该有一个积极的交流。

南京创新周组委会在2019 年邀请我前往美国旧金山参加“魅力南京”文化与旅游推介会。我带着创新版《桃花扇之恋》到旧金山市立总图书馆、斯坦福校园、旧金山市商业场馆及风景地带演出,我在不同的场地穿着中国最传统的戏曲服装,穿梭在旧金山室内剧场及室外实景场地,用古典俊俏的装扮、优美身段的表演、空灵之美的声腔,赢得了观众的赞美。这是专门改编的国际版《桃花扇》,以现代轻音乐彰显秦淮河畔的风景,里面加入了现代元素的台词和昆曲的念白,目的就是为了能让美国观众简单快速地理解《桃花扇之恋》的故事情节。演出结束后,美国著名作曲家安·兰姆伯格,来到后台看望我们,连续用多个形容词来形容她的兴奋。她开心地说:“在昆曲里既有诗歌般的诗词,又有动人的旋律。同时演员的装扮动作令人着迷。他们如此美妙地把诗歌、历史、人民的生活方式,用舞台表演、诗歌、音乐精致地综合在了一起。”

在表演演讲中,国外观众感受到了中国昆曲是伟大的艺术。他们了解到无论是我们的传统继承者,还是我们向传统学习的新一代的演员和艺术家,都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地体味中国文化,演员、艺术家的根基就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把经典的东西原味保留,赋予它新的生命力。

昆曲也需要有一种世界潮流感,任何艺术的品种就是在不同时代、根据不同的要求去发展,才能保留下来,就是大胆地、勇敢地去试验。当然,流行音乐玩的是外音、节奏型,还有律动。昆曲又是一板一眼的,有固有的很多套路,若要再融合进流行音乐里,一定要从灵感上接近,而不是从形式接近。中国的昆曲融入现代流行音乐、西方音乐,也使得一部分国外观众爱上了中国的昆曲。

我用自己的方式在英国伦敦大学及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演讲了《牡丹亭·惊梦》,会堂里座无虚席,来了许多国外学者、教授,有的人不懂中文,我用英语着重演讲了中国最伟大的戏曲作品《牡丹亭》,它不但是一部戏曲巨著,也是一部不朽的文学作品。四百年前汤显祖创作了《牡丹亭》,剧中描述了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杜丽娘因过度悲伤而亡,化为魂魄找寻梦中的柳梦梅,之后她又起死回生,二人结为伉俪。我说,《牡丹亭》几乎成为中国昆曲作品的代名词,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演出浪潮,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所熟知,介绍了昆曲还可以以折子戏形式分段表演,例如《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等,这种串折表演浓缩了原著最精华的部分。我表演了《惊梦》《拾画》两折,用细腻的动作指法、虚拟的形体表演、用身段展现出场景。在唱腔上,乐曲就像情感抛物线时高时低,只有这些跳动的音符才能洞悉人物心理,才能融入到表演体系。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昆曲艺术最大的作用是抚慰人心,滋养人的灵魂。我讲解、表演的《牡丹亭》深深地触动了这些外国观众,有一位大学生问我昆曲美在哪里?我告诉他们昆曲之大美,就是昆曲的表演,浓情蜜意到了极致时,杜丽娘与柳梦梅连手也没有触碰一下,非常含蓄,但在这个含蓄里面是风情万种,这个含蓄的表达是饱满的。情到深处是寂寞,每一朵花、每一座小亭子、每一场落雨、每一个夜晚、每一次风吹,都是无处不在的思念……国外观众理解了那份内心细腻的感情,体会了这份细腻的情感在空间中的交流方式,理解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情感表现。但是中国戏曲绝对不会是六百年前的原汁原味,因为在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微小的推陈出新,我们不会轻易地去颠覆它,而是对传统艺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一颗感恩之心。我带着生硬英语的讲述了这段剧情,台下又一次雷鸣般的掌声,观众及学者说“我懂了!我理解了!”西班牙学者Benita 女士评说:“光用很好已经不够形容,你的昆曲演唱有一种绝世的空灵和纯净。”

有时我在想,自己创新的作品没有方向。但是,当我的作品发表后,受到了国际名牌大学及包括一些文化机构的关注,这是我最大的欣慰。五年间我受邀前往欧美共二十四国的大学、文化机构,包括英国伦敦大学、丹麦哈勒普古典精致的音乐厅,演出演讲昆曲《牡丹亭·惊梦》《扫松》《搜山·打车》《访鼠·测字》以及创新版《一帘·惊梦》。我用自己理解的昆曲表达方式,去跟各国大学生交流,告诉他们什么是昆曲的美与雅,昆曲优雅、迷人,因景而美,因思而美,因幽而美!告诉他们昆曲表演身段模式的含义是什么。当我打动了国外观众的时候,我信心倍增!我发现我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让昆曲传播到世界上,让国外的观众知道昆曲的精髓在哪里。这是需要我们走向国际去讲解、表演中国艺术,而且要讲得生动,不仅仅是让外国观众看看中国的戏曲而已,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听懂中国的昆曲艺术,听懂了他们就能去理解,这样他们才会喜欢上中国的昆曲。

昆曲经常在国际上发声,带着中国的音符,穿梭在各个国家,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当中,我们要向这个世界表达最有力量的、最有美感的、最有精神价值的声音。给人的感觉不仅是碰撞,好像是东方和西方的一种对话,它们融合后折射出的光芒,能让每一个东方和西方人都能感受到。中国最传统、最顶级的昆曲艺术形式有这样一个结果,就是最棒的艺术,这就是艺术的力量,中国艺术是世界的,世界艺术也是中国的。

猜你喜欢
桃花扇牡丹亭昆曲
昆曲史中流脉问题的学术检讨——以北方昆曲的名实为例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问天
白先勇:不强人所难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桃花扇》中关于南明将士形象的塑造
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桃花扇》象征与叙事结构的探究
《桃花扇》中扇子的文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