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新,谢 燕,唐 静,刘双喜
(湖南省衡阳县农业农村局,湖南 衡阳 421200)
伴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在养殖场内部需要开展生态健康生猪养殖模式。在生态健康生猪养殖环节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合理提升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益,结合生猪养殖场内部实际经营情况以及后续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在文章中结合生态健康生猪养殖推广工作的具体要求,合理探索生态健康生猪养殖技术的实际应用方法以及具体的养殖模式。
生猪品种的选择是关乎养殖过程顺畅与否和最终养殖收益高低与否的主因之一,生猪品种的差异会逐渐显露于养殖过程当中,通过长势情况、胴体质量、繁衍机能等多个角度加以直接性展现。在进行品种选择过程中,必须秉持一定原则,选取那些适应水平更高、繁衍机能更强、性成熟更早、肉品质更高、精肉占比更多的类型,在这之中,适应水平是核心所在,也就是生猪同地域气候、人工环境等能不能实现调和统一。若是生猪本身适应性较差,哪怕具备再多的品种优势,一旦投入养殖也容易在引种后受到各种应激刺激,出现各种意外状况,致使猪种养殖效益下降,养殖户费心费力却得不到回报,一举两失。纵观各地养殖状况,目前来看,在猪养殖中具体品种主要包括本地品种、引进品种以及改良品种,许多地区引进的杜洛克猪、长白猪皆是比较正确的选择,不但瘦肉占比高而且长速喜人,然而在口感方面却不太适应国内诉求。很多本地品种生猪口感更佳,然而瘦肉占比却不高,长势也不够快,可见,要想既有好的口感又有快的长势,便要推进猪种杂交培育事宜,借助于前沿杂交技术对猪种进行优化才是长远发展之路。
无论是在传统生猪养殖模式之中,抑或者是在生态健康生猪养殖模式之中,均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考虑到动物疾病防控方面的细节问题。首先,在生猪养殖场内部开展疾病防控工作,需要以疾病预防为主、疾病治疗为辅。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需要结合生态健康生猪养殖模式的实际需求,合理优化养殖场内部疾病防控工作具体流程,针对疾病防控工作的细节问题对养殖环境进行深层次调整与改进,采取行之有效的问题解决对策,避免大规模动物疫情以及其他流行性动物疾病的出现。同时,为了提升疾病防控工作实际效率,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需要采取规范化的养殖模式,合理规划猪圈规模,严格限制生猪实际饲养数量。如果生猪饲养数量较多,大量饲料以及动物粪便堆积其中,则有可能导致生猪饲养环境逐渐变差,甚至是在养殖场内部滋生大量细菌与病毒,导致大规模动物疾病以及其他流行性传染病蔓延。在养殖场开展饲养工作时,需要工作人员合理安排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开展疾病防控工作,逐渐完善疾病防控工作的具体对策,合理制订较为全面的疾病防治方案。比如,在夏秋季节交替时期,有可能会由于气温时高时低,导致生猪免疫力逐渐下降,暴发动物疾病以及大规模动物疫情。面对此种情况,需要养殖场内部工作人员合理制订较为全面的应急事故处理预案。一旦在养殖场内部暴发大规模动物疫情,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及时依照应急事故处理预案的内容,开展动物疾病防治工作,避免大规模动物疾病以及流行性传染病的蔓延与扩散。
在传统生猪养殖环节之中,养殖场以及养殖户无法定期清洁养殖场内部环境,也无法定期开展消毒杀菌工作,导致养殖场猪圈内部卫生条件普遍较差,大量残余饲料以及动物粪便堆积其中,会滋生大量细菌,还会出现异味,严重污染养殖场内部环境,甚至直接导致大规模动物疫情扩散与蔓延。为了合理解决此类问题,在生态健康生猪养殖理念之下,养殖场内部工作人员需要合理检查养殖场内部的卫生情况,定期开展清洁工作以及全方位消毒杀菌工作,由养殖场内部管理部门选派专业监督人员,直接监督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流程以及具体清洁情况。工作人员需要使用酒精消毒溶液或者是 84 消毒剂,每日 1~3次对猪圈内部进行消毒,清理卫生死角,尤其是需要工作人员全方位清理生猪食槽、水槽。其次,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开窗通风,在猪圈内部安装通风设备以及保暖设备。定期开窗通风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大规模动物疫情以及其他动物性传染病的扩散,还可以排除养殖场内部各种粪便异味,避免细菌滋生。在我国北方以及西北地区一部分养殖场,需要安装排风设备以及保暖设备。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较为寒冷,因此在养殖场内部必须要安装一定数量的保暖设备,避免生猪在冬季遭受冷空气侵袭,从而出现流行性感冒以及其他流行性动物疾病。
饲料品质的优劣和养分占比的高低同猪体免疫机能直接相关,生猪本身便是杂食性动物,可供其食用的食物类型多元,猪场人员需掌握一定的配料技术,基于生猪对各类养分的实际需求挑选、搭配,保证充裕的养分供给。一方面,在饲料原料的选取上要以玉米、麦粉、高粱等作为主料,在此基础上加入南瓜、野菜等青绿饲料以及蛋白质饲料作为辅料,做好均衡配搭、养分充足,保证一些必需养分的有效供应。另一方面,在饲料加工环节也要格外注意,既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粗了不好消化,细了加大溃疡概率,直径控制在 1.2~1.8mm 即可,如此既可保证口感又可方便消化,更有助于生猪的育肥。最后,做到两个“切记”:(1)切记不能随意在饲料当中添加过多的抗生素,一些养殖户出于防范猪病的目的喜欢将抗生素加入饲料中,却未能考虑到这一行为的不良影响,不但未能达到防范猪病的目的,还容易导致生猪抗药性地提升;(2)切记不能使用不符合标准的饲料,更不能以泔水充当猪食,而要基于生猪不同阶段的发育特征合理喂养全价饲料,要想让生猪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这两点是必须做到的,务必要引起猪场人员的十足重视。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全价优质饲料受到广大养殖人员的推崇,此类饲料本身营养价值充裕多元,且价格不高、使用起来也很简单,规模猪场可以以全价饲料充当生猪主粮。
原生态放养技术需要针对生猪的特征进行养殖,从而追求绿色自然的养殖之道。因此,原生态放养技术需要在养殖场选址上进行改进,根据生猪喜欢杂草、爱拱地等特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荒山荒田作为养殖地。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通过创造生猪接近自然的环境,从而保留生猪的生活习性,还可以任其自由的成长,提高生猪的运动量,有效避免生猪群居产生的疾病,从而在提高猪群健康度,使人们能够吃到健康绿色猪肉的同时,还可以增加瘦肉中的纤维,促进肉质的口感。进行原生态放养时,一定要注意加固养殖场地,这样才能够有效防止生猪逃脱,避免造成野外生态环境破坏和养殖企业的损失。并且,除原生态养殖场内的植物之外,饲养人员还可以投喂一些鲜草和农副产品的残渣作为生猪饲料,既能够促进生猪通过不同的食物补充生长所需的必备养料,又可以节约养殖企业的养殖成本。
为了给畜禽健康提供保障,同时也为了给人类提供更安全、优质的畜禽产品,在饲养畜禽过程中可使用一些审批合格的药品,并添加进饲料中。养殖人员一定要对药品的用量严格把控,在兽医的指导下对畜禽用药,严禁使用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添加剂等,以免造成不利影响。尤其在疫病流行初期,应该及时在畜禽的饲料、饮水中添加安全有效的药品,药物会对疫病预防和治疗有很显著的效果。大多数传染病的传播速度较快,采取防治手段一定要快速及时,可以采取对感染组织进行隔离,进一步通过血清研究确定传染病种类。常见的血清诊断有血清中和试验与补体结合试验。养殖场要确保同一养殖场的基因缺失苗是同一种,避免与不同弱毒株结合后产生传染性较强的变异毒株。对传染病较为严重的养殖场,政府要及时采取手段及时处理染疫病畜禽,以免造成更大的影响。必须在国家批准合格的基础上选取药物,在用药剂量上也要符合药物说明标准,禁止对染病的畜禽擅自使用药物。对畜禽的饲料要严格把控生产日期以及使用效期,避免畜禽使用过期的饲料。在养殖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及时对生猪相关健康指标进行记录并归档,及时了解生猪健康情况,可以对病毒早发现、早治疗,推动我国畜禽健康养殖水平进一步发展。
在生态健康生猪养殖模式之中,不仅仅需要养殖场内部逐步调整生猪养殖的具体流程,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与管理,更加需要合理应用现代化生猪养殖技术,将生猪养殖与生态环保紧密融合,在提升养殖场内部经济效益的同时,逐步提升养殖场的生态效益。在生态健康生猪养殖环节,工作人员可以应用动物粪便发酵技术,建设沼气池以及排污设备,将动物粪便以及其他残余饲料引入到沼气池之中,应用动物粪便发酵剂术,快速转化动物粪便以及其他各类排泄物。通过此种形式,不仅可以为养殖场提供能源与动力,也可以有效利用动物粪便以及相关排泄物,避免动物粪便以及排泄物直接排放于地表,造成土壤二次污染,甚至严重污染地下水环境。在工作人员应用动物粪便发酵技术建设沼气池之前,需要工作人员结合养殖场的实际饲养密度进行初步测算与估计。如果养殖场内部饲养密度较大,实际生猪饲养数量较多,则需要逐步扩大沼气池的建设面积,进一步增加排污管道数量,以便可以将更多的动物粪便、排泄物引入沼气池。
在传统畜牧养殖环节之中,养殖场主要采取圈养的形式,在养殖场内部设置一定数量的猪圈或者是安排生猪专用养殖区域。但是实际上,如果养殖场仅仅采取圈养的形式,无法进一步凸显生态健康生猪养殖模式的实际推广价值。因此,养殖场工作人员可以采取自然放养与圈养相互结合的饲养方式,在日常饲养环节之中,集中选取一部分时间,采取自然放养的形式,将全体生猪放归自然,或者是为生猪营建贴近于自然生态环境的饲养环境,随后集中选取一部分时间将生猪引入其中。采取自然放养与圈养相互结合的饲养方式可以在养殖场内部形成独具特色的饲养模式,利用有限的饲养资源,产生较大的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采取更加生态化的饲养模式,可以避免生猪废弃饲料以及排泄物随意排放,污染养殖场周围自然生态环境。此外,在大量生猪集中放归自然之后,也需要由专业工作人员全过程监督生猪自然放养情况,及时收集生猪排泄物,随后明确规定生猪排泄物的堆放形式、处理形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之下,逐步提升优化自然放养具体流程。比如,在晴朗的白天,可以将生猪放归自然,采取自然放养模式。一段时间之后,再由专业工作人员将生猪引入猪圈,定期调整自然放养细节流程。
处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猪本身对于日常养殖的需求各不相同,猪场人员最好基于生猪的发育特征、日龄大小进行分群养殖,新生仔猪器官发育尚不完善、机体各项机能更为脆弱,饲喂过程中要小心加以维护。比如说,哺乳期仔猪要着重确保空气流通,断奶期仔猪在转移至常规圈舍饲喂之前,需着重清理好圈舍,在 7日龄内对其饮食加以控制,14日龄后再给予正常饲喂,为引导其形成规律的作息、饮食、排便习惯,此时需重点加强调教。孕期母猪的饲喂同样是重点,母猪步入怀孕中后时段后,最好为其单独准备好专门的圈舍,不要同其余正常生猪一同混养,另外还需重视养分的补充,循序加大饲料中的养分占比,以期强化母猪的免疫机能和抗病水平。母猪分娩过程中难免需要必要的人工助产操作,相应人员务必要谨慎用心,没有难产问题的母牛尽量让其以自然状态分娩,一旦遇到难产问题,必须即刻给以帮助,动作要轻柔缓慢,不要生硬拉扯。做好必要的人工助产操作之后,还需尽快给母猪清理子宫,将其中的内容物排至体外,产后 7d内的管理事宜很是关键,经常给其补充一些麸皮糖盐水及营养物质,并注意防范各类孕期疾病的出现。
当下不少猪场依然沿用以往比较粗放的养殖模式,猪场人员必须以养殖技术的实施进行更精细化的养殖,从细枝末节着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按部就班、一毫不苟,将诸项技术贯彻到位。从生猪饲养、动物疾病防控以及疾病治疗等诸多角度进行细致分析研究,逐步凸显生态健康生猪养殖模式的优越性,逐渐完善具体的饲养工作流程,应用现代化的生猪养殖技术与方法,在逐渐提升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同时,合理兼顾养殖场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并在此基础之上,促进养殖场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