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曙光 (副教授/博士)(重庆三峡学院财经学院会计系 重庆 404120)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韩宪洲,2020),其核心思想在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育过程当中。当前,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推动新一轮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引擎,为高校全面推进会计学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契机。现阶段关于会计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为持续推进会计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然而,现有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主要集中在与企业会计领域相关的课程(如企业财务会计、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分析、企业管理与成本会计、企业内部控制等),而作为会计学另一重要分支的政府会计,则鲜有文献探讨政府会计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政府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内容涵盖了政府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会计核算实务等核心问题,在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从工具属性看,政府会计是记录和反映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基础工具,政府会计及其所反映的信息与政府履职行权行为、政府治理状况、乃至国家治理效率密切相关(陈志斌、周曙光,2017),这也使得政府会计这门课程天然地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思政元素,因此更容易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取得成效。基于此,本文契合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在借鉴现有研究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探索如何科学推进政府会计课程思政建设,旨在以课程思政为主线持续深化政府会计教学模式改革,促进会计专业学生对政府会计课程知识的准确认知与深度学习,进而为推进政府会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促进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相关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共进。
目标是行动的基础和指导,推进政府会计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结合政府会计课程所涵盖的内容,以及政府会计自身的特性和运行方式,政府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应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充分识别政府会计课程的思政元素,重构政府会计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体系。首先,识别、整合政府会计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提升政府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的亲和力,例如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会计治理工具的属性”结合、“制度自信”与“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演进”结合、“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与“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结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与“政府负债核算与管理”结合、“腐败治理”与“政府会计监督功能”结合、“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与“政府成本会计”结合、“生态文明”与“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与报告”结合、“诚信”与“遵循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结合。在此基础上,以课程思政元素为重要支点,细化课程各章节的教学内容,重构政府会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持续拓展政府会计课程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认识到政府会计在政府管理与政府治理、乃至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对于会计学的专业自信。
(二)注重学生“政府会计专业知识+思想政治认知”能力的培养,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齐抓并进,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会计专业学生可以了解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的演进脉络,理解“双基础、双体系、双报告”政府会计体系构建与运行的内在逻辑,掌握政府财务会计与政府预算会计平行记账的基本规则和方法,弄清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区分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之间的主要差异及其原因,并具备运用政府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处理政府会计实务的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会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的演进路径是契合中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引导学生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政府会计是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强化腐败治理、促进社会公平的基础工具。
(三)促进党史教育与政府会计史教育相结合。在政府会计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当将党史教育与政府会计史教育相结合,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会计发展的基本规律与主要特征,有助于深化百年党史教育,借助于“中国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政府会计的兴趣与共鸣,使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党的领导在政府会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指导作用,增强对中国特色政府会计准则与制度体系的制度自信。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课程”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在尊重课程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政府会计课程的知识体系与特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是推进政府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一环。总体而言,政府会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当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有机嵌入课程思政元素,实现政府会计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融会贯通。在原有的政府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中,可以创新性地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制度自信”“透明政府”“责任政府”“腐败治理”“政府治理”“政府公信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生态文明”“公平正义”等内容,有机嵌入到课程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当中,旨在实现对政府会计课程原有知识体系改造与教学内容创新相结合,进而显现出政府会计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例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全面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绩效和成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离不开政府成本信息特别是政府成本会计信息的支持。在课程讲授中,任课教师通过向学生系统阐释“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与“政府成本会计”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对政府成本会计的重要性,以及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形成较为深入的认知,既有助于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这一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政府成本会计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再如,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而政府债务风险就是需要防范与化解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能够从存量和流量两个维度反映政府的债务规模及可以用于偿付债务的资源,从而有助于为客观评估政府潜在的债务风险提供关键性的信息支持,这也使得政府会计在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中发挥重要的价值。
(二)梳理政府会计课程知识体系中的典型案例,以典型案例为主线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案例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事实为素材,有助于将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情景当中,让学生能够在更加贴近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增强知识传授的亲和力和学生的认同感,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内容设计时,任课教师可以梳理出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实践案例,借助典型案例来讲好“中国故事”。具体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战略部署,结合这一战略部署,国务院于2014年12月批转了财政部制定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其任务之一就是要“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大致经历了“前期探索:理论储备与实践探索,局部改革:在原有预算会计体系上的逐步调整,全面推进: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发布与实施”三个阶段,不同的改革阶段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并且体现出了时代的改革要求。从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实践中可以总结出:政府会计依存于特定的环境,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与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当前我国所实施的政府会计改革是立足于中国改革实践的制度变迁,具有契合中国国情的内在规律和基本逻辑,显然对于西方国家政府会计改革的先行经验,我们需要立足于中国实践进行批判性的借鉴,而不能完全照搬,否则就会导致“水土不服”、不能达到预期的改革目标,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政府会计制度自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准则与制度体系。
教学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基本途径,课程思政应当体现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之中(蔡宇欣,2021),因此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推进政府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根据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规律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政府会计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
(一)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方式。大智移云区物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优化教学方式提供了诸多便利。任课教师要提升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创造性,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将政府会计课程打造为“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在优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综合采用慕课、微课、速课等形式开展线上教学,将相关思政元素有机嵌入到政府会计知识体系当中,并直观地展现出来,打破传统授课模式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制约,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有效联动,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单项互动”的教学方式(刘玎琳、孟玲玲,2021),推动思政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张清玉、詹自琦,2021),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笔者在政府会计课程教学中,以“超星学习通”教学软件为主要工具、以企业微信与QQ软件为辅助教学工具,实施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其中:线上课程16学时、线下课程16学时,该课程经过2年的运行与持续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二)拓展授课形式与方式。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微视频、短视频等,这有助于丰富教学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内容的视觉冲击力、增强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避免将思政元素“硬性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当中,从而提升课程思政内容的亲和力,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更有意愿、更有动力去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并将相关政策关联到政府会计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当中。例如,监督是会计的基本功能,任课教师可以从官方网站上下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关于“财会监督”重要论述的视频或文本,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认识到财会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政府会计——财会监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这一清晰的认知链条。
(三)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在互联网时代,任课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科学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等现代工具,可以借助于布置课后学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去搜集、整理材料,主动去发现、识别政府会计知识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与深度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后续课程中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从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持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考核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方式。根据课程思政的特征,政府会计课程思政的考核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对政府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也要体现出“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促进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彭艳梅,2021)。传统以结果为导向的期末考试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单一的期末考试分数可能与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存在偏差,因此课程考核应当引入“过程+结果”的考核理念,降低期末考试在总评成绩中的权重,突出过程考核的重要性。结合近年来的政府会计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政府会计课程思政可以采取“平时课堂参与+期末考试+课程论文”的考核模式,对学生的课程成绩进行综合考评。具体来说:第一,在“平时课堂参与”方面,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综合考虑学生对相关问题讨论的参与度、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出勤率、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第二,在“期末考试”的试卷内容设计方面,要涵盖政府会计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元素,其中包含思政元素的试题应当占有一定的比重,比如:我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改革如何体现制度自信、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与政府会计的关系,等等。第三,在“课程论文”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关注的某一或某些时政热点问题,结合政府会计的专业知识点,以“时政热点+政府会计知识点”的形式确定自己的课程论文题目,当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所写的课程论文有较为全面的思考和分析,课程论文原则上应当不少于3 000字;同时,为了防止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抄袭”现象,需要将课程论文的复制比控制在20%以内。第四,为了均衡各考核模块所占的比重,建议按照“平时课堂参与(40%)、期末考试(30%)、课程论文(30%)”的分值比例进行综合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