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丹,刁艳玲,尚佳薇,刁鹤楠,王秀君,于 洋,刘文林,王翔宇,李冬梅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龙稞1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苏啤3号与垦啤麦9号杂交的F代为母本,与甘啤2号和青海多棱青稞08N1092杂交的F代进行有性复合杂交后,利用系谱方法选育的黑龙江省第一个优质抗病粮用的大麦新品种。2017-2018年完成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1年10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为GPD大麦(青稞)(2021)230017。
该品种属春性二棱粮用大麦,生育日数80~85 d,属晚熟型大麦品种。株型紧凑,植株半矮秆,平均株高 85.0 cm,穗芒长直齿,平均穗长 7.5 cm;叶色深绿,叶片蜡质中等,叶姿直立,叶耳紫,幼苗匍匐;分蘖数中等,穗密度稀疏,单株穗数3.0~5.0个,每穗结实22~26粒,单株粒重3.0~4.0 g,千粒重40.0~50.0 g;籽粒较大、黄色、椭圆。
该品种于2017年参加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的区域试验,6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 4 207.0 kg·hm,较对照品种甘垦6号增产 9.6%;2018参加6个点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3 750.5 kg·hm,较对照品种甘垦6号增产 10.5%;区域和生产试验两年平均产量3 978.8 kg·hm,较对照品种甘垦6号增产10.1%。
2018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该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6.28%(干基),淀粉含量为61.06%(干基),脂肪含量为2.46%(干基),氨基酸总含量16.11%(干基),其中赖氨酸含量为0.52%(干基);经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检测,β-葡聚糖含量为3.05%。
该品种综合抗病性较好,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均表现中抗条纹病、黄矮病和根腐病。2018-2019年抗病接种鉴定中,该品种中抗条纹病,感黄矮病,中抗根腐病。
该品种适宜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北部春播区种植。在适宜区4月上旬至5月中旬播种,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条播栽培方式,每公顷保苗450万~525万株。播前一般选用敌委丹种衣剂拌种,可以防治大麦黑穗病的发生。采用秋施肥或者种肥的施肥方法,每公顷施肥 277.5~337.5 kg,其中施磷酸二胺150~180 kg、尿素90~120 kg和钾肥37.5 kg。播种后及时镇压,三叶期压青苗,收获应在腊熟期割晒,腊熟末期联合直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