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瘦鹃深情回忆次子榕

2022-11-07 06:54包中华
苏州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池子故园榕树

包中华

范伯群先生、周全女士编《周瘦鹃年谱》记载:“1922年,周瘦鹃的次子榕出生;1936年2月,二子榕在紫兰小筑学骑自行车,不幸跌入池塘溺亡,周瘦鹃写了多篇回忆短文,并将池塘填平。”文汇出版社2011年版《周瘦鹃文集》并未尽收这些回忆短文,笔者查阅民国报刊时曾见过其中一些深情回忆次子榕的短文。

1937年4月18日《晶报》上有一篇周瘦鹃回忆次子榕的文章《不祥的池子》,文中描绘了“不祥的池子”的原貌:“水是活水,足有一丈多深,每年夏季浅一些,到了中秋以后,就大涨起来,过了年还是不减退,今春因为多雨,恰又下了一次很大的春雪,所以池水更涨高了。”次子榕正是由于池水涨高后,在池旁学骑自行车意外跌入池中溺亡。对次子榕突然离世,周瘦鹃伤痛不已,甚至怪罪于池子,“自从那孩子惨死以后,这池子就变做了我的恨海苦海,既不愿去,又不忍去,而偏又不肯不去,每天总得到池边去,恨它、怨它、骂它、咒它,又对着它无情的水洒一回眼泪。”周瘦鹃希望将伤痛与池子一起填平,然而对次子榕的怀念却未断歇。他在填平后的空地上修建“榕圃”,植上榕树,“这池子填了以后,多出好一块空地来,我想在原来环植在那里的几株垂柳白杨石榴银杏等大树之下,围搭一圈六角形的矮篱,榜曰榕圃,篱上爬些茑萝和牵牛花之类,四下里种满各色鲜艳的草花,四时不断,使这一片伤心之地,现出生机活泼的气象来,此外还想请求粤中的文友们,给我代办一株榕树,移植在此,作一种更切实的纪念。”“榕圃”与榕树无疑都寄寓了他对次子榕的深情。“不祥的池子”经改造后物易人非,周瘦鹃却仍然怀有忏悔谢罪的心情,“如今我为了要替亡儿报仇,向亡儿谢罪起见,已把这万恶的池子填了,只留了半尺深的一小圈活水,让那原有的一尊仙童骑天鹅的喷水石像,依旧保留着,因为我觉得那仙童的面相,很像亡儿幼年时的模样,借此留作永久的纪念”,园中凡是能与次子榕相联系的事物都得以存留。周瘦鹃除伤痛外还有十分惋惜之情,他在文中感叹道:“唉!人生原不免一死,总须死得其所,这孩子既擅长童子军工作,气枪又打得很准,将来尽可为国杀敌,而死到沙场上去,如今却让这一泓池水,白白地葬送了一块好材料,未免太不值得咧。”

这篇文章发表不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8年,周瘦鹃携家人为躲避日寇侵略战火,避难至湖州南浔、黟县南屏村等地隐居,后又至沪居住。居沪期间,周瘦鹃于1939年至1941年间创作了文言小品《园居杂记》,分26期连载于《健康家庭》上,是周瘦鹃想念和回忆苏州的紫兰小筑时所作。陈建华在《紫罗兰的魅影——周瘦鹃与上海文学文化(1911-1949)》中称其与1938年周瘦鹃辑录的《消闲集》一样是诗词摘引,其实《园居杂记》中虽然有不少文人诗文的摘录和周瘦鹃自作诗词,但是也随处可见抒情感怀的文字。《园居杂记》中有回忆次子榕的文字:

周瘦鹃每次从沪滨回到苏州故园,都是百感交集,家事国事都令他感怀不已。1943年,周瘦鹃曾回故园度过九日,写下《紫兰小筑九日记》(下文简称“《九日记》”),前有《周瘦鹃文集》的“编者按”:“抗战期间,周瘦鹃长居沪滨。苏州紫兰小筑曾遭敌寇践踏,田园荒芜。1943年5月,周瘦鹃偕夫人胡凤君回到‘闭锁经年’的故园。平时他杂事缠身,无暇作日记。一旦有了这‘与尘世相隔绝’的九天,欣然记下了看花笑,听鸟歌,与雅人墨客畅叙,与园丁花奴过从的悠然自得的生活。”然而,《九日记》还有周瘦鹃回到故园后睹物思人的怅惘和悲情,也有对次子榕的回忆。《九日记》记载:

当年请粤中文友代办的一株榕树已死,作为次子榕的纪念之物,目睹此景的周瘦鹃又再次伤痛。《九日记》再次提起当年榕儿身死之事:

上述这些回忆文字足见周瘦鹃对次子榕离世的悲伤与痛惜。直到榕儿去世十年后,周瘦鹃于1946年举家迁回紫兰小筑,因睹物思人,还再次提笔创作短篇小说《明天》(刊于《新纪元周刊》1946年第3期),讲述了一个父子永别的故事,其中父亲的悔恨之情,与周瘦鹃当年失去榕儿何其相似,应是深情回忆次子榕时所作。

猜你喜欢
池子故园榕树
一棵榕树能成林吗
关上灯,才看得见
夏天,当一条鱼多好啊
李轶贤
好事近·故园之恋
榕树
春日
豌豆青苗粥
故园芊芊芳草处
榕树军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