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标准现状分析与思考

2022-11-05 12:19潘永杰蔡德钩冯仲伟赵欣欣
铁道建筑 2022年10期
关键词:监测技术报警桥梁

潘永杰 蔡德钩 冯仲伟 赵欣欣

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北京 100081;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我国桥梁建设取得长足进步,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1]指出全国公路桥梁有91.28万座,其中特大桥梁6 444座、大桥119 935座。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统计公报指出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5万km,其中高速铁路4万km。桥梁是铁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标准跨度简支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百米左右跨度钢桁梁,已发展到跨度100~300 m各类型组合结构、500 m级大跨度拱桥、千米级跨斜拉桥及悬索桥,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千米级铁路桥梁有近10座[2-3]。我国桥梁工程已逐步迈进建养并重直至以养为主的新阶段,如何在长达百年设计使用年限内保持桥梁服役性能已成为桥梁技术人员和管理单位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健康监测技术通过在结构关键位置布设传感器,对环境作用、结构响应、异常事件进行实时监测和长期趋势分析,以准确感知整体及局部状态,尽早发现结构病害或安全隐患,为结构评估及寿命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是保证桥梁安全运营,提升桥梁养护管理水平的高效技术手段,也是推进桥梁运维智能化升级的有效途径。

国外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在一些大型重要桥梁上建立不同规模的结构监测系统,目前正加速全面铺开。2020年底,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公路桥梁安全耐久水平的意见,提出2025年底前实现跨江跨海跨峡谷等特殊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全面建立,2035年公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全面建立,标准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的目标。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智能高速铁路体系架构[4]中明确了“检测监测”属于智能技术体系框架10大领域之一,大力推进检测监测技术在铁路工程建养一体化中的应用。

结构健康监测涉及材料科学、仪器仪表与测试技术、信号处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技术、结构分析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和融合特征。我国幅员辽阔,服役环境复杂多样,桥梁因用途或运营单位的不同分为铁路桥梁、公路桥梁、市政桥梁等,存在各自不同的监测需求和对应的健康监测系统标准,但监测系统本质为感知、传输和应用,其共性特征不因桥梁结构或者用途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有必要了解监测技术标准现状,分析标准间的共性及差异性,以便更好地开展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实施、交付、运营等标准化工作。

1 监测技术标准现状

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不同标准等级对桥梁监测技术皆有涉及。截至2022年3月,部分国内桥梁监测技术典型标准统计见表1。

表1 桥梁监测技术典型标准统计

由表(1)可知,涉及不同等级的桥梁监测技术标准合计31项,呈现如下特点。

1)监测系统作为监测技术载体,是发挥服务价值的必要手段。监测技术与监测系统相辅相成,前者是传感、通信、数据分析、结构评估等各项技术的总称,后者是集软件与硬件、技术与管理于一体的耦合体,是通过处理监测信息流进而提供服务的人机一体化系统。监测系统是监测技术的应用载体,不仅体现了监测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兼容性,而且体现了监测技术体系的有机性、涌现性,是监测服务发挥价值的必要手段。因此,监测系统往往体现在监测技术标准名称中,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等价。

2)需求牵引促进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迅猛发展。31项标准中地方标准20项,团体标准7项,两者合计占比87%。目前,仍有大量桥梁监测技术的团体、地方等标准正在积极申报和编制,主要原因是对桥梁结构监测的强大需求,一方面体现在标准分布的空间域和时间域,另一方面体现在标准的问题导向性。

①空间域。国内各个省市运营桥梁数量多,特别是江河湖泊汇聚之地的地区,面临服役年限增加、超载、环境条件变化等情况。桥梁作为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及时掌控其服役性能,迫切需要对监测技术顶层设计、监测系统规范化实施等予以明确规定。以长江干流流经的11个省市区为例,已发布或正制定地方标准达8个,其中重庆市制定了2项地方标准,安徽省和江苏省各制定了3项地方标准。

②时间域。近5年(2018—2022年)制修订标准24项,其中2020年发布标准11项,比2011—2017年发布标准总和(9项)还要多,这充分表明了国内桥梁结构监测需求得到井喷式释放,经济增长促进桥梁进入高质量运维发展新阶段,加上政策导向性,使得监测技术愈发得到重视,促进了不同层次监测标准体系的建设和不断完善。

③问题导向。尽管监测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但存在数据堆积、及时处理挑战大,传感器稳定性和耐久性不协调、阈值不统一,与养护管理体系各自独立等问题。对此,团体标准在这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团体标准编制方具备研发和实施监测技术能力,针对监测技术难题,将已成功的实施方法和处理策略上升为指导标准,一定程度上确立了桥梁监测的技术门槛,促进了监测业务的行为规范以及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落地。

3)综合性标准和专项标准并驾齐驱,监测系统由重建向建维并重发展。监测标准包括综合性和专项规定。综合性标准涵盖监测技术的全部内容,从时间维度分为设计、实施、试运行、验收、运维、升级改造等;从内容维度分为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点布置、监测频次、监测数据分析、结构状态评估等。专项规定涉及两方面:①对特定桥梁结构监测的规范性要求,如陕西、河北和河南省地方标准分别针对连续梁(刚构)桥、混凝土桥梁、公路混凝土梁式桥的监测明确了具体要求;②对监测技术具体环节的规定,如监测系统施工、验收,阈值设置,数据库设计等内容。

综合性标准有15项,专项标准有16项,两类标准数量上基本一致,说明监测技术实施已进入深度应用阶段。在明确框架顶层设计后,具体环节落地应用促进了组成内容的精细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专项标准涉及运营维护,如数据处理、数据交换、维护管理等,表明监测系统不仅仅是“有没有”“如何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维护管理才能解决“能不能用”“好不好用”的问题。

4)监测技术标准处于不断完善状态。与2016版相比,行业标准2022年修订版(以下简称行标)在技术内容方面出现了较大变化,如增加了对监测技术自主可控,鼓励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监测系统安全网联、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要求,“安全一级、安全二级评估”改为“结构健康度评估”等。行业标准有效性大于地方标准,伴随传感器、物联网、图像识别、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监测标准或者监测技术将进入不断迭代升级的新阶段。

2 监测技术标准关键要点分析

2.1 系统组成

不同标准对监测系统组成规定不尽相同:个别监测系统组成部分为3个子系统,个别为5个或者6个,但一般是4个——传感器子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数据存储、管理子系统和应用子系统,对应监测信息流转方向,与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应用层的系统架构对应。前三项子系统为不同标准的共性组成内容,而对于应用子系统,各标准对其内容描述差异较大,如数据预警与结构评估,结构状态识别和健康评估,结构状态参数与损伤识别,结构性能评估与预测,结构安全评价,数据分析及处理、在线预警及评估、在线监测反演模拟等一项或多项。按照监测目的和应用深度,应用子系统可分为结构异常状态预警、结构损伤识别、结构安全评估与预测三个层次。这与桥梁实际运营状况紧密相关,异常状态预警贯穿运营全过程,结构损伤识别可指某阶段或某特殊事件发生后的辨识与鉴定,安全评估是损伤明确后对桥梁服役性能状态的评定。

行标分为系统硬件、系统软件和配套工程三部分。子系统和软硬件划分方式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从不同维度考虑。本文认为按子系统划分较为合理,不仅与标准后续章节内容对应,而且体现了子系统间的串联关系,子系统局部与大系统整体间的强耦合关系,符合从分散还原论向整体系统论的认知。

2.2 传感器技术要求

不同标准对传感器技术要求规定的内容及详细程度差别较大,如重庆市标准对传感器安装基座、固定方式、安装要求及精度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据此在验收标准中明确对应的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未涉及传感器性能指标要求;天津市标准规定了常用传感器性能要求,如测量范围、灵敏度、分辨率、工作温度等,规定应变传感器、磁通量传感器使用寿命不低于15年;陕西省标准明确了风速仪、动态称重仪、加速度传感器、应变传感器、倾角仪、静力水准系统等基本参数要求,规定了上述传感器使用寿命不低于5年;行标及安徽省规定预埋在结构内部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应不低于20年(T∕CCES 15—2020规定不低于15年),附着安装在结构上的非埋入式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应不低于5年;江苏省规定可更换元件寿命宜在5年以上,重要、难以更换的元件寿命宜在20年以上。

国内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一般使用10年左右即需开展升级改造,其关键问题是监测设备的故障率高,耐久性差。随着感知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感器技术寿命越来越短,考虑面向运营成本的经济寿命,一味强调传感器的使用寿命意义不大。

传感器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监测服务的成败,且其成本占监测系统整体费用比例较高。很多传感器生产厂家的技术、工艺水平参差不齐,同类型传感器费用呈数量级差距。因此,应综合考虑监测传感设备的可靠性技术要求,除了性能及使用寿命外,还应涉及可靠性设计、环境适应性设计、可靠性指标(如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等系统性规定。

2.3 传感器安装及综合布线

传感器安装质量、综合布线的规范性等直接关系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监测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这些主要与安装人员技术有关,因人、项目、环境而异。主观因素多,导致稳定性差,有必要在标准中明确安装及综合布线要求。

行标将预留预埋、开孔开洞、线管桥架安装等内容纳入配套工程,对传感器线缆、光缆、电缆等综合布线设计给出了应符合GB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原则性规定;重庆市将传感器安装和综合布线分为独立章节,明确了不同传感器安装、管线(桥架与线管)安装、线缆敷设、防雷与接地等要求,验收以人工检测和简易工具复测为主;上海市以附录形式给出传感器、采集及传输设备安装施工方案;江苏省光纤标准给出了线缆布设、续接工程检查项目;T∕CECS 765—2020采用独立章节明确传感器安装及线缆敷设要求,包括传感器安装面、定位、固定方式、保护装置、引出线缆,支架、桥架、线缆安装的定性和定量规定;土木工程学会标准规定了传感器选型、传感器安装和保护等要求。

考虑标准各章节篇幅的协调性,该部分不可能太详细,具体操作要求往往体现在监测实施方案中,但实施的可靠性与检查记录完整性有待提升。标准可在验收环节予以明确,未来可单独对此进行专项标准立项,尽可能规避布线干扰造成的监测偏差。

2.4 系统报警级别

不同监测标准关于报警级别的表达及规定不统一。报警等级有4类(如陕西省、阈值团体标准),一般为3类(如行标、吉林省、天津市、江苏省),少则2类(如武汉市、安徽省),还有个别标准未设置报警等级。报警等级有一、二、三等级(或Ⅰ、Ⅱ、Ⅲ),红橙黄蓝或者两者对应结合的三种方式,但不同标准规定差异较大。行标规定报警等级为一、二、三级,三级为最不利工况,团标阈值标准中特别严重工况为Ⅰ级预警;吉林省标准规定报警等级为红、橙、黄,陕西省标准规定第一级是绿色,第二级是黄色,第三级是橙色,第四级最严重为红色。

不协调的规定不仅对技术人员造成困扰,而且影响监测报警设置统型化。报警级别方式宜统一,建议可直接参照国内其他行业共识,按照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从高到低划分为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

2.5 系统调试、试运行与验收

系统调试、试运行与验收是系统交付前的必备环节,许多标准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行标中实施工序包括硬件设备及软件测试、软硬件联合调试。重庆市、武汉市将系统调试分为单项调试和联合调试:单项调试包括供电调试、信号调试、数据调试,联合调试以功能调试为主。软件测试分为功能测试和安全测试两类。

试运行主要目的是验证系统整体协同性,在此期间可开展系统使用培训、稳定性验证、设备基准值校正、超限阈值设置等优化完善工作。试运行时间一般要求不低于3个月,如行标、重庆市、武汉市、团体验收等标准;较短时间如天津市标准规定试运行为1~2个月;较长时间如江苏省光纤标准规定试运行为6个月;更长时间如上海市标准规定试运行不宜少于1年。

行标规定监测系统验收包括系统硬件验收、系统软件验收和资料验收;天津市、陕西省标准验收内容包括传感器子系统和整体性能指标,涉及传感器的成活率;上海市标准分两阶段验收,在完成硬件安装、软件部署和软硬件联调校准后进行竣工验收,在完成试运行期的系统测试报告后进行交付验收;重庆市、武汉市标准中对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T∕CECS 765—2020按分部验收、性能验收和竣工验收进行,分部验收涉及传感器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采集子站和监控中心,试运行结束后进行性能验收,验收材料包括试运行报告、测试与调试过程记录等,竣工验收宜在性能验收完成后3个月内进行。

综上可知,调试、试运行及验收三者在逻辑上是顺序关系,但在内容上又相互关联和并存,具有典型的时空伴随性:调试资料是验收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试运行评价指标中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数据完整率等同样适用于验收评价,验收环节涵盖调试与试运行验证后的内容。因此,本文认为调试和试运行为时段,竣工验收是时点,验收通过即进入缺陷责任期,具体建议事项见表2。

表2 系统调试、试运行、验收与缺陷责任期建议事项

参考工程建设通用原则,建议当监测方提出竣工验收申请,业主方在收到监测方申请报告1个月(或合同规定日期)后未进行验收,则视为验收合格。缺陷责任期自提交申请报告之日起开始计算。

2.6 系统验证

为保证结构状态感知的准确性、可靠性及稳定性,应定期判定传感器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同步性等,这就要求对监测系统进行验证。个别标准对此进行了明确:重庆市给出了系统实测数据和变化趋势与同时、同条件人工测量数据的偏差容许值,规定定期观测位移应与监测系统位移测试的变化趋势吻合;武汉市除明确实测数据与人工比测数据的偏差值外,还规定通过车辆加载试验验证系统;吉林省及江苏省规定使用无自校准功能的设备时应按要求进行定期校准;上海市规定运营管理单位宜每年对监测数据全面校验1次,涉及传感器技术参数、时间同步性的检测与校准等,可采用独立的移动测试系统进行平行检验与评估;安徽省规定传感器应由第三方专业单位每年校核一次;河北省指出监测系统宜定期鉴定,掌握系统运行状况。

系统验证必不可少,未来应作为监测系统标准的必要章节。考虑成本,桥梁结构监测目前不具备大规模应用自校准功能设备的条件。因此,一方面尽可能选择耐久可靠的传感设备,并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标定,另一方面建议定期或不定期采用已标定传感器进行同时、同条件下校验,大力发展快速移动比对测试装置,并结合人工检测数据进行相互验证和校准,这需要探索监测校核机制流程化、定期检测与长期监测的协作化。

3 技术讨论

3.1 监测系统体系架构

监测体系本身属于系统工程,感知、采集、传输、数据存储及管理、预警及状态评估等构成了桥梁健康监测的完整链条,确保了整个系统的效用价值。因此宜 将RAMS(Reliability,Availability,Maintainability,Safety)理念贯穿监测系统全生命周期,即从确定监测系统的用途和范围开始,经过系统定义和应用条件的确定、风险分析、系统需求确定、分配系统需求等环节,进而开展设计、安装实施、调试、试运行、验收、正式运行、运营维护、改造升级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系统工程运行元素为人元、信息元、知识元和平台元,四者可具化为监测系统体系框架,即标准体系、技术体系和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可知,三大体系相互关联,技术创新推动标准体系发展完善,先进标准促进监测技术能力跃迁和服务效能提升,而评价体系进一步支撑和优化标准体系和技术体系的升级,确保监测服务水平。

图1 监测系统体系框构

监测系统体系架构及内容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技术、管理水平的变化不断迭代升级,如目前监测以单体工程、单监测方为主,考虑未来行业级监测统一平台建立,涉及不同监测类型数据接口的统型,不同监测方数据的汇聚和交互,可适时引入监测数据体系建设。

3.2 监测系统效用决策

监测系统应用价值是学术界和大桥运营方关注的热点。有些学者认为监测系统必要性很大,有些学者认为目前监测技术还无法达到宣称的价值,有些业主倾向于安装监测系统,有些业主对此不敏感。归根结底,监测系统安装与否受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是基于性价比的收益问题,另一方面是基于主观性的效用问题。

假定桥梁出现损害造成的通行受阻、运输中断、社会成本等损失为1 000万元,基于监测系统桥梁不出现损害的先验概率为θ1,出现损害的先验概率为θ2,先验分布为π(θ)。若行动a1为安装监测系统,每年需支付100万元,可减少损害发生造成的损失;若行动a2为不安装监测系统,每年可节省100万元,一旦出现该类损害业主承担所有损失,是否安装监测系统的决策分析如下。

1)按收益矩阵Q考虑,则有

2)按效用考虑,偏保守设定为上凸型效用曲线,m代表不同的收益值,U表示其效用,假定效用函数为,则有

根据θ2的不同取值,基于平均收益Qˉ、平均效用Uˉ进行决策分析,见表3。可知,当θ2很小时,无论从平均收益还是平均效用角度出发,倾向于不安装监测系统;当θ2增大时,安装监测系统的主观价值大,即平均效用大,倾向于安装。

表3 监测系统安装与否的决策分析

案例分析比较简单,实际情况则复杂得多,如监测系统本身除对损害隐患进行预报警外,还是设计验证、确定桥梁服役状态等的重要支撑。同时,需考虑客观环境、风险管理履行机制等多种因素。但针对失效概率极小的参数指标,可明确不纳入监测范围,如桥梁投入运营初期,考虑结构安全性的大规模应力监测必要性不大,但在发生特殊事件如船撞、火灾后,宜进行针对性的应力监测。

3.3 预报警准确性及快速响应

预报警阈值等级设置依据一般是基于长期监测数据趋势分析的通常值、设计最不利工况计算值和规范容许值,不同报警等级对应不同的处置措施。因此,应重视报警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响应性。

考虑现阶段传感器性能水平,仅凭单个传感器超限而发出报警存在依据不充分问题。若A1表示结构状态正常,A2表示结构状态异常,令B表示某个传感器报警,若P(A2|B)=0.999,P(B|A1)=0.005,假定P(A1)=0.997,则P(A1|B)≈0.62,即传感器报警时,实际结构状态正常的概率为0.62。考虑特殊桥梁结构安全储备更大或新建结构不存在严重劣化情况,假定P(A1)=0.999 9,则P(A1|B)≈0.98,由此说明,单传感器超限报警不能表明结构状态出现异常,存在大概率的误报情况。

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可降低传感器本身的误报率,当P(B|A1)=0.001时,上述两种计算工况下P(A1|B)分别降为0.25和0.91。其次提升多点报警协同性:假定三个传感器三者独立完成报警的准确率分别为PX、PY、PZ,则系统报警准确率Ps为

若PX、P Y、P Z较高,假定皆为0.9,则Ps=0.999;若PX、P Y、PZ其中一个报警准确率较低,假定PX=PY=0.9、PZ=0.5,则Ps=0.995,基本不影响系统报警准确率;假定PX、PY、PZ均为0.5,Ps=0.875,表明多个传感器同时报警时,即使单个传感器误报率较高,但桥梁结构整体出现异常的概率仍较大。

文献[36-37]提出采用多点连续验证、逻辑组数据关联、机器视觉、超越概率、基于95%置信度的区间估计等方法规避传感器的误报警,尽量保证报警信息的可信度。

报警及时性主要针对实时采集数据应及时上传、分析、报警和推送。为保障报警响应性,应采取多种方式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如报警级别较高,务必通过电话通知到相关人员,报警级别较低时,可通过短信、微信、钉钉等推送,监控中心显示提醒等方式。总之,对现场发出报警一定要经过多证据并行验证,报警与对应处置措施一并提出,运营方及时响应,并将反馈结果进行闭环,以进一步验证和优化报警处置机制。

3.4 监测数据分析与利用

大跨度桥梁结构复杂,监测覆盖面有限,监测评估算法的准确性、成熟度存在提升空间,仅凭监测数据无法全面、有效地评估结构服役性能,还必须结合设计、施工、成桥试验、检查检测等不同主题数据源,将现有的健康监测向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方向[38]发展,由监测单信息诊断向多源数据驱动(信息元)、机理驱动和既有知识库体系(知识元)综合研判发展。

监测数据使用价值很广,不局限于桥梁结构性能趋势分析及运维管理,还应重视设计验证和全生命周期互反馈的价值挖掘。

1)针对多线铁路,基于监测数据可获取桥上各线列车实际相遇概率,进而验证疲劳设计多线系数设置的合理性。

2)基于动态称重系统统计和归纳实际车辆荷载,验证公路疲劳典型车辆荷载谱。

3)以检测监测发现的问题为导向,从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前规避,如正交异性桥面板疲劳破坏问题,考虑U肋、横隔板弧形缺口、桥面板等设计参数的匹配性,科学、规范地开展桥梁结构健康管理;高强度螺栓延迟断裂问题,思考短螺栓施工预拉力合理设置;病害常见于附属结构,思考等寿命设计,从源头上提升附属结构的设计安全度和耐久性水平等。

3.5 监测系统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已成为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之一,桥梁监测应用系统应把网络安全置于重要位置,武汉市、陕西省等标准给出了安全保护等级的规定。安全保护等级由业务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和系统服务安全保护等级决定,分别对应系统业务信息和系统服务对象受到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及侵害程度,侵害程度分为一般损害、严重损害和特别严重损害。安全保护等级不同,对应的安全保护要求不同。

桥梁监测系统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和管理体系,应明确服务器部署、数据库、系统网络架构、传输加密、物联网设备等技术要求,确保系统硬件、软件和数据的安全,网络安全责任主体为系统建设方。桥梁作为公共产品,健康监测系统受到破坏时受侵害的客体是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业务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和系统服务安全保护等级至少为第二级,因此系统网络安全保护等级至少为第二级。在完成定级、备案、安全建设和整改、信息安全等级测评、信息安全检查等环节后,信息系统等保评测流程结束,但系统安全保障才刚刚开始,这就要求使用方和运维方增强安全意识和培养安全习惯,根据等保级别不同进行定期评测,系统运维严格按照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进行,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支撑团队。

4 结语

本文调研了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和企业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标准现状,分析了标准技术特点,阐述了系统组成、传感器技术要求、传感器安装及综合布线、系统报警级别、系统调试、试运行与验收、系统验证等关键要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监测系统体系架构组成、监测系统效用分析、预报警准确性及快速响应、监测数据分析与利用、监测系统网络安全等关键问题,得到如下结论。

1)监测系统作为监测技术载体,是发挥服务价值的必要手段。需求牵引、技术迭代等促进不同层次监测技术标准的编制与修订,监测系统已进入建维并重发展的新阶段。

2)监测系统组成宜按子系统进行划分,应综合考虑监测传感设备的可靠性技术要求,重视传感器安装和综合布线的实施质量,以及系统验证环节。监测标准宜统一报警级别,系统调试、试运行及验收内容。

3)监测系统体系架构宜包括标准体系、技术体系和评价体系,未来可纳入数据体系;监测系统安装与否,一定程度上属于主观性效用决策问题;预报警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响应性需要重点关注;监测数据不局限于研判桥梁结构服役性能状态,还应重视设计验证和全生命周期的互反馈;桥梁监测系统网络安全保护等级至少为第二级,应有相应的网络安全运维机制。

4)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是一个系统工程,尽管面临不同管理或实施层面的个性化需求,但很多共性问题是相通的,有必要对监测标准进行顶层设计和统型化规定,避免不同标准之间技术差异或认知的不协调,以便更好地推动监测技术发展与迭代升级。

猜你喜欢
监测技术报警桥梁
关键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UPS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及应用
LKD2-HS型列控中心驱采不一致报警处理
水资源监测技术的要点
磨削加工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2015款奔驰E180车安全气囊报警
死于密室的租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