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团队学术背景对企业低碳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2-11-05 03:10杨红娟程敬媛
生态经济 2022年11期
关键词:高管背景变量

杨红娟,程敬媛

(昆明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0 引言

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有害物质致使环境污染加剧,导致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我国生态文明发展范式对低碳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1],国家气候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发了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作为分析温室气体缓释的主要工具[2],低碳问题聚焦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据统计,2019 年全球碳排放约401 亿吨中的86%都源自企业对化石能源的利用[3]。可见,低碳问题的解决需要聚焦于企业这一重要减排主体。我国要在自2020 年开始的40 年里,碳排放从目前每年的近百亿吨降低到“近零排放”,企业唯有走低碳创新之路,才能实现“双碳”目标。因此,研究如何高效地促进企业低碳创新这一命题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与作用。

学术背景是学术头衔、学术成就、学术专长和学术兼职的综合[4]。高层梯队理论[5]指出,高管的经历深刻影响着其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进而对其所领导企业的决策行为带来影响。具有学术背景的高管,多少传承了一些知识分子“家国天下”的无私情怀[6],具有不只拘泥眼下利益的格局。并且,在经过专业的相关学术训练后,会有较强的耐挫力与不守旧的创新思维方式,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在低碳创新等短期内不能获得丰厚利润,却对塑造企业的正面形象极为重要的长远布局中[7],以追求企业良好声誉。本文通过收集上市公司的长期数据,实证检验高管团队学术背景对企业低碳创新的影响。

1 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设

1.1 文献综述

学术背景与教育背景、学历的概念不同[6]。有学术背景证明个人不仅有获得教育背景、学历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也在学术经历中培养了更高层次的道德素养和审慎的逻辑思维方式。张晓亮等[7]认为CEO 若具有学术经历,能够提高企业创新水平约10 个百分点,特别是在CEO 有海外等高层次学术经历的情况下,企业将拥有更强的创新水准。黄灿等[8]认为高管若具有学术经历,将弱化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危害,进而直接加大企业创新力度,担任企业核心职位的高管具有学术经历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苑泽明等[9]研究表明,高管学术背景能够通过削弱研发操纵提升企业创新效率,有助于维护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提高企业创新绩效。饶萍等[10]研究表明,相比策略性创新,具有学术背景的CEO 所在企业产生的实质性创新要更多。周楷唐等[11]发现,高管团队具有学术背景的企业更易从银行获得贷款。可见,相关研究证明,聘请拥有学术背景的高管对企业发展助益良多。

低碳创新是指力求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实现最少的能源、原材料消耗与废弃物排放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的活动。季宇等[12]研究发现,我国绿色信贷会对低碳技术进步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夏晖等[13]认为,利用碳捕捉、储存技术等新减排技术能使企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大幅减少。邓玉萍等[14]从环境规制视角解释了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的事实,即实施“节能低碳”政策对企业低碳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徐莹莹等[15]指出,提升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可从如环境质量等宏观因素与企业创新能力等微观因素入手驱动。2021 年7 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市,政策、市场手段双管齐下,表明了国家加速低碳发展的决心。吴茵茵等[16]证实了碳市场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并能使碳减排效果好的企业通过碳排放权买卖获得额外收益。现有的研究主要从低碳技术发展、政策规制与碳交易市场引导等方面分析对低碳创新的影响,但这些因素更多是关注企业外部因素对企业低碳创新的影响,对企业内部因素如高管学术背景的研究仍较为有限。

企业高管团队是决定企业发展的核心群体,现有关于学术背景的研究,已经证明拥有学术背景的高管团队能为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水平等方面带来提升。因此,从高管团队学术背景视角研究低碳创新有一定的可行性,但目前鲜有文献涉及该角度。此外,未区分产权性质样本的研究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1)丰富了企业低碳创新的研究。从高管团队学术背景的视角出发,拓宽了目前更多从政策、技术等层面分析低碳创新的思路。(2)对高管团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实证分析高管团队学术背景对企业低碳创新的影响,企业能从“学术背景人”特质的优势方面考虑高管团队成员任用与培养。(3)为企业长期效益提升提供了新角度。企业重视低碳创新将有助于企业树立正面形象,并通过积极投入碳排放交易市场,获得社会认可、政府扶持及经济效益。

1.2 理论假设

1.2.1 高管团队学术背景与企业低碳创新

首先,具有学术背景的高管偏好学术研究,善于钻研,会积极和高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建立一定的联系,好为人师。师者乐于奉献、服务社会并以身作则感染学生,这样的道德观念也必将融入师者自身的人格中,在参与企业管理时会以更无私的情怀关注社会问题[17]。从该角度而言,具有学术背景的高管在企业管理中,将有意识地对低碳创新多加以关注。

其次,学术工作兼具长期性与复杂性,长久进行学术工作也会对个人的特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一,学术探索工作较之商业活动较为单纯,因此会培养个人淡泊名利、注重长远利益的开阔个性,这是企业高管愿意参与低碳创新工作的前提。第二,从心态上来说,从事学术科研工作遇到瓶颈是极其平常的事情,因此需要个人有极强的耐挫力与毅力。企业低碳创新水平的提升也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此时具有学术背景的高管就会展现出其在学术经历中塑造的敢于试错、持之以恒的魄力,对加快企业低碳创新产生推动作用。第三,学术工作需要个人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也会塑造个人不墨守成规的品质,有助于在低碳创新工作中打开思路,取得更好的低碳发展效果。

最后,依据企业资源理论,企业声誉是企业不可模仿的独特资源,可以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18]。若企业能注重可持续发展,担当减碳责任,将对企业声誉与竞争力大有助益[19]。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本文默认拥有学术背景的该类人员较低层次的需要已经实现,会以更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为追求,重视企业低碳创新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高管团队学术背景有利于提升企业低碳创新。

1.2.2 产权性质与企业低碳创新

对于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政府的关注程度有别。国有企业受政治约束较多,也是贡献当地经济与税收的中坚力量,因而政府更偏向给予国有企业相关政策扶持与财政补贴,也更倾向于将公共事业的目标融入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因此,国有企业自然承担着更多的政策性目标,肩负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环境管理的重担,从而实现政府的管制要求[20]。此外,国有企业更多地被民众所关注,需要维护其积极正面的企业形象,因而政府与社会各界会给予国有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无形压力。而且,国有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委派任命都是由政府直接管理,国企高层为了展现个人政绩从而获取职位晋升资格,会主动采取措施贯彻国家低碳发展政策[21]。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国有企业在积极采取措施开展低碳创新工作方面有天然的使命感与动力。而比较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首要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会将更多的关注投向获取利润,容易忽视企业环境管理问题[22]。但若是具有学术背景的管理者加入非国有企业高管团队,其服务社会的观念会促使高管团队在关注利益获取外,也重视环境管理相关事宜,学术背景塑造了其开阔的思维,能打开其低碳创新工作的新思路,从而引导非国有企业在低碳创新方面进行突破,从企业经营管理等角度寻求提升低碳创新的新路径。并且由于社会对于学者身份的尊重与认同,使高管团队愿意听取具有学术背景的高管提出的建议举措。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高管团队学术背景对企业低碳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2 研究设计

2.1 变量设定及模型设计

2.1.1 被解释变量

企业低碳创新(lci)。企业低碳创新水平难以直接观测,选择以企业环保投资额替代企业低碳创新水平,其合理性在于企业环保投资主要涉及清洁材料与生产技术的采用、节能工艺流程及设备的改进、环保理念的教育宣传及绿色管理模式等方面的资金投入[23]。针对重污染制造企业,环保投资主要用以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有害物质、降低碳排放,从而实现企业的低碳发展。因此,企业环保投资额越大,反映出企业对低碳创新的关注度越高,可将环保投资额作为企业低碳创新的替代变量。

2.1.2 解释变量

高管团队学术背景(academic)。本文以虚拟变量来构建解释变量,根据高管团队内是否有至少一名成员具有学术背景,赋值1 或0。高管团队指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之外的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高级管理人员,包括企业的首席执行官、总(副总)经理、执行总(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等[24]。同时,参考张晓亮等[7]的研究,将符合以下两类背景中任何一项的情形都界定为高管具有学术背景:一是曾经或现在于大学任教或相关学术协会从事研究;二是曾经或现在于非营利科研机构或学术型组织团体任职。

2.1.3 控制变量

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精度,本文借鉴Trotman &Bradley[25]的研究,选择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等8项可能会影响企业低碳创新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具体说明如下。

资产负债率(lev)。周志方等[26]认为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说明企业流动资金少,财务绩效相对较差。因而,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更关注利益获取,而不是将资金投入到低碳创新方面,不利于企业低碳创新水平的提高。

资产收益率(roa)。Jensen & Meckling[27]发现,企业资产收益率越高,说明企业增收效果越好。在此背景下资金更能投入于研发创新、环境保护,通过低碳创新提高企业效益。

企业规模(size)。规模较大的企业有来源较广的现金流,资金优势明显并更可抗风险[26],因此更有实力进行低碳创新,正向影响企业的低碳创新。

是否两职合一(dauity)。黄庆华等[28]提出CEO 两职合一将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有所影响。因此若不对该项变量加以控制,会对本文解释变量与企业低碳创新的关系研究造成干扰。

董事会规模(board)。Morse 等[29]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越大,对集体利益的考虑将越优先,将着重关注董事会全体成员的经济利益,而较少关心低碳创新等需要消耗成本的活动,不利于企业的低碳创新。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学者姜英兵和于彬彬[30]提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大时,对企业经营有发言权。考虑到企业对环境责任的承担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程度与企业声誉状况[17],从而可能有益于长期的利润获取,对企业低碳创新行为带来积极影响。

上市时间(lage)。宋鹏和黄倩[31]发现,企业成长性受企业上市时间影响,而企业成长性是企业盈利模式的基础。盈利状况不同的企业对低碳创新的重视程度可能有差异,因此,需要将上市时间作为控制变量避免其对回归结果的干扰。

同时,企业年份(year)不同说明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影响企业在环境等方面的战略选择。具体变量定义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

2.1.4 模型设计

构建模型检验假设,具体如下:

式中:β0为截距项,β1~β9为各变量对应的估计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i代表个体企业,t代表年份。

2.2 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性统计

依托于生态环境恶化主要由重污染制造行业企业造成这一观点[32],本文从原环境保护部2010 年列出的重污染行业中选出能源消耗量靠前的细分行业包括火电、钢铁、纺织等18 个重污染行业中的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并剔除企业环保投资额未披露或披露不全的企业。

参考陈守明和简涛[33]对原始数据的处理方法,本文剔除ST 类与财务数据不全的上市企业后得到1 781个样本企业,收集其2008—2019 年的数据。本文的高管团队学术背景资料来自国泰安(CSMAR)中国上市公司人物特征研究数据库,环保投资数据从企业年报、可持续发展等报告中手动收集获取,其他财务数据均来自CSMAR。

对2008—2019 年1 781 个企业数据进行处理后的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2 所示。企业低碳创新的标准差较大,且最大值与最小值差距明显,表明不同企业环保投资规模差异显著,即各企业低碳创新水平参差不齐。高管团队学术背景的均值为0.788,说明具有学术背景的高管团队超过了一半,表明本文将高管团队学术背景作为解释变量有典型性意义。上市时间这一变量的标准差最大,且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最大,表明各企业上市时间差别较大。其余控制变量的变量波动幅度较小,表明变量较为稳定。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相关性分析

通过模型计算得到如表3 所示结果。解释变量高管团队学术背景和被解释变量企业低碳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通过了10%显著性水平下的检验,初步证实了假设1。控制变量方面,企业规模与企业低碳创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均通过1%显著性水平下的检验,说明规模大的企业更倾向于提高企业低碳创新水平;是否两职合一与企业低碳创新之间的负相关关系通过了10%显著性水平下的检验,意味着有两职合一情况的企业对低碳创新重视不够;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低碳创新之间的系数显著为正,且通过1%显著性水平下的检验,即企业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企业的低碳发展也越好。初步分析证实了前文对控制变量的选择理由与所选控制变量对企业低碳创新的影响假设。同时,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基本均存在显著关系,因此,加入上述控制变量后能较好地减小遗漏变量偏差,能更精确地描述解释变量高管团队学术背景与被解释变量企业低碳创新之间的关系。

表3 相关性分析

3.2 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来进一步检验假设,得到回归结果见表4。表4 中列(1)考察了高管团队学术背景单独对企业低碳创新的影响,列(2)加入了控制变量以避免遗漏变量产生内生性等问题。列(3)、列(4)分别代表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进一步检验在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高管团队学术背景对企业低碳创新的影响。

表4 高管团队学术背景与企业低碳创新

对比发现,列(1)和列(2)中自变量高管团队学术背景的估计系数分别为1.331 和1.212,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证明高管团队学术背景将显著正向影响企业低碳创新水平。观察控制变量的系数及显著性可知,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是否两职合一、董事会规模与低碳创新水平为负相关但不显著,而企业上市时间等其余控制变量均正向影响企业低碳创新水平。其中,企业规模系数为正且显著,能通过1%显著性水平下的检验,意味着企业规模将显著促进企业低碳创新。此外,本文以2008年为基准年,为避免多重共线问题,从2009 年起设置了11 个年份虚拟变量,观察可知,年份虚拟变量为负但均不显著,说明企业低碳创新水平并未在短时间内发生极为突出的改变。上述对控制变量与企业低碳创新关系的结果分析与前文对控制变量的选择、所选控制变量对企业低碳创新的影响假设基本一致,肯定了本文所选控制变量的必要性。

此外,模型列(1)和列(2)整体拟合优度为0.181 与0.233,说明加入控制变量后,模型拟合优度有所提升。可见在加入了控制变量后,模型解释效力也有较大提升,同时说明高管若具有学术背景,将使企业低碳创新水平大幅提升,验证了假设1。

模型列(3)、列(4)显示,在国企与非国企背景下,解释变量高管团队学术背景均至少通过10%显著性水平下的检验,且估计系数分别为0.189 与1.936,表明非国有企业高管团队学术背景对企业低碳创新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相对于国有企业更明显。

观察控制变量可以发现,企业规模在国企和非国企中估计系数均为正,且通过1%显著性水平下的检验,说明企业规模越大,低碳创新水平越高,且非国企中系数为0.512,高于国企中的0.271,意味着企业规模越大,对非国企中的低碳创新水平提升越为显著。同理可知资产负债率高时,非国企中低碳创新水平提升较为困难。上述分析表明本文所选各项控制变量在不同企业性质下,对企业低碳创新水平影响不同,进一步印证了本文所选控制变量对回归结果准确性的助益。此外,非国有企业回归的拟合优度相较于国有企业回归的拟合优度也更好,验证了假设2。

3.3 稳健性分析

为避免本文解释变量因采用虚拟变量界定而带来的变量遗漏等问题,本文选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来验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该方法可以在检验结果稳健性的同时避免内生性问题。本文将有、无学术背景高管的上市公司分别作为实验组、处理组。选取企业规模(size)、企业上市时间(lage)、年份(year)等作为匹配变量,对实验组和处理组进行Logit 回归,再使用核匹配法构建配对样本得到图1 与表5。

由图1 可知,各变量匹配后的实验组和处理组之间分布较为均匀,其标准差偏差均小于10%,证明了结果的稳健性。表5 显示解释变量高管团队学术背景对企业低碳创新呈现出促进作用。因此,回归结果与主回归结果一致,研究结论并未发生改变,说明本文未出现内生性问题。

图1 稳健性检验结果

表5 内生性检验结果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中国提出碳中和的目标,极大地提振了全球碳减排的信心和决心,也提高了企业经营决策标准。作为直接控制企业决策的高管团队,除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外,也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使高管团队在企业低碳创新中的引领与促进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研究得到:(1)高管团队学术背景将正向促进企业低碳创新。(2)在不同企业性质下,高管团队学术背景对企业低碳创新的影响也不同。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高管团队学术背景在低碳创新中发挥的正向作用更大。且两项结论均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下的检验。

综上,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第一,拓展企业低碳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除环境政策规制、节能技术采用外,还需从人力资本特征角度入手,深化企业低碳创新理念,改变低碳创新态度,提升低碳创新能力。第二,加强高管团队学术背景的建设。在高管团队成员选拔任用方面,可将具有学术背景作为选聘高管的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相近时,优先选择具有学术背景的成员加入高管团队。在高管团队成员培养方面,注重从“学术背景人”具有的特质入手,改善高管团队成员心智模式,强化高管团队成员社会责任,培养高管团队成员具有较强的环境道德感,使其不仅具有重视企业长期利益的远大格局,还有创新性思维与强大的耐挫力,注重企业形象与声誉维护,从而使高管团队在此类特质的助推下,构建起企业的低碳发展优势,促进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提升。

猜你喜欢
高管背景变量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抓住不变量解题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